从肺脾肾气虚论治糖尿病

上传人:简****9 文档编号:108505214 上传时间:2019-10-24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从肺脾肾气虚论治糖尿病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从肺脾肾气虚论治糖尿病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从肺脾肾气虚论治糖尿病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从肺脾肾气虚论治糖尿病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从肺脾肾气虚论治糖尿病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从肺脾肾气虚论治糖尿病》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从肺脾肾气虚论治糖尿病(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从肺脾肾气虚论治糖尿病 糖尿病, 根据临床特征属中医学“消渴”范畴。发病机理, 现代医学认为, 是由于胰腺分泌的胰岛素相对不足而引起糖、脂肪和蛋白质代谢的紊乱。中医学根据本病症以口渴、多饮、多食、易饥、小便多、脂膏尿, 身全消瘦, 神疲乏力等, 认为本病的发生机理, 主要为阴虚内燥, 阴津亏耗为发病之本,燥热偏盛是发病之标。笔者通过长期临床实践观察, 认为糖尿病非单一疾病, 而是与肺脾肾气虚,体内阴精水液代谢失调有着密切关系。以肺脾肾气虚为发病之本, 津涸液燥为发病之标, 从肺脾肾气虚论治, 益气治本, 养阴治标, 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现略陈述如下。1糖尿病肺脾肾气虚为本津涸液燥为标的理论依

2、据中医学认为, 气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物质, 如素向中说:“人以天地之气生, 四时之法成。”医门法律中亦说:“气聚则形成, 气散则形亡”。简而言之,“气者, 生之根本也”。气在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生理功能与糖尿病的关系主要体现于: 气的推动作用。气推动和激发各脏腑组织生理活动, 血和津液的生成运行, 以及代谢物的排泄。若因于气虚, 脏腑功能低下, 就有可能出现如胰腺分泌的胰岛素相对不足, 由此而引起体内糖、脂肪、蛋白质代谢紊乱的疾病。 气的固摄作用。气能固摄人体内精血津液, 维持精血津液的正常循环, 控制其分泌排泄量, 气虚固摄无节制, 则清浊不分, 尿频、尿量增多、脂膏尿, 由

3、此而引起阴虚阳亢, 津涸液燥之病证。 气化作用。气有促进体内物质转化和能量转化, 如饮食物消化吸收, 精血津液的生成输布转化, 以及汗、尿液、粪便糟粕排泄等, 都是由气化来体现, 若脏腑气化失司, 肺失通调水道, 脾失“散精”, 肾失“蒸腾气化”, 便会出现体内精血津液亏少之内燥病症。 气的温煦与防御机能。气是人体热量的来源, 各脏腑组织器官的功能活动, 精血津液液态物质的循行, 全身肌表抗御外邪的侵袭,均依赖气的温煦才能维持正常功能活动。如果气的温煦与防御功能低下, 便会出现四肢不温, 畏寒肢冷, 血脉凝滞, 易招致外邪入侵而病。糖尿病患者常易并发肾脏损害, 皮肤干燥骚痒, 感邪致皮肤溃疡难

4、易愈合, 肢体不温怕冷等症, 均与气虚脏腑功能低下不能温养肌肤, 抗御病邪所致。同时, 从气的生成来源, 是禀受父母先天之精气, 后天脾胃水谷精气, 肺吸入自然界之清气而成。但是, 人出生后主要依赖肺脾(胃) 肾的生理功能相互协调平衡, 任何一脏功能低下异常, 都会影响气的生成不足而出现气虚, 导致体内精血津液物质代谢异常的一系列病理变化。所以, 糖尿病并非单一而孤立的疾病, 而是与肺脾肾三焦多脏腑多系统有关的综合病症, 脏腑功能盛衰, 尤其是肺脾肾气虚在糖尿病的发生与转归中占有重要地位, 并贯穿其全过程。2肺脾肾气虚是糖尿病的基本病机 2. 1肺失敷布治节无权口渴多饮肺位于上焦,主宣发与肃降

5、, 通调水道, 主治节。肺具有将脾胃转输的水谷精微物质或人体内水津代谢过程中,浊中之清敷布于皮毛, 内而脏腑组织器官以得润养, 若肺气虚, 敷布治节无权, 则津液直趋膀胱而为小便排出体外, 由于水津排出增多, 故有口渴多饮, 虽饮水多, 终不得用。2. 2脾失运化消谷善机消瘦神疲 脾(胃) 位于中焦, 为气机升降枢纽, 主运化水谷精微, 气血生化与营养物质的重要源泉, 为后天之本, 脾又主运化水湿, 为“胃行其津液。”饮食(水谷) 入胃后, 经脾胃消化吸收, 精微物质首先上输于肺, 肺气宣发肃降,“清”者布散于全身, 以营养脏腑组织器官,“浊”者经皮毛与肾膀胱排出体外,以维持体内体液的动态平衡

6、, 若脾气虚, 不仅不能转输水谷精微以营养全身, 且致胃纳代偿性亢, 则多食善饥, 因脾气虚, 失于运化, 则纳呆, 不能“散精”于肌肉四肢, 而消瘦神疲。2. 3肾失蒸腾气化尿频、脂膏 肾位于下焦, 先天之本, 促进人体生长发育和生殖, 主持全身水液代谢, 调节体内水液代谢平衡。如李延脉诀汇辨曰:“肾属下焦, 统摄阴液。”何梦瑶在医碥中亦说:“精髓血乳津液泪皆水也, 并于肾。”故有“肾者主水”。体内阴精水液的代谢过程中, 清者上升, 浊者下降, 皆离不开肾气蒸腾气化,若肾气(阳) 虚, 失于蒸腾气化, 或失于固摄, 便可出现小便频频, 或尿中脂膏。总之, 糖尿病的发生机理, 关键是因于肺脾肾

7、气虚, 三焦元真固摄无力, 体内阴精水液代谢失于动态平衡, 最终形成阴虚阳亢, 津涸液燥之病症。3糖尿病的治疗益气为本养阴为标本标兼治 糖尿病的治疗, 传统医学多数强调首先辨别上、中、下消的主次, 分别论治, 但从临床实践观察, 本病证有上消口渴多饮, 必然有下消多尿或脂膏尿; 中消多食, 多有善饥, 消瘦、神疲乏力, 三消病症往往同时兼见, 或同时减弱, 尤其发病及病机转归中均程度不同存在或潜在着肺脾肾气虚的主要矛盾, 被临床所忽视, 所以, 认为三消分别论治, 以及从中医学整体观出发, 多有不符合临床实际。从整体观辨论治, 始终着眼于从肺脾肾气虚为主论治, 益气为本, 养阴为标, 本标兼治

8、, 以恢复肺脾肾及三焦对精血津液代谢功能, 对糖、脂肪、蛋白质精微物代谢平衡。自拟具有补益肺脾肾之气,滋养其阴, 本标兼治的益气养阴平消汤为基本方。本方由生黄芪、太子参、山萸肉、山药、茯苓、葛根、泽泻、生地、花粉、玄参、五味、丹参、苍术、麦冬组成。本方中以黄芪、太子参、山药、山萸肉为君, 肺脾肾之气同补, 恢复对精血津液的生成敷布治节,蒸腾气化功能, 治其本, 在千金方黄耆汤中以黄芪为君配伍治消渴,方龙谭家秘中以山萸肉伍人参治“小水不节, 自遗不禁”; 以生地、五味、花粉、玄参、麦冬养阴生津、润燥止渴为臣, 以治其标, 花粉入肺胃而生津润燥止渴之要药, 有治“消渴之圣药”美名; 葛根、茯苓、泽

9、泻为佐, 以升阳生津, 益脾和胃利窍, 且有小便多能止, 涩者能通的双向调节作用; 苍术、丹参为使, 以苍术健脾燥湿,解郁辟秽, 芳香醒脾助运, 不致生地、玄麦等养阴滋腻之味碍脾胃之运化, 丹参活血通络, 以防气虚血瘀之兼证或并发症。总之, 本方具有肺脾肾之气同补, 其阴同滋, 健脾渗湿利窍, 芳香悦脾助运, 活血通络防瘀。从现代医学研究, 方中苍、玄、泽、茯等味均有降低血糖的作用; 参芪等味既能降低血糖, 又能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 临床辨证随症加减: 糖尿病并发高血压者, 酌加生牡蛎、杜仲、夏枯草、怀牛膝、钩藤; 伴有胃瘫纳呆加炒鸡内金、焦山楂、炒麦芽; 伴肌肤疼痛瘙痒者, 酌加白蒺藜、白鲜

10、皮、银花、蝉蜕以祛风止痒; 胸闷心悸酌加郁金、菖莆; 口渴较甚加芦根、知母以生津止渴; 大便秘结酌加牛蒡子、火麻仁、肉苁蓉以润肠通便; 糖尿病日久, 脏腑功能失调, 津液代谢障碍, 水浊内停, 瘀血内生, 发为水肿者, 本方去生地、麦冬、玄参, 加熟地、益母草、玉米须、巴戟天等以温阳益气, 活血利水; 伴皮肤溃疡加银花、野菊花、鹿角霜、穿山甲之类以清热解毒生肌。总之, 糖尿病对患者最有威助之处, 并不在于糖尿病本身, 而是其众多的并发症, 是防治的重点, 从中医整观辨证论治, 以中医中药治疗的优势, 在于不仅疗效确切, 降糖效果明显, 且稳定持久, 不易反弹优点, 从肺脾肾气虚论治, 益气为本, 使肺气宣降治节, 脾气健运, 肾气蒸腾气化固摄, 三焦气机枢纽调畅, 升降有序, 则津液自生, 消渴乃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