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实科学发展观办现代化的节俭型教育

上传人:f****u 文档编号:108488411 上传时间:2019-10-24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460.4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落实科学发展观办现代化的节俭型教育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落实科学发展观办现代化的节俭型教育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落实科学发展观办现代化的节俭型教育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落实科学发展观办现代化的节俭型教育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落实科学发展观办现代化的节俭型教育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落实科学发展观办现代化的节俭型教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落实科学发展观办现代化的节俭型教育(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落实科学发展观, 办现代化的节俭型教育 陈中永韩彦斌+ 党的十六届j 中全会提出的“峰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不仅为我 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建成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了一个重要的指导思想,而且 为我们准确把握当代中国的发展,包括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指导。联系到我国 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的实际,深感科学发展观是2 1 世纪中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理念。 随着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我国教育资源短缺问题日益显现f n 来,高等教育现有教育资源配置 存在诸多不合理现象,存在相当程度的浪费,制约厂教育的进一步发展。要解决二者之间的矛 盾,就要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

2、进一步合理配鼍高等教育资源,提高教育资源利用率。高校 建设中集中精力办现代化的节俭型教育,既与科学发展观的内涵相契合,又具有可操作性,可 以说是落实党中央提出的“科学发展观”的一项实际措施。 一、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及其对高校发展的意义 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一是“以人为本”;二是全而发展;三是协调和可持续发展。所 谓“以人为本”就是一切为r j 人”,重视满足人们的现实需要,维护人们的切身利益,提高人 的素质,发挥人的潜能,最终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所谓全而发展,就是要着眼于经济、社会、 政治、文化、牛态等各个方面的发展;所谓协调,就是各方面发展要相瓦衔接、相瓦促进、良 性互动;所渭可持续,就是既要

3、考虑当前发展的需要,满足当代人的基本需求,又要考虑未 来发展的需要。 同任何理论体系一样,科学发展观有着自身的特征,这些特征体现了科学发展观本质的最 主要方面,决定了科学发展观必须遵循的一些原则: ( 1 ) 发展数量与发展质量的统一。这是科学发展观的最基本的实践特征。量变引起质 变,质变又引起新的量变,这是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没有质量的发展不是真正的发展, 更不可能做到科学发展,甚至有可能导致没有发展的增长。所以,科学发展观注莺质量与数量 的统一,强调质量来自于数量,质量对数量具有规定和制约的作用。 ( 2 ) 全面、协调与可持续的统一。科学发展观的伞面、协调是指一个大系统各子系统 结构

4、要素的合理配置和整体均衡;科学发展观的可持续是指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 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威胁。科学发展所取得的成果需要在当代人和后代人 - 陈中永:内蒙古师范大学校长,高等教育研究所所长、教授。韩彦斌:内蒙古师范大学高等教育研究 所副所长、讲师。 3 5 1 之间进行合理配置,科学发展应是可持续发展,今天的发展要为未来更好的发展打下坚 实的基础。 ( 3 ) 稳定性与动态性的统一。稳定性是指发展水平在一定阶段所具有的发展优劣状态, 如果在不同阶段做到了发展数量与发展质量、全面协调与可持续等等的优化配置,即使发展水 平不高,仍然是获得了科学发展。如果未能实现各种发展要素的优化配置,

5、发展质量也肯定是 不高的。因此,科学发展观为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每一个阶段的优化发展提供了理论支持。科 学发展观又是动态的,在不同发展阶段,发展质量有不同的评价标准。因此,科学发展观具有 稳定性和动态性相统一的特点。 ( 4 ) 发展政绩与政策涮控的统一。科学发展的政绩表现为在运用各种资源满足各个阶层 的需要,实现发展目标时,能做到以较低投入获得较高的产出,从而使运行成本低,损耗少。发 展具有较好绩效,意味着人的能动性和创造性得到较好发挥,也意味着对原有缺少绩效的体 制、结构的变革。坚持科学发展观是取得良好政绩的前提,因此,必须树立正确的政绩观。高 质量的发展表现为对自身矛盾与冲突所具有的调控能力

6、,以及建立新平衡结构以保持良性运 行的执行能力。这就是科学发展观的政策i | | I 控特点。发展政绩与政策调控的统一,是坚持科 学发展观的必要条件。 我国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坚定不移地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 才强国战略,切实把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摆在更加突出的战略位鼹。教育要抓住机遇,乘势而 上,在贯彻和服务于全I 冉i 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过程中实现更大更好的发展。 经过多年的努力,经过世纪之交的历史性跨越,中国教育事业已经站在一个崭新的发展起 点上,在现代化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得到r 空前提高。在过去短短的几年当中,高等教育规模 翻了两番,科研经费是过去的五倍,但是投入和教师

7、人数并没有很大的增加。可以说,用较少 的投入办了规模最大、质量较高的教育,取得了跨越式的发展。世界各国都感受到了中国教育 的迅速崛起,认为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发展实现巨大的跨越,改革取得重大的进展,是非常了不 起的成就。 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教育发展还面临着很多用难和问题。从外部来看,突出表现在 科教兴国战略还没有。,1 0 根本落实,特别是一些地方还没有真正树立起科学发展观和正确的 政绩观,教育优先发展还有很多阻碍。从内部来看,教育事业在短时问内实现巨大的历史性跨 越,一定会伴随很多问题,特别是一些深层次的矛盾会逐步暴露出来。这是符合历史唯物论 的。从未来的发展看,教育还要面对严峻的挑战,

8、必须进一步改革教育观念、教育体制、教育结 构和人才培养模式,才能适应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支持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和经济社 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因此,一方面,我f | J 要增强发展的信心,抓住发展的机遇;另一方面, 我们也要认真思考,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更好地实现教育的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可持续发 展。这就要更加坚定信心,坚决贯彻教育工作的“八字方针”。 “巩固、深化、提高、发展”的方针,是教育系统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工作指导方针。这就 要求高校首先要从自身内部做起,挖潜力、降成本,巩固已经取得的成绩,深化改革成果,把工 作重点转移到提高教育质量上来,不断提高学校的生机活力,谋求学校的可

9、持续发展。这是一 个必须嗲持的,需要付出艰苦努力的过程;是需要统筹规划,从观念到措施逐步落实的过程。 但我们不能等待一切就绪才去实施,要寻找突破E l ,从实际工作人手来落实科学发展观。根据 目前高校发展状况,以解决高校资源浪费问题作为切人点,是一个现实可行的举措。科学发展 观无疑为这项工作的开展,提供了理论指导。 3 5 2 二、高校资源浪费的现状及原因 高校资源可以概括为无形资源、有形资源两大类。无形资源主要指学校在长期的教学研 究、人才培养、智力开发、学术交流、文化传播等活动过程中,积淀为学校所拥有的知识产权、学 校环境、学校声誉、信息网络、办学文化、人才资源等。无形资源是高校国有资源的

10、重要组成部 分,是高校的一项重要的独具特色的资源;有形资源,即学校的固定资源,主要有:土地、设备、 房产、图书等,这是办学的物质基础。 有形资源作为显性资源,其浪费随处可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 1 ) 物资管理模式不能适应现实的需要,设备和固定资源的投入缺乏科学的依据,直接导 致了有限的教育资金投入的浪费。在协调机制还不能有效运转的情况下,重复、盲目耗巨资引 进先进仪器设备,没有充分发挥其功能,导致仪器设备闲置。世界银行曾对我国部分高校的教 学设备和实验室的利用率作过统计,约在6 0 以下。据原国家教委统计,全国高校仪器设备 有2 0 以E 处于闲置状态,价格昂贵的大型科研设备的利用

11、率最高不过1 5 。而在日本,大 型的先进设备整个国家也没有几台,科研人员排着队使用,设备的使用率很高。再如高校扩 招后,为了解决校舍不足对高校发展的制约,建设新校园是必要的,但如果没有科学的调查研 究,盲目扩大校区,一味追求大而伞,从大的方面说是对宝贵的土地资源的浪费;从小的方面来 说,盲目攀比、追求奢华的楼宇场馆建设,更加重了学校财力的匮乏。 ( 2 ) 重复投资,资产结构不合理、利用率低等现象,造成资源极大浪费。由于管理改革力 度不够,校园里存在多种财务核算方式,有统收统支、自收自支、独立核算的,也有自主经营、自 负盈亏的。学校该收的收不上来,不该由学校支出的却挤占了教育事业费,学校愈加

12、困窘,使 有限的资源流失,学校却面临着老化损耗的设备无法更新,图书资料不能满足需求等问题。学 校用房具有明艟的沿袭特征,而学校的学科建设却发生着巨大的变化,一些老学科萎缩r 房子 却退不出来,一些新兴学科则无处容身,办公地点分散,这些都严重妨碍了正常的教学秩序。 由此可见,我国高校的物质资源使用现状是:一方面经费投入不足,不能满足高校快速发展的 需要;另一方面却是资源浪费严重,物质资源使用效率低下。 ( 3 ) 资源闲置与共享率普遍偏低。普通高校目前的教室利用率有了大幅度提高,但依然 存在着闲置问题,导致变相浪费。有些高校的图书馆,建设得华而不实,对师生阅览的限制条 件过多,致使图书重复借阅率

13、低,翻新率低,影响了师生知识的获得与更新。保守落后的思想 观念和竞争意识、合作意识的缺乏导致各高校、院( 系) 、部门之间的各类人员、设备等资源不能 实现共享,形成了一定的隐性浪费。另外,一些不切实际的评估指标也在加重着教育资源的 浪费。 ( 4 ) 教学、科研与开发创收所使用的资源相混合,管理不清,缺乏监督,资源流失严重。 无形资源的浪费则更为严重。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 1 ) 教学、科研成果不能及时落实到应用层面,造成知识产权、学术成果等方面的资源浪 费。高校是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教学、科研基地,在校大学生尤其是硕士、博士研究生以及博 士后研究人员,以及具有高学历、高职称的教师和科研

14、人员是学校科研的生力军,他们参与一 些科研项目的研究和实验工作,了解项目的设计,掌握部分项目的研究资料,甚至掌握着项目 的关键技术,有的是课题主持者。一方面他们把研究项目、课题、成果当作自己跳槽的资本,利 用学校提供的各种教学、科研条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但却尢心在本校发展,或者将项目、 3 5 3 课题、成果带到新单位,或者没有满意的接收单位而将成果暂时“封存”;另一方面,受社会不良 风气的影响,他们的研究成果难以在权威刊物上公开发表或推广应用,而无奈“留存”。 ( 2 ) 学校环境、声誉开发滞后,造成资源浪费。学校环境,指高校因具有良好的人文社会 环境和优美的自然景观环境而形成的无形资源

15、。人文社会环境是指学校在长期发展过程中与 外界有关单位、政府机构、社会组织、人员之问以及校内教职T 之间形成的有助于学校发展壮 大的良好关系。自然环境是指高校所在地的交通状况、绿化景观等。这些内容如果得到合理 的、科学的开发,完全可以为学校的发展开拓更为广阔的宅间,反之,会造成资源闲置,如果因 长期忽略而造成环境恶化,则可能阻碍学校的发展;学校声誉是由学校在社会上的整体形象所 产生的优势而形成的无形资源,主要包括学校名誉、知名度等。这直接关系到学校,# 源、师资 队伍建设等软环境的发展。例如,在优秀高层次人才的引进方面,如果学校的名誉不好、知名 度低,学校就不得不花大代价引进人才,如果相反,学

16、校就可以理直气壮地提供“牌子”,而人才 则提供才能,互相交换,各取所需,从而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又不必掏钱。所以,对学校名誉、 知名度的漠视,就是浪费。 ( 3 ) 人力资源有较大程度的浪费。这包括教师、学生两大群体。教师与教学、科研乃至其 他一些事务关系不明确,管理与激励机制不健全,使教师有意无意地将时间、精力消耗于非教 学、非科研工作中。时间是无限的,而人的生命是有限的,教师和学生都是如此。一所高校,如 果在管理过程中,某一决策失误,就可使这所学校停滞几年,停滞相对发展而言就是倒退,倒退 就意味着对师生生命的浪费。在教育过程中,如果教材、教学内容落后,教学方法陈旧,跟不上 飞速发展的科技进程,导致学生的时I H j 浪费也同样是这个道理。 教师教学与科研脱节使他们的最新科研成果不能直接介绍给学生;一些专、设置不合理, 或缺乏竞争力,或招牛规模不符合实际,使学生毕业后难以人尽其才,造成人才培养的浪费。 在此背后,更是巨大的教师资源的浪费。学生方面r f l 于个别学生理想淡化,学习目的不明,学 习动机不纯,学习动力不足,又缺乏正确、有效的引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