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语文拓展模块《祝福》ppt课件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108477480 上传时间:2019-10-24 格式:PPT 页数:35 大小:85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职语文拓展模块《祝福》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中职语文拓展模块《祝福》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中职语文拓展模块《祝福》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中职语文拓展模块《祝福》ppt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中职语文拓展模块《祝福》ppt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职语文拓展模块《祝福》ppt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职语文拓展模块《祝福》ppt课件(3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祝 福,鲁 迅,教学流程:,A.作者简介,B.小说常识,C.了解情节,D.布局特点 与作用,E,F.人物描写与人物形象分析,G.环境描写与主题分析,E.故事背景,H.题目与线索,鲁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原名周樟寿,字豫才,后改名为周树人。至三十八岁,始用“鲁迅”为笔名。浙江绍兴人(祖籍河南省正阳县),是我国现代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鲁迅的精神被称为中华民族魂,并且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母亲鲁瑞、父亲周伯宜。在这一生中他写了小说,散文,杂文100多篇。,鲁迅出身于没落的士大夫家庭。1898年到南京求学,先入江南水师学堂,次年考入江南陆师学堂附设的

2、矿务铁路学堂。其间接触了西方资产阶级的“科学”与“民主”。1902年赴日本留学,入东京弘文学院。1904年到仙台医学专科学校学医,后因为在那里发生的两件事对他影响很大,从此弃医习文。,主要作品:,小说集:呐喊、彷徨,历史小说集: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南腔北调集坟、 热风等十五部,返回,小说常识:,小说是一种通过人物、情节和环境的具体描写来反映现实生活的文学体裁。,小说三要素,人物:典型的艺术形象,情节,环境: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尾声),(年末雪景),(祝福景象),(祥林嫂),返回,情节简表,序幕:,结局:,开端:,发展:,高潮:

3、,尾声:,阴沉低暗的年底景象,破旧的鲁四老爷书房,典型环境,祝福景象和我的感受,(深化主题),祥林嫂再到鲁镇,(倒 叙),肖像描写,众人态度,听故事:,猎奇,祭祀时:,鄙弃,祥林嫂:,“画眼睛”,柳 妈:,祥林嫂被迫改嫁:,“出格”反抗,祥林嫂初到鲁镇:,“画眼睛”,沦为乞丐的祥林嫂 及我在雪夜的感受,“画眼睛”,“三问三答”,人们的反应,返回,布局特点与作用:,!特点:使用倒叙的手法,将结局放在了文章的头部。,!作用:,1.在情节安排上,把悲剧结局放在前面,巧妙地为读者设置了一个悬念,有一定吸引力。,2.从小说矛盾关系上看,小说开头写祥林嫂在富人们的一片祝福声中寂然死去,而且引起了鲁四老爷的

4、愤怒,“不早不迟,这就可见是一个谬种!”,突出鲁四老爷与祥林嫂之间的尖锐矛盾,突出反封建主题。,返回,情节结构,内容 情节 祝福景象与鲁四老爷 祥林嫂凄然死去 祥林嫂初到鲁镇 祥林嫂被迫改嫁 祥林嫂再到鲁镇 祝福景象和我的感受,序幕,结局,开端,发展,高潮,尾声,插叙,故事背景,祥林嫂的故事发生在中国20世纪30年代一个叫”鲁镇”的江南农村。这时的中国社会正是辛亥革命后农村空前黑暗的时期。辛亥革命虽然推翻了清王朝,赶跑了皇帝,但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并没有彻底完成,中国仍然处于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和压迫下。封建的思想观念和封建礼教仍然顽固地束缚着广大农民,尤其是妇女,她们没有丝毫的人权,受尽

5、了剥削和压迫。,故事中有那些人物?主人公是谁?找出描写人物肖像、动作等的句段,概括人物性格有什么特点。,比较四次眼睛的变化,比较四次头发的变化,比较四次脸色(表情)的变化,比较三次衣着的变化,从四次描写的不同来看,每次都有所 变化。这样描写有什么好处?,总起来看,四次描写先后写出了祥林嫂的变化过程,表明祥林嫂的悲惨遭遇并不是固有的,而是因为外在的客观因素(封建专制、迷信落后的客观环境)造成的。通过前后对比,使人物形象的悲惨命运更为突出更为逼真,主题思想更为鲜明。,祥林嫂:旧中国农村劳动妇女的典型。她勤劳、善良、质朴、顽强,但在旧社会她却不但不能掌握自己的命运,反而成为一个被践踏、被迫害、被愚弄

6、、被鄙视的人物,以至被社会所吞噬。她对自己不公平的命运进行过一次次的挣扎与抗争,但她却一次次地受伤害,祥林嫂悲惨的 结局是对旧中国宗法制度和封建礼教的有力控诉。,人物形象,鲁四老爷: 政治上迂腐、保守,顽固地维护旧有的制度,反对一切变革。思想上反动,尊崇理学,自觉维护封建礼教。为人自私伪善,冷酷无情,是造成祥林嫂悲剧的 最主要的人物,是当时农村中地主阶级的代表人物,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时期地主阶级知识分子的典型形象。,柳妈: 她也是一个受剥削、受压迫的社会最底层的劳动妇女的典型。她勤劳、善良,和祥林嫂同样是旧社会的受害者。由于受封建迷信思想和封建礼教的毒害极深,相信地狱、天堂之类的邪说,她同情祥

7、林嫂,想帮祥林嫂摆脱痛苦,但无意中却加重了祥林嫂的痛苦,加快了祥林嫂走向死亡的速度。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她又是一个“害人者”。,环境描写,环境包括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主要交代作品的时代背景;自然环境主要包括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景物,用以烘托气氛,表现人物感情等。 “三次祝福” A“鲁镇年终的大典” 显示了辛亥革命以后中国农村的状况:阶级关系依旧(封建势力和封建迷信思想对农村的统治依旧),通过环境描写,就揭示出祥林嫂悲剧的社会根源,预示了祥林嫂悲剧的必然性。,B鲁四老爷家的祝福 “你放着罢,祥林嫂!”这样一句喝令,粉碎了祥林嫂生前免于侮辱、死后免于痛苦的愿望,她的一切挣扎的希望都在这

8、一声喝令中破灭了。鲁四老爷在祝福时刻凭着封建宗法思想和封建礼教的淫威,把祥林嫂一步一步逼上死亡的道路。特定的环境描写,推动了情节的发展,同时也增强了人物形象的真实性与感染力。,C结尾的祝福景象 祥林嫂死的惨象和“天地圣众预备给鲁镇的人们以无限的幸福”的气氛,形成鲜明的对照,深化了对旧社会杀人本质的揭露,同时在布局上也起到首尾呼应,使小说结构更臻完善的作用。,鲁四老爷,四婶,一般鲁镇群众,鲁镇人为何如此对待她?,因为祥林嫂嫁过两次,两个丈夫都死了,用柳妈的话说就是“落了一件大罪名” 。整个鲁镇的人都深受封建伦理道德和封建迷信思想的毒害,思想上、行动上都按封建规范、信条来思考问题、处理事情。整个鲁

9、镇都把祥林嫂视为“孽种”、不祥人,人们以封建贞操观念歧视再婚妇女,人心冷漠,没有同情,她就是生活在这样一个阴霾、弥漫着封建礼教和封建思想的社会中。,这样的社会背景对塑造祥林嫂这样的人物形象有什么作用?,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中,人们仍以封建的贞操观念歧视再婚的祥林嫂,人们对她冷漠,没有同情、没有爱,最后被推上死亡之路是顺理成章的。,死亡形式,1、你认为祥林嫂的死属于自杀还是他杀? 2、如果是他杀,那么谁是凶手? 凶手是人们头脑中无意识的封建礼教将祥林嫂逼 上绝路。无论他们是出于怎样的想法,基于怎样的立 场,是有意还是无意,他们的做法都是一点一点将 祥林嫂往死路上“逼”。因此,杀害祥林嫂的不是鲁 镇的

10、某一个人,而是弥漫着封建礼教封建思想的旧社 会。许寿裳先生说:“人世的惨事,不惨在狼吃阿毛, 而惨在礼教吃祥林嫂。”,抗争情况及性质?,对于封建礼教横加给她的种种迫害与摧残,她曾进行过不断地挣扎与抗争:在被虐待、被出卖、被迫改嫁时,她挣扎;面对种种讥讽、侮辱与伤害,她给以无言的抗议;对灵魂上的迷信枷锁,她更是拼命地抗争;直至怀疑灵魂的有无。这一切都表明她是一个很不容易被压垮、被吞噬的人,但终究还是被旧社会压垮、吞噬了。,祥林嫂的身上布满封建礼教造成的精神创伤,她的挣扎虽饱含着反抗命运的意义,但她从婆家出逃只是为了暂时做稳奴隶;她在改嫁时出格的反抗是为了保全自己的贞洁;她捐门槛表明把生活的希望寄

11、托于封建迷信和封建势力;她对灵魂的疑惑不过是免遭地狱之苦的一种幻想。祥林嫂的反抗带有封建宗法思想和封建迷信的色彩,因而具有浓厚的悲剧性。,小说主题,文章通过描写了祥林嫂悲惨的一生,揭示了封建礼教和封建迷信对旧中国农民的毒害,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小说以“祝福”为题,有什么含义?,要点:1、小说起于祝福,结于祝福,中间又一再写到祝福,情节的发展与祝福密切相关。 2、祥林嫂在鲁镇的人们祝福时死去,反衬祥林嫂的悲惨,深化了小说的主题。 3、“祝福”是旧时浙江一些有钱人家要举行年终祭祀活动,杀鸡宰鹅做“福礼”,恭请天神和祖宗享用,以求他们保佑、平安、幸福。,小说中的“我”有什么作用,1、“我”是串联故事的线索人物,祝福的故事情节是通过“我”的所见所闻所忆串联起来的。 2、“我”是作者塑造的一个典型人物,是当时具有进步思想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典型。“我”同情劳动人民,不满黑暗现实,有反封建的思想倾向,但“荷戟独彷徨”,尚未找到出路。,对祥林嫂所提问题含糊的回答,有其善良的一面;同时也反映了“我”的软弱和无能。因说,“我”的灵魂还受着传统思想的深刻影响,精神道德上还有许多不足之处。,再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