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临床思维模式.ppt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108469831 上传时间:2019-10-24 格式:PPT 页数:60 大小:1.3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医临床思维模式.ppt_第1页
第1页 / 共60页
中医临床思维模式.ppt_第2页
第2页 / 共60页
中医临床思维模式.ppt_第3页
第3页 / 共60页
中医临床思维模式.ppt_第4页
第4页 / 共60页
中医临床思维模式.ppt_第5页
第5页 / 共6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医临床思维模式.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临床思维模式.ppt(6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医临床思维模式的形成与应用,一、问 题,内经的学术思想是怎样萌发、形成的? 中医学术思想体系是怎样形成的? 为什么东汉末年能出现张仲景这样伟大的医学家? 为什么金元时期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一、问 题,为什么鸦片战争西医输入后,“中西汇通”、“衷中参西”、“中西医结合”一直未有突破? 现代中医界为何造就不了大师(大医)? 基础不扎实;功夫不到家;方法不准确,红楼梦第一病案赏析,贾蓉之妻秦可卿病了,请来张太医给秦氏诊病。 诊毕,贾蓉问道:“先生看这脉息还治得治不得?”,先生道:“看得尊夫人脉息:左寸沉数,左关沉伏;右寸细而无力,右关虚而无神。 其左寸沉数者,乃心气虚而生火;左关沉伏者,乃肝

2、家气滞血亏。 右寸细而无力者,乃肺经气分太虚;右关虚而无神者,乃脾土被肝脉所克制。 心气虚而生火者,应现经期不调,夜间不寐; 肝家气滞血亏者,应胁下痛胀,月经过期,心中发热。 肺经气分太虚者,头目不时眩晕,寅卯间必然汗出,如坐舟中。 脾土被肝木克制者,必定不思饮食,精神倦急,四肢酸软。” 旁人言道:“何尝不是这样呢!”,先生继续说:“大奶奶这个症候,可是众位耽搁了 依我看起来,病倒尚有三分治得。 吃了我这药看,若是夜间睡得着觉,那时又添二分拿手了。 据我看这脉息,大奶奶是个心性高强,聪明不过的人;但聪明太过,则不如意事常有;不如意事常有,则思虑太过; 此病是忧虑伤脾,肝木太旺,经血所以不能按时

3、而至。 大奶奶从前行经的日子问一问,断不是常缩” “可不是!从没有缩过”,先生又说道:“是了,这就是病源了。从前若能以养心调气之药服之,何至于此! 这如今明显出一个水亏火旺的症候来待我用药看。” “益气养荣补脾和肝汤”: 人参二钱 白术二钱土炒 黄芪三钱 熟地四钱 归身三钱 白芍二钱 川芎一钱五分 香附米二钱 醋柴胡八分 淮山药二钱炒 真阿胶二钱 蛤粉炒 延胡索钱半酒炒 炙甘草八分 引用建莲子七粒去心,大枣二枚,八珍汤加减补益气血为主,辅以疏肝理气清心之品,方证相符。 贾蓉看后说道:“高明得很!还要请教先生:这病与性命终究有妨无妨?”先生笑道:“大爷是最高明的人,人病到这个地步,非一朝一夕的证

4、候了;吃了这药,也要看药缘了。依小弟看来,今年一冬是不相干的,总是过了春分,就可望痊愈了。” 春分时节肝气最旺,肝之阴血不足之病人此时病情最重。,二、古人学医要求,“不知易,不足以言太医。”(张介宾引孙思邈语),二、古人学医要求,大医习业 凡欲为大医,必须谙素问、甲乙、黄帝针经、明堂流注、十二经脉、三部九候、五脏六腑、表里孔穴、本草药对,张仲景、王叔和、阮河南、范东阳、张苗、靳邵等诸部经方,又须妙解阴阳禄命,诸家相法,及灼龟五兆、周易六壬,并须精熟,如此乃得为大医。若不尔者,如无目夜游,动致颠殒。次须熟读此方,寻思妙理,留意钻研,始可与言于医道者矣。又须涉猎群书,何者若能具而学之,则于医道无所

5、滞碍,尽善尽美矣。,三、建立思维模式,学医者必须要学习两类知识体系,一类是以医学为本体的知识,另外一类就是以易为代表的象数之学。 中医哲学有两个关键问题 第一个问题是生命本体论,第二个问题是思维方式。生命观从本体来讲就是气一元论,也叫气本论。中医最重要的思维方式是象数思维方式。中医象数思维模型概括为“气-阴阳-五行模型”。,易经“群经之首,大道之源”,易经是世界四大元典之一。 “人更三圣,世历三古。”周易的作者经过了3个圣人,时间经过了3个古代,也就是上古的伏羲氏,中古的周文王和下古的孔夫子。,“轴心期”,孔子、老子、释迦牟尼东方三圣; 古希腊三代哲学家: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思维模

6、式形成时期, 学术思想建立基础,后世一直继承下来(人类一直靠轴心时代所产生的思考和创造的一切而生存,每一次新的飞跃都回顾这一时期,并被它重燃火焰。轴心期潜力的苏醒和对轴心期潜力的回归、复兴,总是为文明的发展提供了精神的动力。) 中医学术思想发展史不是各种成就的展览馆或堆积,也不是种种观点、思想的罗列。 应该是在一定思维模式下不断演化发展的历史。 也就是有其内在的、固有的规律。,希波克拉底论人体的部位“把智慧运用于医学之中,而把医学运用于智慧之中”。,(一)基本概念 1、思维 就是人的认识活动,是认识活动的全部。而不仅仅是理性的认识活动或思考。 人是动物,动物有的特性,人仍然存在。思维以动物的反

7、映控制机能为根基,否则,不存在。 人类思维的理性程度高。 离不开感觉、知觉、表象、行为动作等具体的、实在的基础没有感性的思维形式和基础,就不可能有理性的逻辑思维。,四、传统思维模式的产生,(一)基本概念,2、思想 客观存在反应在人的意识中,经过思维活动而产生的结果。思维活动的结果,属于理性认识。,(一)基本概念,3、传统思维模式的产生 产生于对自身和面临的环境间的关系的认识。 皮亚杰认为,在二至七岁的幼儿时期,其心理是表现出一种“泛灵论”和“目的论”的倾向。这一时期的儿童常常对没有什么因果联系的事物提出疑问,这些对成人来说则是稀奇古怪的问题。当把这些提问交给另一些儿童去回答时,他们并不感到困难

8、。(儿童的心理发展) 人们从自身出发,把主体的特性强加到客体上去,把人所特有的精神现象赋予自然界,把一切自然现象都精灵化,进而认为自然界的一切发展变化都是有目的的,都是为精灵所主宰所控制的。,(一)基本概念,自然崇拜 深受影响却无法解释的自然,想象力 日月星辰的神话 太阳崇拜(中国、古希腊) 祖先崇拜、宗教崇拜(战争英雄),(一)基本概念,4、野蛮人的思维与现代思维的不同 一个是“具体性”的,“整体性”的;一个是“抽象性”的,或者说是一种有利于产生效益的被教化或被驯化的思维。它们不是“原始”与“现代”,“初级”与“高级”的关系,而是人类历史上始终存在的两种互相平行发展,各司不同文化职能,互相补

9、充互相渗透的思维方式。 现代人的无聊、困惑与冲突,正在于失去了那些“野性的思维”。(列维斯特劳斯野性的思维) 王小波曾说:人仅有此生是不够的,还应拥有一个充满诗意的世界。,(二)早期中国人的思想及认知,1、原始人群 未能把自己与周围环境分开 未能把每个成员之间分开 个体社会与自然界的一体化 2、母系社会原始宗教万物有灵、图腾崇拜 (自己从哪里来)(无知) (齐文化鸟图腾),(二)早期中国人的思想及认知,3、父系氏族宗庙、祖先崇拜(祭祀) 动物名称不再标志氏族,为个人名字取代 家庭关系、社会关系 天道自然、人与自然 人道人与人之间 东南中西北、春夏秋冬、人体各部位、周易理解的天地乾坤、交替存在的

10、日期时间形态等等互相关联。 “天地玄黄 宇宙洪荒 日月盈昃 辰宿列张 寒来暑往 秋收冬藏”,(二)早期中国人的思想及认知,4、认识自然与人 (1)阴阳 夏商时期初步认识生殖崇拜、太阳向背 战国时期“阴阳理论”(易传) (2)巫医商周山海经巫彭、巫阳等 (3)巫医分立春秋战国(毉醫),(二)早期中国人的思想及认知,5、认知方法 “古者包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作结绳而为网罟,以佃以渔,盖取诸离。包牺氏没,神农氏作神农氏没,黄帝尧舜氏作,通其变,使民不倦,神而化之,使民宜之。”(周易系辞上) 伏羲

11、“有圣德,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旁观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造书契以代结绳之政”。(三皇本纪) 观取思维过程(观物取象,取象比类),(二)早期中国人的思想及认知,造字过程 互渗律:以集体表象为形式,以互渗为规律的前逻辑式神秘思维。这种思维相信人与外界事物之间有着部分或整体的等同。(列维布留尔原始思维) 原始社会法术与图腾崇拜的思维基础和认识前提。 未开化人类的“具体性”“整体性”思维特点(列维施特劳斯野性的思维),与开化人的抽象思维无高下之分,互相补充、互相渗透。,(二)早期中国人的思想及认知,6、形象思维的产生与形成 观物取象(形象思维): 语言(形象) 图文象形文字 原始人具有超乎寻

12、常的直觉能力和经验积累,(三)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阴阳五行学说的意义,1、古代内涵 春秋内事:“伏羲氏定天地,分阴阳”“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素问)“一阴一阳之谓道,阴阳不测之谓神”(系辞) 淮南子“道始于一,一而不生,故分阴阳。阴阳和合而生万物”。,(三)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阴阳五行学说的意义,2、类分事物、认识和把握事物、掌握自然规律把握“道”、 意义研究、把握宇宙、生命起源和演化规律 3、研究核心:关系阴平阳秘、五行生克制化协调、和谐、互补,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天地合气,名之曰人) 五色、五味五气五脏(天食人以五气,地食人以五味) 天人合一、天人相应。 人禀天地之气以生 人感天地

13、之气以病 人法天地之气以治气味,(四)思维方式,1、整体思维 2、直观思维 3、类比思维 吕氏春秋“类故相召,气同则合,声比则应” 4、辩证思维,五、培养传统思维模式,(一)加强中国传统文化修养,改变思维定势 思维的传统是一个民族或群体的思维倾向和定势。思维方式的继承性决定了任何一种新的思维方式的生成,首先要以对先前的思维方式的继承为基础和起点,并非对原有思维传统简单的否定或抛弃。 (二)加强中医经典学习,构建临床思维模式 要学习其文字表面所传达的意义,更要探索、学习、掌握其深藏在文字背后所喻示的临床思维方法和技巧。 不只是死记硬背条文,套用死方,重点在于把握其辨证精神。,中医经典的学习与应用

14、,1、阴阳学说及其应用 阴阳学说研究的是什么?关键 如何应用?(宏观、模糊?),1.1阴阳的基本关系应该是什么? 对立统一? 阴平阳秘? “凡阴阳之要,阳密乃固。两者不和,若春无秋,若冬无夏,因而和之,是谓圣度。若阳强不能密,阴气乃绝。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离决,精气乃绝。“ 谨察阴阳之所在,以平为期。” 和谐、协调、互补“中庸之道”,“中和思想”;不是平衡、平均。“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和实生物,同则不继”。 有图为证:,黄帝内经为数不多的几个方剂中,有一个治疗失眠的药方叫作“半夏汤”(半夏秫米汤,出自灵枢邪客)。 其制做方法是:“以流水千里以外者八升,扬之万遍,取其清五升,煮之

15、,炊以苇薪火,沸置秫米一升,治半夏五合,徐炊,令竭为一升半,去其滓,饮以一小杯。”,为何要用千里以外的流水?集合构成了“半夏汤”的效能纠正体内“阴阳之气不通”的病态。 作者断言:“饮以半夏汤一剂,阴阳已通,其卧立至。”,2、中医治病思路是什么? 阴阳二者之间是协调互补的关系,而非简单的对立统一关系。 因此,在治病时: 素问至真要大论指出应“谨察阴阳之所在而调之,以平为期。” 调节阴阳,补偏救弊,达到阴平阳秘的自然状态,是中医治疗的最基本原则。,景岳全书新方八略中说:“此又阴阳相济之妙用也。故善补阳者必于阴中求阳,则阳得阴助而生化无穷;善补阴者必于阳中求阴,则阴得阳升而泉源不竭。” 周易系辞上说

16、:“一阴一阳之谓道。”老子的“道”就是阴平阳秘的调平状态。,3、按中医思维认识方药,3.1黄帝内经与中药学的关系 载方13首,药26味。 中药基本理论纲领性的阐述: 素问藏气法时论等篇已有“辛散”、“酸收”“甘缓”、“苦坚”、“咸软”; “肝苦急,急食甘以缓之”,“肝欲散,急食辛以散之,用辛补之,酸泻之”; 素问宣明五气篇“五味所入,酸入肝,辛入肺,苦入心,咸入肾,甘入脾,是为五入”,强调药性和五脏相关性;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味厚者为阴,薄为阴中之阳;气厚者为阳,薄为阳中之阴”等论述。 对中药学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3.2历代著名医家与中药学的发展 神农本草经至本草纲目:形成中药学多层次结构和理论系统化的基础。 伤寒明理药方论集中讨论20首方剂的方义,每一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