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薄层超稠油水平井蒸汽驱技术进展新春

上传人:今*** 文档编号:108441054 上传时间:2019-10-24 格式:PPT 页数:50 大小:27.1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薄层超稠油水平井蒸汽驱技术进展新春_第1页
第1页 / 共50页
浅薄层超稠油水平井蒸汽驱技术进展新春_第2页
第2页 / 共50页
浅薄层超稠油水平井蒸汽驱技术进展新春_第3页
第3页 / 共50页
浅薄层超稠油水平井蒸汽驱技术进展新春_第4页
第4页 / 共50页
浅薄层超稠油水平井蒸汽驱技术进展新春_第5页
第5页 / 共5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浅薄层超稠油水平井蒸汽驱技术进展新春》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薄层超稠油水平井蒸汽驱技术进展新春(5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新春采油厂,二零一五年二月,浅薄层超稠油水平井蒸汽驱技术进展,前 言,春风油田于2010年投入开发,动用面积30.66Km2,动用地质储量4472万吨,五年来创新应用了以HDNS为主导的薄浅层超稠油水平井蒸汽吞吐开发技术,产量实现了跨越式发展,累计产油203.7万吨。,新疆工区油田分布图,新春采油厂历年产量图,蒸汽驱是提高稠油采收率的主导技术,为探索水平井蒸汽驱开发方式,完善配套相关技术,于2012年12月在排601北区6个井组开展了蒸汽驱先导试验,方案预计提高采收率25.7% ,增加经济可采储量26.2万吨。,前 言,试验区吞吐与蒸汽驱采收率对比图,52.9%,+25.7%,采收率%,排60

2、1北蒸汽驱试验区井位图,前 言,蒸汽驱阶段累计产油5.80万吨,阶段采出程度5.7%,目前产量逐步升高,开发形势转好。,试验区蒸汽驱阶段开发曲线,汇 报 提 纲,一、试验区油藏特点,二、蒸汽驱方案及实施,三、蒸汽驱开发及研究调整,四、下步工作方向,试验区K1tg砂体顶面构造图,砂体顶面构造形态为向南东倾斜的单斜构造,构造倾角1-2度,构造顶面埋深-360-510m;油藏温度低:28;油藏压力低:4.65MPa;生产压差低。,一、试验区油藏特点,油藏埋深浅,有效厚度薄,地层原油粘度高,非均质性较强,油藏厚度薄,有效厚度为46m,汽驱热损失大,热损失率为60。,油藏埋深浅,有效厚度薄,地层原油粘度

3、高,非均质性较强,一、试验区油藏特点,粘度小于10000mPa.s时,符合蒸汽驱筛选标准; 原油粘度小于10000mPa.s时,随着粘度升高,汽驱效果急剧变差; 原油粘度超过50000mPa.s后,纯蒸汽驱油汽比小于0.1。,试验区地层原油粘度为5000090000mPa.s。,油藏埋深浅,有效厚度薄,地层原油粘度高,非均质性较强,一、试验区油藏特点,试验区岩性以细砂岩为主,砂体孔隙度为3236%,渗透率为4000800010-3m2;纵向非均质性较强,层内渗透率级差30倍,易汽窜。,油藏埋深浅,有效厚度薄,地层原油粘度高,非均质性较强,一、试验区油藏特点,通过比对,水平井蒸汽驱尚无先例,缺乏

4、理论与实践的指导,且该区油藏厚度、原油粘度远高于其它汽驱油藏。,国内蒸汽驱油藏参数对比,一、试验区油藏特点,汇 报 提 纲,一、试验区油藏特点,二、蒸汽驱方案及实施,三、蒸汽驱开发及研究调整,四、下步工作方向,(一)蒸汽驱方案及优化,(二)蒸汽驱方案保障及实施,二、蒸汽驱方案及实施,1、汽驱区优选,选区原则,(1)井网完善,井轨迹好; (2)累产油、采出程度较高,已接近转驱时机; (3)剩余油饱和度在40以上,有一定的物质基础; (4)受断层水影响小,含水低;,(一)蒸汽驱方案及优化,计算随钻GR相对值,计算泥质含量,推导出水平井孔隙度、渗透率解释模版,从而建立三维精细地质模型。,2、建立试验

5、区精细地质模型,水平井随钻数据,储层物性模型,精细三维地模,二、蒸汽驱方案及实施,(1)井网形式优化,不同井网形式采收率对比表,3、蒸汽驱参数优化,排状,反五点1,反五点2,反九点,反九点转排状,反九点转五点,二、蒸汽驱方案及实施,不同注汽强度对应指标曲线,注汽强度2.0t/(d.ha.m)!,3、蒸汽驱参数优化,(2)注汽强度,不同注汽强度开发指标对比,二、蒸汽驱方案及实施,不同采注比开发指标对比,3、蒸汽驱参数优化,(3)采注比,注汽井参数,生产井排液量,反九点配产配注表,二、蒸汽驱方案及实施,采注比大于1.2!,(二)蒸汽驱方案保障及实施,在毕总主持下,成立分公司蒸汽驱项目小组,指导蒸汽

6、驱方案实施。,1、组织保障,二、蒸汽驱方案及实施,2、现场配套应用,70%干度蒸汽,汽水分离器,大容量燃煤注汽锅炉,提升井口蒸汽干度,吨汽成本: 195元/吨162元/吨,蒸汽分配器,井口蒸汽计量,蒸汽分配计量,按设计注汽,地面注汽设施,二、蒸汽驱方案及实施,2、现场配套应用,井筒配套设施,井筒隔热保干 提高注汽效率,蒸汽均匀注入地层,注汽隔热管,注汽水平段配注器,二、蒸汽驱方案及实施,2、现场配套应用,监测配套技术,B靶点蒸汽干度测试结果,排601-平11井,水平井注汽四参数监测技术,光纤测温、 毛细管测压,,实时油藏监测技术,连续钢铠式电缆测试设备,二、蒸汽驱方案及实施,3、现场实施,20

7、12年12月转蒸汽驱开发,严格按照方案设计进行实施,打更新井1口完善井网;堵调7井次治理高含水井,注汽引效11井次。,蒸汽驱实施前准备工作完成情况,二、蒸汽驱方案及实施,汇 报 提 纲,一、试验区油藏特点,二、蒸汽驱方案及实施,三、蒸汽驱开发及研究调整,四、下步工作方向,(一)蒸汽驱开发特点,(二)蒸汽驱技术的重新认识与研究,1、整体温度场未有效建立,温度未明显变化,三、蒸汽驱开发及研究调整,(一)蒸汽驱开发特点,2、局部存在窜流现象,示踪剂测试:存在点对点窜流通道; 造成蒸汽前缘指进,注采平面矛盾,生产井高温高含水;降低油藏热利用率。,三、蒸汽驱开发及研究调整,生产井示踪剂测试曲线,排601

8、-P24、P27、P51井口温度100以上,含水猛增到95%以上。,汽驱初期产量递减快。,3、汽驱初期产量递减快,递减率未有效控制,三、蒸汽驱开发及研究调整,蒸汽吞吐,月递减率 10.3%,三、蒸汽驱开发及研究调整,(二)蒸汽驱技术的重新认识与研究,1、开展汽窜机理研究,注采参数再优化,2、研究窜流通道,分层次探索封窜技术,3、编制调整方案,现场分步实施及效果,4、初步形成水平井蒸汽驱技术序列,5、蒸汽驱认识,汽窜井液量与井口温度曲线,日产液量t/d,井 口 温 度 ,饱 和 压 力 MPa,饱和温度,饱和蒸汽与饱和压力关系曲线,123,井底压力2.0MPa,210,“汽窜”:蒸汽腔从注汽井扩

9、展到生产井附近的现象。,1、开展汽窜机理研究,注采参数再优化,(1)汽窜机理研究,(二)蒸汽驱技术的重新认识与研究,三、蒸汽驱开发及研究调整,结论:水平井蒸汽驱基本为热水窜!,试验区生产井汽窜分析表,(1)汽窜机理研究,1、开展汽窜机理研究,注采参数再优化,三、蒸汽驱开发及研究调整,水平井汽驱油层散热公式:,计算数模不同油层厚度下油层热损失率曲线,当前注汽速度下,厚度4-6m的薄油层,汽驱一年热损失率为60左右。,散热损失与盖底层温度负相关;有效厚度薄,散热平面大,热损增大。,热连通、热驱替阶段,(2)注汽参数再优化,薄油层散热快,1、开展汽窜机理研究,注采参数再优化,三、蒸汽驱开发及研究调整

10、,高温降粘:温度高于100,原油粘度降至100mpa.s左右; 增加地层流动系数( ),原油渗流能力加强,提高蒸汽波及体积; 高温反转岩石润湿性:亲油转为亲水性,提高蒸汽洗油效率;,结论:需提高注汽速度!,超稠油需要更高的温度场,(2)注汽参数再优化,1、开展汽窜机理研究,注采参数再优化,三、蒸汽驱开发及研究调整,不同注汽速度下蒸汽场图,注汽参数模拟优化,(2)注汽参数再优化,1、开展汽窜机理研究,注采参数再优化,三、蒸汽驱开发及研究调整,生产井井底流压与注汽速度对应关系曲线,生产井井底温度与注汽速度关系曲线,建立注汽速度与生产井底温压(汽窜)对应关系。,注汽提速至6t/h,加快温度场建立!,

11、6t/h,注汽参数模拟优化,(2)注汽参数再优化,1、开展汽窜机理研究,注采参数再优化,三、蒸汽驱开发及研究调整,窜流概念模型温度场图,通过模拟,建立了窜流通道宽度与井口液量、温度的对应模板。,汽窜通道6m,(1)优势窜流通道确定,点窜平面示意图,2、研究窜流通道,分层次探索封窜技术,三、蒸汽驱开发及研究调整,试验区单井窜流通道理论分析,计算理论优势通道宽度、体积,对于窜流不同程度的井,采取不同封窜措施。,物模蒸汽驱端点效应(温度场图),2、研究窜流通道,分层次探索封窜技术,三、蒸汽驱开发及研究调整,氮气泡沫封堵,氮气泡沫调剖机理: 1)泡沫封堵高渗透层和出水通道,调整油层吸汽剖面,扩大注入蒸

12、汽波及体积; 2)降低油水界面张力和油水粘度比、提高驱油效率; 3)氮气导热系数低,可减少热损失,提高热能利用率。,(2)分层次探索封窜技术,2、研究窜流通道,分层次探索封窜技术,三、蒸汽驱开发及研究调整,封窜设计方案:“测堵测”“示踪剂、微温差测试、堵水、示踪剂测试”,蒸汽驱封窜工艺方案设计,现有水平井热采堵调的主要种类,高强度堵剂定点封窜,(2)分层次探索封窜技术,2、研究窜流通道,分层次探索封窜技术,三、蒸汽驱开发及研究调整,3、编制调整方案,现场分步实施及效果,蒸汽驱试验区配产配注表,在深入研究的基础上,编制了蒸汽驱调整方案,为了稳妥起见,先在排601-13井组试验实施。,封窜调整工作

13、量,三、蒸汽驱开发及研究调整,温度场,排601-平13井组效果,3、编制调整方案,现场分步实施及效果,三、蒸汽驱开发及研究调整,实施氮气泡沫调剖5井次,氮气泡沫调驱参数,气液比:1:1(地下);泡沫剂浓度:0.5。,3、编制调整方案,现场分步实施及效果,2014年11月全面实施,注汽提速5井次,氮气泡沫调剖5井次,油井提液19井次。井口温度普遍提升,平均单井日增油3.3t/d。,三、蒸汽驱开发及研究调整,定点强化封堵实施1井次(平40井组),“测堵测” 微温差测试:堵调井段:730m-855m; 示踪剂测试:主要窜流方向:排601-平27井, 窜流通道体积4.0*24*10=960m3; 药剂

14、用量:240m3 (0.25PV)。 堵后示踪剂测试:1个半月未见示踪剂显示。,注汽井,受效突破,3、编制调整方案,现场分步实施及效果,三、蒸汽驱开发及研究调整,3、编制调整方案,现场分步实施及效果,三、蒸汽驱开发及研究调整,油汽比0.175,采注比1.22。,4、初步形成水平井蒸汽驱技术序列,三、蒸汽驱开发及研究调整,认识1:蒸汽驱开发效果受地质条件影响较大。需深化蒸汽驱油藏地质认识,不断更新完善地质模型;,认识3:调整实践和研究表明,在精细地质研究基础上,确定最适宜的调控技术和方向,有利于提高措施针对性和效益。,精细油藏描述是前提 多学科联合攻关是保障 基础研究和技术创新是关键 精细动态分

15、析及开发调控是核心,认识2:汽驱机理较复杂,但高温降粘是主要机理。浅薄层超稠油油藏注汽提速取得较好生产效果,进一步验证了“立足高温、高液量、高含水、微汽窜采油”的汽驱理念。,三、蒸汽驱开发及研究调整,5、蒸汽驱认识,汇 报 提 纲,一、试验区油藏特点,二、蒸汽驱方案及实施,三、蒸汽驱开发及研究调整,四、下步工作方向,1.继续深化蒸汽驱研究,继续开展物理模拟实验及数值模拟,深化水平井蒸汽驱规律研究,探索研究蒸汽驱不同开发阶段的开发规律;继续研究常态性动态分析及调整技术;研究完善水平井蒸汽驱技术序列。,水平井汽驱示意图,四、下步工作方向,2、常态性氮气泡沫+个别井强化调剖,提高汽驱效益,在氮气泡沫

16、调剖基础上,研究添加低成本高强度堵剂,形成立体复合封堵,改善封窜效果。,治理思路,四、下步工作方向,3、探索开展蒸汽驱的间歇生产,针对个别窜流严重单井,实施间歇开井制度,在窜流通道上提高蒸汽波及体积,提高汽驱开发效果。,机理示意图,油层,注入流体,窜流通道,四、下步工作方向,四、下步工作方向,4、继续探索蒸汽驱试验,排601-20汽驱试验井组,排601北、中区蒸汽驱井网图,排601中区,排601北区 (2013年),在排601北汽驱的基础上,实施扩大蒸汽驱范围,并开展直斜井模型蒸汽驱试验。,结束语,面对蒸汽驱开发日趋复杂的油藏形势,我们将继续在管理局、分公司的正确领导下,在机关处室、两院的大力支持下,围绕“提质提效”,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强化水平井蒸汽驱精细开发技术研究,进一步提高薄浅层超稠油油藏开发效益,为胜利西部百万吨稳产提供保障!,汇报完毕 请批评指正,汇报完毕,请领导批评指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