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交换技术概述汇总

上传人:今*** 文档编号:108440287 上传时间:2019-10-24 格式:PPT 页数:59 大小:23.2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一章+交换技术概述汇总_第1页
第1页 / 共59页
第一章+交换技术概述汇总_第2页
第2页 / 共59页
第一章+交换技术概述汇总_第3页
第3页 / 共59页
第一章+交换技术概述汇总_第4页
第4页 / 共59页
第一章+交换技术概述汇总_第5页
第5页 / 共5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一章+交换技术概述汇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一章+交换技术概述汇总(5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现代交换原理,兰州交通大学电信学院 2007,2,第一章 交换技术概述,通信网是由用户终端设备、传输设备和交换设备组成。它由交换设备完成接续,使网内任一用户可与其他用户通信。,3,1.1 交换的基本概念 1.2 电话交换技术的发展概况 1.3 交换技术的分类与发展,4,本章重点:交换技术分类和交换技术的发展。 本章难点:步进制和纵横制交换机工作原理。 本章课时:学时 学习本章达到的目的和要求: 1了解通信网的组成与分类,理解引入交换的原因、通信网的结构和通信网的分类;了解交换节点应实现的基本功能和接续类型。 2了解电信网络和计算机网络使用的交换技术。 3了解交换技术发展概况。掌握步进制、纵横制

2、、程控交换机的特点。,5,1.1 交换的基本概念 1.1.1 通信网的组成与分类,、交换的引入 通信的目的是实现信息的传递。自从1876年Bell.A.G发明电话以来,一个电信系统至少应由终端和传输媒介组成,如图1.1所示。,6,点对点通信,7,点对点通信举例,数据,话音,8,2. 多用户全互连,9,3. 多用户通过交换节点相连,多用户通过交换节点相连,10,二、引入交换的通信网,一台交换机组成的通信网,11,2. 多台交换机组成的通信网,12,综上所述,在多用户通信时,为了降低用户线路的投资,在通信网中就要引入交换机进行交换。交换机在通信网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由此可见,实现通信必须要有三

3、个要素,即终端、传输和交换。,13,三、通信网类型,最早的通信网主要是用于话音通信,称为电话网。后来随着计算机通信的发展,由于数据、图像和话音等多媒体通信的需求,通信网的范围不断扩大,目前的通信网已发展成现代信息网络。凡是能够传递信息的网络都是信息网络。下面从各个不同的角度对现代信息网进行分类。,14,从大的网络业务划分,有电信网、计算机网、广播电视网等; 从网络层次划分,有核心网、骨干网、本地网、局域网、内部网、企业网、校园网等; 从网络构成方式划分,有星型网、网状网、环形网、树型网和总线网等; 从网络分布划分,有长途网、本地网、中继网、接入网等;,15,从网络功能划分,有传输网、交换网、接

4、入网(用户驻地网)、支撑网(包括同步网、信令网和管理网)、智能网、虚拟专用网VPN(Virtual Private Network)、广播电视网、卫星通信网、微波通信网等; 从网络传输媒介划分,分为有线网(固定网)和无线网(移动网);,16,从网络传送的业务划分,有电话网PSTN(Public Switched Telephone Network)、电报网、数据网、窄带综合业务数字网N-ISDN (Narrowband-Integrated Services Digital Network)、宽带综合业务数字网B-ISDN (Broadband-Integrated Services Digi

5、tal Network)、全光网络等; 从网络交换技术上划分,有电路交换网、分组交换网、异步转移模式ATM (Asynchronous Transfer Mode) 交换网、多协议标记交换MPLS (Multi Protocol Label Switching)、软交换网络和光交换网络等;,17,从网络运营角度划分,有公网和专网之分; 从网络的发展上分,有现代网络、下一代网络NGN (Next Generation Network)、全光网络等; 计算机网又可划分为:局域网LAN (Local Area Network)、城域网MAN (Metropolitan Area Network)、广

6、域网WAN (Wide Area Network),LAN有以太网、令牌环、 光纤分布式数据接口FDDI (Fiber Distributed-Data Interface)几种类型;,18,数据网又有X.25、数字数据网DDN (Digital Data Network) )、帧中继FR (Frame Relay)、异步转移模式ATM (Asynchronous Transfer Mode)网等; 移动网又有全球通GSM (Global System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码分多址CDMA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小灵通P

7、HS (Personal Handyphone System)、大灵通CDMA450、集群系统等。,19,1.2 电话交换技术的发展概况,电话的发明 1837年发明了电报,它是以数字信号的形式传递信息的。1856年创建西方联盟,主要注重电报技术。 1860年,菲利普里斯(Philip Reis)发现可以把电加在电线上来传送声音。他在电线的一端绑了一个用香肠皮包裹着的软木塞(一个原始麦克风),然后把电线缠到编织针上,并在软木塞和编织针之间装上电池。当他把编织针放在小提琴的琴弦上时,每次敲打软木塞,琴弦就会振动。反之,如果拨动小提琴的弦,软木塞也会发出声音。,20,l876年,亚历山大格雷厄姆贝尔

8、(Alexander Graham Bell)为他的一项发明申请了专利,这个专利被他命名为“电报的改进”。这是一个小盒子,并没有多少功能,它主要通过麦克风传送声音。仅在几小时后,西方电子公司的共同创始人以利沙戈瑞(Elisha Gray)也为他发明的电话机申请专利,他甚至可以进行现场演示。不幸的是,贝尔已经申请到了专利,并被誉为电话发明家。贝尔的发明只有一个接收器,而没有麦克风。后来,在1877年,他又为一个把接收器和麦克风装在一起的设备申请了专利。他的第一个专利需要两个分离的设备。,21,二 电话交换机的发明,1 人工交换机 因为两个电话通信需要一对线,当一个用户要和多个用户打电话时,就需要

9、和多个用户拉多条线,显然很不方便,因此就发明了人工交换机。人工交换机主要由用户线、用户塞孔、绳路(塞绳和插塞)和信号灯等设备及话务员组成。用户线、用户塞孔、绳路(塞绳和插塞)起连接线作用,即为话路系统;话务员起控制接续作用,即为控制系统。每个用户的话机通过用户线接到交换机的用户塞孔上,用户要打电话,先与话务员通信,告诉话务员要找谁,然后由话务员用绳路将两个通话的用户线连通。 为适应多个用户之间电话交换的要求,1878年出现了第一部人工磁石电话交换机。,22,2 步进制交换机 第一部自动电话交换机于1891年由一个名叫史端乔的殡仪业者发明。因为该镇的电话接线员不给史端乔的业务接线(电话员的堂兄也

10、开了一家殡仪馆),史端乔很生气,发誓一定要摆脱公共接线员的永久控制。他在他的车库里制作了第一台步进制电话交换机。但直到1921年,他的发明才被安装在一家电话机房里。由于这个机器还有很多问题,所以被送往欧洲一家公司进一步改造。该设备改进后,在贝尔公司的电话机房中应用。步进制交换机工作很可靠,以至于至今还有许多地方在使用(但仅仅是一些偏远地区)。许多私有企业为专用交换安装了步进制交换机。洛杉矶的许多豪华旅馆都安装了自己的交换机。,23,1896年,史端乔发明了旋转式拨号盘,它使用户可以直接通过拨号进行呼叫,而不需要接线员人工接线。但是,在长途通信中,人工接线仍在使用,直到1951年,才完全废除人工

11、接线。用户通过电话机的拨号盘控制电话局中的电磁继电器与接线器的动作,可以完成电话的自动接续。从此,电话交换开始由人工时代迈入自动化的时代。史端乔自动交换机经改进后产生了德国西门子式自动交换机,虽然在接线器结构和电路性能等方面有所改进,仅共同的特点仍然是由用户话机所发出的号盘脉冲直接控制交换机的接线器动作,故统称为步进制,属于直接控制方式。,24,步进制交换机主要由自动选择器代替话务员进行接续控制。自动选择器由线弧、弧刷和上升旋转机构组成。线弧、弧刷各为三组,分别连接出abc三组出入线。自动选择器有两种结构:旋转型和上升旋转型。 线圈通电,电磁铁产生吸力,带动弧刷转动,每动一步,连接一组出入线。

12、用户的拨号脉冲控制选择器旋转、上升运动,使弧刷与线弧接点接触构成通路。,25,步进制交换机接续示意图,26,每个步进制交换机都有预选器、选组器和终接器组成。 预选器:采用旋转型选择器,用于选择一个空闲的出路。 选组器:采用上升旋转型选择器,用于扩大交换机的容量。 终接器:采用上升旋转型选择器,用于连接终端。 步进制交换机特点:直接由用户拨号脉冲控制接续(直接控制);各级都有控制,为全分散控制。 缺点:接点为滑动式,可靠性差;动作慢、机构复杂、占地大,易损坏。,27,3 纵横制交换机的发明 19l 9年瑞典工程师比图兰德(Eetulander)和帕尔默格林(Palm)发明了一种“纵横接线器”的新

13、型选择器并申请专利,这种接线器将过去滑动摩擦方式的接点改成了压触式,从而减少了磨损,提高了寿命。1926年世界上第一个大型的纵横制自动电话交换局首先在瑞典使用,l 938年美国引进了1号纵横交换系统,接着法国、日本、美国等国也相继生产纵横制交换机。从此纵横制自动电话交换机开始广泛使用。50年代初,纵横制交换技术已达到比较完善和成熟的阶段。,28,纵横制交换机把话路部分和控制部分分离,话路部分由纵横接线器和绳路组成;控制部分由记发器和标志器组成。 纵横接线器:由纵棒和横棒组成,连接用户出入线; 绳路:完成出入线的连接; 记发器:接收存储被叫号码; 标志器:控制纵横接线器,使出入线的交叉点闭合,进

14、行接续。,29,纵横制交换机接续示意图,30,纵横制交换机特点:间接控制(用户拨号先通过记发器接收存储,记发器再送给标志器,然后由标志器来控制接续);集中控制(集中由标志器进行控制);接点为压触式,可靠性比步进制高。 缺点:体积大,数量多,工作复杂,维护困难。,31,4 电子交换机的发明 随着电子技术,尤其是半导体技术的迅速发展,在交换机内引入电子技术,并首先应用于控制设备中,称作电子交换机。由于当时电子元件的落差系数(断路和通路电阻比)达不到通话回路中交叉点的要求,所以通话回路的接续仍使用机械接点。因而出现了“半电子交换机”、“准电子交换机”。只有在微电子技术和数字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以后,才开

15、始了全电子交换机的迅速发展。1946年第一台存储程序控制的电子计算机的诞生,对交换技术的发展起了巨大的影响。早期的程控交换机是“空分”的,它的话路部分往往采用机械接点,例如1965年美国投产的第一台程控交换机No1系统就是一台空分交换机。,32,半电子交换机接续部分使用纵横接线器,控制部分使用电子元件; 准电子交换机接续部分使用比纵横集线器体积小、速度快的干簧接线器和剩簧接线器,控制部分使用电子元件; 全电子交换机接续部分和控制部分均使用电子元件。,33,5 程控交换机 (1) 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六十年代中至七十年代初,采用大型计算机进行集中控制的空分模拟式程控交换机,话路交换网是采用金属

16、接点交换网。代表产品:美国贝尔系统1号No1 ESS(Electronic Switching System),日本D10。特点:体积大、软件复杂、耗电大、故障影响面大。 第二阶段:七十年代中期,采用小型机或微型机进行分散两级控制(用户级和选组级)的程控交换机, 话路交换网是采用电子接点交换网。代表产品:加拿大 SL-1,日本 NEAX22。特点:体积小、耗电省、组网方便。,34,第三阶段:八十年代初,采用微机进行全分散式控制的时分数字交换机,话路交换网采用的是存储器式的数字交换网。代表产品:日本 F-150,比利时ITT1240(中国称为S-1240)。特点:模块化设备可靠性高,直接与脉冲编码调制PCM(Pulse Code Modulation)设备配合可传输话音、电报、传真、图象信号。 第四阶段:八十年代中期,在程控交换机的基础上发展窄带ISDN交换机。数字传输和数字交换构成综合数字网IDN(Integrated Digital Network), 向综合业务数字网ISDN(Integrated Service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