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_农业循环经济概要

上传人:今*** 文档编号:108438819 上传时间:2019-10-24 格式:PPT 页数:52 大小:9.6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9_农业循环经济概要_第1页
第1页 / 共52页
9_农业循环经济概要_第2页
第2页 / 共52页
9_农业循环经济概要_第3页
第3页 / 共52页
9_农业循环经济概要_第4页
第4页 / 共52页
9_农业循环经济概要_第5页
第5页 / 共5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9_农业循环经济概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9_农业循环经济概要(5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农业循环经济 9.1农业循环经济概述 9.2生态农业与农业循环经济 9.3生态农业的模式及生态农业产业化,9.1农业循环经济概述,9.1.1农业循环经济内涵 按照生态系统内部物种共生、物质循环、能量多层次利用的生物链原理,调整和优化农业生态系统内部结构及产业结构,提高生物能源的利用率和有机废物的再利用和再循环。 涉及企业清洁生产、农业资源循环利用、生态农业、绿色消费等一切有利于农业环境发展的循环经济系统。,9.1农业循环经济概述,9.1.2农业循环经济的循环层次 农产品的生产层次清洁生产 既可满足农业生产需要又可合理利用资源并保护环境的实用农业生产技术 包括清洁的投入、清洁的产出、清洁的生产过

2、程 农业产业间层次能量互换与废物资源化 农产品消费过程层次物质和能量循环,稻 田 养 蟹,传统农业模式,播 种,施化肥,焚烧,循环经济模式,桑基鱼塘,桑基鱼塘,桑基鱼塘是广东省珠江三角洲一种独具地方特色的农业生产形式。因其生产上形成良性的循环而出名。 珠江三角洲由东、西、北三江汇合冲积而成,地处北回归线以南,全年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日照时间长,土壤肥沃,是盛产蚕桑、塘鱼、甘蔗的重要基地。三角洲内河网密布,交通便利,自然条件优越。 由于珠江三角洲地势低洼,常闹洪涝灾害,严重威胁着人民的生活和生产活动。当地人民根据地区特点,因地制宜地在一些低洼的地方,把低洼的土地挖深为塘,饲养淡水鱼;将泥土堆砌在

3、鱼塘四周成塘基,可减轻水患,这种塘基的修筑可谓一举两得。 后来,随着农业生产的发展和市场经济的影响,珠江三角洲出现了新的生产结构方式“果基鱼塘”、“桑基鱼塘”。,因地制宜,我国循环农业的基本内涵: 在经济和环境协调发展方针指导下,总结吸收各种农业发展模式的成功经验,运用生态学和经济学原理以及系统工程方法,因地制宜地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并与传统农业精华相结合,依据“整体、协调、循环、再生”的要求,合理组织农业生产,实现高产、优质、高效与持续发展,达到经济、生态、社会三大效益统一 体现以发展为主导的思想,在求发展的同时,注重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2、生态农业,原始农业,传统农业,现代农业,原始农业,原始

4、农业 始于史前文化后期的新石器时代,历时约7000年 基本特征:使用简单的石制农具,采用刀耕火种的耕作方法,单纯依赖自然界的物质循环来恢复地力,劳动者实行以部落内部简单协作为主的集体劳动。人们只能获得有限的生活资料来维持低水平的共同生活需要,传统农业,主要依靠人力和畜力 主要靠经验进行生产,古代农业 泛指从原始农业到近代农业之间的农业。大体上相当于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农业 基本特征:以手工业制造的铁木农具为操作工具;以人畜力为主要动力;生产技术主要依靠农民在长期实践中逐步积累起的传统经验;农业生产社会化程度低,基本上处于自给自足型的自然经济状态;农业生产效率低,而且进步缓慢,近代农业 介于古代

5、农业和现代农业之间,大体上指19世纪中叶到20世纪40年代发达国家的农业发展阶段 基本特征:机器大工业制造的半机械化和机械化农机具成为农业的主要生产工具;工业生产的其它生产资料在农业中的应用日益增多;农业技术开始采用近代自然科学和农业科学的成果;农业生产的社会化程度逐渐提高,自然经济向商品化生产转变;农业发展加快,农业和农民的比重开始下降 在我国,通常把古代农业和近代农业合称为传统农业,现代农业 代表当代世界先进水平,主要指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到目前发达国家达到的农业生产力水平 基本特征: 在生产资料方面,现代农业广泛使用现代工业为农业提供的物质技术装备和其它农用投入品 在生产技术方面,广泛采用现

6、代农业生产技术,科技进步在农业发展中的作用日益显著 在生产力组织方面,农业已成为高度社会化的产业部门,现代管理方法和手段广泛运用 概括:机械化、科学化、社会化的农业。或,用现代工业、现代科技、现代管理武装起来的农业,在19世纪和20世纪先后发生过四次农业革命(Agricultural revolution),即19世纪90年代农业“机械革命”;20世纪初的农业“化学革命”;20世纪前半叶“杂交育种革命”,以及20世纪下半叶出现的第一次绿色革命。,石油农业,绿色革命,20世纪中期,一些发达国家和墨西哥、菲律宾、印度、巴基斯坦等等发展中国家,开展利用“矮化基因”,培育和推广矮秆、耐肥、抗倒伏的高产

7、水稻、小麦、玉米等新品种,利用化肥、农药和农业机械提高生产力,以解决发展中国家的粮食问题。这场改革活动对世界农业生产所产生的深远影响,犹如18世纪蒸汽机在欧洲所引起的产业革命一样,故称之为“绿色革命”。 绿色革命成就巨大。在推广绿色革命的11个国家中,水稻单产80年代末比70年代初提高了63%。解决了19个发展中国家粮食自给问题。,国际玉米和小麦改良中心 国际水稻研究所,两个国际研究机构做出了突出贡献:,然而,绿色革命逐渐暴露了其局限性,主要是化肥、农药的大量使用引起土壤退化、污染严重、能源浪费、耗资大等等。90年代初,又发现其高产谷物中矿物质和维生素含量很低。因此,在后期,绿色革命逐渐沉寂。

8、 越来越多的人注意到,现代农业在给人们带来高效的劳动生产率和丰富的物质产品的同时,也造成了生态危机:土壤侵蚀、化肥和农药用量上升、能源危机加剧、环境污染。 因此,面对以上问题,各国开始探索农业发展的新途径和新模式。,生态农业,什么是生态农业?,1970年,美国土壤学家WAlbreche首次提出“生态农业”概念。 运用生态学、生态经济学原理和系统科学的方法,把现代科学技术成就与传统农业技术的精华有机结合,把农业生产、农村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治理与保护、资源的培育与高效利用融为一体的具有生态合理性、功能良性循环的新型综合农业体系。 以生态学理论为指导,运用系统工程的方法,以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与保护良好

9、的生态环境为前提,组织进行的农业生产(经济地理学 定义) 一种小型农业,其生态上能自我维持,低输入的,经济上有活力的,在环境、伦理道德、审美、人文社会方面不引起大的或长远不可接受的变化(农业生态学定义) 遵循生态经济学原理和生态规律发展的农业生产模式(资源生态学定义),生态农业基本特征: 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减少对生态环境负面影响,追求生态平衡的可持续农业; 注重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农工商综合经营的一种综合性的农业; 不同于石油农业,不用或少用化肥、农药、生长调节剂,减少能源消耗,以较少的投入获得较多产出的高效农业; 是一种优化了的良性循环的农业生态系统,其内部组成与结构复杂,具有较强的

10、抵抗外界干扰的缓冲能力和较高的自我调节能力,具有稳定和持续发展能力的农业。 一个自我维持系统,副产品循环再利用,尽量减少废弃物输出,提倡使用固氮植物、作物轮作以及正确处理和使用农家肥料等技术。,发展生态农业意义: 1.有利于巨额农产品数量增长,品质改善,满足人口衣食需求,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2.有利于发展农村经济,实现农民增收,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 3.有利于解决土地退化严重,农业灾害频繁,农业资源短缺与农业生态环境恶化的现状,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和谐发展。,生态农业实践,要求 不使用抗生素;不使用转基因技术。 不使用化学合成的除虫剂、除草剂,使用有益天敌的或机械的除草方法; 不使

11、用易溶的化学肥料,而是有机肥或长效肥;利用腐植质保持土壤肥力;采用轮作或间作等方式种植; 不使用化学合成的植物生长调节剂;控制牧场载畜量;动物饲养采用天然饲料; 规定 作为生态产品必须符合“国际生态农业协会(FOAM)”的标准,在生产过程中,一旦使用了传统农业附加料,则应在产品中标明使用的比例,只有95%以上的附加料是生态的,才可作为纯生态产品出售。 某一企业欲加入“生态农业协会”,将其产品作为生态产品销售,必须经过3 年的完全调整方可,并由国家授权的检测中心对申请转入生态农业生产的企业进行检查定期和不定期检查。 标识 所有符合欧盟生产规定的产品,允许标以生态标识。 1999-2000年度,对

12、150家生态企业的收益状况调查表明,产品产量虽有所下降,但生态产品价格远高于传统农产品,企业总利润及人均收入仍高于传统农业企业。,德国的生态农业,在美国有2万多个生态农场,在实践中采取的技术措施主要有: 应用作物新品种、现代机械、水土保持技术、有机废物与秸秆利用技术、合理的牲畜管理技术。 不用或极少使用化肥、农药、生长调节剂和饲料添加剂; 采用豆科绿肥和覆盖物作为基础的轮作技术; 一般不用有壁犁耕作,多用园盘形或凿形装置浅耕,不翻转土壤; 采用梯田、带状或等高作业,防止土壤侵蚀; 主要通过生物固氮、牲畜粪便、作物秸秆提供氮素营养,特别需氮作物少量补充化肥氮; 主要通过轮作、耕作、中耕除草来控制

13、农田杂草,极少用除草剂; 主要通过轮作和保护天敌控制病虫害。,生态农业的关键是如何解决 作物的营养问题 病虫害和杂草的控制,美国的生态农业,英国的生态农场:不施化肥,不打农药,通过增加生物多样性来控制有害生物,通过生物废弃物增加肥力,通过机械化提高生产率。,英国的生态农业,远处背景是林地,围栏右侧是放牧草地,左侧是自然草地-为了增加生物多样性:植物、昆虫、鸟等,自然排水沟,农场道路、绿篱、水沟,农场间隔分布小林地(多为几亩地),生境与生物种类丰富增加生物多样性,控制有害生物,鸟巢,保留树木为了招来鸟虫,保持生态平衡,中国的生态农业,北京大兴留民营村,全国第一个生态农业系统工程建设试点村。 19

14、811985年生态农业建设为国家环保系统重点项目。 1982年11月,市环保局和市沼气办公室进行生态农业试点。 1984年加入联合国“人与生物圈”研究计划。 1986年被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正式承认为中国生态农业第一村。 1986年被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命名为“全球环境500佳”之一。 1989年被联合国环境署评为世界环境保护先进单位。 2000年被国家环保总局评为有机农业试范基地。 2003年被评为首批市级民俗旅游村。,北京留民营村是我国最早实施生态农业建设和研究的试点单位,被誉为“中国生态农业第一村”,2004年10月12日,时任联合国秘书长科菲-安南参观后给予高度评价:“你们正在探索兼顾经济增长

15、与环境的新模式,不仅给中国,而且给所有人带来了启迪,我们必须更好地与自然和谐相处,学会可持续发展”。,生态农业的模式,综合农业生态系统,包括桑基子系统和鱼塘子系统。在塘基上种植桑树,用鱼塘底泥施肥与改良土壤,桑叶养蚕,废弃物即“蚕沙”(包括蚕粪、残余桑叶、蚕脱下的皮,死蚕等)作为养鱼的优良饲料;在鱼塘子系统中养殖鲢、鳙、草、鲮四大家鱼为主,各种鱼类栖息水层不同,立体利用水体,产生的有机废弃物,经微生物分解,沉淀形成塘泥,在子系统内部与子系统间进行营养物质循环,并固定光能,产出鱼类和蚕茧。,生态农业工程典型类型,桑基鱼塘,通过加固田埂,深挖鱼溜鱼沟,引进鱼种,使稻鱼共生于稻田中,形成新的稻鱼共生

16、生态系统,在该系统中水稻、杂草、藻类、浮游动物、底栖动物、鱼类等形成完整的食物链,进行能量转换与物质循环,产出稻谷与鱼,水稻是主体和中心,养殖的鱼类以草食性的鱼种为主。 稻田养殖可以追溯到公元前400 年。,稻田养鸭:明代明经世文编霍韬(14851540)介绍了稻田养鸭;陈经纶(1597)治蝗笔记,利用稻田养鸭治蝗,稻田养殖,作物间作与套作,间作:在一块田地上间隔种植两种作物。 套作:在前一季作物后期,播种下一季作物。 利用植物生态位差异,充分利用生态因子,改良土壤,增加养分,降低连作障碍,控制有害生物等,可持续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小麦、玉米间种,花生、烟草间种,胡麻、玉米间种,小麦、大豆间种,以太阳能为动力,把沼气技术、种植技术和养殖技术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了沼气池、猪舍、厕所、日光温室四位一体的良性循环生产模式。 在农户庭院或空地建地下水压式沼气池,池顶坐落猪舍,侧面配建一个厕所,沼气池、猪舍和厕所都建在一个塑料大棚内,在猪舍的另一侧种植蔬菜。人畜粪便直接进入沼气池,产生的沼气用于做饭、取暖和照明,沼渣用于蔬菜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