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介入治疗剖析

上传人:今*** 文档编号:108434848 上传时间:2019-10-24 格式:PPT 页数:64 大小:10.9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神经介入治疗剖析_第1页
第1页 / 共64页
神经介入治疗剖析_第2页
第2页 / 共64页
神经介入治疗剖析_第3页
第3页 / 共64页
神经介入治疗剖析_第4页
第4页 / 共64页
神经介入治疗剖析_第5页
第5页 / 共6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神经介入治疗剖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神经介入治疗剖析(6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江油九0三医院 神经外科,介入在神经外科的应用,脑血管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很高,严重地威胁着人类健康,它与恶性肿瘤和冠心病构成人类死亡的三大疾病。各种导致严重残疾的疾病之首。 目前我国有脑卒中患者约7000万人,每年新发脑卒中约200万人,每年死于脑卒中约150万人,每12秒就有一个中国人发生脑卒中,每21秒就有一个中国人死于脑卒中,全国每年用于治疗脑卒中的费用超过400亿,对家庭和社会造成巨大负担。 随着人口老龄化,其发病率及危害性还将进一步提高! 脑卒中四高:高发病,高致死,高致残,高复发率。,脑血管病的危害,神经介入治疗的概念:,在CT、MRI、大C臂等影像设备的导引下使用特殊材料(导管

2、、导丝、栓塞剂、置入物等)经血管内诊断和治疗中枢神经系统血管性或非血管性疾病。,介入在神经临床中的应用:,一、诊断:选择性和超选择性血管造影术(脑血管造影) 二、治疗: 1.堵塞:使用栓塞剂将不该通或异常血管封堵,主要用于血管性及肿瘤性病变。 (1)经导管血管栓塞术(动脉瘤及血管畸形栓塞); (2)肿瘤肿瘤术前栓塞及导管区域药物灌注化疗。 2.疏通:使用球囊导管或金属支架开通狭窄或闭塞的血管,使血管恢复正常或接近正常,保证人体器官的血液循环,主要用于狭窄性病变。 (1)狭窄动脉的血管成形术(球囊扩张、支架置入):最成熟的、研究最多; (2)急性动脉闭塞溶栓术(经导管动脉溶栓); (3)血管内血

3、栓取出术(脑动脉、静脉和静脉窦血栓取栓); (4)慢性闭塞动脉的再通术。,一、脑血管造影 原理:利用计算机将血管造影的X线影像信息经过数字化减影处理再转化成血管 图像,显示的是造影剂充盈的血管内管腔的空间结构,它可以消除影响血 管图像的一切不必要的重叠结构阴影,DSA 被公认为血管性疾病诊断的 “金标准”。 适应症:1.自发性脑内血肿或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病因检查。 2. 颅内外血管性病变, 如出血性或闭塞性脑血管病变。 3.头面部富血性肿瘤,术前了解血供状况。 4.观察颅内占位性病变的血供与邻近血管的关系及某些肿 瘤的定性。 5.头面部及颅内血管性疾病治疗后复查。 禁忌证:1.对碘过敏者

4、(需经脱敏治疗或使用不含碘的造影剂)。 2.有严重出血倾向或出血性疾病者。 3.有严重动脉硬化、糖尿病、心、肝或肾功能不全者。 4.脑疝晚期,脑干功能衰竭者。 5.生命体征难以维持的。 6.未能控制的高血压。 7.全身感染未控制或穿刺部位局部感染。 补充:1.一般认为血肌酐250umol/L的患者造影是安全的,但要控制造影剂量。 2.PLT 50109/L的患者,即使凝血指标正常,也不建议行脑血管造影。 3.服华法林的患者,造影前数天应停用,改用肝素抗凝。,造影时机:对与脑卒中来讲,只要生命体征稳定,无绝对禁忌症,越快越好。 麻醉:1.局部麻醉:意识清楚,基本能够进行合作的患者。 2.全身麻醉

5、;意识不清、躁动而不能配合检查的患者。 脑血管造影的常规步骤: 1、主动脉弓双斜位 2、颈总动脉正侧位 3、颅内前组动脉正侧位 4、椎动脉正侧位 5、颅内后组动脉正侧位 6、结合临床表现和有关检查结果, 进行多体位造影。,1.主动脉弓 2.无名动脉 3.左锁骨下动脉 4.右锁骨下动脉 5.右颈总动脉 6.左颈总动脉 7.右颈外动脉 8.左颈外动脉 9.右颈内动脉,10.左颈内动脉 11.右椎动脉 12.左椎动脉 13.右侧内乳动脉 14.左侧内乳动脉 15.右侧甲状颈干 16.左侧甲状颈干 17.左侧肋颈干,Bouthillier七分法,C1段(颈动脉球段),C1段(劲升段),C2段(岩段),

6、C3段(破裂孔段),C4段(海绵窦段),C5段(床突段),C6段(眼段),C7段(交通段),颈总动脉,颈内动脉,颈外动脉,左颈总动脉造影侧位像 颈内动脉分段,正常颈内动脉DSA表现(右侧),正常颈内动脉DSA表现(左侧),正常颈外动脉DSA表现,正常椎动脉DSA表现(左侧),正常椎动脉DSA表现(右侧),并发症: 1.造影剂反应:过敏反应、肾功能异常、胃肠道反应等。 2.操作并发症: (1)穿刺部位血肿:直径小于10cm的不处理;大于10cm的24小时后局部热敷或理疗; 造成局部压迫者可切开清除。 (2)血管痉挛:可动脉内缓慢推罂粟碱(15mg+10ml盐水)及尼莫地平注射液等。 (3)血管夹

7、层:股动脉处多为顺行夹层,可自愈;弓上血管多为逆行,严重者需放支架 或抗凝,主动脉夹层需控制性降压及胸心血管外会诊。 (4)血栓或栓塞:保持镇静,全面造影找出栓子行溶栓;气栓行成可高压氧治疗;血管 壁斑块脱落于较大血管可行取栓,较小血管则无有效处理。 (5)血管穿孔或血管壁撕裂:及时中和肝素,止血降压,可闭塞的血管行血管内封堵, 不能闭塞的压迫或手术修补。 (6)血栓性静脉炎:抬高患肢,减少疼痛,严格抗凝来预防。 (7)穿刺部位假性动脉瘤或动静脉瘘:局部压迫,球囊栓塞,带膜支架置入或手术修复。 (8)后腹膜血肿:非常严重,常导致生命危险。 原因穿刺点过高;导管、导丝损伤髂动脉所致。 DSA阴性

8、的自发SAH的处理: 1.一般处理(卧床、通便、镇静、病危); 2.三周复查DSA(因SAH后血管痉挛可能导致微小动脉瘤不能显影,二周左右SAH基 本吸收);三周后复查脑血管造影仍阴性,建议三月后复查DSA。,几种脑血管造影方法 (MRA,CTA, DSA)的比较 一、MRA: MRA的特点是无创,甚至可以不需要注射造影剂就可以完成,可以在行核磁共振检查时同时进行,但是分辨率是最差的,可以作为一种筛查的方法。 优点:1.方便快捷,与MRI一站式成像; 2. 没有射线,孕妇及小孩均可检查; 3.可以不用对比剂,对造影剂过敏,肾功能不好的病人适合。 缺点:1.空间分辨率低一些,对于小的病灶不容易识

9、别,是分辨率是最差的; 2. 时间长,有些不配合的病人无法做; 3.对血管狭载有夸大,对远端的血管评价欠佳。,二、CTA:CTA也是一种无创的方法,静脉注入含碘造影剂,经心脏血液循环到相应 部位动脉,后处理得到的动脉图像,方便快捷,属于无创检查,检查后患者即可离开。 在做之前需要了解肾功能情况(造影剂通过肾脏排泄),可以快速完成,病人痛苦少,分辨率也较MRA有所提高,可以作为快速诊断的方法。 优点:1.分辨率比MRA高,介于DSA与MRA之间,64排或更高排数的CT可能接近DSA效果; 2.速度相对快; 3.对血管壁钙化显示较好; 4.可与头颅CT 组合一站式检查。 缺点:1.需要打造影剂;

10、2.辐射量较大; 3.后处理时间长。,三、DSA: DSA是将造影的影像通过数字化处理,把不需要的组织影像删除 掉,只保留血管影像,其特点:图像清晰,分辨率高,对观察血管病变, 血管狭窄的定位测量,诊断及介入治疗提供了真实的立体图像。是诊断 脑血管疾病的“金标准”。 优点:清晰、动态(3D旋转造影可360度动态观察动脉瘤的形态,尤其对于细小载瘤动脉显影更清晰,便于选择手术入路)。 动态显示动脉-毛细血管-静脉-静脉窦不同时期。 单支造影可显示前后循环开放情况,全脑血管造影可显示颈外动脉情况及颅外血管代偿情况,信息量大,动脉期,毛细血管期,静脉期,静脉窦期等。 对动静脉瘘、静脉病变及毛细血管增生

11、症等可有阳性发现。 缺点: 有创伤 有射线(一般高于CTA) 对比剂(一般多于CTA) 费用较高,脑血管DSA各时期,右颈内动脉造影正位像(同时压迫左颈总动脉)可显示对侧代偿供血情况,颈内动脉,颈内动脉,眼动脉,前交通动脉,大脑前动脉,大脑中动脉,大脑前动脉,大脑中动脉,动态阅片法则(血流动力学法则),目前神经外科脑血管病开展的主要工作: 一.SAH(蛛网膜下腔出血)诊断 二.动脉瘤介入与开颅手术治疗 三.血管畸形的介入治疗与开颅手术治疗 四.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介入治疗,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定义:任何疾病引起脑血管破裂,血液流至蛛网膜下腔統称为蛛网膜下腔出血。 SAH是脑血管疾病的常见临床症状

12、,70-80属于外科范畴,分自发性和 外伤性两类。自发性SAH占急性脑血管意外的15左右。 一、自发SAH的病因: 颅内动脉瘤,约占70-85%。 其他:脑(脊髓)血管畸形破裂出血、动脉硬化、脑底异常血管网症(烟雾病、 moymoya病)、脑肿瘤卒中、动脉炎、脑炎、脑膜炎血液病及抗凝治疗 导致的并发症等。 二、临床表现: 出血 :突发剧烈头痛、恶心呕吐、眩晕、面色苍白、全身冷汗, 一过性意 识障碍, 严重的昏迷、脑疝而死亡。 精神症状:烦躁不安、意识模糊、定向力障碍等。 脑膜刺激征: 颈背痛、强直、下肢疼痛。常在SAH后12天内出现。 诱因: 情绪激动、用力、排便、咳嗽等。 动脉瘤在首次破裂出

13、血后如末及时适当治疗,病人可能会再次或三次出血。,脑神经损害: 动眼神经麻痹:占6一20,多为 患侧颈内动脉后交通段动脉瘤。 其它症状: 抽搐:20发作,大脑皮层受刺激。 颅内杂音:约1的巨大颅内动脉瘤可 出现。 发热:部分SAH发病后数日可有。,三、诊断: 1.头部CT:诊断急性SAH准确率近100,一周内最清晰,12周后逐渐吸收。 特征:脑沟(外侧裂、纵裂)与脑池(脚间池与环池)高密度影 ,脑(室)内血 肿,脑积水,脑梗死和脑水肿。 2.腰椎穿刺:对于CT检查阴性但高度怀疑蛛网膜下腔出血者,可行腰椎穿刺检查。 腰椎穿刺的危险: CT确诊的SAH不需要腰穿。 有颅内压增高的SAH腰穿可能诱发

14、脑疝。 腰穿有导致动脉瘤再次破裂出血的危险。,自发性SAH的鉴别诊断 动脉瘤 动静脉畸形 动脉硬化 烟雾病 脑瘤卒中 发病年龄 40-60岁 50岁 青少年多见 3060岁 前驱症状 N 癫痫 高血压史 偏瘫 RICP和局灶症状 血压 正常或增高 正常 增高 正常 正常 再出血 常见且有规律 少见 可见 可见 少见 意识障碍 多较严重 较重 较重 有轻有重 较重 脑神经麻痹 IIVI 无 少见 少见 颅底肿瘤 偏瘫 少见 较常见 多见 常见 常见 眼症状 玻璃体出血 同向偏盲 眼底动脉硬化 少见 视乳头水肿 CT SAH 增强可见 脑萎缩或梗死 脑室出血 增强脑瘤影 CTA 动脉瘤、血管痉挛

15、AVM 动脉粗细不均 异常血管网 肿瘤染色 四、治疗 1.一般治疗(卧床、通便、镇静、病危) 出血急性期,病人应绝对卧床休息,可应用止血剂。头痛剧烈者可给止痛、镇静剂,并应保持大便通畅。当伴颅内压增高时,应用甘露醇脱水治疗。 2.病因治疗 明确病因,尽快开颅动脉瘤夹闭或介入治疗。,颅内动脉瘤: 为动脉壁先天或后天因素的囊性膨出(扩大),是引起自发性SAH的首位原因。在脑血管意外中,仅次于脑血栓和高血压脑出血,位居第三位。好发于4060岁中老年人,青少年少见。 一、病因:动脉瘤发病原因尚不十分清楚。 先天因素:颅内willis环的动脉分叉处的脉壁先天性平滑肌层缺乏。 后天性因素:颅内动脉粥样硬化和高血压,使动脉内弹力板发生破坏,渐渐膨出形成囊性动脉瘤。 感染:如细菌性心内膜炎、肺部感染等,感染性栓子脱落,侵蚀脑动脉壁而形成感染性动脉瘤。 外伤:多见于颅底骨折,动脉损伤后形成。,二、病理: 组织学上动脉瘤壁仅有一层内膜,缺乏中层平滑肌组织,弹性纤维断裂或消失。瘤壁内有炎性细胞浸润。电镜下可见瘤壁弹力板消失。巨大动脉瘤内常有血栓形成,甚至钙化,血栓分层呈“洋葱”状。绝大多数动脉瘤为囊性,呈球形或浆果状,外观紫红色,瘤壁极薄,术中可见瘤内的血流旋涡。瘤顶更薄,98的动脉瘤出血位于瘤顶。动脉瘤破裂后被血肿包裹,破口处与周围组织粘连(自我止血机制)。,三、分类 1.按部位分 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