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鲁教版必修三11认识区域

上传人:今*** 文档编号:108428058 上传时间:2019-10-24 格式:PPT 页数:35 大小:5.3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地理鲁教版必修三11认识区域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高中地理鲁教版必修三11认识区域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高中地理鲁教版必修三11认识区域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高中地理鲁教版必修三11认识区域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高中地理鲁教版必修三11认识区域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地理鲁教版必修三11认识区域》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地理鲁教版必修三11认识区域(3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遵守课堂纪律,尊重任课老师 主动学习,积极思考,踊跃发言 重视图表的阅读与分析,掌握解题技巧; 课上及时记忆教材中的基本知识点 提高课堂学习效率,当堂完成地理作业,绝不占用课外时间,学习要求,合作愉快,共同发展,第一节 认识区域,第一单元 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1.1 认识区域,一、区域的含义,二、区域的类型,三、区域的特征,一、区域的含义,一、区域的含义,划分依据:降水量与蒸发量的对比差异,一、区域的含义,干湿地区,干湿状况,湿润区,半湿 润区,半干 旱区,干旱区,年降水量800mm 降水量蒸发量,800mm年降水量400mm 降水量蒸发量,200mm年降水量400mm 降水量蒸发量,年降

2、水量200mm 降水量蒸发量,各区域的特征描述一样吗?,湿润地区,半湿润地区,湿润地区,半干旱地区,半干旱地区,干旱地区,800MM等降水量线,一、区域的含义,1定义: 是指一定范围的地理空间,是人们在地理环境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指标划分的。,2特点: (1) 一定的面积、形状、范围和界线 (2)有明确的区位特征 (3)区域内部某些特征相对一致,并与其他区域有所区别。,有的区域边界明确:如国界、行政区,大多数区域边界是过渡的:干湿区、温度带、气候类型图,3区域的划分指标,4. 划分区域的目的 为了进一步了解各区域之间的差异,因地制宜的对区域加以开发利用。,(2)自然要素特征: 人文要素特征:,

3、(1)单一指标: 综合指标:,世界文化区 、中国三大自然区,热量带、干湿区、三级阶梯,中国三大经济地带,中国三大自然区,二、区域的类型,1.方言区 2.长三角经济区 3.长江三角洲 4.干湿区 5.水田农业区 6.浦东新区 7.行政区 8.淮安经济技术开发区 9.季风区 10.商业区,均质区,功能区,1,3, 4, 5, 9,2,6, 7, 8, 10,不同空间尺度的区域,?,1.图中区域属于哪种类型 ?依据哪种指标划分的?,2.区域空间大小与区域特点描述详略有什么关系呢?,辽中南,京津唐,沪宁杭,珠江三角洲,关注:,2.区域是有等级的,有一定从属关系的系统。 区域的大小都是相对的。,1.区域

4、空间尺度越大,描述的区域特点就越宏观、概括;空间尺度越小,描述得就越具体,越详细。,中国汉语方言区分布,活动,(1)方言区是按单一指标还是综合指标划分的?是按自然要素还是人文要素划分的?,单一指标、人文要素(语言),均质区、无明确的界线,(用已学区域含义知识回答),(2)方言区是均质区还是功能区? 方言区界线明确吗?,(3)你的家乡属于什么汉语方言区?,(4)这些方言在空间上有什么分布特点? 方言的形成与那些因素有关呢?,我国广大的北方地区,地形以平原为主,地势平坦开阔,形成大面积分布的北方方言区。 而我国长江以南地区,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众多山地、丘陵将其分割成一个个相对独立,封闭的地理单

5、元,形成具有不同语言特点的众多方言区。,练一练,1.下列有关区域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区域是指一定范围的地理空间 B.区域具有一定的面积、形状、范围和界线 C.区域没有明确的特征 D.区域是在地理环境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指标划分出来的,2.下列区域按单一指标划分的是 ( ),中国三大自然区,中国三大经济带,干湿区,东北平原,A.,B.,C.,D.,C,D,3.下列区域属于功能区的是 ( ),A.青藏高原,B.淮安都市圈,C.旱作农业区,D.珠江三角洲,B,三、区域的特征,1整体性,区域内部各地理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形成统一的整体。,(区域内部),自然环境各要素之间的关系图,地理环

6、境整体性的三个表现:,1.地理环境各要素与环境的总体特征保持协调一致。,我国西北内陆地区气候干旱、降水少;地表水缺乏,多内流河;动植物稀少且耐旱;风力作用强,沙漠戈壁广泛分布。,2.当某一要素发生变化,其他地理要素甚至整个环境也会发生变化。,3.地理环境某一区域发生变化,会导致其他区域也发生变化。,地势高,空气稀薄,太阳辐射强,冰川冻土,广 布,动植物资源,少而耐寒,生产活动,高寒农牧业,人口和城市,河谷地带,气温低,大气的削弱作用弱,大气的吸收作用弱,案例:青藏高原,2差异性,任何一个区域的内部都有其相对一致性,但各个区域之间普遍存在着差异性。,3开放性,区域之间有着各种各样的联系(自然要素

7、之间、社会经济要素之间,自然与人文要素之间),使地理空间呈现出开放性的特点。,(区域之间),(区域之间),三、区域的特征,我国的农业分布大体上是东耕西牧、南稻北麦,区域内部:求大同,存小异,资源的跨区域调配,1,2,3,4,东部经济地带 12,中部经济地带 9,西部经济地带 10,造成我国东、中、西部区域差异的原因是 自然原因社会原因经济原因技术原因 A B C D ,A,经济全球化,影响因素: 科学技术 对外开放 国际贸易 跨国公司,(主力和载体),(推进器),(表现),概念:,资本、商品、服务、劳动、信息和人员在全球范围内进行扩散的现象。,(政策保障),三大特征的实践意义,合理利用资源,

8、兼顾环境保护,因地制宜,扬长避短,加强区域合作,实现优势互补,课堂总结,含义,类型,划分指标,区域,均质区,功能区,特征,整体性,差异性,开放性,单一指标,综合指标,自然要素,人文要素,占有一定范围的地理空间,活动: 以海南岛为例,探讨海岛开发的措施,方法指导,如何描述区域的地理位置:,1.纬度位置: 2.海陆位置: 3.相对位置:,决定所处的温度带和气候特点,所在(临近)的大洲(大陆)或海洋,指出具体方位,靠近或隔海相望(毗邻)的国家或地区。,纬度位置 海陆位置 相对位置,地理位置,位于热带,终年高温多雨,隔琼州海峡与雷州半岛相望, 处在广阔的南海西北部,靠近珠江三角洲,邻近港、澳,毗邻东南

9、亚,遥望台湾,海南岛地形与矿产资源分布图,海南岛的交通和旅游图,2、分析海南岛的自然地理条件及其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区位条件,气候条件,地形条件,资源条件,四面环海,海上交通方便,有利于对外交往,热带气候,终年高温, 降水丰富,适宜发展高效农业,并向 北地区输送反季节瓜果,山地、丘陵为主, 海岸平原较窄,适宜发展经济作物 粮食作物种植受限,矿产、旅游资源丰富,发展工矿业和旅游业,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水文、土壤、生物和矿产,3、简要分析海南岛经济发展的有利的社会经济条件。,区位优势,资源优势,政策优势,临近港澳台和珠江三角洲,位于西太平洋环形带上,处于日本至新加坡航线的中段,直接面向东南亚

10、,靠近国际深水港。,气候资源、生物资源、旅游资源、矿产资源丰富,且潜力巨大,享有经济特区的特殊政策,地理位置、资源、交通、国家政策、劳动力、科技,读海南省三大产业结构图(图9)和海南岛地形示意图(图10),回答下列问题。,图9 海南省三大产业结构图,(1)图9中A代表第_产业,B代表第_产业,C代表第_产业。 (2)2003年与1987年相比,海南省三大产业的变化特点是_。,一,二,三,第一产业比重减少,第二、三产业比重增加,甲,乙,丙,0,60km,图10 海南岛地形示意图,(3)从图10可知,海南岛地形特点是_。受地形等因素影响,海南岛经济开发具有 状布局特点。乙区域最宜发展第 产业。,(4)海南岛旅游资源丰富,因此应把旅游业作为第三产业的特色来抓。海南岛旅游资源的开发宜突出( ),喀斯特地貌 热带海滨和雨林景观 少数民族风情 古文化遗址塞外江南风光 A B C D,中部高,四周低,环带,一,C,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