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icu院内感染的控制措施.ppt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108423590 上传时间:2019-10-24 格式:PPT 页数:38 大小:6.2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picu院内感染的控制措施.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picu院内感染的控制措施.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picu院内感染的控制措施.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picu院内感染的控制措施.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picu院内感染的控制措施.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picu院内感染的控制措施.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picu院内感染的控制措施.ppt(3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PICU院内感染的控制措施,2016年3月 王林娟,主 要 内 容,标准预防,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职业暴露与防护,2014年5月腾讯网头条新闻报道我院收治某隐藏病情的艾滋病患儿,反思 如果医务人员不重视标准预防,那么遇到这种情况时,最大的受害者会是谁?,标准预防(standard precaution),标准预防是指认定病人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均具有传染性,不论是否有明显的血迹污染或是否接触非完整的皮肤与粘膜,医务人员接触上述物质者必须采取标准预防措施。根据传播途径采取接触隔离、飞沫隔离和空气隔离、是预防医院感染成功而有效的措施。 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美国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提出了“标

2、准预防”的概念 是针对所有医院中接受治疗的病人而采取的预防措施 (不必考虑其诊断 ),体液,血液,分泌物,排泄物,均具有传染性,隔离,采取防护措施,标准预防,何时执行标准预防?,美国CDC标准预防培训课件中提到了何时执行标准预防的问题,其阐述如下: 标准预防是针对所有医院中接受治疗的病人而采取的预防措施 (不必考虑其诊断或是否患有传染性疾病)。 总之,标准预防应当是针对所有病人的,无时不刻的预防。,标准预防基本原则,隔离对象:将所有病人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视为有传染性,需要隔离 防护:实施双向防护,防止疾病双向传播,既 防止疾病从病人传至医务人员,又防止疾病从医务人员传至病人 隔离措施:

3、根据疾病的主要传播途径采取接触、空气、飞沫隔离措施。其重点是手卫生!,手卫生:洗手、卫生手消毒和外科手消毒; 戴手套; 适时戴口罩、穿隔离衣、防护服、防护眼镜或面罩、鞋套; 处理所有的锐器时应当特别注意,防止被刺伤。 对病人用后的医疗器械、器具应当采取正确的消毒措施。,标准预防具体措施,预防院內感染的重要法宝,洗手 洗手 再洗手,洗手 对患者负责! 对自己负责! 对家人负责!,Youve got the whole world in your hands.,PLEASE WASH THEM NOW !,重 要 的 手 卫 生 时 刻,第一步(内) 掌心相对,手指并拢,相互揉搓,第二步(外) 手

4、心对手背,沿指缝相互揉搓,第三步(夹) 掌心相对,双手交叉,沿指缝相互揉搓,第四步(弓) 弯曲手指使关节在另一手掌心旋转揉搓,交换进行,第五步(大) 一手握另一手大拇指旋转揉搓,交换进行,第六步 (立) 将五个手指尖并拢放在另一手掌心旋转揉搓,交换进行,六步洗手法,指甲末端应与指端皮肤平齐(剪指甲)。 应先摘下手上的饰物再彻底清洁。 双手搓揉15秒以上,每个步骤最少重复五次。 洗手全过程要认真用力揉搓。 用感应水龙头,抗菌洗手液。 擦手用一次性纸巾。,防护帽 防护服 口罩/N-95口罩 手套 护目镜/面罩 鞋套,接触隔离 空气隔离 飞沫隔离,病床隔离标识牌,床边隔离牌,病人一览表隔离条,病历夹

5、隔离贴,空气隔离,目的:预防经空气传播的疾病或具有流行病学意义的病原微生物,由空气中的微粒-气溶胶传播(微粒直径小于5m)。 措施:通风的单间,尽可能使用负压,房间每小时换气至少6次;进入此类环境应使用专门的口罩(N95口罩)等高效型口罩;病人只能呆在隔离室;室内空气排除前,应经高效过滤处理。 适用病种:麻疹、SARS、水痘与肺结核等。,飞沫隔离,目的:经飞沫传播的病原体,直径多大于5m。 措施:患者入住隔离室,限制活动,同一病种可同居一室,床间距离不应少于1米;工作人员带口罩;房间空气不必专门处理。如是中央空调,每小时新风量应在30M3/人。 适用病种:甲型H1N1流感、B型流感杆菌感染(包

6、括脑膜炎、脑炎、会厌炎和败血症)、脑膜炎球菌感染(包括脑膜炎、肺炎、会厌炎与脓毒血症),咽白喉、支原体肺炎、百日咳、肺鼠疫、链球菌咽炎与肺炎,猩红热。还包括腺病毒、流感病毒、流行性腮腺炎病毒、人类微小病毒B19与风疹病毒所致感染。,接触隔离,目的:减少通过直接或间接接触传播的微生物。 措施:如条件病人住单间或同病种住一间;工作人员应戴手套,接触时穿隔离衣、接触前后或离开病房时洗手;限制病人户外活动;适当的环境和器械清洁、消毒和灭菌。 适用于:多重耐药菌感染、胃肠、皮肤、创伤感染,标 准 预 防 措 施,医务人员职业危害风险因素 锐 器 损 伤,医务人员职业风险,HIV感染/AIDS:约70万,

7、每年新感染5万,91%感染未被诊断 HBV感染:6亿人感染过,约1.2亿携带病毒 结核病:4亿人感染过,开放性结核200万人,中国医务人员 特别需要防范的一大类感染性疾病 血源性感染!,2015年重症医学科发生针刺伤共 3例,其中护士 2例,占67%。,1、需要的血量非常少: 如感染乙肝只需0.4毫微升 2、感染经血液传播的疾病的途径: 皮肤刺伤、皮肤接触、粘膜接触 3、发生暴露后感染的机率: HBV 6-30%, HCV3-10%,HIV0.2-0.5% 4、国外研究证实: HBV感染率高于HIV感染率55倍,高于HCV38倍 医务人员感染HBV是普通老百姓的5-6倍,实施标准预防,对所有病

8、人的血液、体液及被血液、体液污染的物品均视为具有传染性的病源物质,医护人员接触这些物质时必须采取防护措施。,预防血源性感染最重要的方法是标准预防,将输液导管与无针系统连接,医务人员避免意外事故方法,整个注射过程中应从容不迫,使用真空采血系统,如患者抵抗或慌张,可寻求帮助,洗手、带手套,将输液导管与无针系统连接,医务人员避免意外事故方法,整个注射过程中应从容不迫,使用真空采血系统,如患者抵抗或慌张,可寻求帮助,洗手、带手套,禁止将针头放置在床边、小车顶部,医务人员避免意外事故方法,使用后,应立即丢入尖锐物收集箱,应用重新盖帽装置,尖锐物收集箱应放在使用处,禁止双手重新盖帽,禁止用手移去注射器针头,谢谢聆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