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养生学-第一讲-修改.ppt.ppt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108422412 上传时间:2019-10-24 格式:PPTX 页数:95 大小:2.1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医养生学-第一讲-修改.ppt.ppt_第1页
第1页 / 共95页
中医养生学-第一讲-修改.ppt.ppt_第2页
第2页 / 共95页
中医养生学-第一讲-修改.ppt.ppt_第3页
第3页 / 共95页
中医养生学-第一讲-修改.ppt.ppt_第4页
第4页 / 共95页
中医养生学-第一讲-修改.ppt.ppt_第5页
第5页 / 共9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医养生学-第一讲-修改.ppt.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养生学-第一讲-修改.ppt.ppt(9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热烈欢迎 同学们 学习中医养生学课程,弘扬中华中医文化 缔造人类健康体魄,中 医 养 生 学,孙涛,为什么要养生?,中医养生有何优势?,如何养生?,人应该能活到多少岁?,120岁,为什么生活条件改善,人们还是不长寿? 为什么患癌症的人越来越多? 为什么患高血压病、糖尿病的人越来越多?,看看这些糟糕的生活习惯!,吃:吃饭不专心、吃的太饱、饮食结构不平衡 睡:饭后睡觉、熬夜 生活习惯:如大便时看书、打电话 精神:过度紧张、劳累 长期生闷气 炒股玩心跳 外界:烟酒不离口 手机、电脑的辐射 化妆品的化学伤害 其它:过度性生活,不洁性生活,2009年居民健康素养调查结果显示: 我国居民具备健康素养的总

2、体水平仅为6.48。,谁来给公众养生保健 “治未病”! 健康报年月日,素问上古天真论,余闻上古之人,春秋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今时之人,年半百而动作皆衰者,时世异耶?人将失之耶? 岐伯对曰: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 今时之人不然也,以酒为浆,以妄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不知持满,不时御神,务快其心,逆于生乐,起居无节,故半百而衰也。 夫上古圣人之教下也,皆谓之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惔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学科目标:健康长寿,1 什么是健康? 2 什么是长寿? 一 健康 汉语:健

3、-身体强健有力; 康-平安、安乐-心理安乐,适应社会 WHO:不仅是没有疾病和衰弱的状态,乃是身体上、精神上和社会上的完好状态。(1947年) 身体好、精神好、社会幸福感,养生方法各论,绪论,内 容 提 要,中医养生学的基本原则,中医养生学的基本理论,绪 论,中医养生学的基本概念 中医养生学的基本特征 养生的目的和意义 学习要求和方法,中医养生学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特点:系统理论 多种流派 多种方法 民族特色,中医养生学的基本概念概 念,养生:根据生命与疾病发生发展规律,采取措施保养生命,提高生命质量,延长寿命的行为(技术和方法)。 养:保养、调养、补

4、养、护养; 生:生命、生存、生长。 别名:摄生、治身、养性、道生、保生、寿老、 寿亲、养老、寿世。 中医养生学: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探索人类生命规律,以颐养身心、增强体质、预防疾病的理论和方法为宗旨,进行综合性养生保健活动,从而达到强身防病防变防复,以延年益寿为目的的学科。,庄子:“养生”一词,最早见于 “养生主”一篇。 老子:有“善摄生者”之说。,学科性质和特征,学科性质:应用性,多学科融和。 学科特征: 1、中医理论为指导 2、和谐适度为宗旨:中正平和(阴平阳秘) 3、预防为核心:治未病 4、综合调摄为原则:整体、全面、辩证 5、适应广泛为模式:健康、亚健康人群、病人,医,史,文,哲,中医

5、养生学的概念,养生的定义: 养:护养、保养、调养 生:生命、生存、生长 养生:保养生命 完整的含义:根据人类生命发展的规律,在整个生命过程,综合协调多种能够保养身体、防御疾病、延缓衰老的手段或方法,以达到增进健康、延年益寿目的的一种自觉的保健活动。 (辨证养生、终身养生、全面养生、持之以恒),中医养生学的概念 中医养生学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研究人类生命规律、衰老机制以及养生原则和养生方法的一门实用性学科。,养生之道丰富: 养生的理论和方法叫做养生之道。“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 养生之道诸如:静神、动形、固精

6、、调气、食养及药饵等。 学术流派众多: 道家养生、儒家养生、医家养生、释家养生和武家养生等。 养生原则系统: 形神共养、协调阴阳、顺应自然、饮食调养、谨慎起居、各调脏腑、通畅经络、节欲保精、益气调息、动静适宜等等。,中医养生学 相当现代医学的保健、预防医学, 属于第一医学范畴,针对健康及亚健康。 中医康复学 属于第三医学范畴,针对功能障碍者。 区 别: 研究对象: 养生:生命规律、衰老机制、养生原则和方法 康复:功能障碍机制、康复预防、康复评估及康复治疗 适用范围: 养生:健康及亚健康者 康复:功能障碍者,联系:在学术渊源、理论基础、方法技能、目的意义等方面有着内在的联系和一致,是互通互用的。

7、将养生与康复统一在一门学科内,是中医学的一大特色,体现了防治结合、治养结合的整体观念。 促进儿童智力发育 举例说明:醒脑益智 智力衰退老人 延缓衰老:促进正常人健康长寿,治疗年老体弱者机体功能衰退。,中医养生学的基本特征,整体动态 和谐适度 综合实用 适用广泛,整体动态,天人相应,形神合一为核心 阴阳五行学说、经络学说、藏象学说 精、气、神为人之三宝 权衡以平、审因施养为最根本法则 法于阴阳,和于术数,和谐适度,不偏不倚、以和为贵 养生以不伤为本,养生的目的和意义,养生的目的:保持健康、养性延命 养生的意义: 适应当前疾病谱和医学模式的改变; 符合医卫服务重心前移的要求; 为社会和谐、持续、健

8、康发展提供有力保障,学科任务,以科学的观点和方法全面地、系统地发掘、整理、研究、总结、提高传统养生理论和方法; 结合现代科学手段,对传统的行之有效的方法进行分析研究,探讨其实质; 针对当前人们面临的新问题,结合现实情况,提出新理论,创立新方法,进行更大范围的推广,使之成为个体养生和群体保健的指导原则。,学习的方法和要求,对于传统养生方法的学习,不仅要全面掌握其养生机理、适用范围、注意事项,还要结合其他相关学科的学习,较熟练地掌握动作要领和技能。 养生学的基本着眼点在于指导人们的生活实践,提高健康水平。因此,要学以致用,身体力行,指导自己的和他人的养生保健实践活动。,学习要求和方法,以教材为纲,

9、构建学科知识框架 前后联系,牢固掌握教材内容 刻苦自学,不断充实养生知识 提高文化 修养 勤查古籍 关注学科动态 学以致用,提高养生实践能力,中医养生学的形成和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岁月,历代养生家、医家和广大劳动人民通过长期的防病保健的实践,不断丰富和发展了摄生保健的内容,逐步形成了一套较为完整的理论体系和系统的养生方法,对中华民族的繁衍生息做出了卓越贡献,并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第一章 中医养生学发展 简史,第一章 中医养生学发展简史,起源:远古时期 奠基:先秦时期 成形:秦汉时期 充实:魏晋隋唐时期 发展:宋金元时期 鼎盛:明清时期 弘扬:近现代时期,第一节 起源远古时期,1、人类已

10、经注意到居住和衣着条件的改善 2、火种的发现(饮食卫生) “炮生为熟,令人无腹疾”;“灸、熨” 3、运动养生的萌芽 “昔陶唐氏之始,阴多滞伏而湛积,水道壅塞,不行其原,民气郁瘀而滞着,筋骨瑟缩不达,故作为舞以宣导之”。,第二节 奠基先秦时期,夏商:洗脸、洗手、洗脚 周代:定期洗浴 商朝汤液论、山海经、庄子 周易:着眼宇宙天地、立足人类本身 儒家:修身养性,养心、养形 道家:精、气、神;以静为主,1、修身养性 2、饮食卫生 3、运动锻炼 4、起居养生,第三节 成形秦汉时期,内经奠定了养生学理论基础 对生命起源的认识 内经认为生命与自然界息息相关,素问宝命全形论指出:“天地合气,命之曰人”,认为自

11、然界的阴阳精气是生命之源,这种认识是符合实际的。 天人相应,顺应自然 “顺四时而知寒暑”,“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对生命规律的阐述 内经对人体生、长、壮、老、已的生命规律有精妙的观察和科学的概括,不仅注意到年龄阶段的变化,也注意到了性别上的生理差异。 如素问上古天真论中,男子八岁为一生理阶段,女于七岁为一生理阶段的生理阶段递变规律,灵枢天年以十岁为一阶段的递变规律,分别详细阐述了人的生理变化特点。,对衰老的认识 内经详细论述了衰老的变化过程及衰老表现,并指出情志、起居、饮食,纵欲、过劳等一方面调节失当,是导致早衰的重要原因,初步建立了抗老防衰及老年病防治的理论基础。,明确提出养生原则和方法 提

12、出了许多重要的养生原则和行之有效的养生方法,如调和阴阳,疏通气血、形神兼养、顺应自然等原则,以及调情志、慎起居、和五味、针灸等多种养生方法。 强调“治未病” 未病先防,已病防变 综上所述,内经集先秦诸子之说,参以大量医疗实践,形成了中医理论体系,为中医养生学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做出了极其重要的贡献。,第四节 充实魏晋隋唐时期,(一)东汉医家张仲景医圣 博采众长,著伤寒杂病论,奠定了中医辨证论治的理论基础。 1、养慎 养慎即调护机体以顺应四时之变,外避虚邪贼风。 2、调和五味 强调饮食与养生的关系,饮食之冷热、五味之调和,以适宜为度,方可起到养生作用。 3、提倡导引 重视导引吐纳,主张用动形方

13、法防病治病。,(二)华佗的养生思想 从理论上进一步阐述了动形养生的道理。 如三国志华化传中载其论云:“人体欲得劳动,但不当使极尔,动摇则谷气得消, 血脉流通,病不得生,譬犹户枢不朽是也”。 五禽戏,(三)神农本草经 神农本草经(东汉),共载中药365种,分为上、中、下三品。 其中,上品药物为补养之品,计120种,多具有补益强身、抗老防衰之功效,提倡以药物增强身体健康,如人参、黄芪、茯苓、地黄、杜仲、枸杞等,均为强身益寿之品。后世医家据此而创制了不少抗老防衰的方药。,(四)孙思邈千金要方、摄养枕中方。,继承和发展了黄帝内经“治未病”的思想,以此为养生原则,提出了“养性”之说 。 奠定了我国食养学

14、的基础。 强调房中补益。 重视妇幼保健 。 融道、佛、儒、医于一体,收集、整理、推广养生功法。,(五)其它 东晋医家葛洪 “养生以不伤为本” 南朝养生家陶弘景 著养性延命录一书,为现存最早的一部养生学专著。书中论述的养生法则和方术有:顾四时、调情志、节饮食、宜小劳、慎房事、行气吐纳等。,第五节 发展宋金元时期 “金元四家”对养生学的主要贡献: 刘完素主张养生重在养气寒凉派 张子和提倡祛邪扶正法攻邪派 李东垣注重调理脾胃法补土派 朱丹溪强调阴气保养法养阴派,第六节 鼎盛明清时期,中医养生保健专着的撰辑和出版是养生学史的鼎盛时期 。 张景岳 景岳全书-温补 李时珍本草纲目-药饵和食养 太极拳 导引

15、图,第七节 弘扬近现代时期,1、预防保健取得显著成就 2、建立养生保健的科研机构 3、理论研究不断取得进展 4、开展社会性保健教育 5、培养传统养生专业人才 6、积极开展学术交流活动,第四节 中医养生学的地位和任务,中医养生学的基本思想是强身防病,强调正气作用,防微杜渐治未病;把握生命和健康的整体观念及辨证思想;重视心理因素,贯穿始终;把人类、社会和环境联系起来,去理解和对待人体的健康和疾病。,中医养生学是着重研究和指导常人的保健问题,它的基本任务概括起来有三个方面: 一、发掘、整理、研究、总结、提高传统养生理论和方法。 二、分析研究,探讨本质。 三、创新。,第一章 第二节 中医养生学的基本理

16、论,中医养生理论特点,生命与自然融为一体的生命观(天人合一) 健康与长寿寓于和谐的方法论(中庸致用) 心理和生理综合养护的辩证法(形神共养),第二章 中医养生学的基本观念,生命观 寿夭观 健康观 预防观 和谐观 权衡观,第一节 生命观,生命的物质观 生命的物质基础精 生命活动的动力气 生命的主宰神 生命的运动变化观 生命是天地之气运动的产物 生命是运动变化的过程 生命的运动形式,(一)生命是气的产物 (二)人身四宝:精 气 神 血,本源: 源于天地精气 “人以天地之气生” “人生于地,悬命于天,天地合气, 命之曰人” 素问宝命全形论 源于父母“两神相搏,合而成形,常先身生,是谓精。” 灵枢决气 时空特征: 随自然界阴阳变化而变化“人以四时之法成” 素问宝命全形论 生命生长壮老已的变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