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宪法学》(专科)期末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上传人:xins****2008 文档编号:108420312 上传时间:2019-10-23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6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宪法学》(专科)期末复习题及参考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宪法学》(专科)期末复习题及参考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宪法学》(专科)期末复习题及参考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宪法学》(专科)期末复习题及参考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宪法学》(专科)期末复习题及参考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宪法学》(专科)期末复习题及参考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宪法学》(专科)期末复习题及参考答案(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宪法学(专科)期末复习题及参考答案填空题 1.我国宪法规定,一切法律、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都不得同宪法相抵触。2.我国的行政区域划分,全国为分省 自治区 直辖市。3.国有经济,即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经济,是国民经济中的主导力量。国家保障国有经济的巩固和发展。4国家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国家加强经济 立法,完善宏观调控。5.我国1982年宪法共包括序言、四章,计138条。6劳动是一切有劳动能力的公民光荣职责。国有企业和城乡集体经济组织的劳动者都应当以主人翁的态度对待自己的劳动。7.我国宪法规定,国有企业依照法律规定,通过职工代表大会和其他形式实行民主管理。8.资产阶级共和制可以分为议会制、总统制、

2、和委员会制9.宪法规定,我国公民有言论、出版 结社 集会游行,示威的自由。10.根据宪法是否具有统一的法典形式,将宪法分为成文宪法与不成文宪法。11.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先后颁布实施了一个宪法性文件和四部宪法。12.美国是世界上制定第一部成文宪法的国家。13.西方国家最早研究宪法的学者是亚里士多德。14.宪法规定国家的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15.现代国家的国家结构形式主要分两类单一制和复合制。16宪法制定和修改的程序比普通法律更严格。17.宪法规范的逻辑结构,是由假定、处理、制裁三个要素组成。18.三权分立原则中的三权,分别指立法权、行政权、司法权三权。19.现行宪法规定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侵占、

3、买卖、使用权或者以其他方式非法转让土地。土地的可以依照法律的规定转让。20.全国人大以宪法修正案的形式对1982年宪法进行了四次修改。单项选择题1修改宪法程序与一般法律相同的是(B)。A刚性宪法B柔性宪法C原始宪法D派生宪法2.新中国的第一部宪法是(B)。A共同纲领B1954年宪法C1975年宪法D1982年宪法3.我国现阶段的统一战线称为(C)。A社会主义的统一战线B广泛的统一战线C爱国的统一战线D民族民主统一战线4.我国人民代表大会的核心内容和实质是(C)。A少数服从多数B集体行使职权C一切权力属于人民D平等原则5.在直接选举中,代表候选人的名额应多于选代表名额的(C)。A二分之二至一倍B

4、一倍C三分之一至一倍D.两倍6.选举制度的本质是由国家的(B)决定的。A经济制度B阶级本质C政治制度D立法机关7宪法规定我国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人是(D)。A全体人民B18周岁以上的公民C全体公民D18周岁以上有政治权利的公民8.我国中央军委的领导体制是(B)。A集体负责制B主席负责制C双重从属制D合议制9.我国直接选举人民代表到(A)。A县级B省级C乡级D全国10.按照我国集会游行示威法的规定,集合、游行、示威的负责人对主管机关不许可的决定不服的,可以自接到决定通知的(A)内,向同级人民政府申请复议。A3日B5日C.7日D.10日。11.有权决定特别行政区的设立及其制度的是(A)。A全国人

5、大B全国人大常委会C国务院D人民政协12我国国旗上的五星象征(C)。A我国各民族的团结B我国各阶级的联合C我国全国人民大团结D工人阶级的领导。13.我国“公民”一词的含义是(A)。A具有我国国籍的人B出生在我国的人C在我国长期居住并有居留权的人D年满18周岁并具有权利能力的人。14.公民对违法失职的国家机关或其工作人员向有关的机关揭发事实,请求处理的权利是公民行使宪法赋予的(C)。A批评权B控告权C检举权D申诉权15.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地方是(B)。A.自治区自治县B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C自治区自治州民族乡D自治州自治县多项选择题1.下列原则中属于1954年宪法原则的是(AB)。A社会主义的原则

6、B民主的原则C民主集中制原则D法治原则2.澳门行政区行政长官依法对(AC)负责。A中央人民政府B全国人大常委会C澳门特别行政区D国家主席3.资本主义的选举制度有(BD)。A绝对多数选举制B多数选举制C相对多数选举制D比例选举制4.我国实行间接选举的有(CD)。A乡人大代表B县人大代表C省人在代表D全国人大代表5.下列内容在宪法中有规定的是(ACD)。A国旗B国歌C国微D首都6.按照我国宪法规定,可以属于集体所有的自然资源有(BC)。A矿藏B森林和山岭C草原、荒地、滩涂D水流7.宪法规定,国家保护公民个人的(ABC)和其他合法财产的所有权。A合法的收入B房屋C储蓄D土地8.在全国人大闭会期间,全

7、国人大常委会根据国务院总理的提名,有权决定的人选。(BCD)A国务委员B各部部长C各委员会主任D审计署署长 9.根据宪法规定,我国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在本行政区内,保证遵守和执行的法律文件有(ABC)。A宪法B法律C行政法规D行政规章10.省级人民检察院检察长由(AC)。A省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和罢免B省级人大常委会任免C须报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D须报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批准。名词解释宪法:宪法是规定一个国家的根本问题,使民主制度法律化,集中体现统治阶级的意志和利益,具有最高法律效力,反映政治力量实际对比关系的国家根本大法。宪法学:以各种宪法典为主要研究对象的一门法律课程,

8、是法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学科,属于社会科学范畴。刚性宪法:是指创制宪法的形式和程序不同于一般法律,具有特殊严格的要求.不论是制定宪法,修改宪法,还是解释宪法,都必须按照一套严格的法律程序进行,以体现创制宪法活动的神圣性。柔性宪法:是指创制宪法的形式和程序与一般的普通法律一样,由此产生的宪法在法律效力上与普通的法律的效力是一样的。成文宪法:在一个国家中用名称为宪法的成文法典来表现的各种具有宪法效力的法律规范。不成文宪法:是指没有统一的法典形式,而散见于多种法律文书、宪法判例和宪法惯例的宪法。钦定宪法:是由君主或以君主名义制定和颁布的宪法。民定宪法:指由民意机关或者公民公决制定的宪法。协定宪法:指由君

9、主与国民或国民的代表机关协商制定的宪法。宪法惯例:是指在国家长期政治生活实践中形成的,涉及有关国家根本问题,调整相应基本社会关系,并为公民及全体社会普遍承认有约束力的习惯和传统的结合。解释宪法:对于宪法规范的内涵和外延以及词语用意,依据立法精神原则及意图加以准确地诠释或说明。国家性质:指的是国家的本质属性。国家性质在政治学上和在宪法学领域其含义有所不同,在政治学上国家性质亦称国体。在宪法学上,国家性质一般是指以有关的宪法内容和宪法规范所规定和反映的一国在政治,经济和文化方面的基本特征以及该国社会制度的根本属性。统一战线:是指无产阶级极其政党在进行革命和建设过程中,为了获得最广泛的同盟军以壮大自

10、己的力量而同其他阶级以及一切可以团结的人群所组成的政治联盟。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简称政协:是指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实现各民主党派及其他爱国民主人士进行政治协商的组织,是我国统一战线的重要组织形式。政党制度:就是有关政党的产生、法律地位和作用。一党制:就是指一个国家的政权完全掌握在一个政党的手里,只有该政党才是唯一合法政党的制度。两党制:就是指在一个资本主义民主国家内,政治上存在着势均力敌的两个政党,它们通过几年一次的议会选举或总统选举,控制议会或控制政府,用轮流上台的方式交替地掌握政权的一种制度。多党制:指在一个国家里存在着三个以上的政党,其中没有一个政党能长期保持绝对优势,而只能靠选举时

11、的一时获胜或与其他政党结成联盟来掌握国家政权的一种制度。政权组织形式:是指特定社会的统治阶级为治理社会所采取的政权的组织形式,它是国家形式的一个重要方面。任何一个国家,不论是哪一个阶级占统治地位,都要采取一定的政权组织形式去组织自己的政权机关治理社会。君主立宪制:是指君主或国王是国家元首,国家最高权力实际上或形式上由君主或国王一人掌握的政权组织形式。共和制:指国家权力属于人民,国家的代表机关即国家元首是由选举产生并规定有一定任期的政权组织形式。共和制是现代国家普遍采用的政权组织形式也是资本主义国家最典型的政权组织形式。政治制度:指统治阶级实现其阶级统治的政权组织形式极其有关制度的总称,如国家的

12、政权组织形式、国家的结构形式以及选举制度、文官制度、自治制度等。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是我国人民在长期的革命斗争实践中创建的国家政权组织形式,是指我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贯彻民主集中制的基本原则,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和原则,民主选举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再由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组织对它负责,受它监督的各级其它国家机关,组成统一协调的国家政权机关体系,共同行使国家权力,实现人民当家作主权力的一种政治制度。选举制度:关于选举国家代表机关的代表和国家公职人员的有关制度的总称,它包括选举的基本原则、选举权利的确定,组织选举的程序和方法,以及选民和代表之间的关系选举法:是规定选举国家代表机关的代表

13、和国家公职人员的原则、程序和方法的法律。直接选举:是指由选民直接投票选举国家代表机关代表和国家公职人员的选举。差额选举:是指候选人名额多于应选代表名额的选举,我国从1979年选举法开始变等额选举为差额选举国家结构形式:特定国家的统治阶级按什么原则,采取何种形式来划分国家的内部区域,调整国家整体和组成部分、中央和地方之间相互关系的一种形式。单一制: 指由若干个不具有独立性的行政单位或自治单位组成的单一主权国家的结构形式,是由中央统一行使国家主权的国;复合制:是指有两个或多个成员国联合组成的联盟国家或国家联盟。地方制度:指在国家治理上有关行政区域划分和地方国家机关或自治机关的组织、职权以及行使职权

14、的程序等法律、政策、惯例的总称。特别行政区:是指在我国版图内,根据我国宪法和法律的规定专门设立的具有特殊的法律地位,实行特别的社会、经济制度,直辖于中央人民政府的行政区域经济制度:指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生产关系的总和,即在社会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整过程中形成的各种社会关系包括生产资料归谁所有,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的相互关系、劳动产品的分配形成三个方面的内容。私营经济:是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生产资料属于私人所有,由私人雇工经营的一种经济形式。公民:通常是指具有某个国家国籍的自然人。公民权利:也称宪法权利或者基本人权,是指由宪法规定的公民享有的主要的、必不可少的权利。基本权利具有其自身的法律特性

15、:第一,基本权利决定着公民在国家中的法律地位;第二,基本权利是公民在社会生活中最主要、最基本而又不可缺少的权利;第三,基本权利具有母体性,它能派生出公民的一般权利;第四,基本权利具有稳定性和排他性,它与人的公民资格不可分,与人的法律平等地位不可分,因而是所谓“不证自明”的权利。公民义务:也称宪法义务,是指由宪法规定的公民必须遵守和应尽的根本责任。公民的基本义务是公民对国家具有首要意义的义务,它与基本权利一起共同反映并决定着公民在国家中的政治与法律地位,构成普通法律规定的公民权利义务的基础和原则。人权:是指作为一个人应该享有的权利,是一种道德意义上的权利。国家机构:是国家机关的总和。它是由统治阶级选拔出一批官员同一定的物质手段相结合,按特定的职责关系组织起来,并按行政区域设置的一整套国家机关的体系。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的国家权力机关,也是最高的国家立法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是全国人大的常设机关,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部分,是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经常行使最高国家权力的机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