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新生儿窒息规范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108419621 上传时间:2019-10-23 格式:PPT 页数:67 大小:3.5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儿科-新生儿窒息规范_第1页
第1页 / 共67页
儿科-新生儿窒息规范_第2页
第2页 / 共67页
儿科-新生儿窒息规范_第3页
第3页 / 共67页
儿科-新生儿窒息规范_第4页
第4页 / 共67页
儿科-新生儿窒息规范_第5页
第5页 / 共6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儿科-新生儿窒息规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儿科-新生儿窒息规范(6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儿科学,PEDIATRICS,新生儿窒息,asphyxia of newborn 南方医院新生儿科 阳勇,重 点,新生儿窒息的病理生理 新生儿窒息的新法复苏,新生儿窒息是出生后1分钟内无自主呼吸或呼吸抑制而导致低氧血症、高碳酸血症和代谢性酸中毒。 新生儿窒息是引起新生儿死亡和儿童伤残的 重要原因之一。 发生率(国内):7%10%,定 义,本质是缺氧; 凡影响胎盘或肺气体交换的因素均 可引起窒息; 可出现于妊娠期、但绝大多数出现在 产程开始后。(产前20%,产时70%,产后10%),病 因,窒息的病因,年龄过大 或过小,呼吸系统疾病,心脏病,严重贫血,吸毒吸烟,糖尿病,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孕母因

2、素,多胎妊娠,病理生理,胎儿向新生儿呼吸、循环的转变受阻 窒息时各器官缺血缺氧改变 呼吸改变 血液生化和代谢改变,正常胎儿向新生儿呼吸循环系统转变,胎儿肺液从肺中清除 表面活性物质分泌 肺泡功能残气量建立 肺循环阻力、体循环阻力 动脉导管和卵圆孔功能性关闭,胎儿向新生儿呼吸、循环的转变受阻,窒息时各器官缺血缺氧改变,原发性呼吸暂停 (primary apnea) 缺氧初期 呼吸加深加快 缺氧继续 呼吸停止、心率减慢,呼吸改变,肌张力存在,对刺激有反应,血压稍,伴有紫绀 病因解除,清理呼吸道和物理刺激可恢复自主呼吸,继发性呼吸暂停(secondary apnea) 缺氧持续 喘息样呼吸 呼吸停止

3、,肌张力消失、对刺激无反应、苍白、心率和血压持续 此阶段需正压通气方可恢复自主呼吸,否则将死亡,PaO2、pH及混合性酸中毒 糖代谢紊乱 早期儿茶酚胺及高血糖素释放血糖正常或 继之糖原耗竭血糖 高胆红素血症 胆红素与白蛋白结合、肝酶活力未结合胆红素 低钠血症 心钠素、抗利尿激素分泌异常稀释性低钠 低钙血症 钙通道开放、钙泵失灵钙内流,血液生化和代谢改变,临床表现 胎儿宫内窘迫 新生儿窒息 多脏器受损症状,早期 胎动 胎心率160次/分 晚期 胎动 胎心率100次/分 羊水胎粪污染,宫内窒息,新生儿窒息,Apgar评分系统,皮肤颜色 (appearance) 心率 (pulse) 对刺激反应(g

4、rimace) 肌张力 (activity) 呼吸 (respiration),Apgar评分法,生后1分钟、5分钟和10分钟评分 1分钟03分为窒息;47分密切注意窒息可能;810分为正常。 1分钟评分反映窒息严重程度;5分钟评分还可反映窒息复苏效果及预后判断 胎龄小的早产儿、孕母应用镇静剂等因素影响 ,评分可较实际低。,Apgar评估的意义,单独的Apgar评分不应作为评估低氧或产时窒息以及神经系统预后的唯一指标,尤其是早产儿或存在其他严重疾病时。,目前国内外多数学者观点,美国儿科学会(AAP)和妇产科学会(ACOG)1996年共同制订了以下窒息诊断标准,脐动脉血显示严重代谢性或混合性酸中

5、毒,pH7.0 Apgar评分03分,并且持续时间5分钟 早期有神经系统表现,如惊厥、昏迷或肌张力低 出生早期有多脏器功能不全的依据,中枢神经系统 ,缺氧缺血性脑病 颅内出血,呼吸系统 ,羊水或胎粪吸入综合征 肺出血 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多脏器受损症状,泌尿系统 ,肾功能不全,衰竭 肾静脉血栓形成,代谢紊乱 ,低氧、高碳酸血症 代谢性酸中毒 低血糖、高血糖 低钙、低钠血症,心血管系统 ,持续性肺动脉高压 缺氧缺血性心肌病,血液系统,DIC 血小板减少,消化系统,应激性溃疡 坏死性小肠结肠炎 黄疸加重、持续时间延长,复苏方案 “ ABCDE ” 方案 A (airway) 清理呼吸道

6、B (breathing) 建立呼吸 C (circulation) 维持正常循环 D (drug) 药物治疗 E (evaluation ) 评价 A 是根本,B 是关键, E 贯穿于整个复苏过程中,注意事项 分秒必争,产、儿科医生共同进行 严格执行ABCDE方案 呼吸、心率和皮肤颜色是窒息复苏评价的三大体征 遵循 ,循环往复,至完成复苏,复苏步骤和程序,最初评估 初步复苏步骤 气囊面罩正压人工呼吸 胸外心脏按压 药物治疗,初步复苏步骤,复苏时正确和不正确的头位,清理呼吸道,先吸引口腔,然后是鼻腔,羊水混有胎粪,且新生儿无活力 婴儿呼吸前,气管插管,将胎粪吸出 羊水清或羊水污染但新生儿有活力

7、 可不进行气管内吸引 有活力的定义: 呼吸规则、肌张力好及心率100次分,擦 干,用温热干毛巾快速揩干全身,刺 激,刺激新生儿呼吸的可行方法,流程A完成后评价呼吸、心率、肤色,呼吸恢复、心率100次/分,肤色红润:支持护理 若 无呼吸; 或 心率100次/分 进入流程B,流程B:正压通气,复苏面罩正压通气充氧 如时间长,应插胃管减压减轻胃扩张 正压通气30秒评价呼吸、心率、肤色 呼吸恢复、心率100、肤色转红:监护、观察,正压通气操作,压力:开始几次3040cmH2O或更高(相当于按复苏囊34cm),渐降至20cmH2o左右,以胸廓正常起伏,两侧呼吸音适度且对称为度 频率;4060次/min

8、氧浓度:仍推荐100%,空气也有效,无氧源时可用之 正压通气30秒评价呼吸、心率、肤色,呼吸恢复、心率100,肤色转红,监护观察,需改插管通气的指征,需气管内清吸胎粪 复苏囊面罩正压通气30秒无改善 需胸外按压时 需气管内给药时 需长时间正压通气 特殊情况:膈疝、超低体重儿,绝大多数患儿只需A、B两步 若正压通气30秒心率60次/分进入流程C,流程C:胸外心脏按压,方法:拇指法(首选)、食中指法 部位:胸骨下1/3处,乳头线下方 频率:90次/分 深度:胸廓前后径的1/3 同时继续正压通气,的按3:1比例进行 如开始即无呼吸、心率,B、C二步同行,External Chest Compress

9、ion,Technique of chest compression-Note the position of the thumbs on the midsternum, just below the nipples,胸外按压30秒评价心率,心率60次/分,停止按压,继续正压通气至呼吸恢复、心率100、肤色转红后监护、观察 心率60次/分,进入流程D,流程D:用药,罕有需要 进入流程D的指征(1条) 经正压通气30秒和胸外按压加正压通气30秒后心率仍60次/分,肾上腺素 扩容剂 碳酸氢钠 未提多巴胺 纳酪酮另列为吗啡类被动药物中毒用药,扩容剂,生理盐水、乳酸林格氏液、血浆 适应征: 给氧后仍苍

10、白 脉转微弱,心率快或慢 低血压、低灌注 复苏反应不佳 不用白蛋白,因易造成心肌损害,推荐制剂: 生理盐水 推荐剂量:10ml/kg 推荐给药途径:脐静脉 推荐方法:将估算量抽入大注射器 推荐注入速度:510min,扩容后再次评价低血容量表现,血压升高 脉搏增强 苍白程度好转 如低血容量继续存在 重复使用扩容剂 可能有代谢性酸中毒时用S.B,用药后心率60次/分,继续正压通气至呼吸恢复、心率100次/分、肤色转红后监护、观察 用药后心率60次/分,重新检查以下步骤是否适当:通气、 胸外按压、 气管内插管、 肾上腺素应用 考虑是否有以下情况: 气胸、 膈疝、 先天性心脏病,新生儿窒息复苏某些新进

11、展,碳酸氢钠 的高渗性和产生CO2的特性可能对心肌和脑功能有害,在一般的复苏过程中不推荐使用。,新生儿窒息复苏某些新进展,空气还是氧气复苏:有证据表明大多数新生儿不用氧气可以成功复苏。在大多数情况下,高氧浓度不见得有益。然而对那些有严重肺疾病如胎粪吸入或肺不成熟者,或当有效通气仍不能使新生儿的肤色好转时,增加氧浓度是必要的(http:/www.who.int/reproductive-health/publcations/MSM_98 _1/MSM_98_1_chapter2en.html,如用药后心率为0,考虑停止复苏 (在我国前尚需结合具体情况),用得最多的措施,用得最少的措施,擦干、保暖

12、、清理呼吸道、刺激,氧 气,正压通气 气管插管,心脏按压,药物,快速评估,体温、呼吸、心率 血压、尿量、肤色 窒息所致多器官损伤,复苏后观察监护,并发症严重,转运,NICU,复苏后的处理,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及时转运至NICU 并发症的处理:脑水肿、抽搐、低血压 疑有感染者,用抗生素预防 防止在灌注损伤 神经康复,预 后,窒息持续时间对婴儿预后起关键的作用,慢性宫 内窒息,重度窒息,复苏不及 时,方法不当,+,预后差!,预防窒息 围产期保健,及时处理高位妊娠 加强胎儿监护,避免宫内缺氧 推广新法复苏(ABCDE) 产房内配备完善的复苏设备 每次分娩均有掌握程序复苏技术的人在场,情景模拟,产房电话请求新生儿科医生协助接生及新生儿复苏,你接到电话,应该马上询问、了解什么? 你需要做什么准备?,情景模拟,患儿足月阴道娩出,产前胎心减慢至60次/分,持续5分钟,羊水粪染,全身皮肤苍白,无自主呼吸,心率约40次/分,四肢松软。 该患儿Apgar评分? 采取什么复苏措施?其中最紧急、关键的措施是什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