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失调引起的疾病ppt课件.ppt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108419138 上传时间:2019-10-23 格式:PPT 页数:38 大小:44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免疫失调引起的疾病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免疫失调引起的疾病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免疫失调引起的疾病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免疫失调引起的疾病ppt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免疫失调引起的疾病ppt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免疫失调引起的疾病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免疫失调引起的疾病ppt课件.ppt(3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五 免疫失调引起的疾病,学习目标,了解几种因免疫失调引起的疾病 了解艾滋病,正常的免疫功能可以识别并排除进入体内的“非己”物质,维持内环境的稳定。当免疫功能不正常时,就可能发生免疫失调性疾病。常见的有, 过敏反应(超敏反应) 自身免疫病 免疫缺陷病,(一)过敏反应,概念:,指已免疫的机体再次接受相同物质的刺激时所发生的反应过强或异常,从而导致以组织损伤或功能紊乱为表现的反应。,特点:,1)、发作迅速、反应强烈、消退较快; 2)、一般不具破坏性; 3)、有明显的遗传倾向和个体差异。,(一)过敏反应,过敏原:,引起过敏反应的物质叫过敏原。,举例:,花粉、室内尘土、鱼、虾、牛奶、蛋类、青霉素、磺胺、

2、奎宁等,(一)过敏反应,机理:,过敏原,机体 效应B细胞,抗体,皮肤、呼吸道黏膜、消化道黏膜、血液的某些细胞表面,(一)过敏反应,过敏原,毛细血管扩张、血管通透增强、平滑肌收缩、腺体分泌增加,机理:,与抗体结合,皮肤过敏反应 (荨麻疹、湿疹、血管性水肿),呼吸道过敏反应(过敏性鼻炎、支气管哮喘),消化道过敏反应(食物过敏性胃肠炎),全身过敏反应(过敏性休克),抗原对所有的人来讲都是一样,即不具有个体差异性,但过敏原与人的体质有关,同一种物质对某个人来讲是过敏原,但对另一个人来说不一定是,即具有个体差异。,(一)过敏反应,过敏反应中的过敏原与抗原有何区别?,过敏反应中的抗体与免疫反应中的抗体有何

3、不同?,(一)过敏反应,(一)过敏反应,预防措施:,1)找出过敏原 2)尽量避免再次接触该过敏原, 治疗: 极轻微的过敏可以不治疗,分散注意力一段时间就可消失;较轻微的过敏可静脉注射含钙药物或口服扑尔敏治疗;严重的过敏须上医院对症救治。,(二)自身免疫病,概念:,在某些特殊情况下,人体免疫系统对自身的组织所发生免疫反应。自身免疫反应对自身的组织和器官造成损伤并出现症状,就成为自身免疫病。,(二)自身免疫病,举例:,1)风湿性心脏病 2)类风湿关节炎 3)系统性红斑狼疮 4)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 5)急性肾小球肾炎,(二)自身免疫病,风湿性心脏病:,酿脓链球菌表面的一种抗原决定簇,心脏瓣膜上的一种

4、物质表面结构,抗体,(2)类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与风心病相似,抗体攻击关节组织,引起关节粗糙,关节面液增多,压力升高等症状。患者表现为关节肿胀,疼痛,活动受阻等。 (3)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可萨奇病毒感染激发的免疫应答可攻击胰岛B细胞,引发糖尿病。 (4)急性肾小球肾炎:链球菌有多种抗原蛋白与人体肾基底膜有交叉抗原,也可引发急性肾小球肾炎。 多种徽生物因其热休克蛋白与人的热休克蛋白以及多种组织有交叉的抗原,可引起类风湿性关节炎、心肌炎、慢性活动性肝炎。,过敏反应、自身免疫病两类疾病在免疫反应上有什么相似点?,免疫失调:包括过强和过弱两个方面。 上述过敏反应因免疫反应过强而造成的免疫失调

5、,但通常不损伤组织细胞;而免疫反应过强可能造成不能识别自我成分而患自身免疫疾病。,那么免疫反应过弱又会出现什么结果呢?,(三)免疫缺陷症,概念:,指由于机体免疫功能不足或缺乏而引起的疾病,叫免疫缺陷症。,类型:,先天性免疫缺陷病 获得性免疫缺陷病,:由遗传引起 :由疾病和其他因素引起,(四)艾滋病,概念 艾滋病病毒 病毒分布 致病机理 艾滋病感染阶段 传播途径 预防措施,概念:,艾滋病(AIDS)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俗称艾滋病病毒)引起的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四)艾滋病,AIDS: Acquired(获得的) Immune(免疫力) Deficiency(缺乏) Syndrome(

6、症),HIV: Human(人类) Immunodeficiency(免疫力缺乏) Virus(病毒),HIV(一种RNA病毒),(四)艾滋病,病毒分布:,(四)艾滋病,艾滋病患者和携带者的血液、精液、唾液、泪液、尿液和乳汁中,致病机理:,(四)艾滋病,HIV能够攻击人体的免疫系统,特别是能够侵入T细胞,使T细胞大量死亡,导致患者丧失一切免疫功能,对病原体及多种疾病的易感性增加而致人死亡。,致病机理:,(四)艾滋病,HIV(蓝色)攻击T细胞,艾滋病感染阶段:,(四)艾滋病,一个健康人从感染上艾滋病毒(HIV)到死亡,一般分为三个阶段: 1)HIV急性感染期 2)无症状期 3)症状期,艾滋病感染

7、阶段:,(四)艾滋病,1)HIV急性感染期: 感染后,少部分感染者会出现类似流行性感冒的症状,如发热、咽喉炎、皮疹、淋巴结肿大等,在2一3个星期内,这些症状会自然消失。,艾滋病感染阶段:,(四)艾滋病,2)无症状期: 约占从感染到死亡整个过程的80%时间,这时的病人被叫作HIV携带者,表面上大多数感染者与正常人没有区别,只是其体内的免疫系统正在与病毒进行着无形的斗争。感染者的无症状期持续的时间可长可短,少则为2年,多的可达20年。,艾滋病感染阶段:,(四)艾滋病,3)症状期: 这时的感染者被叫艾滋病(AIDS)患者,他们的血液中充满了病毒,每一个免疫细胞的细胞核内有可能被几百个病毒占据;这时非

8、常容易受到其他疾病的感染,一些平时根本不会对人的生命产生威胁的普通传染病如肺炎等,一旦进入艾滋病患者的肌体就会无法控制,此时,艾滋病患者一般在6一24个月内死亡。,预防措施:,1)洁身自爱 2)注射器等医疗器械必须严格消毒 3)需要输入的血液和血液制品,必须经过艾 滋病病毒抗体检测。,(四)艾滋病,传播途径:,1)性行为传播 2)血液传播 3)母婴传播,五 免疫学的应用,1)免疫预防 2)免疫治疗 3)器官移植,免疫学应用在三个方面:,五 免疫学的应用,特异性免疫的类型:,自动免疫 (获得抗原) 被动免疫 (获得抗体),自然自动免疫 人工自动免疫,自然被动免疫 人工被动免疫,:患者患过传染病或

9、隐性感染后自然产生了免疫力。 :对机体进行菌苗、疫苗、类毒素的预防接种,使其产生特异性免疫力。,:通过胎盘、初乳,将抗体传递给胎儿。 :对机体输入免疫血清(含特异性抗体)等,使其获得一定免疫力。,五 免疫学的应用,免疫预防:,预防接种: 利用人工制备的各种免疫制剂使个人和人群产生对疾病的特异性免疫。,免疫用的 生物制品,自动免疫 被动免疫,如伤寒菌苗、卡介苗 如乙脑疫苗、牛痘苗 如白喉、破伤风类毒素,菌苗: 疫苗: 类毒素:,如白喉抗毒素 如丙种球蛋白,免疫血清: 免疫球蛋白:,五 免疫学的应用,免疫治疗:,是指通过对人体输入抗体、胸腺素、淋巴因子或某些药物等,调整病人的免疫功能,从而达到治病

10、的目的,例:注射含多种抗体的健康人的血清 -提高抗感染能力; 胸腺素 -治疗细胞免疫功能缺陷或低下的患者,五 免疫学的应用,器官移植:,用正常的器官置换丧失功能的器官,以重建其生理功能的技术叫做器官移植。,器官移植的成败取决于什么?,取决于供者和受者的组织相容性抗原,即人类白细胞抗原(HLA),是否一致或相近。 只要供者和受者的主要HLA有一半以上相同,就可进行移植,但为减轻排斥反应,病人还需长期使用免疫抑制药物。,练 习,1)下列疾病中,不属于自身免疫病的是( ) A、系统性红斑狼疮 B、湿疹 C、类风湿性关节炎 D、风湿性心脏病,B,练 习,2)生活中在不知情的情况下,人最可能因下列的哪一

11、种方式感染艾滋病病毒( ) A、与病毒携带者握手 B、使用了病毒携带者用过的而又未经严格消毒的餐具 C、住旅店时,使用了病毒携带者用过的而又未及时更换的被褥 D、洗牙或补牙时,使用了病毒携带者用过的而又未经严格消毒的器械,D,练 习,3)关于过敏原和抗原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过敏原第二次进入机体才能引起过敏反应,抗原第一次进入就引起免疫反应 B、过敏原第一次进入机体就引起过敏反应,抗原第二次进入才能引起免疫反应 C、过敏原和抗原都是第一次进入机体就能引起反应 D、过敏原和抗原都是第二次进入机体才能引起反应,练 习,4)艾滋病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一大杀手。下列有关艾滋病的说法正确的是,A、HI

12、V主要攻击人体内的T细胞,使人丧失一切免疫功能 B、获得性免疫缺陷就是指艾滋病 C、HIV主要由DNA、RNA和蛋白质构成,但没有核糖体 D、HIV在离开人体后还能存活很长时间,危害极大,5)(04年天津理综第4题)风湿性心脏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等一类疾病是 A. 病原体感染机体而引发的疾病,有传染性 B. 机体免疫功能不足或缺乏而引发的疾病、无传染性 C. 人体免疫系统对自身的组织和器官造成损伤而引发的疾病 D. 已免疫的机体再次接受相同物质的刺激而引发的过敏反应,6)(03年上海高考生物第34题)艾滋病病毒(HIV)是 一种球形的RNA病毒,HIV侵染T淋巴细胞并繁殖新一代病毒 的过程示意图如下。请回答: (1)图中表示病毒正侵染淋巴细胞。进入寄细胞的是病毒 的 。 (2)遗传学上将过程称为 。 (3)和的信息传递过程分别称为 。 (4)HIV有和两种类型,其中型 又有7个亚型。型的基因组中4个 主要基因的变异率最高可达22%, 多达100种左右的HIV变异株是目前 研制疫苗的主要困难,因此切断传播途径是唯一行之有效 的预防措施。HIV众多变异类型是 的结果。,RNA,逆转录,转录和翻译,基因突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