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士银行保密制度终结史

上传人:w****i 文档编号:108418976 上传时间:2019-10-23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287.9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瑞士银行保密制度终结史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瑞士银行保密制度终结史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瑞士银行保密制度终结史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瑞士银行保密制度终结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瑞士银行保密制度终结史(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瑞士银行保密制度终结史瑞士银行保密制度终结史 瑞士的银行保密制度已走向终结?10 月 15 日,瑞士政府在法国巴黎签署了 多边税收征管互助公约,成为全球第 58 个会员国。该公约由经合组织与 欧洲委员会共同发起,旨在借助国际税收征管协作和信息交换,打击跨境逃避 税行为。这意味着瑞士银行有义务将相关信息和其他缔约国分享,将钱匿名存 在瑞士以图逃税已没有意义。而最近一两年里,瑞士已经分别与美国、英国、 德国等签署了新修订的双重征税协定,承诺将对外国居民在当地银行的账户实 施税收扣缴,然后转交给该国政府。显然,瑞士的银行保密制度已走向终结。 2010 年 5 月,由于瑞士禁止清真寺建尖塔,当时的利比

2、亚领导人卡扎菲骂瑞士 是一个匪帮,应该被肢解,并呼吁全世界的穆斯林抵制瑞士的商品,封锁通往 瑞士的港口和机场。一年之后,因为镇压国内人民,瑞士宣布冻结属于卡扎菲 及其亲信的 4.15 亿美元,卡扎菲在海外的巨额财产开始曝光。显然,这位独裁 者虽然口头上义正辞严,处理财产时却再理智不过了。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因为行之有效的银行保密制度,瑞士成了全世界独裁者、 恐怖分子和黑帮隐匿不义之财的避风港,也成了有意避税逃税的各国富人存放 离岸资金的绝佳去处。从本 拉登到投资大师罗杰斯,瑞士银行的客户遍布全世 界。据今年年初瑞士方面的估计,瑞士金融业所管理的资产占全球私人总资产 的 1/3。但很快,这一盛景

3、可能成为昨日黄花。 瑞士的银行保密制度正式开始于 1934 年,当时纳粹逼迫德国公民将在瑞士银 行的存款全部转回德国。为了避免这类存款流失事件的再次发生,瑞士政府制 定了银行保密法,规定任何储户都可选择自己认为妥当安全的方式在瑞士 的银行开户存储款项。储户被允许使用化名或数字来代替真姓实名,甚至用虚 拟的办事处、公司、代理机构等形式开户。不但开户存款时可以由代理人委托 办理,而且取款或转账时银行也会完全按照与客户事先约定的章程办理,财产 的真正拥有者可做到永不露面。 银行保密法还明确规定:任何银行职员,包括雇员、代理人、清算人、银 行委员会成员、监督员、法定审计机构人员,都必须严格保守其与客户

4、往来情 况及客户财产状况等有关机密,上述人员一旦泄密,将面临监禁和最高 5 万法 郎的罚款。同时,无论银行职员是离职、退休还是被解雇,这样的保密协议终 身有效。 银行保密法使存在瑞士银行里的财富像进了保险箱般可靠。但是另一个问 题随即产生:如果某人在瑞士银行以匿名方式存入一笔巨款,而他本人突然去 世,生前既没有交给银行一份遗嘱,临终时也没有机会把取钱的密码告诉家里 人,那他的这笔存款就将永远待在瑞士银行里取不出来。这就是“纳粹黄金案” 产生的前提。 “纳粹黄金案”包括两个部分,即犹太人的存款与纳粹的赃款。二战爆发前,许 多犹太人在瑞士银行有大笔存款(国际犹太人组织后来认定金额高达 100 亿美

5、元 左右),这些钱的账号和密码随着存款人惨遭杀害而成了永久的秘密。至于这些 存款人的后代们,用一个为他们做代理的律师的话说,“他们通常既不知道银行 的名称,也不知道账号。有些人只知道他们的父亲有财产并且常到瑞士去。”因 此二战结束后,瑞士银行只是象征性地进行了部分赔偿,却把大多数存款隐匿 起来。另外,二战期间纳粹疯狂敛财,为了掩人耳目,把掠夺来的大部分黄金 重新浇铸成每块近 400 盎司的金锭,一部分藏在德国各地和帝国银行,另一部 分藏在瑞士银行,估计价值有 5 亿多美元。战争结束后,由于死无对证,瑞士 坚持金子没有那么多,最后只赔偿 6000 万美元了事。 1989 年,“纳粹黄金案”被彻底

6、揭发,瑞士银行业此前精心经营了几个世纪的良 好形象不复存在,人们开始更多注意到瑞士银行和这类独裁者的联系, 瑞士人对银行保密制度的信心也开始动摇,很多人质疑这一制度已经成了银行 业助纣为虐、藏污纳垢的保护伞。瑞士媒体也认为,如果一个国家离开银行 保密法就不能维持,那它和一个公司离开了黑工就不能维持有什么区别?瑞士 未来金融市场的出路是透明与高效,而不是那些偷偷摸摸的勾当。 瑞士的邻国法国、德国和意大利等也开始发现,由于本国实行高个人所得税制 以维持福利制度,有钱人往往将钱存进瑞士银行,以此来逃避本国的高税收。 这引起了这些国家的强烈不满。但是瑞士政府坚决否认“偷漏税”的说法。为了 保卫银行保密

7、制度,瑞士提议向欧盟国家居民在瑞士银行的存款征收收入税, 按比例交给欧盟国家,但是这些国家不得过问缴税者的情况。各国最终勉强接 受了,因为他们深知,如果不让那些未完税资产进入瑞士,它们就只会转向海 外,这对欧洲来说更糟糕。 对瑞士的银行保密制度构成最大威胁并最终造成其解体的,是来自美国的压 力。9 11 之后,美国怀疑瑞士协助恐怖分子洗钱,开始不断对瑞士施压。由于 瑞士很多银行在美国都有庞大的业务,因此不得不妥协。2004 年 7 月 1 日起, 凡在瑞士银行利用匿名账户向国外汇款超过一定数额的客户,银行都必须公开 其真实身份。保密制度被撕开了一个口子。金融危机之后,美国加大了对公民 海外资产

8、的追查力度。2009 年 2 月 18 日,在美国的强大压力下,为了避免被 美国起诉,瑞士最大银行瑞银集团做出妥协,被迫向美方支付 7.8 亿美元的罚 款并提供 250 至 300 名美国客户的信息。保密制度就此名存实亡。这一年,瑞 士损失了 1/4 的银行存款。 而从大环境看,在全球政治民主化和金融危机后“仇富”心理的共同作用下,客 观上为各种不义之财提供庇护的瑞士银行保密制度已经难以为继。而且瑞士身 处欧洲,又是多个联合国机构的所在地,其处境和开曼群岛这样的避税港有根 本性的不同。这些都意味着瑞士银行业必须告别对保密制度的依赖,另寻其他 揽客之道。好在瑞士政局稳定,是联合国认可的永久中立国;国家整体竞争力多 年来名列世界第一;而且瑞士有大量历史悠久的合伙制私人银行,愿意为客户存 款承担无限责任。这些都保证了,即便没有保密制度,瑞士银行业仍然有独特 的竞争优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