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课《文化与社会》

上传人:xins****2008 文档编号:108417327 上传时间:2019-10-23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8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一课《文化与社会》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第一课《文化与社会》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第一课《文化与社会》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第一课《文化与社会》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第一课《文化与社会》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一课《文化与社会》》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一课《文化与社会》(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课 文化与社会一、学习目标(考点要求)序号考 点 内 容1文化的内涵和特点2文化的形式、实质、作用3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4文化与综合国力二、学习重点、难点1、文化的内涵;文化竞争力的表现和意义2、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三、思考问题: 1、文化的内涵与特点分别是什么?2、文化的形式有哪些?3、文化的实质和文化的社会作用是什么?4、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有哪些?5、文化在综合国力的地位如何?四、基础盘点(考点梳理与误区提醒)考点一:文化的内涵与特点1文化的内涵文化生活中所讲的“文化”, 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从本质上看,文化属于精神范畴,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

2、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从范围上看,文化既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又包括自然科学和技术、语言和文字等非意识形态的部分。把握文化概念,注意三点: (1)文化是一种精神活动。文化不是指人们从事的经济活动、政治活动,而是除此之外的人们的全部精神活动。(2)文化包括人类所创造的全部精神产品。如文字作品、音乐、舞蹈、美术作品等。(3)文化有意识形态和非意识形态之分。意识形态文化具有鲜明的阶级性,而非意识形态文化则没有阶级性。2文化的特点(特征)(1)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 (2)文化不仅是一种社会现象,而且是人们的一种素养。 (3)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

3、不开物质载体。考点二:文化的社会作用1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文化的这种影响,不仅表现在个人的成长历程中,而且表现在民族和国家的历史中。 考点三: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 区别:经济、政治、文化是社会生活的三个基本领域,其中,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联系: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 1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 (1):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又反作用于一定的政治、经济,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影响。先进的、健

4、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会阻碍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2)、文化反作用于政治、经济,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影响 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会阻碍社会的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作为一种先进的文化,对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发挥着巨大的促进作用。2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1)、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主要表现在:科学技术、教育、人才对经济发展的作用越来越重要。文化产业迅速崛起,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2)、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表现在:从国内来说,随着民主和法制建设的发展,人们为了参与政治生活,需要更高的文化修养。从

5、国际来说,随着世界多极化的发展,奉行霸权主义的国家,借助文化渗透的方式,竭力推销自己的价值观念,企图削弱和取代别国的民族文化,以推行强权政治。世界范围内反对文化霸权主义的斗争,已成为当代国际政治斗争的重要内容。考点四:文化与综合国力文化在当代国际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1)当今世界,各国之间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2)在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处于弱势地位的发展中国家,在文化发展上面临严峻挑战。对发展中国家来说,文化是综合国力竞争中维护自身经济安全必不可少的精神武器。(3)、 从中国的发展来看,要想在激烈的国际竞

6、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把文化建设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任务,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为经济建设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不竭的精神动力和强大的智力支持;必须加快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提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竞争力,在国际竞争中掌握主动权,增强国际竞争力。【知识拓展】1.发展文化产业,提高文化竞争力的意义:(1)从物质生活方面来看,发展文化产业,提高文化竞争力有利于推动国民经济的发展,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有利于增加经济收入,改善人们的消费结构,进一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有利于抵御外来文化侵略,保证文化安全。(2)从精神生活方面来看,文化产业的发展,生产大量的健康向上、无

7、愧于时代的精神产品和精神财富,既能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给人们带来身心的愉悦和科学文化素质的提高,又能促使人们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良好的道德修养,从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五、考点针对性训练(作业)1、下列属于文化现象的是( )西双版纳的植物王国 张家界、九寨沟的自然风光 敦煌莫高窟的飞天壁画 大汶口文化遗址 宗教活动、宗教教义和宗教建筑 克隆技术 伦理道德观念 生产资料所有制和分配制度 乡镇企业 军队、警察、法庭、监狱等国家统治机器A B C D何振梁先生说,“奥林匹克运动会经过100多年的发展,已经成为当今世界最无与伦比的最广泛的社会文化现象。” 据此回答24题。2、环顾我

8、们身边的生活,各种文化活动目不暇接,文化现象无处不在。文化是指( )A思想、理论、信仰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精神产品B自然科学和技术、语言和文字等非意识形态的精神产品C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存在的各种现象 D人类全部的精神活动及其产品3、奥运会是整个世界人民共同的伟大节日,这不仅仅是因为奥运会是展现人们体能的舞台,更主要的是产生了伟大的奥运精神,并不断地赋予它新的内容,由此可见( ) A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文化和发展文化 B体育活动和文化活动是没有区别的C文化包括语言、文字等非意识形态的部分 D文化是体育活动的派生物和附属品4、“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北京奥运会主题口号一诞生,就得到了国内外的一致

9、好评。这一口号是全世界人民对和平与繁荣的期盼,也将给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带来一定的影响。这表明 ( )A.优秀文化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B.文化能够促进社会的发展C.世界的文化将取代各国的民族文化 D.文化对社会发展具有深刻的影响5、短信文化的发展为移动通信企业带来了无限商机,使移动增值业务产业链各环节不断延伸,这说明( )A经济决定文化 B文化反映经济 C文化决定经济D文化反作用于经济6、2009年4月28日,江苏某地党委积极开展“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主题教育活动。上述做法符合下列道理 ( )A有了人类社会才有文化 B不同的地域有不同的文化 C文化的表现形式是丰富多样 D人们的文化素养是通过

10、文化活动、文化教育逐步培养的7、2009年5月1日,苏州市历史文化名城名镇保护办法发布。办法强调,苏州古城保护实行全面保护古城风貌的原则,保护整个古城以及与古城有密切历史、文化、景观联系的地段和风景名胜区。之所以要采取措施全面保护古城风貌是因为 ( )A文化的产生离不开人脑 B人们的精神产品要通过一定的物质载体来体现C一切物质现象都是文化的表现形式 D人们的文化素养不是生来就有的8、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强调:“动员社会各方面共同做好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工作,为青少年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社会环境。”党和国家如此重视思想道德教育,是因为( )文化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文化对社会发展及个人成长有着

11、深刻的影响文化决定个人成长先进的、健康的文化对个人成长和社会发展产生巨大的促进作用A B C D9、美国的“麦当劳”在全球开设了那么多连锁店,靠的不是资金,而是“麦当劳”文化。这说明( ) A经济与文化日益交融 B不同地域的文化日益融合C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越来越重要 D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10、党的十七大报告用了相当的篇幅论述文化,强调要加强“文化软实力”的建设。之所以要加强“文化软实力”的建设是因为( )A文化建设是我国现阶段的中心工作 B文化是人类社会产生和存在的前提和C文化在综合国力的竞争中占有重要地位D文化的发展程度决定着我国的经济、政治11、据有关报道披露,目前,发达国家的文化产

12、业在GDP中的比重普遍高于10%,美国则高达25%以上,而我国却不到1%。这告诉我们( ) A.文化是综合国力竞争中维护自身经济安全必不可少的精神武器B.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须提升我国的文化竞争力C.在科技和经济全球化趋势的直接推动下,世界各国文化产业迅速发展D.抵御文化渗透、维护我国文化安全显得日益紧迫12、我国少数民族文化是中华文化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少数民族文化对中原文化的认同,也极大地促进了少数民族对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政治认同。这说明( ) A.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B.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C.文化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 D.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政治所决定13.(2007年高考文科

13、基础,广东卷)下列关于文化与经济、政治的联系,表述正确的是( )A任何文化都促进经济、政治的发展B一定的经济、政治是由一定的文化决定的C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的经济、政治的反映D政治是文化的基础,经济是文化的集中表现14.(09江苏卷18)原生态文化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在丰富人们文化消费的同时,也促进了当地旅游经济的发展。由此可见( )A文化对经济发展具有推进作用 B文化与经济同步发展C文化是经济繁荣发展的基础 D文化对经济发展具有重要影响15.(09福建卷31)2008年6月18日,中国邮政发行了海峡西岸建设特种邮票和邮资封。海峡西安建设特种邮票形象地展示了海峡两岸经济区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由此可见(

14、 )A.文化成为地方经济发展的主要标志 B文化能够反映经济社会发展状况C.邮票成为展示文化款实力的载体 D.发行邮票已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途径16. 宁夏回族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相对落后,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自治区党委根据本地特点,提出了“小省区要办大文化”的思路。宁夏根据其“岩画文化、丝路文化、西夏文化神秘而璀璨,边塞文化、大漠文化、黄河文化悠远而豪放”的优势和特点,发展带有民间文化特色和塞上文化特色的旅游文化产业。实施“百县千乡文化工程”和“千里文明长廊工程”,积极开展社区文化、校园文化、企业文化、农村文化等群众文化活动,带动了自治区经济社会的发展。运用所学文化生活知识说明在经济相对落后的条件下“办大文化”的重要意义。17、山东省将建设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作为融入环渤海一体化发展的重要举措,中国共产党山东省第九次代表大会的决议和山东省十届人大四次会议审议通过的省“十一五规划纲要,均捉出要加强该经济区的规划建设,山东省人民政府组织相关学科领域的专家进行了大量研究论证,并于2008年制定出台了黄河三角洲高教生态经济匡发展规划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上述做法的理论依据。第二课文化对人的影响制做人:史继坤 审核人:李想 佟亚杰 适用年段:高二年级下学期一、学习目标(考点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