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法学参考答案

上传人:w****i 文档编号:108417237 上传时间:2019-10-23 格式:PDF 页数:11 大小:317.6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理论法学参考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理论法学参考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理论法学参考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理论法学参考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理论法学参考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理论法学参考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理论法学参考答案(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2014年长春众合理论法测试题答案解析 基础阶段 一、单选题 1、【答案】D 【解析】选项A说法正确,依法治国首先要求“有法可依”,因此,构建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法律体系是依法治国方略实施的必要前提。 选项B说法正确。依法行政是依法治国的一个关键环节,是法治国家对政府行政活动的基本要 求。 选项C说法正确。实现公正髙效权威的司法。司法发挥着保证法律的正确实施,保障社会成员 合法权益,建立和维护正常社会秩序等重要作用。公正髙效权威的司法对于依法治国方略的实施具 有举足轻重的意义。 选项D说法不正确。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不认同“法律万能”的思想偏向。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 这一特征,与西方资本主义法

2、治理论中片面、绝对化的“法律中心主义”具有重要区别。 2、【答案】D 【解析】本题考核宪法与公平正义的关系。选项D说法错误,宪法禁止的是不合理的差别对待, 而非一切差别,合理的差别对待不违背宪法关于公平正义的要求。 3、【答案】C 【解析】本题考核对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理解。 选项A错误。中国传统法律思想是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重要来源,是存在继承关系的。 选项B错误。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理论渊源是马克思主义法治思想,而不是经济思想。 选项C正确。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增强社会法律意识的价值指引。 选项D错误。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不是制度体系。

3、4、【答案】B 【解析】本题考核西周法制。 选项A错误, 选项B正确。 西周初期统治者的基本政治观和治国方针是“以德配天, 明德慎罚”。 汉代中期以后,这一思想才被儒家发挥成“德主刑辅,礼刑并用”的基本策略。 选项C错误。西周时期的借贷契约称为“傅别”。 选项D错误。西周时期的继承制度是嫡长子继承制,主要是政治身份的继承,土地、财产的继 承是其次。 5、【答案】A 【解析】本题考核中国古代法律及其历史地位。 选项B错误。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北齐律在法典体例(将刑名和法例律合为名例律)、法律 形式和法律内容(如“重罪十条”等)上均有重大发展变化,在中国古代法律史上起着承先启后的 作用,对后世的立法

4、影响深远。 选项C错误。宋刑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刊印颁行的法典,在具体编纂上,其以传统刑律为 主,同时将有关敕、令、格、式和朝廷禁令、州县常科等条文,都分类编附于后,使其成为一部具 有统括性和综合性的法典。 选项D错误。大明会典基本仿照唐六典,以六部官制为纲,分述各行政机关职掌和事例, 后为大清会典所仿效。 6、【答案】C 【解析】本题考核刑讯的条件与证据。本题中,张泳在听到“惧而不哀”的哭声后发现了犯罪的 线索,而且从吏妻的“能事”入手,查明了其杀害前夫的犯罪事实。 选项A错误。春秋决狱是法律儒家化在司法领域的反映,其特点是依据如家经典-春秋 等著作中提倡的精神原则审判案件,而不仅仅依据汉律

5、审案。 选项B错误。 西周时期、 民事案件称为“诉”, 刑事案件称为“狱”, 审理民事案件称为“听讼”, 审理刑事案件称为“断狱”。据此可知,“听讼”和“断狱”并非断案方法。 选项C正确。唐律规定,对于证据确凿,人赃俱获,经拷讯仍拒不认罪的,也可“据状断之”, 即根据证据定罪。本题正是证据确凿而定罪的例证。 选项D错误。九卿会审属于明代的会审制度,由六部尚书及通政使司的通政使、都察院左都御 史、大理寺卿九人会审回身皇帝交付的案件或已判决但囚犯仍翻供返工不服的案件。 7、【答案】C 【解析】选项A说法正确。鉴于元末法制败坏的教育,朱元璋曾说,“夫法度者,朝廷所以治天下 也”。 选项B说法正确。明

6、代对于贼盗及有关钱粮等事,明律较唐律处刑为重。唐律一般根据情节轻 重作出不同处理,牵连范围相对较狭;而明律则不分情节,一律处以重刑,且扩大株连范围,此即 “重其所重”原则。对于“典礼及风俗教化”等一般性犯罪,明律处罚轻于唐律,此即“轻其所轻” 的原则。对某些危害不大的“轻罪”从轻处罚是为了突出“重其所重”的原则。 选项C说法错误。大明会典基本仿制唐六典,以六部官制为纲,分述各行政机关执掌与 事例。这里说仿照元六典错误。 选项D说法正确。明代的会审制度为九卿会审、朝审、大审。 8、【答案】D 【解析】选项A说法正确。西周“七出”、“三不去”、“六礼”制度是宗法制度下夫权专制的典型 反映, 西周婚

7、姻立法的原则和制度多为后世法律所继承和采用, 成为中国传统法律的重要组成部分。 选项B说法正确。汉代确立的“秋冬行刑”的死刑执行制度,对后世有着深远影响,唐律规定 “立春后不决死刑”,明清律中的“秋审”制度亦溯源于此。 选项C说法正确。清末新政时期,参照西方法律制度,改革了法官和检察官考试任用制度、监 狱及狱政管理的制度,这是清末司法体制上的重大变化。 选项D说法错误。 法国国民会议于1787年8月26日通过 人权宣言, 第一次明确而系统地提 出了资产阶级民主和法制的基本原则。独立宣言 是一份于1776年7月4日由托玛斯杰斐逊起草, 并由其它13个殖民地代表签署的最初声明美国从英国独立的文件。

8、 9、【答案】B 【解析】 选项ACD说法正确, 选项B说法错误。 法的本质反映为法的阶级性, 在阶级对立的社会, 法所体现的国家意志实际上是统治阶级的意志。 故在实行专制的国家, 国王的意志可以上升为法律。 同样,在实行民主的国家,君主或者国王也是可以参与立法的。 10、【答案】A 【解析】本题考核法律规则的分类。强行性规则是指内容规定具有强制性质,不允许人们随便加 以更改的法律规则。准用性规则是指内容本身没有规定人们具体的行为模式,而是可以援引或参照 其他相应内容规定的规则。任意性规则是指规定在一定范围内,允许人们自行选择或协商确定为与 不为、为的方式以及法律关系中的权利义务内容的法律规则

9、。题干中的条款明确规定“夫妻双方可 以约定”,说明属于任意性范畴,故属于任意性规则。 11、【答案】C 【解析】有关法律格言涵义阐释的题目,最好的做题方法是采取排除法。选项A,权利不因为 是否知道法律而受到影响。选项B,权利只是法律体系的一部分,好比冰山一角。选项D,权利和法 律显然不能等同。再分析选项C,事实问题和法律问题,对应的是实然和应然。首先是法律赋予了 某项权利,其次是在现实中行使某项权利。 12、【答案】C 【解析】选项A不成立。法律推理是一种寻求正当性证明的推理,自然科学研究中的推理才是 一种寻找和发现真相和真理的推理。 法律意义上的真实或真相其实只是程序意义上和程序范围内的,

10、或者说法律上的真实与真相并不是现实中的真实与真相。在具体操作上,进行法律推理,与其说是 所追求绝对的真实,毋宁说是根据由符合程序要件的当事人的主张和举证而重构的事实做出决断。 选项B不成立。法律推理不能完全独立于法律解释。法律推理是为了得出法律判决的结论,找 出确定的答案是法律推理的主要目的,而法律解释的目的是为了进一步明确法律的意义。法律解释 只是为法律论证提供了命题,命题本身的正确与否不是靠解释来完成的,它只能通过法律论证的方 法来加以解决。通过法律论证,法官们可以进行比较与鉴别,从各种解释结果中找出最好的答案。 选项C成立,选项D不成立。法律推理是人的推理,自然要受人的价值观的影响,不是

11、完全客 观的。法官要在不同利益冲突间进行价值平衡和选择。 13、【答案】B 【解析】选项A错误。该规定是对权利的限制,是义务性规则中的禁止性规则。 选项B正确。该规定表明法律保护公民的集会、游行、示威的权利和自由。但是该自由的行使 是有限制的,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不得反对宪法所确定的基本原则,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 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 选项C错误。根据该条规定可以看出,公民的合法利益与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是等同 的,在同等程度上受到保护,而非国家利益是我国法律的最高价值。 选项D错误。该规定的内容明确,对公民具有指导意义。 14、【答案】B 【解析】 选项A错误。 任何时候都

12、存在法律。 选项B正确。 紧急避险行为是法定的免责事由。 选 项C错误。 紧急状态的存在是由法律明确规定的。 选项D错误。 法律不是以紧急状态而是以社会生 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社会条件作为产生和发展的根本条件的。 15、【答案】C 【解析】选项A错误。我国是成文法国家,判例具有参考价值,但其本身不是法律规范,法院的 已生效同类判决书没有普遍约束力。 选项B错误。判例法,指基于法院的判决而形成的具有法律效力的判定,这种判定对以后的判 决具有法律规范效力,能够作为法院判案的法律依据。判例法是英美法系国家的主要法律渊源,它 是相对于大陆法系国家的成文法或制定法而言的。判例法的来源不是专门的立法机构,而是

13、法官对 案件的审理结果,它不是立法者创造的,而是司法者创造的,因此,判例法又称为法官法或普通法。 我国是成文法国家,立法权由立法机关行使,法官没有立法权,在法律体系中不存在判例法。 选项C正确。最高法院公报发布的案例,具有很强的权威性与指导性,同时还可以为法律、法 规的制定和修改提供参考,也是法律专家和学者开展法律教学和研究的宝贵素材。 选项D错误。这里应当是“司法强制执行力”而非“行政强制执行力”,由法院执行而非行政机 关执行。 16、【答案】C 【解析】宪法结构,是指宪法内容的组织和排列形式,即指一部宪法典是怎样构成的,是如何把 宪法的内容编排、组合成为一个有机整体的,一般包括序言、宪法正

14、文、宪法附则三部分。 选项A说法正确。宪法序言,指写在宪法条文前面的陈述性的表述,以表达本国宪法发展的历 史,国家的基本政策和发展方向等。通常,宪法序言是宪法精神与内容的高度概括。我国宪法规定, 宪法以法律的形式确认了中国各族人民奋斗的成果,规定了国家的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是国家的 根本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选项B说法正确。我国现行宪法正文的排列顺序是:总纲、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国家机构 以及国旗、国歌、国徽、首都。 选项C说法错误。宪法附则是指宪法对于特定事项需要特殊规定而作出的附加条款,由于宪法 附则是宪法的一部分,因而其法律效力与一般条文相同。 选项D说法正确。我国现行宪法没有规定

15、附则。 17、【答案】B 【解析】本题考核宪法规范、宪法渊源。 选项A说法正确。我国宪法效力等级最高。 选项B说法错误。宪法的渊源主要有宪法典、宪法性法律、宪法惯例、宪法判例、国际条约和 国际惯例等。而我国没有宪法判例。 选项C说法正确。宪法规范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表现为统治阶级意志并由国家强制力保障实 施的行为规范。 选项D说法正确。在宪法运行中,权利与义务互为一体,表现其特殊的调整方式。 18、【答案】D 【解析】本题考核国家结构形式。 选项A错误。从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上看,除民族区域自治和特别行政区两种地方制度外,我国 还有普通的省、县、乡行政区域。 选项B错误。国务院关于行政区划管理的规

16、定第5条规定,县、市、市辖区的部分行政区域 界线的变更,国务院授权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审批;批准变更时,同时报送民政部备案。 乡、民族乡、镇的设立、撤销、更名和行政区域界线的变更,乡、民族乡、镇人民政府驻地的迁移, 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审批。 选项C错误。根据不同区域所实行的不同地方制度,可将我国行政区划分为:普通行政区划、 民族自治地方区划和特别行政区划三种,不包括经济特区。 选项D正确。从内容上看,行政区域划分制度包括行政区域划分的机关、原则、程序以及行政 区域边界争议的处理等内容。 19、【答案】B 【解析】本题考核宪法对人身自由的规定。 选项A说法正确。宪法第38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禁止用任 何方法对公民进行侮辱、诽谤和诬告陷害。 选项B说法错误。宪法没有明确规定生命权。 选项C说法正确。宪法第37条第3款规定,禁止非法拘禁和以其他方法非法剥夺或者限制 公民的人身自由,禁止非法搜查公民的身体。 选项D说法正确。宪法第39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住宅不受侵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