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第五单元《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复习课件(人教版必修二)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108417192 上传时间:2019-10-23 格式:PPT 页数:25 大小:16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历史:第五单元《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复习课件(人教版必修二)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历史:第五单元《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复习课件(人教版必修二)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历史:第五单元《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复习课件(人教版必修二)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历史:第五单元《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复习课件(人教版必修二)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历史:第五单元《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复习课件(人教版必修二)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历史:第五单元《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复习课件(人教版必修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历史:第五单元《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复习课件(人教版必修二)(2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5课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课程标准:,1、了解近代以来人们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化的史实,探讨影响其变化的因素. 5年18考 2、了解中国近代以来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认识其对人民社会生活的影响。5年5考 3以我国近现代报刊、影视和互联网的逐渐普及为例,说明大众传播媒体的发展给人们生活方式带来的巨大变化。 5年4考,命题趋势 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是本课的重点,侧重考查经济发展对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影响。 本课多以选择题为主,服饰方面 饮食方面 居室建筑 习俗风尚 交通工具 通讯工具 大众传媒,近现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迁,一、主要内容:,不同时期变化的表现及原因,二、主要阶段:,1.近代

2、:,1840-1912(清末,近代前期),1912-1949(民国,近代后期),2.现代:,1949-1978(新中国成立后),1978-(改革开放后),四大变迁时期,探究一、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概述中国近现代在服饰、饮食、建筑、社会习俗方面的变化表现、原因、特点,服饰概况:,由拘谨、保守、呆板、等级森严逐渐向美观、适体、方便、平民化转变;由“保守”走向 “开放”,3、变化趋势:,男子:长袍马褂西装、中山装 女子:宽松肥大旗袍、上衣下裙,中式与西式、传统与现代并存,男子:列宁装、制服装、绿军装 女子:列宁装、连衣裙,政治色彩强烈与革命相关的服饰成为主流,影响中国社会生活和习俗变化的重大事

3、件有哪些呢?,兴办洋务、近代工业、教育等,向西方学习,发展工商业,为实现强国目标,要求改良社会风俗,推翻帝制,建立民国,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民主科学思想传播,思想解放,人民当家作主,生活改善,极左思想影响,经济发展迅速,与世界日益接轨,鸦片战争 洋务运动: 维新变法: 辛亥革命: 新文化运动: 新中国成立: 改革开放:,西方侵略、西方文明和生活方式传入,拓展 近代以来影响中国社会生活变化的因素,1.鸦片战争后,由于西方列强的入侵,客观上把西方先进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习俗(文化影响)传入中国,西方文明的先进性是近代变化的根本原因,2.受政治运动和政局变化的影响,政府政策的促进,3.近现代工商

4、业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经济发展水平提高,5.科技水平进步,物质产品、生活用品、娱乐设施等不断丰富,4.西方民主思想的影响,促进思想解放 ,自由平等观念等深入人心,先进中国人认识到自身落后,主动向西方学习,进步人士的鼓吹与提倡,现代社会生活变化的根本原因,拓展 近代以来中国社会生活变化的特点,1.近代社生活变化受西方文明的影响明显,带有明显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色彩 2.中西合璧、土洋并存是其最典型的特征,实质上是东西方文化的激烈碰撞,结果是中西方文化逐渐融合,且保留了中华民族的文化特色。 3.地域之间存在着严重的不均衡性 4.经历了一个由被动接受到主动向西方学习的过程; 5.随着中国民主进程的

5、发展而不断加深,沿海变化快,城市变化快 内地变化慢,农村变化慢、触动小,大多仍处于封闭落后状态,生活方式、传统习俗几乎未变,,探究二 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归纳中国近现代以来,交通通讯工具进步的表现、特点、影响、原因,近代以来交通业发展的原因:,随着工业革命的扩展,其最新的成果传入中国,为近代交通业的发展提供了物质条件,列强为满足侵华的需要,扩大在华利益,达到控制中国广大地区,加强控制、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的目的,争相控制和操纵中国交通建设(客观影响),先进的中国人为改变中国落后面貌,救国救民,开始向西方学习,积极引进和兴办近代交通业,促进中国社会发展,近代经济的不断发展,推动交通业进步。但各地经

6、济发展的严重不平衡,决定了各地交通发展的不平衡,近代:,新中国成立,民族独立(前提),政府推动政策,改革开放,科技得不断进步,经济迅速发展,现代:,近代以来交通业发展的原因:,近代交通业发展的特点:,半殖民地特征,近代中国交通业逐渐开始近代化的进程,铁路、水运、公路和航空都获得了一定程度的发展 近代中国交通业受到西方列强的控制和操纵,同时由于顽固势力阻扰、政治腐败、政局动荡、经济落后,总体发展缓慢 由于各地经济发展不平衡,地域之间的交通发展不平衡,交通工具发展的影响:,积极: 交通更为便利和快捷,改变了人们的出行方式,一定程度上转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 加强中国与世界各地的联系,促进各地经济文化的

7、交流和发展 促进信息传播,拓宽人们视野,加快生活节奏, 丰富生活内容,提高生活质量,对社会生产和生活产生深刻影响,消极: 在近代有利于西方列强的政治、经济侵略,便利对中国的掠夺,在现代造成城市交通拥挤、空气污染、能源紧缺等负面影响,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对人们社会生活的影响。,1.推动了各地经济、文化交流和发展,使中国和世界联系大大增强; 2. 促进了各地信息的交流,开阔人们的视野,加快生活的节奏,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的思想观念,影响着人们的社会生活 3.不可避免的带来城市交通堵塞、空气污染的负面影响和能源危机。,专题拓展,大众传媒:传播大众信息的媒体,第四媒体:以计算机、网络为媒介的互联网,传 统

8、三 大 媒 介,探究三 大众传媒的变迁,探究三 大众传媒的变迁,掌握我国近现代以来报刊、影视和互联网发展的历程、影响,2.报刊业对社会生活的影响:,报刊业走向繁荣,1.报刊业发展历程:,3.报纸的局限:,立言议政,舆论监督,传递信息,传播知识,开阔眼界,通达民情,开启民智,影响观念,丰富生活,陶冶情操,,,书面化特点,要求有一定的文化水平,受文化素质的限制 缺乏直观感染力,形象性相对薄弱,把人类带入信息化社会,对知识经济的形成和发展产生重大作用,促进生产力极大提高,为教育提供新的发展空间,引发学习的革命,互联网的发展第四媒介,正在改变人们的生活、工作、学习、娱乐、交往等方式,使生活更加快捷与方

9、便,催生当代中国经济生活的新观念、新思想,对社会生活的影响:,存在问题:,信息泛滥、垃圾信息、网络安全和网络犯罪等,影响国家经济安全,竞争加剧导致世界更加动荡不安,虚拟社会对人们生活、学习和工作产生消极影响,不法分子传播影不良、有害信息、腐朽落后文化,严重影响青少年健康成长,互联网的发展第四媒介,使青少年沉迷于网络游戏,互联网比其它媒介更有潜力,但它是一把“双刃剑”,只有正确使用才能促进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启示:,关注网络文明,建设网络道德,充分发挥网络的优势,促进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繁荣,1、维新运动期间,一位英国人到中国来。此时他能够:到北京观看中国人拍的电影 到重庆租赁土地开设工厂 在上海阅

10、读时务报 到广州吃西餐 A B C D,C,2、“城市少年好事徒,手持快剪伺于途;蹩见豚尾及锋试,道旁观者拍手呼。”这首诗所描写的社会现象与哪一历史事件有关 A洋务运动 B维新变法 C义和团运动 D辛亥革命,D,3、民国时期,在社交礼仪上逐渐用西方的握手、鞠躬取代跪拜礼,称呼上用“先生”“同志”取代“老爷”“大人”。这一变化在本质上体现了 A.近代化的趋势 B.自由平等精神 C.西学在中国的发展 D.“中学为体,西学为用”,B,4、民国时期,政府推行服饰改革,但洋装的流行并未取代传统中国样式,而是促成了中西合璧服装的产生。这种现象说明 A服饰代表的西方先进文化传播困难 B小农经济的存在难以改变

11、生活方式 C服饰变化反映了中西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D中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仍然有限,C,5、“举头铁索路行空,电气能收夺化工。从此不愁鱼雁少,音书万里一时通。”此诗赞扬的是下列哪一项事业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A铁路运输 B航空运输 C轮船运输 D电报通讯,D,6、饮早茶、叹(粤语,意为享受)报纸”仍为当今广州的一大民俗。1833年,广州创办了中国境内的第一份中文报刊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报刊对近代中国所起的影响包括: 密切了人与人之间的联系 使广大民众更热心地关注国事、天下事 大大降低了中国文盲的人数 进步的报刊发挥着制造舆论、唤醒民众的启蒙作用 A B C D,B,7、1869年,教会新报的一篇文

12、章写道:“外国生产皆归男医接生,虽经此例,似不成规矩。男归男医,女归女医,岂不至善也!”材料反映出当时的中国 A虽已开放,但人们思想还比较保守 B西方男女平等观念逐渐深入人心 C旧的风俗习惯受到西方民主思潮的冲击 D人们难以接受西方医学知识,A,8、下面是上海外白渡桥通行交通工具变化表(据上海研究资料),该表反映了当时上海 交通工具的种类增加 交通工具日益近代化 公共交通有一定的发展 汽车制造业有了很大发展 A B C D,A,(2008年山东文综,27)(25分)家庭是文明社会的基本细胞。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西汉札记 材料二 梁启超认为

13、,旧中国在家庭伦理方面发展了高度的个人道德观,但在公共道德和公民操行方面是不够的。这样,他否定了儒教中国的狭隘忠诚和以家庭为中心的自私观念,而主张集体的民主和建立一个强大的国家。 美费正清伟大的中国革命 材料三 通过把工作转移到家庭之外,工厂也从不同的方向吸引父亲、母亲、孩子远离家庭,从而改变了传统的家庭生活模式。 E美)杰里本特利新全球史 材料四 这一运动的收获是空前的这种社会细胞家庭改革,对于提高人民的政治 热情,挖掘潜力建设我们的祖国,是会起着重大推动作用。 华北区贯彻婚姻法运动总结(1953年),(1)中国古代强调“家齐而后国治”,这种观念的经济和思想基础是什么?(4分) (2)据材料

14、二,说明当时中国社会的家庭伦理观有什么变化。(2分)结合时代背景分析变化的原因。(6分) (3)据材料三、四,说明推动家庭变革的基本因素有哪些。(4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四中改革后中国家庭伦理关系有什么新变化。(4分) (4)“父母在,不远游”的观念曾对中国传统家庭生活产生过重要影响。在现代社会中,你如何看待这一观念?(5分),(1)家庭为单位的小农经济(或自然经济);儒家的伦理道德(或儒家思想),(2)变化:在注重个人道德观的同时,更注重公共道德和公民操行的培养。原因: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西学东渐,民主思想的传播;民族危机的加深。,(3)社会经济的发展(或社会化大生产); 国家的政治变革(或政府政策推动)。(如果笼统回答政治因素、经济因素,最多给 2 分) 婚姻自主,男女平等,家庭民主。,(4)这一传统观点有其积极意义,应重视传统观念的现实价值;不应固守传统,这一观念在当今的淡化是一种社会进步。,教学反思,引导学生掌握基础知识,通过多种形式巩固记忆,教师抽查、板演、提问。重点突破:中国近现代物质生活的变迁的表现、特点、原因。交通通讯、大众媒介的变迁的影响。强化训练,加深理解记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