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高中思想政治选考考纲a4版

上传人:sh****d 文档编号:108416781 上传时间:2019-10-23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52.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高中思想政治选考考纲a4版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浙江高中思想政治选考考纲a4版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浙江高中思想政治选考考纲a4版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浙江高中思想政治选考考纲a4版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浙江高中思想政治选考考纲a4版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浙江高中思想政治选考考纲a4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高中思想政治选考考纲a4版(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浙江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暨高考选考科目考试标准(思想政治)一、考试要求高中思想学业水平考试对考试内容掌握的程度要求分为三个层次,从低到高依次为识记、理解、应用,分别用字母a、b、c表示。其含义如下:a识记:再认或再现学过的思想政治学科的一些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观点。 b理解:理解思想政治学科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观点;把握知识内部各要素之间的逻辑关系;能够依据所学知识对一些现象或观点作出初步判断。c应用:运用所学思想政治课学科的知识、观点和方法,分析、探究和说明一些简单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现象,并能运用学科语言有条理、有逻辑地表述。二、考试范围第一部分经济生活一、生活与消费(一

2、)神奇的货币1.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商品的含义及基本属性(a);货币的含义、本质及基本职能(b);纸币的发行规律(b)2.信用卡、支票和外汇:信用卡的功能和优点(b);外汇和汇率(b);人民币币值基本稳定的意义(b)(二)多变的价格1.影响价格的因素:供求影响价格(b);价格与价值的关系(b);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社会劳动生产率的关系(b);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和表现形式(C)2.价格变动的影响:价格变动对生活消费的影响(C);价格变动对生产经营的影响(C)(三)多彩的消费1.消费及其类型:影响消费水平的主要因素(b);恩格尔系数(a);消费的类型(b)2.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消费心理

3、及其影响的消费行为(b);做理智的消费者(C)二、生产、劳动与经营(四)生产与经济制度1.发展生产满足消费:生产与消费的关系(C);社会再生产过程的四个环节及其相互关系(b);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b)2.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公有制为主体(b);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b);坚持基本经济制度不动摇(C)(五)企业与劳动者1.企业的经营: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b);企业的经营与发展(C)2.新时代的劳动者:劳动和就业的意义(b);正确的择业、就业、职业观(b);劳动者应享有的权利(b);劳动者依法维权的途径(b)(六)投资理财的选择1.储蓄存款和商业银行:储蓄存款(b);商业银行的主要业务(

4、a)2.股票、债券和保险:股票的含义及股票投资的收入来源和风险(b);债券的含义和种类(a)三、收入与分配 (七)个人收入的分配1.按劳分配为主体 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按劳分配的基本内容和要求(a);我国实行按劳分配的原因、意义和地位(b);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b)2.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收入分配公平的含义(b);实现社会公平的制度保证和重要举措(C);兼顾效率与公平(C)(八)财政与税收1.国家财政:财政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作用(b);财政收入的渠道及影响财政收入的主要因素(b);财政支出的主要用途(a);财政收入和支出关系的三种情况(a)2征税和纳税:税收的基本特征(a);增值税和个

5、人所得税(b);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C);违反税法的行为及应承担的法律责任(a)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九)走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1.市场配置资源:资源配置的基本手段(a);市场经济的含义(a);市场在配置资源中的优点和作用(b);完善市场秩序(b);市场失灵的表现及其后果(b)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b);科学的宏观调控(C)(十)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2.围绕主题 抓住主线: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C);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C)(十一)经济全球化与对外开放1.面对经济全球化:经济全球化的主要表现(a);经济全球化的影响(b)2.积极参与国际经济竞争

6、与合作:世界贸易组织的地位、作用和基本原则(b);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C) 第二部分 政治生活一、公民的政治生活(一)生活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1.人民民主专政: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我国的国家性质(a);人民民主专政的特点和本质(b);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的重要性(b)2.政治权利与义务:参与政治生活的准则:宪法规定的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a);公民必须履行的政治性义务(a);公民参与政治生活应遵循的基本原则(C)(二)我国公民的政治参与1.民主选举:投出理性一票:不同选举方式的特点(b);选择不同选举方式的制约因素(b)2.民主决策:作出最佳选择: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多种方式(b);公民参与民主

7、决策的意义(b)3.民主管理:共创幸福生活:基层民主自治的形式(a);基层民主自治的意义(b)4.民主监督:守望公共家园:民主监督的方式(a);负责地行使监督权利(b)二、为人民服务的政府(三)我国政府是人民的政府1.政府的职能:管理与服务:我国政府的法律地位和基本职能(C)2.政府的责任:对人民负责:我国政府的宗旨和工作的基本原则(b);我国政府为公民求助或投诉提供的途径(a)(四)我国政府受人民的监督1.政府的权力:依法行使:依法行政的必要性和意义(C);依法行政的具体要求(a);审慎行使决策权(b)2.权力的行使:需要监督:权力是把双刃剑(b);有效制约和监督权力的关键(b);我国的行政

8、监督体系(a)三、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五)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1.人民代表大会:国家权力机关: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的国家权力机关(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性质、地位和职权(b);人民代表的法律地位、义务和权利(b)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含义和基本内容(a);民主集中制及其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的体现(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势(b)(六)我国的政党制度1.中国共产党执政:历史和人民的选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必须坚持以中国共产党为领导核心(C);中国共产党的执政方式(b)2.中国共产党:以人为本 执政为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9、a);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b)3.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我国的政党制度的基本内容(b);我国政党制度的优越性(b)(七)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及宗教政策1.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平等、团结、共同繁荣:我国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a);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b)2.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适合国情的基本政治制度: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内容和优越性(b)3.我国的宗教政策:我国的宗教政策(b)四、当代国际社会(八)走近国际社会1.国际社会的主要成员:主权国家和国际组织:主权国家的地位和构成要素(a);主权国家的权利和义务(b);联合国的宗旨、原则(b)2.国际

10、关系的决定性因素:国家利益:国际关系的内容和形式(a);国家利益是处理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b);维护我国的国家利益(C)(九)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1.和平与发展:时代的主题:当今时代的主题(a);维护和平、促进发展的有效途径(b)2.世界多极化:不可逆转:世界多极化的发展趋势(a);当代国际竞争的表现及其实质(b)3、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和宗旨: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b)第三部分 文化生活一、文化与生活(一)文化与社会1.体味文化:文化的内涵和特点(b);文化的力量(b)2.文化与经济、政治: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b);加强文化建设对提升我国综合国力的意义(C) (二)文化对人

11、的影响1.感受文化影响:文化影响人的表现和特点(b)2.文化塑造人生:优秀文化对人的塑造作用(b)二、文化传承与创新(三)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1. 世界文化的多样性: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b);尊重文化的多样性(b)2.文化在交流中传播: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a);现代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a);中外文化交流的意义(b)(四)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1.传统文化的继承:传统文化的相对稳定性、鲜明的民族性(b);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C)2.文化在继承中发展: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b);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b);教育在文化传承中的作用(a)(五)文化创新1.文化创新的源泉和作用:文化发展的

12、实质(a);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b);文化创新的作用(b)2.文化创新的途径: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b);文化创新的正确方向(a)三、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六)我们的中华文化1.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a)2. 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表现和原因(b)(七)我们的民族精神永恒的中华民族精神:中华民族精神的作用、基本内涵及其核心(b)四、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八)走进文化生活1.色彩斑斓的文化生活:当代文化生活多样性的原因(a);文化市场和大众传媒对文化生活的影响(b)2.在文化生活中选择: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及其在我国依然存在的原因(b);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13、文化建设的重要性(C)(九)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1.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含义(a);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必由之路(b);我们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b)2.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发展教育、科学、文化事业的重要性(b)(十)文化建设的中心环节1.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中心环节(b);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C);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b)第四部分 生活与哲学一、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一)美好生活的向导2.关于世界观的学说:哲学与世界观、方法论的关系(b);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a)(二)百舸争流的思想1.哲学的基本问题:哲学基本问题的内

14、容(b)2.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基本观点(b)二、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四)探究世界的本质1.世界的物质性: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a);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b)2.认识运动 把握规律:物质与运动、运动与静止的关系(b);规律的客观性、普遍性及其要求(C);人能认识和利用规律(b)(五)把握思维的奥妙1.意识的本质:意识的起源、生理基础和内容(b);物质决定意识(b)2.意识的作用:人能够能动地认识和改造世界(C);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C)(六)求索真理的历程1.人的认识从何而来:实践的含义和特点(b);实践是认识的基础(C)2.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真理

15、的含义和客观性(a);真理是具体的和有条件的(b);认识的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b)三、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七)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1.世界是普遍联系的: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b)2.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整体和部分的辩证关系及其意义(C);系统的基本特征(a);系统优化的方法及其要求(b)(八)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1.世界是永恒发展的:发展的普遍性和实质(b)2.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事物发展的前途、道路及其要求(b);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及其要求(C)(九)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1.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矛盾的含义和基本属性(b);矛盾普遍性的含义及要求(b);矛盾特殊性的含义及情形(b);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及其意义(C)2.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主次矛盾、矛盾的主次方面的辩证关系及其要求(C);具体问题具体分析(C)(十)创新意识与社会进步1.树立创新意识是唯物辩证法的要求:辩证否定观(C);辩证法的革命精神和批判性思维的要求(b)四、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十一)寻觅社会的真谛1.社会发展的规律: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C);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