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数学总复习 第一部分 教材梳理 第五章 图形的认识(二)第4节 尺规作图课件

上传人:shaoy****1971 文档编号:108414280 上传时间:2019-10-23 格式:PPT 页数:31 大小:7.3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数学总复习 第一部分 教材梳理 第五章 图形的认识(二)第4节 尺规作图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中考数学总复习 第一部分 教材梳理 第五章 图形的认识(二)第4节 尺规作图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中考数学总复习 第一部分 教材梳理 第五章 图形的认识(二)第4节 尺规作图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中考数学总复习 第一部分 教材梳理 第五章 图形的认识(二)第4节 尺规作图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中考数学总复习 第一部分 教材梳理 第五章 图形的认识(二)第4节 尺规作图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考数学总复习 第一部分 教材梳理 第五章 图形的认识(二)第4节 尺规作图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数学总复习 第一部分 教材梳理 第五章 图形的认识(二)第4节 尺规作图课件(3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部分 教材梳理,第4节 尺规作图,第五章 图形的认识(二),知识梳理,方法规律,1. 作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 作法步骤:(1)作一条射线AC;(2)在射线上截取和已知线段a一样长的线段AB,如图1-5-4-1所示.,2. 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 作法步骤:(1)作射线OA;(2)以O为圆心,以任意长为半径画弧,交OA于点C,交OB于点D;(3)以O为圆心,以OC的长为半径画弧,交OA于点C;(4)以点C为圆心,以CD的长为半径画弧,交前弧于点D;(5)过D作射线OB,则AOB即是所求作的角,如图1-5-4-2所示.,3. 作一个角的平分线 作法步骤:(1)用圆规在OA,OB边上分别截取等长的两

2、线段OD,OE;(2)分别以点D,E为圆心,以相同半径画弧,两弧交点为点C;(3)连接OC,则射线OC即是ABC的平分线,如图1-5-4-3所示.,4. 作一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作法步骤:(1)分别以线段的两个端点A,B为圆心,大于 AB的长为半径作弧,两弧分别交于点C和点D;(2)连接CD,则直线CD即是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如图1-5-4-4所示.,5. 过一点作已知直线的垂线 作法步骤: (1)点(O)在直线(l)外 以点O为圆心,以大于点到直线l的距离为半径作弧,交直线l于A,B两点. 分别以点A,B为圆心,以大于 AB的长为半径作弧,在AB的上方或下方交于C点. 连接CO,则直线CO

3、即是线段AB的垂线,如图1-5-4-5所示.,(2)点(O)在直线(l)上 以点O为圆心,以任意距离为半径作弧,交直线l于A,B两点. 分别以点A,B为圆心,以大于中圆半径的长为半径作弧,在AB的上方或下方交于C点. 连接CO,则直线CO即是线段AB的垂线,如图1-5-4-6所示.,中考考点精讲精练,考点1 基本作图,考点精讲 【例1】(2015广东)如图1-5-4-7, 已知锐角ABC. 过点A作BC边的垂线 MN,交BC于点D.(用尺规作图法,保留 作图痕迹,不要求写作法) 思路点拨:作图步骤:以点A为圆心画弧交BC于点E,F;分别以点E,F为圆心,大于 EF长为半径画弧,交于点G;连接A

4、G,则AG所在直线即为BC边的垂线MN,交BC于点D.,解:作图如图1-5-4-8所示,直线MN即为所求.,考题再现 1. (2016广东)如图1-5-4-9,已知ABC中,D为AB的中点. 请用尺规作图法作边AC的中点E,并连接DE.(保留作图痕迹,不要求写作法),解:如答图1-5-4-1,作线段AC的垂直平分线MN交AC于点E,点E就是所求的点.,2. (2014广东)如图1-5-4-10,点D在ABC的AB边上,且ACD=A.作BDC的平分线DE,交BC于点E.(用尺规作图法,保留作图痕迹,不要求写作法),解:如答图1-5-4-2所示,DE即为所求.,考点演练 3. 图1-5-4-11,

5、点M在AOB的边OB上. (1)过点M作线段MCAO,垂足为点C; (2)过点C作ACF=O. (尺规作图,保留作图痕迹,不写作法),解:(1)如答图1-5-4-3,MC即为所求. (2)如答图1-5-4-3,ACF即为所求.,4. 作图:(1)作出图1-5-4-12中AOB的角平分线; (2)作出图1-5-4-13中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解:(1)如答图1-5-4-4所示,射线OP即为所求. (2)如答图1-5-4-5所示,直线CD即为所求.,考点点拨: 本考点是广东中考的高频考点,题型一般为解答题,难度中等. 解此类题的关键在于熟练掌握五种基本作图的作图方法与步骤(相关要点详见“知识梳理

6、”部分).,考点2 作三角形、作圆,考点精讲 【例2】如图1-5-4-14,在图中求作P,使P满足以线段MN为弦且圆心P到AOB两边的距离相等. (要求:尺规作图,不写作法,保留作图痕迹),思路分析:作AOB的角平分线,作MN的垂直平分线,以角平分线与垂直平分线的交点为圆心,以圆心到M点(或N点)的距离为半径作圆即可. 解:如图1-5-4-15所示,圆P即为所作的圆.,考题再现 1. (2016青岛)如图1-5-4-16,已知线段a及ACB. 求作:O,使O在ACB的内部,CO=a,且O与ACB的两边分别相切.,解:如答图1-5-4-6所示, O即为所求.,2. (2015青岛)用圆规、直尺作

7、图,不写作法,但要保留作图痕迹. 已知:线段c,直线l及l外一点A(如图1-5-4-17). 求作:RtABC,使直角边为AC(ACl,垂足为点C),斜边AB=c.,解:如答图1-5-4-7, ABC为所求.,考点演练 3. 如图1-5-4-18,在ABC中,先作BAC的角平分线AD交BC于点D,再以AC边上的一点O为圆心,过A,D两点作O.(用尺规作图,不写作法,保留作图痕迹),解:如答图1-5-4-8, O即为所求作的圆.,4. 如图1-5-4-19,已知线段a,求作:以线段a为一边的等边三角形ABC. (要求用尺规作图,保留作图痕迹),解:如答图1-5-4-9所示,ABC即为所求.,考点

8、点拨: 本考点的题型一般为解答题,难度中等偏难. 解此类题的关键在于掌握作三角形和作圆的基本方法与步骤.注意以下要点: 作三角形和作圆属于尺规作图中的复杂作图,而复杂作图是以基本作图为基础的,一般结合了几何图形的性质和基本作图的方法. 因此作三角形或作圆时首先要熟悉基本几何图形的性质,结合几何图形的基本性质把复杂作图拆解成基本作图,逐步操作.,1. 下列作图语句正确的是 ( ) A. 作射线AB,使AB=a B. 作AOB=a C. 延长直线AB到点C,使AC=BC D. 以点O为圆心作弧 2. 如图1-5-4-20,在ABC中,ACB=90,分别以点A和B为圆心,以相同的长 为半径作弧,两弧

9、相交于点M和N,作直线MN交AB于点D,交BC于点E,连接CD,下列结论错误的是 ( ) A. AD=BD B. BD=CD C. A=BED D. ECD=EDC,B,D,课堂巩固训练,3. 如图1-5-4-21,已知在RtABC中,ABC=90,点D是BC边的中点,分别以B,C为圆心,大于线段BC长度一半的长为半径画弧,两弧在直线BC上方的交点为P,直线PD交AC于点E,连接BE,则下列结论:EDBC;A=EBA;EB平分AED;ED= AB中,一定正确的是 ( ) A. B. C. D. ,B,4. 如图1-5-4-22,下面是利用尺规作AOB的角平分线OC的作法,在用尺规作角平分线过程

10、中,用到的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是 ( ) 作法:以O为圆心,适当长为半径画弧,分别交OA,OB于点D,E;分别以D,E为圆心,大于 DE的长为半径画弧,两弧在AOB内交于一点C;画射线OC,射线OC就是AOB的角平分线. A. ASA B. SAS C. SSS D. AAS,C,5. 如图1-5-4-23,已知ABC(ACBC),用尺规在BC上确定一点P,使PA+PC=BC,则符合要求的作图痕迹是 ( ),D,6. (2016广州)如图1-5-4-24,利用尺规,在ABC的边AC上方作CAE=ACB,在射线AE上截取AD=BC,连接CD,并证明:CDAB.(尺规作图要求保留作图痕迹,不写作法

11、),解:作图如答图1-5-4-10所示. 证明:EAC=ACB, ADCB. AD=BC, 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 CDAB.,7. 如图1-5-4-25,在ABC中,AB=AC,DAC是ABC的一个外角. 【实验与操作】 根据要求进行尺规作图,并在图中标明 相应字母(保留作图痕迹,不写作法). (1)作DAC的平分线AM; (2)作线段AC的垂直平分线,与AM交于 点F,与BC边交于点E,连接AE,CF. 【猜想并证明】判断四边形AECF的形状并加以证明.,解:【实验与操作】(1)和(2)作图如答图1-5-4-11所示. 【猜想与证明】猜想四边形AECF的形状为菱形. 证明:AB=AC,ABC=ACB. AM平分DAC,DAM=CAM. 而DAC=ABC+ACB,CAM=ACB. EF垂直平分AC,OA=OC,AOF=COE=90. 在AOF和COE中, AOFCOE(ASA). OF=OE,即AC和EF互相垂直平分. 四边形AECF的形状为菱形.,8. 从ABC(如图1-5-4-26)中裁出一个以AB为底边的等腰ABD,并使得ABD的面积尽可能大. (1)用尺规作图作出ABD;(保留作图痕迹,不要求写作法、证明) (2)若AB=2,CAB=30,求裁出的ABD的面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初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