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届湖北省高等学校教学成果奖

上传人:xins****2008 文档编号:108408958 上传时间:2019-10-23 格式:DOC 页数:29 大小:57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七届湖北省高等学校教学成果奖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第七届湖北省高等学校教学成果奖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第七届湖北省高等学校教学成果奖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第七届湖北省高等学校教学成果奖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第七届湖北省高等学校教学成果奖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七届湖北省高等学校教学成果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七届湖北省高等学校教学成果奖(2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附件:拟授予第七届湖北省高等学校教学成果奖项目名单编号推荐成果名称成果主要完成单位成果主要完成人姓名拟获奖等次001制度化推进实验教学与新闻传播人才培养创新武汉大学强月新、罗以澄、周茂君、刘建明、洪杰文、叶晓华一等奖002世界史专业国际化、开放式办学模式探索与实践武汉大学向荣、潘迎春、李工真、徐友珍、谢国荣、熊芳芳、蒋焰一等奖003“专业素质链”与“专业课程链”深度融合的信息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构建武汉大学马费成、胡昌平、肖希明、黄如花、宋恩梅、查先进、李纲、唐晓波一等奖004立足中国刑事法治建设,培养具有现代刑事司法理念的法律人才武汉大学莫洪宪、林亚刚、康均心、皮勇、陈家林、何荣功一等奖00

2、5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培养方案的改革与发展武汉大学邓大松、刘昌平、向运华、殷俊、张奇林、杨红燕、傅征、刘伟兵一等奖006“一化三型”国际经贸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实践武汉大学陈继勇、李卓、肖光恩、陈虹、余振、杜莉、胡艺、张彬一等奖007持续全方位打造现代微生物学课程教学体系武汉大学陈向东、唐晓峰、谢志雄、郑从义、唐兵、彭方、方呈祥、沈萍一等奖008科研反哺教学 培育化学创新人才武汉大学罗运柏、黄驰、刘欲文、胡斌、侯安新、赵发琼、胡锴、程功臻一等奖009土木工程专业复合型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武汉大学徐礼华、彭华、傅旭东、杜新喜、邓勇、张玉峰、傅少君、邹勇一等奖010摄影测量课程体系优化与创新教

3、学模式探索武汉大学袁修孝、潘励、王树根、李欣、贾永红一等奖011无损检测课程综合体系建设与高端工程人才培养的实践武汉大学李晓红(女)、丁辉、李正刚、张俊、朱援祥、胡天明一等奖012坚持特色办学思想,建设信息安全专业武汉大学何炎祥、王丽娜、杜瑞颖、彭国军、余琍、张焕国、吴黎兵、傅建明一等奖013四年制护理本科同步式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应用研究武汉大学Marcia A. Petrini、刘萍、罗先武、杨冰香、喻思红、邹智杰、朱小平、范湘鸿一等奖014构建“两贯穿一强化”教学新模式 培养“三强”临床医学应用型人才武汉大学董卫国、朱俊勇、王燕霞、余保平、杨劲、舒胜强一等奖015高校内部院系本科教学状态评估

4、的研究与实践武汉大学吴平、余祥庭、黄本笑、曾德军、漆玲玲、董甲庆、李黎、宋娟一等奖016开发学校红色资源 形成育人独特优势武汉大学骆郁廷、胡勇华、罗永宽、张澍、倪素香一等奖017中文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创建与实践武汉大学赵世举、涂险峰、赫琳、方长安、王怀民、刘会胜、李丽平、鄂茂芳一等奖018基于学科交叉的传媒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华中科技大学张昆、何志武、石长顺、钟瑛、陈少华一等奖019生物技术特色专业复合型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的改革与实践华中科技大学余龙江、鲁明波、杨英、吴元喜、刘曼西、李为、刘幸福、杨广笑一等奖020基于拔尖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工科数学课程改革与实践华中科技大学张诚坚、刘斌、

5、文志雄、汤燕斌、张显文、梅正阳、黄永忠、李萍一等奖021引导学生自由发展的机械专业工程教育改革与实践华中科技大学李培根、吴昌林、吴波、何岭松、周莉萍、李斌、杨家军、张国军一等奖022面向群体创新的学习共同体教学范式和实践方法华中科技大学江建军、杨晓非、缪灵、别少伟、张莉一等奖023科研强力促进实验教学的探索与创新华中科技大学刘劲松、王英、杨春华、陈晶田、周海一等奖024结合学科发展方向,培养创新型电气工程人才的研究与实践华中科技大学何俊佳、熊蕊、尹项根、段献忠、潘垣、于克训、颜秋容、吴彤一等奖025来华留学生通信工程本科专业国际化教育体系的探索与实践华中科技大学程文青、赵晓峰、杜旭、苏钢、刘威

6、、黑晓军、刘建、曾喻江一等奖026构建“BE TOP临床教学体系,成就卓越医师培养华中科技大学吕家高、舒涛、刘继红、毛柏青、胡胜荣、陈琢、刘文励、杨为民一等奖027以能力培养为导向的预防医学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实践华中科技大学邬堂春、杨克敌、刘烈刚、陈国元、姚平一等奖028以能力为导向的医学整合课程模式改革实践华中科技大学马建辉、孔维佳、吴雄文、厉岩、舒涛、彭义香、陈琢、晏汉姣一等奖029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互动教学体系建构与实践华中科技大学洪明、段喜春、黄长义、栗志刚、杨一平一等奖030全国高校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库系统研究及其在新建院校中的应用华中科技大学,教育部评估中心,中山大学许晓东、季平、

7、李延保、王战军、李昕、周爱军、李小梅、刘旭、张勇、王士贤、屈琼斐一等奖031基于云平台的多学科虚拟实验一体化教学模式改革与实践创新华中科技大学,华中师范大学,电大在线远程教育技术有限公司金海、蒋文斌、陆枫、吴砥、李国斌、程文青、张燕、何岭松一等奖032历史学研教双优型人才培养质量体系的创新与实践华中师范大学彭南生、邢来顺、朱英、吴琦、尤学工一等奖033高校师生关系的重塑与文艺学教学改革的拓展华中师范大学胡亚敏、韩军、徐敏、魏天无、孙文宪、王庆卫、黄念然、万娜一等奖034师范大学双型名师团队主导的数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实践华中师范大学朱长江、邓引斌、刘敏思、樊恽、何穗、李工宝、彭双阶、刘宏

8、伟一等奖035国家免费师范教育战略举措下的“卓越化学教师”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践华中师范大学万坚、张文华、王后雄、宋丹丹、胡宗球、涂海洋、郭能、曾艳一等奖036师范生免费教育背景下教师教育“一本三化”新模式的实践与探索华中师范大学马敏、王坤庆、李克武、付义朝、洪早清、詹一虹、曾浩一等奖037信息化环境下教学创新研究与实践华中师范大学杨宗凯、王继新、刘三女牙、刘建清、谢耀辉、崔鸿、杨九民、卢子洲一等奖038践行“三博”文化育人理念 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华中师范大学李向农、王坤庆、李克武、刘永生、麻旎、冯圣兵、徐金龙、谢燕一等奖039以发展性教学为理念的教学论教材及拓展性资源建设华中师范大学陈佑清

9、、但武刚、夏家发、罗祖兵、毛齐明一等奖040经管类数学课程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武汉理工大学吴传生、朱慧颖、周俊、何朗、黄小为、朱华平、万源、薛琼一等奖041材料科学与工程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武汉理工大学刘韩星、黄学辉、雷丽文顾少轩、吴兴文、张枫孙伟、周琪一等奖042面向汽车产业链需求的车辆工程卓越人才培养改革与实践研究武汉理工大学华林、杨波、张国方、过学迅、田哲文、于东江、侯献军、宋景芬一等奖043电子信息类专业面向创新能力培养的实践教学体系构建与创新人才培养研究与实践武汉理工大学刘泉、吕锋、陈永泰、张家明、孟芳兵、张琪、刘岚、江雪梅一等奖044面向行业的物流工程专业综合教学改革研究与

10、实验武汉理工大学赵章焰、周强、邵新建、吴青、刘志平、张庆英、董熙晨、夏青云一等奖045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复合型工程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研究与实践武汉理工大学王丽铮、袁萍、严仁军、谢中清、胡晓敏、张枫一等奖046面向行业卓越工程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武汉理工大学康灿华、张怀民、张开鹏、董丽杰、赵章焰、杨波、郭勇琪、肖静一等奖047地质学专业主干课程建设与人才培养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杨坤光、龚一鸣、桑隆康、曾佐勋、赵珊茸、喻建新、王家生、尹翠芬一等奖048基于柔性理念的机电类大学生知识综合及实践创新能力培养教学研究与实践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叶敦范、饶建华、曾小慧、金星、王玉丹、王勇、郭红想、吴晓光一等奖

11、049发挥优势学科人才培养的辐射作用,全面提高研究生的培养质量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王华、王占岐、姚光庆、任建业、张俐、焦养泉、李江风、甘华军一等奖050坚持特色教育,培养拔尖人才-创建登山户外运动教育教学体系的理论与实践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董范、杨汉、刘华荣、牛小洪、李伦、冯岩、黄静、刘良辉一等奖051以品牌专业建设为平台的土地资源管理人才培养模式与创新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李江风、胡守庚、刘志玲、张丽琴、渠丽萍、龚健、朱江洪、方世明一等奖052地学特色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体系的构建与实践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梁杏、万军伟、郭会荣、马传明、庞岚、孙蓉琳、靳孟贵、王海花一等奖053基于LETS软件的

12、法学实验教学体系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刘茂林、疏义红、高利红、刘腾红、王均平、屈振新、徐伟功、鲍必功一等奖054工商管理类专业“产学研用”实践教学体系研究与实践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赵琛徽、张新国、熊胜绪、陈池波、陈志浩、王淑红、陈锋、周进华一等奖055新制度经济学(教材)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卢现祥、朱巧玲、罗小芳、易杏花、杨虎涛一等奖056城乡一体化背景下社会管理创新人才培养研究与实践华中农业大学钟涨宝、万江红、张翠娥、田北海、狄金华一等奖057用现代生物科技提升传统农学学科专业的研究与实践华中农业大学李忠云、江珩、王石平、曹凑贵、王平祥、冯永平、胡承孝、包满珠一等奖058以淡水渔业产业为导向的水产类专业实

13、践教学体系的研究与实践华中农业大学王卫民、杨道兵、马徐发、梁旭方、黎洁、王敏、刘惠芳、曹玉琼一等奖059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优化学科育人环境,提升园艺专业学术创新人才的培养能力华中农业大学叶志彪、邓秀新、包满珠、匡汉晖、郭文武、罗正荣、别之龙、张俊红一等奖060农科专业“三田三早”实践育人模式的改革与实践华中农业大学李崇光、邓秀新、李寅甲、黄见良、成协设、郑学刚、蒋思文、鲁满新一等奖061寓教于研培养农业资源环境类创新人才华中农业大学黄巧云、刘凡、冯永平、刘震、谭文峰、丁树文、魏鹏、吕国安一等奖062民族院校国家认同教育教学改革的理论与实践中南民族大学陈达云、吴开松、李俊杰、李红、许锋华、方付建

14、、许宪隆、巴玉玺一等奖063新闻传播复合型人才培养的实验教学改革湖北大学廖声武、聂远征、杨翠芳、胡远珍、钱燕妮一等奖064师范生顶岗实习与农村教师置换脱产研修“双提高”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湖北大学、湖北省咸宁市咸安区教育局顾豪爽、李经天、靖国平、叶显发、曹树真、陈文钢、黄朝炎、方光荣、邵士权一等奖065面向行业重大需求的校企协同人才培养平台建设与实践武汉科技大学陈涛、程光文、曾良才、程明、王婧、孙伟、李云梅一等奖066冶金类专业工程能力培养的实践与创新武汉科技大学倪红卫、赵刚、王炜、张华、熊玮、马国军、何环宇、程常桂一等奖067计算机类本科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模式研究与应用武汉科技大学张晓龙、陈东方、李涛、邵平凡、胡威、刘钊、卢建华、王晓峰一等奖068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叠加效应的研究与实践武汉科技大学刘华才、孙国胜、刘时新、刘运显、张廷、刘晓云、蔡路一等奖069凸显冶金特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