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大学关于制订2006级本专科专业

上传人:xins****2008 文档编号:108408662 上传时间:2019-10-23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1.3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长江大学关于制订2006级本专科专业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长江大学关于制订2006级本专科专业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长江大学关于制订2006级本专科专业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长江大学关于制订2006级本专科专业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长江大学关于制订2006级本专科专业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长江大学关于制订2006级本专科专业》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长江大学关于制订2006级本专科专业(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长江大学关于制订2006级本专科专业人才培养计划的指导性意见长大教通字【2006】19号 人才培养计划是实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保证,是安排教学内容、组织教学活动的基本依据,现就我校2006级本专科专业人才培养计划的制订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体现“三个面向”的时代精神;遵循高等教育和人才培养规律,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和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培养基础扎实、具有创业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 二、基本原则1、整体优化原则。依据社会需要确定人才培养规格,明确人才的整体素质结构及知识、能力要求,处理好人才综合素质的培养与课程体系的关系;在设置课程时,既要处理好各教学环

2、节之间的关系,做到理论与实践、课内教学与课外指导、校内与校外教育活动相互兼顾,又要提高课程的综合化程度,注意课程之间的衔接。 2、适应性原则。课程的设置,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确定,要体现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的新要求,要满足学生终生学习的需要。 3、因材施教原则。在安排课程时要充分考虑学生基础知识、兴趣、特长及能力的差异,设置一定门数的选修课,制订辅修专业、第二专业、双学士学位培养计划,为学生个性的培养,为优秀生和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创造良好环境。 4、加强基础,强化实践的原则。加强和拓宽基础,对实践性教学环节进行统筹规划,形成系统化的实践教学体系;改革实验教学内容和方法,增加综合性、

3、设计性实验项目;加强对学生科学创新意识及实践能力的培养。 三、基本要求1、学分与学时 (1)学分要求。理论教学(包括有实验、上机的理论教学)一般按16学时1个学分计算,体育课及公共选修课按20学时1个学分计算。四年制本科专业全学程理论教学学分140左右。本科毕业应获得最低190学分。学分的最小单位为0.5。 (2)学时要求。四年制工学、农学、医学类专业,理论教学总学时不超过2600;其他学科门类专业不超过2800。五年制专业,理论教学总学时不超过3200。各专业前四个学期必修课的周学时数控制在2426学时,第8学期一般不安排理论课教学。 2、课程设置(1)课程分必修课与选修课。必修课为全校公共

4、基础课、学科基础课、专业核心课和实践教学环节。选修课分专业选修课和全校公共选修课。理论教学必修课为考试课,实践教学环节和选修课的考核方式由开课院(系)确定。必修课与选修课的学分比例大约为7.52.5。 (2)全校公共基础课为全校所有专业的共同必修课,由学校统一安排。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假期安排一定时间的社会实践,“形势与政策”课以全校性专题讲座方式进行,本科各记2学分,专科各记1学分。学科基础课是同一学科或相近学科的几个专业所设置的共同必修课,没有相近专业的部分专业,可单独设置学科基础课。专业核心课要集中体现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以及专业自身的特点和办学特色,以培养学生具有从事本专业工作的专业知识和

5、科学思维方法,并具有较强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学位课。是根据培养目标,使本科生达到学士学位应有学术水平所开设的必修课程。其设置原则是本科生专业知识结构中所要求掌握的全部基础理论知识。各专业的学位课程可根据授予学位的需要而定,一般设16门左右,其中公共基础课34门。 (4)选修课旨在拓宽、加深学科领域,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满足个性发展的需要。公共选修课由学校提供,本科毕业必须选修10学分,专科毕业必须选修6学分,其中“人文素质教育”公共选修课在本科一年级开设,体育选项课在三、四学期开设,两门课各记3个学分,学生必须选修。专业选修课必须列出应修学分数双倍以上的课程供学生选择。 (5)实

6、践教学环节指独立设置的实验、实习、上机、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社会实践活动等。各环节的设置由各专业根据人才培养的需要确定。专业实践教学环节周数:医科类40周,工科类35周,农科类30周,理科类25周,经、管、教、文、史、法类20周。各类实习、社会实践、课程设计等集中进行的实践教学环节每周1个学分,毕业设计(论文)12个学分。全校统一的实践教学有:军事理论与军训2周,社会实践本科2周,专科1周。 3、课外学分 校、院(系)开展第二课堂活动,学生可通过参加社会实践、科技文化活动、学科竞赛、发表学术论文、研制出实用产品或取得专利等来获得课外学分。学生毕业应至少获得10学分的课外学分。各院(系)

7、在全校性的课外活动及学分安排的基础上,应视具体情况,制订各专业获得课外学分的内容、形式及要求。 四、几点要求 1、各院(系)应成立以院长(系主任)为组长的人才培养计划制订小组,认真研究1998年教育部颁布的专业介绍,在调研、论证的基础上形成各专业的人才培养计划,并经院(系)教学委员会审议通过后报教务处。 2、树立全局观念,课程设置要有利于课程建设与管理,开课单位应为课程所属二级学科所在单位,避免因人设课或因无人而不设课的现象。凡由外单位承担的课程,必须与开课单位进行协商,确定课程的规范名称、学时(含理论、实验、上机)、学分等。 3、本科专业第一学年由学校统一安排全校公共基础课及军事理论与军训、

8、社会实践等实践性教学环节,以便于开展大学英语、高等数学的分类分级教学;第二学年开始,由院(系)安排学科基础课、专业核心课等课程,其中试行学科大类培养的相关专业第二学年设置的课程应保持一致。第二学年课程的安排应考虑课程之间的衔接,可将先修课程集中安排在一个学期的前半段,后修课程集中安排在一个学期的后半段。 4、为培养优秀生和复合型人才创造良好环境,已有三届及以上本科毕业生的专业应制订辅修专业、第二专业、双学士学位培养计划。辅修专业的课程设置只要求列出本专业的核心课程,学分总量控制在2530学分之间;第二专业的课程设置除本专业的核心课程外,还要求列出本专业的主要专业基础课,总学分不低于50学分;双

9、学士学位的课程设置除第二专业的课程外,还应列出本学科专业的主要基础课,总学分不低于60学分。第二专业和双学位都必须有毕业设计(论文)的环节。 5、进行双语教学改革的课程应在课程后注明“(双语)”字样。6、在制订人才培养计划过程中,凡涉及多个单位之间的特殊问题,由教务处负责协调与处理。 附件:一、大学生一年级课程设置及部分学科基础课 二、全校公共选修课 三、全校性第二课堂活动 四、2006年专科招生专业一览表 五、2006级人才培养计划格式及说明教务处 2006年4月15日 附件一:大学生一年级课程设置及部分学科基础课(一)大学一年级课程设置开课单位课程编码课 程 名 称学时学分周学时开课学期实

10、践学时上机学时各学期学 时备 注政法学院021004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48331/2工、理、农学类本科第一学期,经、管、文、史、法、教、医学类本科第二学期021002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48331/2021033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64441/2(32)工、理、农学类本科第二学期,经、管、文、史、法、教、医学类本科第一学期021075中国近现代史纲要32221/2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48332(16)三年制专科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48331021001形势与政策A(20)2本科,讲座形式四年内安排形势与政策B(10)1专科,讲座形式三

11、年内安排一工部051001大学英语(含听力)A25616812本科(英语专业除外)大学英语(含听力)B24015513专科(英语专业除外)071012高等数学A222147,712105,117工学、理学、经济学、管理学类本科071024高等数学B176126,51290,86071014高等数学C14495,51280,64农科、生科类本科及工科专科071030高等数学D724.551/2文学、艺术、体育、外语、医学、建筑、设计本科及文科专科体育学院031001体育603212各30体育专业除外计科院161001计算机基础6845/41/228工、理、农、经、管理学类本科第一学期,文、史、法

12、、教、医学类本科第二学期文学院041067人文素质教育603212各30注: 1、“大学英语(含听力)”课中英语听力的安排每学期每周至少2学时。2、“毛泽东思想概论、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思想概论”中 “实践学时”不包含在其理论学时中,以社会实践形式进行。(二)部分学科基础课开课单位课程编码课程名称学时学分周学时开课学期实践学时上机学时各学期学时适合对象(本科)数学学院071013线性代数442.553071006概率论与数理统计52344物理学院081018大学物理A12084,434各60理工类本科(教育学类)(物探类实验除外)081017物理实验A60423460各30081033大学物理

13、B80553医学类、农林类本科081034物理实验B402.53340大学物理C12084,43436各60理工类专科081040物理实验C80533480各40物探类本科大学物理D905.563医学类、农林类专科计科学院161002C语言程序设计724.55320计算机专业除外161044FOXPRO基础及应用6444320化工学院091058普通化学A724.55312近化工类专业091050普通化学B483338非化工类专业091059基础化学905.56340临床医学091054无机化学6044320农村区域与发展、园林类091051有机化学B6044320091010有机化学A905.56330临床医学、农科类091005物理化学80553/420工科近化工专业、农科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