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油机微粒排放的净化技术发展趋势_论文正稿

上传人:xmg****18 文档编号:108405963 上传时间:2019-10-23 格式:DOC 页数:38 大小:71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柴油机微粒排放的净化技术发展趋势_论文正稿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柴油机微粒排放的净化技术发展趋势_论文正稿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柴油机微粒排放的净化技术发展趋势_论文正稿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柴油机微粒排放的净化技术发展趋势_论文正稿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柴油机微粒排放的净化技术发展趋势_论文正稿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柴油机微粒排放的净化技术发展趋势_论文正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柴油机微粒排放的净化技术发展趋势_论文正稿(3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 . .摘要柴油机的微粒排放不同程度地危害人类和破坏其生态环境,所以净化柴油机的微粒排放问题受到人们的日益关注.本文介绍世界各国开发的柴油机微粒排放的净化技术,并分析各种技术的特点和存在问题关键字:环保性 动力性AbstractDiesel emissions in different degrees of particles is harmful to human and disrupt its ecological environment, so the purification of diesel engine emission of particles increasingly

2、concerned by people all over the world.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development of the diesel particulate emissions purification technology, and analysis of various technical features and problems Keywords: Environmental conservation dynamic property 参考目录摘要IAbstractII1 设计总则11.1 课题的来源11.2 设计背景11.2.1 柴油

3、机微粒排放1柴油机排放物中的有害成分主要有c0、IlC、NO:、微粒等,而微粒的成分主要包括碳烟颗粒(占30%)、可溶碳氢有机物(占35%)、硫及水(占35%).由于排放的微粒比表面积大、吸附力强(吸附有多环芳香烃、苯并花等)且微粒直径小(只有0.01一0.05林m)、重量轻,故能长时间悬浮在大气中,易被人体吸人并沉积在肺胞中,对人类的健康有极大的危害.为此,世界各国对柴油机微粒排放的限制越来越严格,由于喷人燃烧室的嫩料与空气混合不完全,高温燃料及嫩气历经高温聚合及分解反应,产生了高分子量的HC,经过进一步的凝聚作用,产生了碳烟颗粒,虽大部分在随后的富氧区烧掉,但终究因混合不完全仍有约1%的碳

4、烟颗粒没被烧掉,重的颗粒随即排出.可溶碳氢有机物来源于未燃的燃油和机油.碳氢有机物在冷凝过程中吸附在碳烟颗粒的表面,成为柴油机微粒排放的一部分.为了达到日益严格的排放法规的要求,目前世界各国都在积极开发减少柴油机微粒排放的技术措施.11.2.2 国内外发展的状况11.3 综合分析以及设计目的21.4.1机内净化措施3机内净化着眼于降低燃烧室内碳粒初始粒子的形成、通过改进发动机结构或增加附加装置达到微粒净化的目的.3一.燃烧系统的优化燃烧过程对微粒产生的影响最大,也是研究的热点,主要有以下几个研究方向.a.燃油喷射系统的优化与喷油有关的参数主要有喷油量、喷油嘴端压力、喷油嘴结构和喷油提前角.喷油

5、系统的性能直接影响嫩油的雾化和混合气的质量,最终影响微粒排放特性.例如,增加喷油嘴孔数、采用电控技术和提高喷射压力可以使燃油在燃烧室内更均匀地分布,减少燃油碰壁,将有利于减少微粒排放,但会引起N0,的增加;b.嫩烧方式的改进为了减少微粒排放,日本、美国都在研究预混合燃烧方式的柴油机,这样,可使燃油与空气充分混合,尽量避免在高温缺氧情况下燃油裂解成碳粒的可能性;c.进气旋流的优化在高压喷射的情况下采用低涡流比有利于减少微粒排放.这是由于涡流比大,提高了进气速度,而降低充气效率.但在发动机实际运行时,低转速时要求较高的进气旋流;而高速时要求有较低的进气旋流.采用可变涡流进气道技术可使运行中的涡流比

6、在0.2一2.5之间变化,使发动机性能及微粒排放特性在整个范围内得到优化;d.四气门技术采用四气门结构,使活塞上的嫩烧凹坑和缸盖上的喷油嘴布置在燃烧室中央,改善了进气涡流和油雾分布,使燃烧状况明显优化,同时也改善了活塞和喷嘴的冷却条件,从而减少微粒排放:e.采用陶瓷材料用陶瓷材料制成的燃烧室、活塞顶和缸套可以提高嫩烧室的绝热效果.用陶瓷材料制成气门摇臂等运动部件,可减少摩擦阻力、降低机油耗量,从而减少微粒排放3二. 进气增压与空气冷却技术进气增压与中冷可以增加进气量,这样姗料在最大扭矩时可以得到充分的氧,而避免达到临界空燃比。使用变截面增压器(vCT)并配合先进的控制系统,可有效地降低微粒排放

7、量3三. 降低机油消耗量在柴油机排放的微粒中,未燃机油占很大比重,所以必须降低机油消耗量.为此,须对活塞、活塞环、缸套等零部件进行优化设计并进行配合间隙的优化研究,特别是热变形条件下的研究,以达到降低机油消耗的目的4四. 燃料的改进措施a.降低含硫量在燃烧过程中,柴油中的硫约有98%转化为S0。,其余的2%成为硫酸盐颗粒.部分s0:被进一步氧化并与嫩烧过程中生成的HZO结合,形成HZSO.和硫酸盐(如C50等),增加了微粒的排放量.当嫩料中的S从0.12%下降到0.05%时,微粒排放量将减少8%10%,但进一步减少S对微粒的排放量不再有影响.美国1993年10月规定高速公路上行驶的汽车所用的柴

8、油,其硫含量不得高于0.05%,1996年已全部供应低硫柴油.日本也于1997年全部供应低硫柴油;b.降低燃油重燃油比重直接影响非直喷式柴油机的微粒排放,即微粒排放量随燃油比重的增加而增加:c.燃油的乳化采用油包水型乳化燃油,这样由于油中水的急剧汽化使油滴变得更加细小,有利于扩散然烧,可有效降低微粒排放41.4.2 机外净化措施45.1 结论245.2 存在的不足255.3 展望25致谢27参考文献28附录一30附录二321 设计总则1.1 课题的来源本课题基于 CATIA 的汽车齿轮库建模方法研究来源于湖北汽车工业学院汽车工程系汽车教研室。1.2 设计背景1.2.1 柴油机微粒排放柴油机排放

9、物中的有害成分主要有c0、IlC、NO:、微粒等,而微粒的成分主要包括碳烟颗粒(占30%)、可溶碳氢有机物(占35%)、硫及水(占35%).由于排放的微粒比表面积大、吸附力强(吸附有多环芳香烃、苯并花等)且微粒直径小(只有0.01一0.05林m)、重量轻,故能长时间悬浮在大气中,易被人体吸人并沉积在肺胞中,对人类的健康有极大的危害.为此,世界各国对柴油机微粒排放的限制越来越严格,由于喷人燃烧室的嫩料与空气混合不完全,高温燃料及嫩气历经高温聚合及分解反应,产生了高分子量的HC,经过进一步的凝聚作用,产生了碳烟颗粒,虽大部分在随后的富氧区烧掉,但终究因混合不完全仍有约1%的碳烟颗粒没被烧掉,重的颗

10、粒随即排出.可溶碳氢有机物来源于未燃的燃油和机油.碳氢有机物在冷凝过程中吸附在碳烟颗粒的表面,成为柴油机微粒排放的一部分.为了达到日益严格的排放法规的要求,目前世界各国都在积极开发减少柴油机微粒排放的技术措施.1.2.2 国内外发展的状况柴油机具有高热效率、大功率等特点,有着良好的经济性和可靠性,在工程机械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如压路机、装载机、挖掘机、推土机等都是以柴油机作为动力。虽然柴油机具有许多优点,但是其所排放的尾气中有害成分较多,主要有HC、CO、SO、NO和PM(微粒)。尤其是在施工现场,由于工程机械和运输车辆来往比较频繁,加之通风条件的限制,这些工程机械排放的有害气体严重超标且会

11、弥漫于整个上作面,极大地危害了施工人员的身体健康和施工的正常进行,因此,对柴油机排放的尾气进行控制和净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3 综合分析以及设计目的随着世界汽车对汽车发动机动力性、经济性和排放提出了更高要求和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柴油机被公认为节能的代表和减少汽车尾气排放污染的有力工具,汽车柴油化也是汽车发动机发展的一大趋势。本文结合当前发展状况,论述了缸内直接喷注技术和柴油化趋势是未来车用发动机的发展方向。 柴油机的开发焦点已由传统的优先考虑经济性、可靠性和耐久性逐步转为目前的优先考虑环保的要求,即以优先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环境为出发点去考虑采用何种技术,去评价其先进性。 优先考虑柴油

12、机排放、噪声对环境的影响问题,与过去相比也有不同柴油机微粒的排放控制技术已成为柴油机技术发展中的核心之一,特别是排气后处理技术的研究。 论文介绍了柴油机微粒排放.通过比较分析与研究当前微粒捕集器的再生技术,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单纯的采用某一种再生技术都有其不足之处微粒(PM)是柴油机废气中一种有害的物质。根据美国EPA的定义柴油机的排气微粒是指:稀释到51.7以下的柴油机排气流过带聚四氟乙烯树脂的滤纸时,被滤纸所过滤下来的所有物质。柴油机排气微粒分析是研究柴油机燃烧过程的一个重要手段,也是研究和防治发动机废气造成的环境污染所必不可少的重要内容。针对柴油机微粒的排放,世界各国各地区制定了相应的排

13、放控制法规。了解柴油机微粒的产生机理,熟悉微粒的测试原理及注意事项,如何依照法规完成对柴油机微粒排放的测试,并对柴油机微粒排放水平作出合理的评价是该实验的主要目的。 1.4 柴油机微粒排放的主要净化措施1.4.1机内净化措施机内净化着眼于降低燃烧室内碳粒初始粒子的形成、通过改进发动机结构或增加附加装置达到微粒净化的目的.一.燃烧系统的优化燃烧过程对微粒产生的影响最大,也是研究的热点,主要有以下几个研究方向.a.燃油喷射系统的优化与喷油有关的参数主要有喷油量、喷油嘴端压力、喷油嘴结构和喷油提前角.喷油系统的性能直接影响嫩油的雾化和混合气的质量,最终影响微粒排放特性.例如,增加喷油嘴孔数、采用电控

14、技术和提高喷射压力可以使燃油在燃烧室内更均匀地分布,减少燃油碰壁,将有利于减少微粒排放,但会引起N0,的增加;b.嫩烧方式的改进为了减少微粒排放,日本、美国都在研究预混合燃烧方式的柴油机,这样,可使燃油与空气充分混合,尽量避免在高温缺氧情况下燃油裂解成碳粒的可能性;c.进气旋流的优化在高压喷射的情况下采用低涡流比有利于减少微粒排放.这是由于涡流比大,提高了进气速度,而降低充气效率.但在发动机实际运行时,低转速时要求较高的进气旋流;而高速时要求有较低的进气旋流.采用可变涡流进气道技术可使运行中的涡流比在0.2一2.5之间变化,使发动机性能及微粒排放特性在整个范围内得到优化;d.四气门技术采用四气

15、门结构,使活塞上的嫩烧凹坑和缸盖上的喷油嘴布置在燃烧室中央,改善了进气涡流和油雾分布,使燃烧状况明显优化,同时也改善了活塞和喷嘴的冷却条件,从而减少微粒排放:e.采用陶瓷材料用陶瓷材料制成的燃烧室、活塞顶和缸套可以提高嫩烧室的绝热效果.用陶瓷材料制成气门摇臂等运动部件,可减少摩擦阻力、降低机油耗量,从而减少微粒排放二. 进气增压与空气冷却技术进气增压与中冷可以增加进气量,这样姗料在最大扭矩时可以得到充分的氧,而避免达到临界空燃比。使用变截面增压器(vCT)并配合先进的控制系统,可有效地降低微粒排放量三. 降低机油消耗量在柴油机排放的微粒中,未燃机油占很大比重,所以必须降低机油消耗量.为此,须对活塞、活塞环、缸套等零部件进行优化设计并进行配合间隙的优化研究,特别是热变形条件下的研究,以达到降低机油消耗的目的四. 燃料的改进措施a.降低含硫量在燃烧过程中,柴油中的硫约有98%转化为S0。,其余的2%成为硫酸盐颗粒.部分s0:被进一步氧化并与嫩烧过程中生成的HZO结合,形成HZSO.和硫酸盐(如C50等),增加了微粒的排放量.当嫩料中的S从0.12%下降到0.05%时,微粒排放量将减少8%10%,但进一步减少S对微粒的排放量不再有影响.美国1993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