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课改初中语文七下《12名家小传三则》PPT课件 (3)

上传人:万**** 文档编号:108405871 上传时间:2019-10-23 格式:PPT 页数:15 大小:15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京课改初中语文七下《12名家小传三则》PPT课件 (3)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北京课改初中语文七下《12名家小传三则》PPT课件 (3)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北京课改初中语文七下《12名家小传三则》PPT课件 (3)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北京课改初中语文七下《12名家小传三则》PPT课件 (3)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北京课改初中语文七下《12名家小传三则》PPT课件 (3)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北京课改初中语文七下《12名家小传三则》PPT课件 (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课改初中语文七下《12名家小传三则》PPT课件 (3)(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名家小传三则课件,北京课改版七年级下,一、教学目的: 1指导学生学习小传写作知识及写作方法; 2指导学生学习写作小传。 二、教学重点: 1感受作者的生活经历和精神风貌。 2了解小传的特点。 三、教学难点: 1掌握小传的基本模式及写作方法; 四、教学方法: 提问法,讨论法,讲解法,举例法等,五、课文分析 (一)韬奋自述: 1作者介绍了哪些方面的情况? 第一段:开篇直述写这篇小传的原因。 第二段:表明自己写传的态度。 第三段:介绍自己工作生活的简要经历。 第四段:介绍家庭情况和自己的性格特点。 2作者是怎样的一个人? 第三段说自己还是个孩子,能感觉到作者的一种自嘲,一种看待自己的机智。“目前被推任

2、本店经理,也是出乎意料”,袒露不慕功名的平常心态。最后一段写到自己性急,牛性发作时容易得罪人,体现他不屈的气节。,(二)著者略历 1这则小传介绍了自己的生活经历、写作成果。 2可以看出老舍是一个忠厚善良,幽默不功利的人。 3语言特点:朴实而且富有幽默感。“志学之年,帝王不存,可谓无君。无父无君,特别孝爱老母。布尔乔亚之仁未能一扫空也。” (三)贾平凹小传 1这篇小传介绍了哪些内容? 第一段介绍了自己的名字;第二段介绍了家庭境况;第三段介绍家乡的情况和自己的志趣;最后一段介绍了经历和著作情况。 2体现出作者坦率、谦逊的思想品格。 3语言特点:朴实、深沉,具有醇厚的风俗气息。“五谷都长而不丰,山高

3、水长却清秀,离家十年季季归里;因无衣锦还乡之欲,便没无颜见江东父老之愧。”,点击思维 1.注意“怙”不要拼写成“g”;“券”不要拼成“jun”。 2.注意“赞誉”不要误写为“赞语”,“出版”不要写成了“出板”。 3.要结合词语所在文中的具体语境推测揣摩,不能只看字面意思,如“抛砖引玉” 这里是比喻用粗浅的,不成熟的意见引出别人高明的,成熟的意见。 4. 1928年开始,邹韬奋正式用“韬奋”这个笔名发表文章。他说韬是韬光养晦的韬,奋是奋斗的奋。一方面要韬光养晦,一方面要奋斗。 5.初步阅读课文,从整体上把握文章所写的主要内容。,名师导学 1.理清结构: 开篇直述写这篇小传的原因 表明自己写传的态

4、度 介绍自己工作生活的简要经历 介绍家庭情况和自己的性格特点 生活经历 忠厚 善良 幽默 不功利 写作成果 介绍了自己的名字 介绍了家庭境况 介绍家乡的情况和自己的志趣 介绍了经历和著作情况,2.语言特色: 著者略历语言特点:朴实而且富有幽默感。“志学之年,帝王不存,可谓无君。无父无君,特别孝爱老母。布尔乔亚之仁未能一扫空也。”贾平凹小传语言特点:朴实、深沉,具有醇厚的风俗气息。“五谷都长而不丰,山高水长却清秀,离家十年季季归里;因无衣锦还乡之欲,便没无颜见江东父老之愧。”这三篇文的共同特点都是言志,表现作者的“潇洒机智幽默”,区别在于韬奋自述带有隐讳,如“性急,牛性发时容易得罪人”隐1936

5、年曾因进行抗日救亡运动被国民党逮捕入狱;著者略历中“不求甚解”“往往吃亏,亦不后悔”“甘于寒贱”等表现作者温厚幽默;贾平凹小传中“祖孙三代平民百姓,我辈哪能显贵发达?”等体现醇厚的风俗气息。,3.把握重点: 自传:自述生平的文章叫自传。其核心在于“自述”,而不是别人写的。自传的作用在于让别人了解自己所走过的生活道路。为达此目的,作者就要把自己的经历系统而又有重点地介绍出来。 小传:小传即人物小传,就是人物的传略,它是再现人物的生平事迹和个性的一种简短的传记。它既可以写自己,也可以传他人。 韬奋自述中作者其人 文中第三段说自己还是个孩子,能感觉到作者的一种自嘲,一种看待自己的机智。“目前被推任本

6、店经理,也是出乎意料”,袒露不慕功名的平常心态。最后一段写到自己性急,牛性发作时容易得罪人,体现他不屈的气节。,4.攻克难点: 老舍的著者略历讲到自己的读书生平:“幼读三百千,不求甚解,继学师范,遂奠教书匠之基。二十七岁,发愤著书,科学哲学无所懂,故写小说,博大家一笑,没什么了不得。书无所不读,全无所获,并不着急。教书做事,均甚认真,往往吃亏,亦不后悔。”这段文字,形象地概括了老舍的读书经历。他七岁读塾,十岁入市立小学。旧式的教学使他厌恶,敬而远之。后来。他进中学念书,只读了半年,因为付不起学费,转考免费的北京师范学校,毕业后当上了教书先生。如果按常规走下去,他终究只是个人云亦云的教书匠罢了。

7、但老舍不!他从传统的文化模式中跳了出来,用他那支生花之笔刻划出多少栩栩如生的人物,多么斑斓纷纭的社会风情。这依赖于他独特的读书方式。首先,广读,泛读。凡是他觉得有用的知识,都尽量广泛地涉猎。正象他说的,“借着什么,买着什么,遇着什么,就读什么。不懂的放下,使我糊涂的放下,没趣味的放下,不客气。我不能叫书管着我。”其次,快读,跳读。老舍读书常“读得很快,而不记住。”这实际是一种适应短期吞吐大量信息的快速读书法。对此,他曾幽默地说:“读得快,因为我有时候跳过几页去。不合我的意,我就练习跳远。看侦探小说的时候,我先看最后的几页,省事。”再次,广读,泛读,快读,跳读,并不意味着不细读,精读。他曾把但丁

8、神曲的几种英译本,无论是韵文还是散文,都仔仔细细地读过一遍。不光读原著,还读评论,并且搜集了许多关于但丁的论著。他顺藤摸瓜,读过名家的一本名著,便又找来他的另一部,一直追寻下去。除读书外,老舍还十分注重向社会学习,“熟读社会人生”,从社会中获得各种直接的经验与知识。他的名著骆驼祥子,就是他深入人力车夫中体验生活,直接从小茶馆与大杂院,以及车厂汲取原材料,从而创作出的作品。,5.质询疑点: 韬奋自述著者略历这两篇文化名人的自传有何异同点? 韬奋自述著者略历这两篇文化名人的自传,有共同的特点,即以非常俭省的文字,概括自己的人生经历和著述情况。两文也各有自己的风格,前者写得严肃,后者写得幽默;前者注

9、重把个人的经历放在更为广阔的时代背景之下,在冷静的叙述中含蓄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后者不仅写自己40年的人生经验,还写到自己的生活态度、思想抱负和性格爱好。,作者贾平凹在第五课页下已经有注释,所以这里就省去了,而老舍在以前和本课都没有做注释,十分不妥。 课后题三给词语注音、释义应明确重点字音及解词。 三则小传都是作者的自传,容易误解小传只能写自己,实际写自己写他人都可以。,六、教学过程与步骤: (一)导语 我们已经学过名家小传三则,这些文章的共同特点是介绍人物的生平事迹。人物传记,也称“传”,它是记载人物生平事迹的一种文章。人物传记的写作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秦汉时期的史学著作中,在叙述历史事件

10、时,往往写到人物的思想与言行,可以说是传记写作的萌芽。随着历史的发展,传记已成为一种独立的文体。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就是小传的写法,为自己写自传,可以使他人了解自己。,(二)板书课题、展示目标(同教学目的) (三)作文指导: 1指导学生阅读、分析课文,这次作文训练的重点是:小传。在学生研读课文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对以下问题的讨论来加深理解。 (1)研读韬奋自述 什么样的文章叫自传?自传中应写入哪些内容? 学生讨论并归纳:自述生平的文章叫自传。其核心在于“自述”,而不是别人写的。自传的作用在于让别人了解自己所走过的生活道路。为达此目的,作者就要把自己的经历系统而又有重点地介绍出来。,(2)研读贾平凹小传 小传是传记的一种,可以写自己,也可写别人。特点是:记叙较简略或只是有选择地写出有代表性的事情来写,篇幅较小,文字上要求简洁,突出典型事实。 (3)通过课文实例总结小传的写作要点及表现手法: a、主要经历(详略) b、兴趣爱好 c、为人之道 d、事迹或业绩等。 表现手法:以叙述为主,夹叙夹议。,2要求根据自己的情况,给自己写一篇小传。(训练学生学习写小传) 完成此题时要注意小传的一般格式,特点及有关事项。 请同学们先看下面一篇小传,看看它有什么优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