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江苏高考化学分析

上传人:简****9 文档编号:108402970 上传时间:2019-10-23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5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0江苏高考化学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2010江苏高考化学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2010江苏高考化学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2010江苏高考化学分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2010江苏高考化学分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0江苏高考化学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0江苏高考化学分析(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0江苏高考化学卷点评2010年高考化学试卷(江苏卷)试题分析2010年江苏高考化学卷,我简单地用“三多”、“三少”、“一导向”来加以概括。纵观2010年江苏高考化学卷,有“三多”:结合课本的内容多(前所未有);基础实验内容多;社会热点综合内容多。“三少”:简单基础的送分题(即识记的内容)较少;非选择题部分一些题目的思维能力的要求较高而梯度少(区分度反而小);课本重要知识、重要化学反应方程式考得少(而一些边缘内容到考得较多,就目前江苏“五严”规定下的学生而言,很不适应,感到很难)。“一导向”:高考复习要结合课本,强化基础,重视实验,注重思维,提高能力。这应该也是2011届高三化学复习的主要

2、方向。单项选择题:本题包括7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14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化学与能源开发、环境保护、资源利用等密切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为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应大量使用化肥和农药B绿色化学的核心是应用化学原理对环境污染进行治理C实现化石燃料清洁利用,就无需开发新能源D垃圾是放错地方的资源,应分类回收利用来源:Z.xx.k.Com【分析】本题属于考核化学与社会问题中的能源开发、环境保护、资源利用等相关问题。A随着农用化学物质源源不断地、大量地向农田中输入,造成有害化学物质通过土壤和水体在生物体内富集,并且通过食物链进入到农作物和畜禽体内,导致食物污染,最终损害人体健康。绿色食

3、品的理念就是要少用或不用化肥和农药生产出来的食品;B绿色化学的概念是在化学合成中的原子充分利用和转化而不是对环境污染进行治理,绿色化学内容来源于必修二P101页的课本内容;C推广清洁能源,将会有助于改善大气的状况,而开发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更符合低碳要求,同时化石燃料若干年后会枯竭,开发新能源势在必行;D城市垃圾的分类处理有利于合理回收资源,资源是有限的,所以说垃圾是放错地方的资源或金子。2水是最宝贵的资源之一。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H2O的电子式为B4时,纯水的pH=7CD216O中,质量数之和是质子数之和的两倍D273K、101kPa,水分子间的平均距离:(气态)(液态)(固态)【分析】本题属

4、于以水为背景的情境设置基本概念题,考核学生原子结构、电子式、pH值、水三态分子间的平均距离等一些基本概念的小综合题。3下列离子方程式表达正确的是A用惰性电极电解熔融氯化钠: 2Cl+2H2O Cl2+H2+2OHB用氢氧化钠溶液出去铝表面的氧化膜:Al2O32OH2 AlO2+H2OC用稀氢氧化钠吸收二氧化氮: 2OH2NO2NO3NOH2OD用食醋除去水瓶中的水垢:CO32+ 2CH3COOH2CH3COO+ CO2+ H2O【分析】本题是基本概念中离子方程式判断正误的考查,选题以基础和生活内容为背景。A 用惰性电极电解熔融氯化钠与电解饱和食盐水是有区别的,若用惰性电极电解熔融氯化钠,则产物

5、为钠和氯气;B用氢氧化钠溶液出去铝表面的氧化膜,Al2O3不拆是正确的,整体也是正确的;C用稀氢氧化钠吸收二氧化氮得失电子不守恒,生成产物为NO3和NO2,离子方程式要注意三守恒(元素、电子、电荷)等,同时涉及氧化还原反应规律的考查;D用食醋除去水瓶中的水垢涉及到弱电解质及难溶物质的书写,碳酸钙不拆,内容来源于必修二P75页的课本内容。4下列有关物质的性质或应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二氧化硅是生产光纤制品的基本原料B水玻璃可用于生产黏合剂和防火剂C盐析可提纯蛋白质并保持其生理活性D石油分馏可获得乙烯、丙烯和丁二烯【分析】本题属于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的考查范畴,这些内容都来源于必修一P75-77页、选

6、修五P89页和必修二P96-97页课本内容。看来高三一轮复习一定注意要抓课本抓基础,一些学校急功近利,脱离课本进行一轮复习也许这次就会吃亏。5设NA为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常温下,1L0.1mol/L的NH4NO3溶液中氮原子数为0.2NAB1mol羟基中电子数为10NAC在反应KIO3+6HIKI+3H2O+3I2 中,每生成3molI2转移的电子数为6NAD常温常压下,22.4L乙烯中CH键数为4NA【分析】本题属于基本概念与理论的考查,落点在阿伏加德罗常数,但是涉及到元素守恒、电子数计算、物质的量计算等知识。A常温下,1L0.1mol/L的NH4NO3溶液中氮原子数用氮守

7、恒很快可判断;B1mol羟基中电子数弄清羟基与氢氧根之间的区别,1mol羟基中电子数为9NA;C在反应KIO3+6HIKI+3H2O+3I2 中碘价态归中,陷阱设置KI碘源于HI,主要也是氧化还原反应规律的考查,每生成3molI2转移的电子数为5NA;D常温常压下,22.4L乙烯无法计算其物质的量。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是:灵活应用各种知识,尤其基本概念与理论中元素守恒、化学键问题、晶体结构问题、氧化还原中电子转移问题、可逆反应问题及物质的量计算中一些特殊物质的状态等。6常温下,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ApH=1的溶液中:Fe2、NO3、Na、SO42B水电离出的c(H) 1012m

8、ol/L中:Ca2、K、Cl、HCO3Cc(H)/c(OH)1012的水溶液中:NH4、Al3、NO3、ClDc(Fe3) 0.1mol/L的溶液中:K、ClO、SO42、SCN【分析】本题以溶液中离子共存的方式考查学生对硝酸的氧化性、亚铁离子还原性、水的电离平衡、沉淀溶解平衡、弱电解质的溶解平衡等相关知识的理解程度,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化学知识解决相关化学问题的能力。7下列有关实验原理或操作正确的是A选择合适的试剂,用图1所示装置可分别制取少量CO2、NO 和O2B制备乙酸乙酯时,向乙醇中缓慢加入浓硫酸和冰醋酸C洗涤沉淀时(见图2),向漏斗中加适量水,搅拌并滤干D用广泛pH试纸测得0.1mo

9、l/L NH4Cl溶液的pH5.2【分析】本题属于基础实验与基本实验操作的考查范畴。A 错在NO与空气中氧气接触反应生成的NO2,内容来源于必修一P91页;B 中制备乙酸乙酯直接引用了选修五上基本操作方法,内容来源于必修二P75页课本内容;C 洗涤沉淀时加适量水不错,但搅拌就错了;D 要求考生熟悉广泛pH试纸,它的值一般为正整数。本题以常见气体制取、乙酸乙酯的制取中的实验操作、沉淀洗涤、广泛pH试纸使用为素材,考查学生对实验操作的熟悉程度和实验原理的应用能力,试图引导中学化学教学关注化学实验操作的真实性。不定项选择题:本题包括7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28分。每小题有一个或两个选项符合题意。若正

10、确答案只包括一个选项,多选时,该题的0分;若正确答案包括两个选项,只选一个且正确的的2分,选两个且都正确的得满分,但只要选错一个,该小题就得0分。8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铅蓄电池在放电过程中,负极质量减小,正极质量增加B常温下,反应C(s)CO2(g) 2CO(g)不能自发进行,则该反应的H 0C一定条件下,使用催化剂能加快反应速率并提高反应物的平衡转化率D相同条件下,溶液中的Fe3、Cu2、Zn2的氧化性依次减弱【分析】本题小综合,主要属于基本理论的范畴,也带有元素化合物知识。A选项也有必修二课本P43页及选修四P76页课本内容。内容中介绍的铅蓄电池充电和放电的总化学方程式:放电充电PbO2

11、+ Pb + 2H2SO4 2PbSO4 + 2H2O铅蓄电池电极反应:负极:Pb + SO42-2e-PbSO4正极:PbO2 + 4H+ + SO42- + 2e-PbSO4 + 2H2O不难看出铅蓄电池在放电过程中,负极生成PbSO4质量增加,正极生成PbSO4质量也增加;B选项考查化学反应是否自发进行判断,反应气体体积增大S 0,反应C(s)CO2(g) 2CO(g)不能自发进行,则该反应的H 0正确,内容来源于选修四P34-35页课本内容;C选项中考查化学反应中催化剂能同等程度地加快正逆反应速率,并不能提高反应物的平衡转化率;D相同条件下,溶液中的氧化性依次减弱次序为:Fe3Cu2Z

12、n2。按金属活动性顺序,金属性依次减弱,金属单质还原性也依次减弱,对应离子氧化性依次增强,同时Fe3对应排在Cu2之后。另外据Fe3+Cu=Fe2+Cu2+ 、Fe+Cu2+=Fe2+Cu也不难看出溶液中的氧化性依次减弱次序为:Fe3Cu2Zn2。9阿魏酸在食品、医药等方面有若广泛用途。一种合成阿魏酸的反应可表示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可用酸性KMnO4溶液检测上述反应是否有阿魏酸生成B. 香兰素、阿魏酸均可与Na2CO3、 NaOH溶液反应C. 通常条件下,香兰素、阿魏酸都能发生取代、加成、消去反应D. 与香兰素互为同分异构体,分子中有4种不同化学环境的氢,且能发生银镜反应的酚类化合物共有2

13、种【分析】该题以“由香兰素、丙二酸合成阿魏酸”为载体,考查学生对有机化合物的分子结构、官能团的性质、同分异构体等基础有机化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内容类同变化于江苏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2010(选修科目)说明P45页课本内容。A.香兰素、阿魏酸都有还原性基团,用酸性KMnO4溶液检测上述反应是否有阿魏酸生成不合理;B.香兰素含酚羟基、阿魏酸含酸羟基都能Na2CO3、 NaOH溶液反应,详见本人考前在中学试卷网、中学学科网发表的“江苏省海门市三厂中学2010届高三化学让我最后再看你一眼,我要把你牢牢地记在心里。”;C.通常条件下,香兰素、阿魏酸都能发生取代、加成反应而不能发生消去反应;D.与香

14、兰素互为同分异构体,分子中有4种不同化学环境的氢,且能发生银镜反应的酚类化合物共有2种为来源:学科网10下列实验操作与预期实验目的或所得实验结论一致的是选项实验操作实验目的或结论A某钾盐溶于盐酸,产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无色无味气体说明该钾盐是K2CO3B向含有少量FeCl3的MgCl2溶液中加入足量Mg(OH)2粉末,搅拌一段时间后过滤除去MgCl2溶液中少量FeCl3C常温下,向饱和Na2CO3溶液中加少量BaSO4粉末,过滤,向洗净的沉淀中加稀盐酸,有气泡产生说明常温下Ksp(BaCO3) Ksp(BaSO4)DC2H5OH与浓硫酸170共热,制得的气体通人酸性KMnO4溶液检验制得气

15、体是否为乙烯【分析】本题属于常规实验与基本实验考查范畴。A某钾盐溶于盐酸,产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无色无味气体可能含CO32、HCO3、SO32、 HSO3的钾盐完全B向含有少量FeCl3的MgCl2溶液中加入足量Mg(OH)2粉末,搅拌一段时间后过滤Fe33H2OFe(OH)33H足量Mg(OH)2消耗H促进Fe3水解,使Fe3完全水解成Fe(OH)3过滤除去;C常温下,向饱和Na2CO3溶液中加少量BaSO4粉末,虽说Ksp(BaCO3) Ksp(BaSO4),但部分BaSO4因饱和Na2CO3溶液中高浓CO32转化BaCO3,因此向洗净的沉淀中加稀盐酸,有气泡产生;D C2H5OH与制得的乙烯都有还原性,通人酸性KMnO4溶液都会褪色。11右图是一种航天器能量储存系统原理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