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积岩区的工作方法

上传人:今*** 文档编号:108400100 上传时间:2019-10-23 格式:PPT 页数:24 大小:65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沉积岩区的工作方法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沉积岩区的工作方法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沉积岩区的工作方法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沉积岩区的工作方法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沉积岩区的工作方法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沉积岩区的工作方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沉积岩区的工作方法(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沉积岩及工作方法,岩石学与地层,沉积岩的分类,陆源碎屑岩:包括砾岩(角砾岩)、砂岩、泥质岩等,为母岩经机械破碎搬运沉积的产物 火山碎屑岩:包括火山碎屑颗粒;火山碎屑沉积物(集块岩火山角砾岩凝灰岩) 内源沉积岩:包括内碎屑颗粒岩;蒸发岩;可燃性有机岩等 内碎屑颗粒岩以石灰岩为主,生物屑是主要造岩成分,白云岩在成因上认为是交代产物,沉积岩类的组成,颗粒:包括盆内外5,搬运方式以牵引或跃移为主的物质。 杂基:指 5,搬运方式以悬浮为主的细屑物质。 胶结物:成岩期及后生阶段生成的物质,在岩石中起胶结作用。 孔隙:岩石中未充填或新生成的空间。 杂基与胶结物合称“填隙物”,碳酸盐岩结构特征,颗粒类型: 磨

2、蚀颗粒:内碎屑;生物屑。 加积凝聚颗粒:球粒;团块;鲕粒;核形石等。 生物骨架结构:如珊瑚灰岩、藻灰岩等。 化学及生物化学成因:如石灰华等。,伍登-温德华(Udden-Wentworth) 值粒度标准,以毫米(mm)为单位,2为底数,以2的n次方(n=0;1; 2; 3)向两端扩展,形成一个以1为基数,2为公比数的等比级数数列,伍登-温德华值粒度标准,沉积岩的观察重点,1、颜色及层厚等性状。 2、矿物学组份。 3、结构:对颗粒、杂基、胶结物及孔隙的 描述;支撑性质;沉积岩粒度及分选性。 4、颗粒形态:包括形状、圆度及球度。 5、沉积物组构特征:包括颗粒的排列方向、填集方式。 6、成岩及后生阶段

3、的变化,包括溶蚀、交代、充填等。,沉积岩的结构命名,命名原则:颜色+构造+结构+名称 实例: 碎屑岩: 紫红色薄-中厚层状细-中粒含长石岩屑石英砂岩 碳酸盐岩: 灰-深灰色薄-中厚层状亮晶含砾屑砂屑灰岩 注意:对灰岩颗粒的描述与碎屑岩相似,如:砾屑砂屑粉屑等。对填隙物描述如亮晶泥晶等;对结晶程度描述如:粗晶细晶粉晶微晶等。,沉积岩的层理,水动力条件:低高(能量不断增强) 层理特征:无层理或粒序层理水平层理沙纹层理板状(或槽状)交错层理平行层理逆行交错层理冲刷 沉积物结构成熟度:低高 沉积方式:垂向加积侧向加积 特殊层理:如羽状层理 正粒序:在重力作用下由垂向加积形成 逆粒序:在剪切力作用下由侧

4、向加积形成,沉积岩的构造,沉积构造:波痕、收缩痕、剥离线理、雨痕、冲刷痕及水道构造、生物迹(包括扰动构造、藻纹层及潜穴)等。 沉积侵蚀构造:槽模、沟模、压刻痕等 成岩构造:结核、重荷模、泄水构造、帐篷构造、岩脉、变形构造(如滑塌及火焰构造)、示底构造等。 后生构造:孔洞、鸟眼等,古生物化石的观察与采集,意义: 根据生物演化的规律,生物具有时代属性。 具有指示环境的意义。 重要的造岩组分。 重点: 生物化石的构造。 生物遗迹构造。 生物扰动构造。 化石的埋藏特征(生态学特征)。,古生物化石命名原则,生物学分类:纲、目、科、属、种5级,化石正式名称由属+ 种( +亚种)+定名人构成,由斜体+楷体拉

5、丁文表述。 如Halobia alaskana Smith(阿拉斯加海燕蛤) 化石名称的定名人在行文时可省略 注意以下符号(均用楷体) sp.表示未定种;cf.表示比较种; aff.表示亲近种;var.表示变种; 如:Halobia cassiana var. yunnanensis Reed(卡息安海燕蛤云南变种); Halobia sp. (海燕蛤未定种),重力流的特征,按沉积物颗粒的支撑机理,划分为: 1、碎屑流:由杂基支撑颗粒。 2、颗粒流:由颗粒间相互支撑。 3、液化沉积物流:由孔隙中液体支撑沉积物颗粒。 4、浊流:由涡流支撑沉积物颗粒。 重力流(密度流)与牵引流的区别 由浊流形成的

6、岩类称浊积岩,浊积岩中的鲍马序列,浊积岩中以发育鲍马序列为特征,序列由上而下可分为5段 E段:泥质层段。 D段:上平行纹层段。 C段:交错纹层段。 B段:下平行纹层段 A段:块状递变层。 A段底常发育侵蚀面及砾石 鲍马序列反映出浊流由重力流经“稀释”演变为牵引流的演变过程。,沉积岩的接触关系,整合:岩层相互过渡,岩性连续渐变。 沉积间断或冲刷:岩层基本连续,岩性突变,接触面不平整。 平行不整合(假整合):岩层不连续,地层有明显缺失,上下岩层间有不连续界面,相互平行展布。 角度不整合:岩层不连续,地层缺失明显,不连续界面的上下岩层间有交角。,基本层序的观察与描述,定义:地层垂向序列中,具有叠覆规

7、律、成因联系、代表地层间隔发育特点的单层组合。 观察与描述内容: 单层成分、厚度、结构构造、特殊夹层特征、叠覆和接触关系、纵横向变化、与理想沉积模式的比较。,沉积相与相模式,沉积环境:现代进行沉积作用所处的自然地理环境(物理、化学、生物等环境)。 沉积相:古代沉积环境,为沉积物形成条件的物质表现。 相模式:由现代环境概括、抽象出来的,作为古代环境(相)对比标准的模式。 沉积相的分类: 陆相:河流、湖泊、沙漠、冰川等。 海相:潮坪、海滩、大陆坡、深海平原等。 交互相:三角洲。,地层的单位,年代单位: 代纪世期亚期 年代地层单位:与年代相对应的地层单位 界系统阶亚阶 岩石地层单位: 群组段层 (应

8、用于有层有序的地层) 岩群岩组杂岩 (应用于有层无序的地层) 生物地层单位(生物带 Biozone): 组合带、延限带、顶峰带、谱系带等 间隔带或“哑带”代表生物带的不连续 不够建带条件的可称”组合“ 其他地层单位:如磁性地层极性单位(极性带) 事件地层单位,地层单位的建立,地层单位的建立:以层型为物质基础,按地层的特征和划分标志所划分的单元,并给予确切的描述。 建立或修订地层单位的程序: 1、类别、名称及建立或修订地层单位的理由。 2、层型剖面的位置。 3、地层单位的描述及讨论。 4、给建立的地层单位下定义。 5、以论文等形式公开发表并提交全国地层委员会审定。,地层的层型剖面,分类: 正层型

9、剖面:建立地层单位并给予定义的原始层型 副层型剖面:解释正层型定义时的补充层型 选层型剖面:命名时无正、副层型,由后人指定的层型 新层型剖面:正层型破坏或不可接近而重新指定的层型 次层型剖面:为扩展上述层型概念所建立的参考层型,岩石地层单位,正式地层单位:符合中国地层指南关于地层划分和单位定义,且按命名程序命名的地层单位。 非正式地层单位:区域展开程度差,无须正式命名的地层单位。 岩石地层的基本单位:组。 组的定义是:具有岩性、岩相和变质程度一致性的岩石体。 注意:岩石地层单位与制图单位概念不同,应用范围也不同。,地层单位的命名及应用,岩石地层单位的命名原则:地理或属性专名+单位专名,如自流井

10、组、灯影组。 生物地层单位的命名原则:代表性生物属种名称+单位专名,如:Neoschwagerina leei 延限带(Range zone);Burmesia lirata - Costatoria napengensis 组合带(Assemblage zone)。 年代地层单位命名原则:地理或属性专名+单位专名,如邛竹寺阶(期)、那高岭阶(期)。 非正式地层单位的应用:无明确定义,时空分布不稳定或未按原则命名的单位。应用灵活性大,特别是大、中比例尺制图。如凉高山砂岩、笔石页岩等。,多重地层划分,地层的定义:地层是具有某种共同特征或属性的岩石体,能以明显的界面与相邻的岩石体相区分。 多重地层划分:根据岩石体客观存在的不同特征及属性所进行划分的方法。如岩石(性)组合、生物、年代、磁性、电性、化学元素、事件、稳定同位素等。 地层区划:一般与区域构造区划相对应。,地层对比,地层对比:区域间相同或相似特征岩石体的比较,寻求时空上岩石体的变化规律。 等时与同相的概念: 岩石地层单位:同相非等时,具有跨时、穿时的普遍性。 年代地层单位:等时非同相。 生物地层单位:即非等时也非同相,但常作为近似等时单位应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