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电子信息学院new

上传人:xins****2008 文档编号:108397815 上传时间:2019-10-23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10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内蒙古电子信息学院new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内蒙古电子信息学院new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内蒙古电子信息学院new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内蒙古电子信息学院new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内蒙古电子信息学院new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内蒙古电子信息学院new》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蒙古电子信息学院new(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内蒙古电子信息学院应用电子技术专业提升专业服务能力建设方案一、专业建设基础应用电子技术专业是我院最早的电子信息类专业之一,是我院重点发展与建设的专业,经过三十年的建设与发展,具有了深厚的专业积淀,形成了鲜明的专业特色,2009年被评为自治区品牌专业,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单片机教学团队被评为2010年度自治区级教学团队。(一)专业优势1培养目标明确,专业定位准确。我院应用电子技术专业的专业定位为培养具有一定的专业基础知识,具有较强的实践操作能力,以电子技术在智能仪表、自动监测与控制等方面的应用为专业方向,为现代化大中型企业的自动控制生产线培养自动控制与监测设备的设备安装、调试、维修维护技术人员,为自

2、治区的化工、钢铁、机械、煤田、电力、乳制品业等主要经济产业的技术升级提供服务。2突出专业岗位能力的课程体系。依据岗位技能需求、职业资格认证内容构建课程体系。专业基础部分以电子专业应知应会的专业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主线,专业课程以单片机应用技术和可编程控制器为主线,从应用体系设计的层面组织教学,对于专业核心课程均开设相应的综合性实训课程,以项目的形式引导、组织教学过程。将职业资格认证的内容融入到教学中,推行双证书制度。3专业技能突出、结构合理的专兼结合的师资团队。本专业现有校内专任教师8人, 4人具有双师素质,4人具有副高以上专业技术职称,5人具有硕士学位;企业兼职教师10人,全部具有工程师以上

3、职称。“应用电子技术专业核心课程单片机教学团队”为2010年自治区教学团队。4初步形成了“工学结合、理实一体”的教学模式。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在06级实施了“模块化、一体化”的教学改革,将专业课程划分为专业基础、专业核心、专业拓展三个模块,每个模块选择几个合适的项目,实行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将专业知识与技能贯穿在项目中,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专业兴趣,激发了学生学习热情,学生掌握了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的应用方法,教师提高了专业技能的教学能力,积累了教学改革的经验,为全面推行“工学结合、理实一体”的教学模式奠定了基础。5初具规模的软硬件教学条件。应用电子技术专业拥有6个专业实验室,3个专业综合实训实验室

4、,1个自动化生产组装车间,1个STM焊接车间。各个教室均配有多媒体教学设备,学院有千兆校园网、电教中心、语音室等先进的教学设备,在实训大楼建立企业“孵化器”,为提高教师的专业技术应用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提供了可靠保障。6具有良好的专业发展前景。随着电子控制技术的发展,自动控制技术已经渗透到各行各业,从原材料采集到产品的生产、加工、运输、销售及售后服务都需要自动测控技术的支持。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定位在服务内蒙古自治区的化工、钢铁、机械、煤田、电力、乳制品、农牧业等主要经济产业,培养在自动化养殖控制、生产加工、信号采集与控制、设备制造、安全监控、汽车电子、楼宇智能等领域从事生产、调试、维修、

5、维护的技术应用型人才,是自治区主干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持,在服务区域经济发展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专业发展有着很大的社会需求,具有很好的发展前景。2007年学院以本专业师生为骨干,参加了我区第五届“挑战杯”大学生科技制作大赛,两项作品参赛,均获得了三等奖的优异成绩;2009年代表内蒙古自治区参加全国职业技能大赛(高职组)“电子产品设计及制作”赛项并获优秀奖,2011年代表自治区参加全国职业技能大赛(高职组)“芯片级检测维修与信息服务”赛项并获三等奖。(二)存在的问题本专业建设虽然取得一定的成绩,本专业在建设过程中依然存在以下不足:1课程体系与高职教育的要求存在一定差距虽然构建模块了化课程体系,但在具

6、体的课程中任然没有彻底贯彻“工学结合、理实一体”的教学模式,没能将理论课和实践课有机融合,项目化课程“教、学、做”合一需进一步普及。2校内外实训条件有待提升校内实训条件与企业生产环境和企业文化需进一步融合;校内生产性实训项目、内容与企业生产任务和企业要求存在仍有差距;顶岗实习深度、管理有待加强。3教学团队双师素质有待提高教学团队尚不能完全适应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要求,专任教师企业实践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兼职教师的教学能力也需进一步提升,专业带头人的培养层次有待进一步提高。二、建设目标及实施方案专业建设以就业为导向,以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以服务自治区重点领域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升级为目标。挖掘自身潜

7、力,借助行业、企业优势,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改善实习实训条件、改革教学方法、完善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与评价体系、提高专业技术输出能力。培养“符合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能够掌握电子技术基本知识、自动控制基本原理、方法,具有电子设备维护、维修,自动化生产设备操作等实用基本技能,具有良好职业素养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切实提升专业服务能力,发挥专业引领与示范作用。1.人才培养方案修订目标:创新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将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按照专业特点与典型岗位能力、职业资格标准需求,构建适合工学结合教学模式的课程体系,实行多学期、分段式等灵

8、活多样的教学组织形式,将教学过程和生产过程紧密结合,切实落实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实施方案:(1)成立由企业人力资源、技术人员、校内教育专家参与的专业建设项目组,负责专业建设指导工作。(2)进一步深入企业进行系统调研,认真分析主要岗位的职业资格标准和典型工作任务的知识技能需求,准确掌握毕业生应该具备的职业能力,确定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3)按照专业特点与岗位能力需求,以及毕业生应具备的知识、能力、素质构建课程体系,确立3-5门专业核心课程,明确核心专业课程的教学内容。 (4)依据课程之间的关系,制定教学进程表。(5)提请专业建设委员会讨论,既要确保人才培养方案在专业知识技能上的科学严谨

9、性,又要保证培养实施过程的灵活机动性。2.教学团队建设以“提高自身专业教师技术、技能应用能力,发挥企业能工巧匠的技能优势”为指导思想,建立专兼结合的专业教学团队。目标:(1)引进1名具有行业影响力的专家,协助指导专业建设工作并带领专业团队提高专业服务能力。(2)培养12名职业教育能力先进、课程开发能力强、专业水平高、行业认可度高的专业带头人。(3)培养5名以上的具有较强课程开发能力、专业技能突出、具有一定协调组织能力的专业骨干教师。 (4)打造一个由810名校内专任专业教师和1015名行业专业技术人员组成的专业教学团队。实施方案:(1)加强教师思想道德教育,树立“德高为荣”的师德风尚,建立完善

10、的师德师风考核机制,开展“师德模范”、“优秀教师”等评选等活动,激发广大教师的职业责任心和职业荣誉感,提高教师的师德水准。(2)加大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的培养力度,积极参加各类教师培训,参加实践锻炼,参与专业项目开发,使教师的职业教育教学理念、课程开发能力、实践教学能力等得到全面提高。(3)完善教师企业挂职锻炼实施办法。选派教师到企业顶岗工作、参与企业的科研、技术和产品开发,鼓励专业教师在合作企业中兼职担任专业技术职务,进一步提高专任教师综合职业素养与实践教学能力。(4)修订兼职教师管理办法,建立动态调整的兼职教师管理制度,建立数量充足、技术精湛、有一定社会影响力的兼职教师队伍。对企业工程技术

11、人员、能工巧匠、和技术能手实行“双向互聘”并实施“弹性教学安排”,以企业为中心,灵活安排教学时间,确保优秀兼职教师到校上课;设立兼职教师培训基金,用于兼职教师教学能力培训。3.课程与教材建设按照技术岗位高技能人才的实践工作任务要求和能力要求,开发模块化的专业课程体系,强化以职业道德培养为首要目标的人文素质教育,实施专业核心课程建设,开发以项目化、职业化为特征,以岗位技能培养为重点的核心课程,选用和编写能够体现“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方式的精品教材,以典型项目来承载课程教学内容,有机融合完成对应工作任务所需的知识、技能。目标:(1)建设23门“理实一体”的校内专业核心课程,1门课程达到自治区精品

12、课程标准。 (2)建设12门基于“工学结合”的专业核心课程,1门课程达到自治区精品课程标准。(3)编写专业核心课程教材、项目任务书、实习手册等。(4)制订专业核心课程标准。实施方案:(1)依据人才培养方案,确定专业核心课程的主要知识、技能要点,制订课程能力目标考核标准及考核方法。(2)由专业教师与企业专家共同开发能够涵盖课程主要内容的项目,以项目为载体,制订课程实施方案。(3)编写适合在生产性实训基地开展教学的工学结合校本教材、项目任务书。(4)引入职业资格和岗位技能标准,编写专业核心考试理论、技能考核标准,建设专业核心课程理论考试试题库。4.实训基地建设校内生产性实训与校外顶岗实习有机结合,

13、突出“职业能力为本、工学交替、理实一体”的理念,建立具有真实岗位意境、能够反映专业应用技能的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目标:校企共同建设具有真实岗位,能反映现代生产一线自动测控新技术,集“技能与创新训练、职业培训与资格认证、技术服务与科研攻关”于一体的综合性、生产性校内实训基地。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发虚拟项目,为教学提供有效技能训练途径。积极与企业合作,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建立“校中厂”、“厂中校”等形式的实践教学基地,满足学生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的教学需要。实施方案:(1)新建12个具有真实技术应用环境、能够满足理实一体教学的校内实训基地。(2)建立一个校企合作的技术创新工作室,作为教师专业技术应

14、用能力提高和技术服务的平台。(3)引进一家小型生产性企业,或自建一家生产性实习工厂,满足学生校内生产性实习的需要。(4)建立58个稳定合作的校外实习基地,保障每年100人的校外教学实习需要。(5)修订完善实习实训管理及考核办法。 5.专业群建设目标:以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建设为基础,引领、带动学院电子信息类专业群的教学改革与专业建设,在师资队伍建设、实习实训建设、课程建设等方面做到共建、共享。实施方案:(1)各专业负责人参与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建设过程,尤其是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各种管理制度制定过程。(2)各专业专任教师参与或承担共享课程、互相渗透课程的建设工作,课程资源共建共享。(3)在实训基地建设中

15、尽可能考虑相关专业的共性,资源利用最大化。(4)校外实习实训基地相互补充,对综合性实习项目各专业协调配合,共同完成。6.教学管理与教学质量监控、评价体系建设按照“校企合作、工学交替、理实一体、德技双修”的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人才培养质量监控保障体系,制定教育教学质量标准,形成完善的教学管理与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学院、企业、社会共同参与的教育质量评价。目标:(1)建立健全教育教学管理、专业建设、质量评价机构,完善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2)制定教育教学质量标准及考核办法,加强质量监督。(3)构建教育教学质量评价反馈机制。实施方案:(1)成立由校内教育专家、行业企业专家组成的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建设工作指

16、导委员会,指导、检查、评价专业建设工作。(2)制定包括人才培养质量标准、双师结构教学团队标准、实训基地质量标准、课程质量标准、学生综合素质考核标准的教育教学质量标准体系。(3)加强教学检查、督导工作,构建学校、行业(企业)、学生、社会(家长)共同参与的教学评价体系。(4)构建学生教学质量信息、行业教育教学质量信息、毕业生跟踪信息反馈系统,不断改进专业建设,提高教育教学质量。7. 专业服务能力建设 目标:坚持教学、科研、生产、技术服务相结合,充分利用本专业的设备和技术研发能力,通过与相关行业企业合作共同建设开放性、多功能的区域性技术服务平台,在专业建设的示范辐射、职业资格认证、技术开发与应用、企业员工培训等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