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吊安装与群塔工程施工设计方案

上传人:xmg****18 文档编号:108397575 上传时间:2019-10-23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10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塔吊安装与群塔工程施工设计方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塔吊安装与群塔工程施工设计方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塔吊安装与群塔工程施工设计方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塔吊安装与群塔工程施工设计方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塔吊安装与群塔工程施工设计方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塔吊安装与群塔工程施工设计方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塔吊安装与群塔工程施工设计方案(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 . .塔吊安装及群塔施工方案为了更加科学合理的利用塔吊,保证塔吊安全可靠、满足工程施工的正常运转和顺利进行,特编制此塔吊吊装及群塔施工方案。一、编制依据1、常熟市2017B-026地块住宅项目工程图纸。2、常熟市2017B-026地块住宅项目工程施工组织设计。3、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程JGJ33-2016。4、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2016。5、塔式起重机安全规程 GB51442014。6、塔机使用说明书。二、工程概况1.工程简介常熟市2017B-026地块住宅项目,本工程包括1#-3#,5#-9#住宅楼及地下车库。 1#3#、5#-9#住宅楼为钢筋砼框架结构,3#、5#9#

2、为筏板基础,标准层层高2.95m,一层层高为3.3米,地下一层层高为5.05米,地下车库层高为3.55米。建筑高度:1#、6#、8#楼18.235m; 2#、7#、9#楼21,185m; 3#、5#楼21.411m。 1#、2#楼为无地下室框架结构,独立基础, 2、现场条件及周边环境 本工程为原地新建工程,位于常熟市沙南路以南,东升路以西,场地较平坦,拟建建(构)筑物采取紧凑式布置形式,四周临边建筑场地狭小。三、塔吊选型及平面布置1、塔吊位置布置及选型依据(1)、建筑物的平面位置、平面尺寸、建筑物高度及周边环境;(2)、施工工艺施工进度要求;(3)、现场材料水平、垂直运输的需求;(4)、塔吊安

3、装、附着设置、维修、拆除要求。2、塔吊选型本工程1#、2#、3#、5#楼共用1台QTZ80型自升式塔式起重机;6#、7#、8#、9#楼采用1台QTZ80型自升式塔式起重机;5#、7#楼采用1台QTZ80型自升式塔式起重机转料。见现场塔吊平面布置图。 2.1、位置设计根据本工程的具体情况(工程量、楼体的长和宽)施工期间基座位置分别设置如下:1、1#楼塔基中心位于8#与9#之间地库上,为1号塔吊。2、2#楼塔基中心位于5#与7#之间地库上,为2号吊。3、3#楼塔基中心位于1#、2#、3#之间非地库上,为3号吊。塔吊位于此位置可以满足塔臂的就位与拆除有足够的空间,同时可以避开周围建筑。2.2、塔机的

4、主要技术参数为了满足本工程施工需要,考虑现场实际情况,使塔吊吊运范围尽可能覆盖整个施工面,不产生或少产生盲区,现有塔吊参数如下表所示:序号楼号层数高度(m)塔吊型号塔吊附着楼号塔吊独立高度(m)塔吊臂长生产厂家17#楼6层21.185QTZ80无4040中联重科股份有限公司6#楼5层18.2358#楼5层18.2359#楼6层21.18523#楼6层21.411QTZ80无4060中联重科股份有限公司1#楼5层18.2352#楼6 层21.1855#楼6层21.41135#楼621.411QTZ80无4040天运建机7#楼621.185四、塔吊安装要求4.1、塔吊安装高度及高差确定因素:(1)

5、塔身高度超过建筑物最高点6m才能满足施工垂直吊装运输要求;(2)相邻的塔吊竖向安全距离要求: 1)起重臂交叉不大于1/2起重臂长的高差要求:H5m。 2)起重臂交叉大于1/2起重臂长,且小于3/4起重臂长的高差要求:H6.5m。 3)起重臂交叉大于3/4起重臂长(或覆盖低塔塔身)的高差要求:H9m。相邻的塔吊水平安全距离要求: 相邻塔吊水平安全距离为2.0m。4.2、塔吊竖向及水平布置要求: (1)根据塔吊平面布置图可知,3台塔吊布置位置关系如下所示: 水平间距:2#、1#塔水平间距45m;3#、2#水平间距45m;1#、3#间水平距离为65m. (2)塔吊竖向布置要求:塔吊安装时平面位置不能

6、错开,则应在竖向进行错开,各塔安装时要求竖向间距:2#、3#塔吊应大于8.5m;1#、3#塔吊应大于6.5m。 4.3、塔吊顶升加节根据本工程开工实际情况,8个主楼同时开始施工,3台塔吊基本同时顶升。1、各个塔吊顶升安全距离要求:、起重臂交叉不大于1/2起重臂长的高差计算:H5m。、起重臂交叉大于1/2起重臂长,且小于3/4起重臂长的高差计算:H6.5m。 、起重臂交叉大于3/4起重臂长(或覆盖低塔塔身)的高差计算:H9m。2、塔吊顶升应遵循安全距离要求,如平面位置不能错开,则应在竖向进行错开,错开距离满足上一条要求。3、塔吊顶升施工(1)准备工作A、检查塔吊安装的各项内容是否完毕和准确。B、

7、进行起升、回转、变幅等动作的试运转。C、将用于接高的全部标准节吊到起重臂处正方位所能吊到位置,并吊一个标准节在引进梁小车吊钩上,再吊起一个标准节于15米幅度处,以保持平衡。D、检查液压顶升系统(2)顶升作业A、先将顶升横梁两端的耳轴放入倒数第二个标准节上边的支撑踏步缺口中,拆下支座与标准节的全部连接螺栓,然后稍微向上顶升一点套架,再重复调整滚轮间隙至最佳状态,同时观察支座与标准节的套管是否对位,如不准,适当调整变幅小车位置。B、顶升套架1.40米左右,使活动爬爪踏住相应标准节的踏步上,再缩回液压缸活塞杆。C、缩回液压缸活塞杆使顶升横梁耳轴倒数第一个标准节下边他不出,并将顶升横梁两端耳轴放入踏步

8、缺口中,继续顶升套架,约1.5米,由人工通过引进梁和小车拉入待加标准节至套架内已安装标准节上方,缓慢缩回液压缸活塞杆,使待加标准节对正已安装标准节落下,取下引进小车吊钩,紧固好双螺母。D、缩回液压缸活塞杆准备进行下一顶升工作循环。E、顶升至设定高度后,缓慢回缩活塞杆使套架下降支座与安装标准节对位,并用特制螺栓连接并拧紧双螺母。(3)顶升注意事项A、塔吊上部顶升部分的重量必须保持平衡。B、顶升时遇到卡阻或异常现象,必须停机检查,故障未排除不得继续顶升。C、再次顶升前,顶升横梁两端的耳轴必须可靠落入标准节踏步缺口内,方能进行顶升,以防塔机倾覆。D、顶升过程中,若下支座与新加标准节及新加标准节与塔身

9、未紧固连接螺栓,严禁作回转及其它运转动作。E、风速超过4级,必须停止顶升工作,并将全部螺栓连接紧固。4.4、塔吊标准节顶升分多次顶升至最终高度,每次顶升均按上述安全距离及操作要求执行。五、塔吊防碰撞措施 1、塔吊安装时(独立安装高度),相邻交叉作业塔吊安装高度按塔吊安全距离要求进行控制。 2、塔吊顶升应遵循安全距离要求,竖向错开,错开距离按相邻的塔吊安全距离要求进行控制。3、塔吊在群塔作业时要求起重臂前端和平衡臂后端顶部安装信号灯和信号旗,以示警告。4、塔机使用过程中,遵循如下原则:动塔让静塔、低塔让高塔、空载让重载。5、塔吊使用过程中必须配备专职信号工负责塔吊邻近作业时安全警戒和指挥工作,信

10、号工指挥必须准确,且与塔司密切配合。各塔应分别设置不同信号指挥频道,严禁使用相同频道或串频信号指挥作业。6、交叉作业塔吊调运物品旋转作业时,要求塔吊按相反方向旋转。信号工必须注意相邻塔机的动态。在发出启动信号之前要观察相邻塔机臂是否在离自己的塔机臂较近的地方或正向自己的塔机臂方向移动,根据情况决定发出启动信号的时间;在塔机臂移动的过程中,塔机司机也要密切注意相邻塔机臂的移动情况,一旦发现两个塔机臂向一个方向靠近,应立即停止移动或向反方向移动塔机臂。7、塔吊起重臂向另一台塔吊方向旋转时应鸣铃警示另一塔吊司机。8、当塔吊发生停电或有其它机械故障时塔司或信号工,应及时通知相临塔司做好避让,防止碰撞事

11、故发生。六、危险源的辨识、评价、识别制度6.1危险源辨识评价台帐作业活动潜在的危险因素可能导致的事故判别依据(-)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危险等级现有监测措施及有效性备注LECD构件安装倒运吊具、索具有缺陷物体打击有构件翻倒物体打击636723有吊装设备有缺陷物体打击有违章指挥、作业物体打击6361083有构件捆扎及装运物体打击6361083有安全教育不到位机械伤害636723有构件拆除高空作业、交叉作业违章作业物体打击6361083有吊具、索具有缺陷物体打击有构件翻倒物体打击有吊装设备有缺陷物体打击有安全教育不到位机械伤害636723有临时用电油抹布的堆放火灾伤人10.531.51有电线破皮、老化

12、及外电线路防护不严触电有灯泡的使用触电3115452有灯泡的废弃爆破伤人10.573.51有灯管的使用触电3115452有灯管的废弃爆破伤人10.573.51有闸刀漏电触电26152704有七、吊装前技术控制措施7.1 作业前必须检查作业环境、吊索具、防护用品,吊装区域无闲散人员,障碍已排除。吊索具无缺陷,捆绑正确牢固,被吊物与其它物件无连接。确认安全后方可作业。7.2在高压线一侧作业时,必须保持下表所列的最小安全距离。电压(kV)安全距离(m)11035110220330500沿垂直方向距离1.53.04.05.06.07.08.5沿水平方向距离1.52.03.54.06.07.08.57.

13、3严禁将不同种类或不同型号的索具连在一起使用。7.4吊绳的挂设不得影响吊钩保险装置,不准用吊钩直接吊拉重物。7.5小件物品必须利用吊筐或吊篮吊运。7.6穿绳:确定吊物重心,选好挂绳位置。穿绳应用铁钩,不得将手臂伸到吊物下面,吊运棱角坚硬或易滑的吊物,必须加衬垫,用套索。7.7挂绳:应按顺序挂绳,吊绳不得相互挤压、交叉、扭压、绞拧。一般吊物可用兜挂法,必须保护吊物平衡;对于易滚、易滑或超长货物,宜采用绳索方法,使用卡环锁紧吊绳。7.8试吊:吊绳套挂牢固,试吊中,指挥信号工、挂钩工、司机必须协调配合。如发现吊物重心偏移或其它物件粘连等情况时,必须立即停止起吊,采取措施并确认安全后方可起吊。7.9摘绳:落绳、停稳、支稳后方可放松吊绳。对易滚、易滑、易散的吊物,摘绳要用安全钩。挂钩工不得站在吊物上面。如遇不易人工摘绳时,应选用其它机具辅助,严禁攀登吊物及绳索。7.10抽绳:吊钩应与吊物重心保持垂直,缓慢起绳,不得斜拉、强拉、不得旋转吊臂抽绳。如遇吊绳被压,应立即停止抽绳,可采取提头试吊方法抽绳。吊运易损、易滚、易倒的吊物不得使用起重机抽绳。7.1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