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维】13-14生物(人教版)必修1课件:3.1细胞膜-系统的边界.ppt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108395321 上传时间:2019-10-23 格式:PPT 页数:48 大小:1,00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维】13-14生物(人教版)必修1课件:3.1细胞膜-系统的边界.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8页
【三维】13-14生物(人教版)必修1课件:3.1细胞膜-系统的边界.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8页
【三维】13-14生物(人教版)必修1课件:3.1细胞膜-系统的边界.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8页
【三维】13-14生物(人教版)必修1课件:3.1细胞膜-系统的边界.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8页
【三维】13-14生物(人教版)必修1课件:3.1细胞膜-系统的边界.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三维】13-14生物(人教版)必修1课件:3.1细胞膜-系统的边界.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维】13-14生物(人教版)必修1课件:3.1细胞膜-系统的边界.ppt(4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3 章,第1节,理解教材新知,把握热点考向,应用创新演练,考向一,考向二,知识点一,知识点二,随堂基础巩固,课时跟踪训练,1.细胞膜的主要成分是脂质和蛋白 质,还含少量糖类。 2功能越复杂的细胞膜中,蛋白质 的种类和数量越多。 3细胞膜的主要功能是: (1)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隔开。 (2)控制物质进出细胞。 (3)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4细胞间信息交流的方式有三种: 通过化学物质传递信息;细胞间直接接触传递信息;通过细胞通道传递信息。 5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和 果胶。,自读教材夯基础,1细胞膜的制备填空与判断 (1)实验原理:动物细胞放在 ,细胞 ,细胞内物质流出即可得到细胞膜。 (

2、2)实验材料: 材料:人或其他哺乳动物的 。 原因:这样的细胞中没有 。,清水里,涨破,成熟红细胞,细胞核和众多的具膜细胞器,(3)实验过程: 制临时装片时,用滴管吸取少量血液。 () 滴加清水和用吸水纸吸引均在盖玻片的一侧进行。 () 近水的部分红细胞首先发生凹陷。 (),2细胞膜的成分判断正误 (1)细胞膜的主要成分是脂质和糖类。 () (2)组成细胞膜的脂质中只有磷脂。 () (3)功能越复杂的细胞膜中,脂质的种类和数量越多。(),1判断下列细胞是否适合作为提取细胞膜的实验材料,并分析原因。 (1)菠菜细胞 (2)鸡红细胞 (3)羊成熟红细胞 提示:(1)不能。植物细胞有细胞壁,细胞不易

3、吸水涨破,另外细胞内有细胞核和众多的具膜细胞器。,(2)不能。鸟类的红细胞虽然没有细胞壁,但细胞内有细胞核和众多的具膜细胞器,因此不易得到纯净的细胞膜。 (3)能。人或其他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无细胞壁,无细胞核和具膜的细胞器,能够保证提取到比较纯净的细胞膜。,2滴加蒸馏水时,如何操作才能保证红细胞完全浸润在水中? 提示:在盖玻片一侧缓慢滴蒸馏水,同时在另一侧用吸水纸小心吸引,注意吸力不要过大,以免将细胞吸走。,跟随名师解疑难,(2)实验流程: 选材:猪(或牛、羊、人)的新鲜的(成熟)红细胞稀释液 制作装片:用滴管吸取少量红细胞稀释液,滴一小滴在 载玻片上,盖上盖玻片,观察:用显微镜观察红细胞的

4、正常形态(由低倍 镜高倍镜) 滴清水:在盖玻片的一侧滴一滴蒸馏水,同时 在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引流法) 观察:持续观察细胞的变化 结果:凹陷消失,细胞体积增大,细胞破裂, 内容物流出,获得细胞膜,2细胞膜的成分,特别提醒 如果实验过程不是在载物台上的载玻片上操作,而是在试管中进行,要想获得较纯净的细胞膜,红细胞破裂后,还必须经过离心、过滤才能成功。 细胞膜的成分并不是固定不变的,如细胞在癌变过程中,会产生甲胎蛋白和癌胚抗原等物质。,自读教材夯基础,1细胞膜的功能填空或连线 (1)将细胞与 分隔开。 (2)控制物质进出细胞,外界环境,(3)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2细胞壁的成分和功能填空 (1)

5、成分:主要是 。 (2)功能:对植物细胞有 作用。,纤维素和果胶,支持和保护,1生长在水底淤泥中的莲藕“出淤泥而不染”,它能从水和淤泥中吸收所需的营养物质,并排出代谢废物,而莲藕不需要的物质却不会轻易进入莲藕细胞。莲藕“出淤泥而不染”的事例说明细胞膜具有什么功能?这种功能的具体体现是什么? 提示: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的功能。主要体现在对营养物质的吸收及有害废物的排出,防止病菌、病毒的侵入等方面。,2细胞膜主要由脂质和蛋白质组成,同时还含有少量的糖蛋白(即蛋白质分子上连接有短的糖链),这些糖蛋白是细胞之间相互识别的标志。细胞识别体现了细胞膜的什么功能? 提示:进行细胞间信息交流。,跟随名师解疑难,1

6、细胞膜的功能图解,2细胞间信息交流的三种方式 (1)一些细胞如分泌细胞分泌一些物质如激素,通过血液的传递运送到作用部位的细胞(靶细胞),被靶细胞的细胞膜上的受体(成分为糖蛋白)识别,引起靶细胞的生理反应(图示如下)。,(2)相邻两个细胞的细胞膜直接接触,通过糖蛋白识别,将信息从一细胞传递给另一细胞(图示如下)。,(3)植物细胞间的识别主要是通过植物细胞间的胞间连丝来实现的(图示如下)。,特别提醒细胞膜的功能复杂多样 除了教材中介绍的三方面的功能之外,细胞膜还具有保护细胞,参与细胞的运动、分泌、排泄、免疫、能量的交换等功能。,例1 下图表示各种细胞膜的组成成分含量:,图示能说明的是 ( ) A构

7、成细胞膜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脂质和糖类 B细胞膜中的脂质和蛋白质含量的变化与细胞膜的功能有关 C细胞膜的功能越简单,所含蛋白质的数量越多 D蛋白质在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中具有重要作用,思路点拨,精讲精析 由图可知,构成细胞膜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和脂质,而糖类含量较少,选项 A 错误;髓鞘只是起保护作用,功能简单,蛋白质含量少,而人红细胞膜、小鼠肝细胞膜和变形虫细胞膜功能相对复杂,蛋白质含量多,选项 B 正确,C 项错误;图中信息不能说明蛋白质在信息交流中的作用,选项 D 错误。 答案 B,在解答图表信息类题目时,应根据图表中提供的信息确定答案,不能受思维定势影响,要学会进行有效知识迁移。如本题中

8、 D 项表述的内容是正确的,但不能从图中获取这个结论。,例2 水溶性染色剂(PI)能与核酸结合而使细胞核着色,可将其应用于细胞死活的鉴别。细胞浸泡于一定浓度的 PI 中,仅有死亡细胞的核会被染色,活细胞则不着色,但将 PI 注射到活细胞中,则细胞核会着色。利用 PI 鉴别细胞死活的基本原理是 ( ),A死细胞与活细胞的核酸结构不同 B死细胞与活细胞的核酸含量不同 C活细胞能分解染色剂 PI D活细胞的细胞膜能阻止 PI 的进入,精讲精析 活细胞的细胞膜可选择物质出入细胞,维持正常的生命活动。水溶性染色剂(PI)不是细胞所需物质,因而不能通过活细胞的细胞膜。细胞死亡后,细胞膜及其他生物膜的选择透

9、过性丧失,溶于水中的物质(如 PI)都可以通过,而使细胞核着色。 答案 D,思路点拨,解析:细胞膜控制物质进出的功能表现在细胞需要的物质可以进入细胞,不需要的或对细胞有害的物质一般不能进入细胞,细胞内的核酸等重要成分不能流失到细胞外。但细胞膜控制物质进出的功能具有相对性,有些致病的病毒、细菌等也能进入细胞。 答案:D,典例剖析,细胞膜具有控制物质进出的功能。请利用以下材料和用具,验证细胞膜具有控制物质进出的功能。 (1)实验材料和用具: 新鲜的红色月季花瓣、烧杯、玻璃铅笔、质量分数为 15% 的盐酸、清水、量筒。,1.探究细胞膜的成分。 2.验证细胞膜具有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的功能。,(2)方法步

10、骤: 选两只大小相同的烧杯,分别用玻璃铅笔标上 A、B。 _。 选等量的红色月季花瓣,分别放入 A、B 两只烧杯中。 经过相同时间后观察并记录实验结果。,(3)实验结果:_。 (4)请解释盐酸溶液中出现实验结果的原因:_ _。,解析 本题所利用的原理是活细胞的细胞膜对物质进出细胞有选择透过性,细胞死亡后选择透过性消失。在完成该实验时要注意遵循单一变量原则和对照原则。 中学阶段对照实验设计的步骤一般有四步: 第一步:分组编号。即选两只大小相同的烧杯,分别用玻璃铅笔标上 A、B。(步骤) 第二步:设置对照实验。向 A、B 两烧杯中分别加入等量的 15% 的盐酸和清水,再分别向两烧杯中加入等量的红色

11、月季花瓣。(步骤),第三步:观察并记录实验结果,注意要设置观察标准,即相同时间后观察花瓣、水的颜色变化。(步骤) 第四步:实验结论。结合实验原理,依据实验现象,得出实验结论。本实验的现象应为清水中花瓣仍为红色,水无色;盐酸中花瓣褪色,溶液变红。 在分析盐酸溶液中出现实验结果的原因时可从盐酸对细胞膜选择透过性的影响角度进行分析。,答案 (2)在 A、B 两只烧杯中分别加入等量的 15% 的盐酸和清水 (3)清水中花瓣仍为红色,水无色;盐酸中花瓣褪色,溶液变红 (4)在酸性环境中,细胞膜和液泡膜失去选择透过性,液泡中的大分子色素进入盐酸中,归纳拓展,验证性实验分析(一) 验证性实验设计包含的内容 (1)实验课题。 (2)实验原理:即完成该实验所应用到的理论依据。 (3)实验目的:该实验要解决什么问题,能提高或学到哪些知识、能力等。 (4)材料用具:包括实验材料、仪器或试剂等。,(5)实验的操作步骤:设计过程中要有实验设计思想、器材、药品的作用及实验设计原则的体现。 (6)观察和收集实验数据:可以通过文字、图表、曲线、图像等形式对实验数据进行加工处理。 (7)分析与结论: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推断,进而得出相关结论。,点 击 下 图 进 入,点 击 下 图 进 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