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松《张猛龙碑》笔法分析完整版

上传人:sh****d 文档编号:108395092 上传时间:2019-10-23 格式:DOC 页数:37 大小:3.3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李松《张猛龙碑》笔法分析完整版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李松《张猛龙碑》笔法分析完整版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李松《张猛龙碑》笔法分析完整版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李松《张猛龙碑》笔法分析完整版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李松《张猛龙碑》笔法分析完整版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李松《张猛龙碑》笔法分析完整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李松《张猛龙碑》笔法分析完整版(3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张猛龙碑笔法分析李松张猛龙碑是魏楷体系中经典的碑刻,为历代习碑之人所重视。 它之所以成为经典,有很多的原因。首先是知名,因为它是碑刻一直立在地面以上,尤其又在孔庙,所以知道此碑者众;其次是典型,它的风格非常具有魏碑楷书的代表性,是魏楷体系中属于中性风格类的作品;再是技巧规范且含量高。因此,人们把此碑奉为经典是有它的道理的。 康有为在广艺舟双楫对魏楷相当赞赏,概括魏楷之美有十:“一曰魄力雄强,二曰气韵辉穆,三曰笔法跳跃,四曰点画峻厚,五曰意态奇逸,六曰精神飞动,七曰兴趣酣足,八曰骨法铜达,九曰结构天成,十曰血肉丰美。”细审这“十美”张猛龙可存其八九。 所以,初习魏楷,以张猛龙为范应该是最佳选择之

2、一(说之一的意思是还有许多可为范的魏楷,不宜一说习魏必是张猛龙,其实选择的余地是比较大的)。我们认为,其中更主要的根据是,它的方笔更具魏碑楷书典型的笔法特征,同时,此碑的技巧含量丰富,风格特征独具,对学习魏楷是有利的。 我们知道,魏楷典型的、标志性的笔画形态就是“方笔”。方笔的概念与圆笔对应,就是笔画的造型见棱见角。通过多年学习魏楷的经验、体会甚至是教训告诉我们,可以非常肯定地说,方笔技巧如果不能真正掌握,是根本入不了魏楷之门的。 我们经常看到,有许多朋友对张猛龙的笔法技巧十分困惑,猜解不出来具体的方笔用锋技巧。比较典型的情况是,“用唐楷的笔法公式来解魏楷方笔这道题”。其结果是,写的字不是张猛

3、龙,而是“唐猛龙”,笔画的造型总是脱不掉唐楷的痕迹,总感觉魏楷的味道不够纯正。由于类似这样的一直摸不到魏楷正脉的情况实在是太普遍了,所以,本文将对张猛龙的方笔笔法技巧问题进行专题的讨论研究。 一、魏楷典型性笔画方笔的分析 我们把张猛龙典型的方笔进行常规的分类和筛选。并将以“点”的书写来切入,进入微的解析与讲解,同时,再由点逐渐延伸开来分析其它的笔画的书写。之所以由“点”开始,我们的思路和依据是: a、点的方笔技巧是最基本、最典型、最重要的技巧。 b、其它的笔画都是点的延伸和演变(或是都与点有密切的关系)。 1、点 我们先看原碑典型方笔点:下载次数:2062007-4-12 18:51下载次数:

4、1162007-4-12 18:51下载次数:1072007-4-12 18:51下载次数:1052007-4-12 18:51下载次数:1082007-4-12 18:51下载次数:1182007-4-12 18:51从楼上原碑这几个字之点可以看出,它的典型的形象就是三角形。这一笔的书写如果以唐楷常规的“顿藏”笔法技巧,那么它的运笔路线是这样的情况:(小字左点放大图)下载次数:1362007-4-12 18:57把楼上的这种运笔方法进行动作分解,它需要五个动作来完成。试想,仅仅一个点就要用五个动作,写别的呢?写一个特别繁复的字呢?这样的思路和方法肯定是大有问题的。往往我们看到的不少的人就是这

5、样的写法,甚至,一些教科书都是这样的讲授。当然,我们不能说这样的方法是完全错误的,因为它毕竟写出了“方笔”。可是,这样的方法实在太繁琐,太累人。更重要的是,这样的方法写出的笔画死板呆钝,了无生气。实际上,这样的手法其实不是写,而是填描,可以很肯定地说,这绝不是上好的科学的方法。 用柔软的毛笔书写成三角形的点是比较困难的,经过多年我们对魏楷方笔技巧的猜解、探讨和实践,寻找到一种比较方便简捷的应该是很科学的方法切翻之法。 我们的理念、理由和依据是:用最简单、最轻松、最便捷、最清晰的技巧写出最准确点画的方法是最佳方法,最科学的方法。“切翻之法”就是这样的方法。 A、正切点 入笔露锋,向右下侧锋直切,

6、立刻向右上顺时针翻锋,然后出锋。我们将这种顺时针翻锋的点称之为“正切点”。请看详细的解析:(泫字左下点放大图)下载次数:1302007-4-12 19:20再看实际的书写:下载次数:1242007-4-12 19:18下载次数:1172007-4-12 19:18下载次数:1452007-4-12 19:18B、反切点 入笔露锋,向右下侧锋直切,立刻向左下逆时针翻锋,然后出锋。我们将这种逆时针翻锋的点称之为“反切点”。 如图:(公字右上点放大图)下载次数:1142007-4-12 19:24下载次数:1152007-4-12 19:24下载次数:1162007-4-12 19:24不管各种各样

7、的点如何变化,翻锋只有这顺时、逆时的两种,而切锋的角度则要看点的走向。由于点的走向是非常多样的,几乎360度中都有,所以,我们需要进行各种度点的切翻锋训练。可以按下面这样的图示来进行练习:下载次数:1132007-4-12 19:25 以点来进行切翻笔法技巧的强化训练是非常有效的手段,多角度切翻的练习会使这种技巧得到充分的训练。“一旦各种角度的点都能写得出来写得准确,可以说,就解决了魏楷方笔笔法技巧的一大半了,也可以说才算真正入了魏楷之门了。”张猛龙的点变化是比较大的,无论怎样变,大体不离这样技巧的左右。其差异只是在切的力度,方峻度,大小等方面。切的柔些则圆笔的味道足,切的狠些则方笔的意味重。

8、轻切则小,重切则大。 有的也不一定是切锋的技巧,如“鼠屎”、“黍米”等一类圆笔造型的点,用笔的动作其实非常简单,露锋入笔一抹即可。需要强调的是,不同点的造型,需要不同的手法去刻画,这里,一方面不要复杂化,越简洁越好;另一方面,还是不能用唐法解碑法。要注意的是,尽管有个别的点画隐隐有些唐楷笔意的意味,但毕竟还不是唐楷。2、横 我们先来考察原碑中处于重要位置的横的状况:下载次数:1092007-4-12 13:37下载次数:1022007-4-12 13:37下载次数:1062007-4-12 13:37下载次数:1052007-4-12 13:37下载次数:1032007-4-12 13:37下

9、载次数:902007-4-12 13:37下载次数:1132007-4-12 13:37其中具有标准形状的应该是“晋”字的两个横画,尤其是中间的长横,我们可以认定为“标准典型的魏楷之横”。无论是什么字体,它的每一个笔画都是由“入、行、收”三个技巧动作来完成的(点,一入即收),所以,研究笔法就须从这三个微观环节着手。我们专对此横的用笔技巧作详细的分析:魏楷的横实际上是两个点的连接,入笔是正切的点,收笔是反切的点,行笔环节是将两点连接。这样,我们对魏楷横的三个用笔环节就非常清晰了。下载次数:912007-4-12 13:39下载次数:732007-4-12 13:44下载次数:10592007-4

10、-12 13:44我们一直在强调魏楷笔法的“切”与“翻”。那么,为什么写方笔必须要切锋要翻锋呢?其技巧的关键和要领是怎样的呢?我们知道,切锋都是以侧锋切笔的。用侧锋会给笔画的刻画带来方便。 切锋的目的,是用笔尖刻画三角形点左上的棱角,用笔肚(副毫)刻画左下的棱角。翻锋的目的,是将侧锋转换为中锋,以使毛笔保持中锋态运行。这是魏楷切翻技巧笔法的原理所在。掌握了由侧锋切锋刻画棱角,并转换为中锋行笔这一技巧,就是魏楷方笔技巧关键的要领所在。如果这样的技巧掌握娴熟而准确,那么,所有的方笔就都可以驾驭了。图示:下载 (77.2 KB)2007-4-12 13:43下载 (82.76 KB)2007-4-1

11、2 13:43下载 (79.19 KB)2007-4-12 13:43横的造型也是多变的,但万变不离其中,也还是用笔的幅度问题。需要注意的是,它是魏楷的用笔技巧,而不是唐楷的方法。尽管有些笔画是圆笔,但不是唐楷之笔,它还是魏楷的意味,两者是有区别的。如果细细观察,其中的差异是清晰的.切翻笔法技巧解析到这里,就基本把它的原理与要领说清楚了。我们就可以举一反三来分析其它的笔画了。(以下笔画解析将作简单描述)3、竖 先看原碑典型竖的形状:下载次数:682007-4-12 13:49下载次数:622007-4-12 13:49下载次数:612007-4-12 13:49下载次数:652007-4-12

12、 13:49下载次数:622007-4-12 13:49下载次数:622007-4-12 13:49实际上,这笔悬针也是点的延伸。切翻之后中锋下行即是一竖。实际书写图例:下载次数:852007-4-12 13:53下载次数:732007-4-12 13:53下载次数:702007-4-12 13:53下载次数:692007-4-12 13:534、撇 原碑中“撇”的情况:下载次数:742007-4-12 13:56下载次数:612007-4-12 13:56下载次数:692007-4-12 13:56下载次数:622007-4-12 13:56撇仍然是点的延伸,其实撇与竖的写法属于一类,入笔一

13、样切翻,只是中锋向左下运行。(示范省略,参见竖画)5、捺 原碑的情况:下载次数:722007-4-12 14:02下载次数:602007-4-12 14:02下载次数:672007-4-12 14:02下载次数:632007-4-12 14:02下载次数:642007-4-12 14:02捺笔同样是与点有关系,不是在起笔处,而是在捺脚的部位。 典型的方笔捺,需要用副毫来刻画捺脚的造型,虽然有些难度,一旦明了点的变异概念,并驾驭得了点的变形技巧,写主笔捺其实并不是分困难。当然,这一笔是由难度的,需要强化训练。下载次数:742007-4-12 14:03下载次数:722007-4-12 14:03

14、实际的书写示例:下载次数:792007-4-12 14:05下载次数:632007-4-12 14:05下载次数:732007-4-12 14:056、钩原碑钩的各种形态:下载次数:682007-4-12 14:10下载次数:642007-4-12 14:10下载次数:592007-4-12 14:10下载次数:662007-4-12 14:10下载次数:652007-4-12 14:10下载次数:592007-4-12 14:10下载次数:522007-4-12 14:10下载次数:762007-4-12 14:10下载次数:592007-4-12 14:10下载次数:652007-4-12 14:10下载次数:692007-4-12 14:10下载次数:702007-4-12 14:10下载次数:662007-4-12 14:10下载次数:652007-4-12 14:10下载次数:712007-4-12 14:10钩的部位是一个很清晰的三角点,只是角度和位置的不同而已。这一笔应该是魏楷笔法中最具难度的一笔,道理是,难在它都是处于笔画的末端,它前面有很长笔画,需要连续准确的运笔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