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汉语第三人称代词指称及其语境制约_兼与日语第三人称代词比较

上传人:w****i 文档编号:108389805 上传时间:2019-10-23 格式:PDF 页数:13 大小:600.0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现代汉语第三人称代词指称及其语境制约_兼与日语第三人称代词比较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现代汉语第三人称代词指称及其语境制约_兼与日语第三人称代词比较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现代汉语第三人称代词指称及其语境制约_兼与日语第三人称代词比较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现代汉语第三人称代词指称及其语境制约_兼与日语第三人称代词比较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现代汉语第三人称代词指称及其语境制约_兼与日语第三人称代词比较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现代汉语第三人称代词指称及其语境制约_兼与日语第三人称代词比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现代汉语第三人称代词指称及其语境制约_兼与日语第三人称代词比较(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当代语言学 第6卷2004年第3期236 - 247页,北京 现代汉语第三人称代词指称及其语境制约 兼与日语第三人称代词比较 方经民 日本松山大学 提要 本文考察现代汉语第三人称代词的直指和回指所受到的语境制约。第三人称代词用于介 绍型现场直指时只受到信息原则的制约,但是用于议论型现场直指、 话语回指时还要分别受到礼 貌原则、 功能原则的制约,用于现场话语回指时则还要受到礼貌原则的部分制约。本文还通过跟 日语的比较揭示两种语言第三人称代词指称功能的不同以及整个代词称谓系统的结构差异。 关键词 第三人称代词 直指 回指 信息原则 礼貌原则 功能原则 1.引言 人称代词有第一人称、 第二人称、 第

2、三人称之分,称谓语境有自称、 对称、 他称之分。 (方经民1999b , 2001)从人称代词和称谓情境的关系来看,第三人称代词主要用于他称,指 称说话人和听话人之外的第三方。在话语分析和功能语法里,指称(reference)根据所指对象 (referent)的不同,分为现场直指(exophoric reference ,或译成 “外指”)和话语复指(endophoric reference ,或译成 “内指”) ; 话语复指根据复指成分和被复指的成分在话语中的顺序关系分 为话语回指(anaphoric reference ,或译成 “上指”)和话语后指(cataphoric referenc

3、e ,或译成 “下 指”)。 现代汉语第三人称代词跟第一、 第二人称代词在指称用法上的区别可简单归结为下表: 参与者被复指成分 第一/第二人称代词+- 第三人称代词- 从语言交往方面来看,第一人称、 第二人称代词的所指对象是语言交往活动的直接参与者 (说话人和听话人 ) , 他们总是出现在语言交往活动现场;第三人称代词的所指对象不是语言 交往活动的直接参与者,而是话题中所涉及到的人物,这个人物可以出现在现场,也可以不 在现场。从话语结构分析来看,第一人称、 第二人称没有被复指成分,我们无法在话语结构 里找到它的复指对象,无法把它确认为互指代词 (co 2reference pronoun) ;

4、第三人称代词允许在 话语结构里出现复指成分,因而有可能是一个互指代词。由此可见,第一、 第二人称代词的 指称都是现场直指,而第三人称代词的指称可以是现场直指,也可以是话语复指。现代汉语 第三人称代词用于复指时通常是话语回指,在上文中可找到先行成分(antecedent) ,但也有少 632本刊网址: http :/ / www.cass. chinese/ s18yys/ dangdai/ index. htm 语用学里也把现场直指看作指示现象(deixis) ,而把话语复指看作非指示用法,参看Levinson (1983)。 本文基本观点在方经民(1999b)里已经提出,初稿曾在第七届国际汉

5、语教学讨论会(2002. 8 ,上海)上宣读。写作、 讨论、 修改过程中曾经得到增野仁、 杉村博文、 濮明明、 金昌吉等先生的指教和帮助,谨致谢忱。 数话语后指现象。按照徐赳赳(1990)的统计,话语后指约占10 %左右。为便于讨论,本文在 考察话语复指现象和语境制约的关系时,只谈话语回指,不谈话语后指。 无论是形式语法还是功能语法,对代词、 名词、 零形式指称现象的研究都一直非常重视。 相比之下,形式语法多集中在句法结构内部考察指称现象,而功能语法更重视在话语结构和 语境中研究指称问题。从功能角度研究汉语第三人称指称问题的重要论文有Li和Thompson (1979)、 陈平(1987a ,

6、 1987b)、 濮明明(Pu 1997)、 徐赳赳(1990 , 2003) 、 木村英树(1990) 等。Li和Thompson的论文主要分析推理在理解第三人称零形式和代词的选择及所指时起的 重要作用;陈平和濮明明都是分析汉语零形式回指的制约因素,当然也涉及到跟代词、 名词 回指的关系;最后两篇论文都是直接讨论第三人称代词的指称问题,其中徐赳赳讨论篇章结 构对话语回指的 “他” 的制约因素,木村英树则讨论现场直指、 话语回指、 现场内话语回指等 不同情况下使用第三人称代词的敬语制约问题。本文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尤其是在木村英 树研究的基础上重新考察第三人称代词的指称用法,全面分析现代汉语第

7、三人称代词指称用 法所受到的语境制约,并通过跟日语的对比,揭示现代汉语第三人称代词指称的性质特点。 2.第三人称代词直指和语境制约 2. 1交往现场和交谈情境 三种人称代词都可以用于现场直指,但所指对象的性质并不相同。第一、 第二人称代词 的所指对象是交谈情境中的参与者,而第三人称代词的所指对象是交谈情境之外的局外人。 交谈情境和交往现场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在交谈情境里,说话人和听话人以外的第三方都是 旁听者;在交往现场里,说话人和听话人以外的第三方里一部分人被纳入交谈情境,是旁听 者,其余的人处于交谈情境之外,是局外人。 在现代汉语里,现场直指时,指示代词、 称谓名词(姓名称谓、 亲属称谓、

8、社交称谓)可以 指称旁听者,也可以指称局外人,而第三人称代词原则上只能指称局外人。在交往现场里, 一旦用 “他/她” 指称某个人,就意味着在说话人的心目中,该人是被当作局外人排除在交谈 情境之外的。 现场直指根据其功用可分为介绍型现场直指和议论型现场直指。在介绍型现场直指里, 说话人将交往现场里的第三方当面介绍给听话人,交往现场里的第三方一旦被介绍,就进入 了交谈情境,由局外人变为旁听者了。在议论型现场直指里,说话人跟听话人议论起交往现 场里的第三方,被议论的人可以被作为旁听者纳入交谈情境里,也可以被当作局外人留在交 谈情境外。介绍型现场直指和议论型现场直指性质不同,所受到的语境制约也不同。

9、2. 2介绍型现场直指和语境制约 第三人称代词所指称的人物必须是已知信息,这是使用第三人称代词的前提,是第三人 称代词的基本语用原则。介绍型现场直指直接受到信息原则的制约,能否使用第三人称代词 取决于被介绍人是已知信息还是未知信息。 7322004年第3期 本文定稿后读到徐赳赳 现代汉语篇章回指研究(2003) ,该书对影响汉语篇章中零形回指、 代词回指和名词回指 的各类制约因素作了系统的分析和研究,其中有关代词回指部分的主要内容同徐赳赳(1990)。 介绍型现场直指里,第三方在被介绍之前就已经在交往现场,但处在交谈情境之外,是 一个局外人。说话人通过把交往现场里的第三方当面介绍给听话人,将第

10、三方拉进交谈情 境,使他由局外人变为旁听者。把作为旁听者的第三方首次介绍给听话人时,不管被介绍的 人尊卑如何,都应该使用指示代词,而不宜使用第三人称代词。因为对听话人来说,被介绍 的第三方是未知信息,把未知的第三方介绍给听话人,目的是想让听话人了解第三方,变未 知为已知,把第三方纳入交谈情境。而使用第三人称代词则意味着把第三方当作局外人排除 在交谈情境之外,明显不符合交往的目的。例如: (1) a.我来介绍一下, 这位/ ?他是刚从外校转来的新同学王晓华。 b.我来介绍一下, 这位/ ?他是国际上著名的语言学家王晓华教授。 但是如果听话人事先已经知道第三方的一些情况,对听话人来说第三方是已知信

11、息的话,就 既可以使用指示代词,也可以使用第三人称代词。例如: (2) a.我来介绍一下, 这位/他就是刚从外校转来的新同学王晓华。 b.我来介绍一下, 这位/他就是国际上著名的语言学家王晓华教授。 副词 “就” 强调对已知信息的确认。使用指示代词的语用作用是把被介绍的人作为旁听者直接 引入交谈情境,使用第三人称代词的语用作用是暂时把被介绍的人当作局外人留在交谈情境 外,以唤起听话人的记忆。联系比较例(1) (2)里的a和b还可看出,介绍型现场直指时,能 否使用第三人称代词跟被介绍的人的尊卑无关,而只是取决于被介绍的人是已知信息还是未 知信息。如果是已知信息,可以用第三人称代词,也可以用指示代

12、词;如果是未知信息,一 般不用第三人称代词,而用指示代词。这里的已知、 未知是指说话人对听话人是否具备有关 第三方的知识所作的判断。要是判断错误,听话人实际上并不了解第三方的情况,或者想不 起来了,那么就有可能造成交往失误(方经民1994)。 2. 3议论型现场直指和语境制约 议论型现场直指除了受到信息原则的制约外,还要受到礼貌原则的制约。通常情况下, 被议论的第三方处在能听到议论的交往现场时,应该回避使用第三人称代词,除非是想有意 违背礼貌原则以制造某种语用效果。 在议论型现场直指里,说话人跟听话人议论起交往现场里的第三方,被议论的人可以被 作为旁听者纳入交谈情境里,也可以被当作局外人留在交

13、谈情境外。从理论上讲,如果被议 论的人是未知信息,只能使用指示代词;如果被议论的人是已知信息,则既可以用指示代词 或称谓名词,也可以用第三人称代词。这里的已知、 未知是指说话人对听话人能否确认对所 指对象所作的判断。如果是已知信息,用指示代词或称谓名词指称被议论的人,可以把他当作 旁听者纳入交谈情境里,也可以把他当作局外人留在交谈情境外;用第三人称代词指称被议论 的人,则必定是将他当作局外人留在交谈情境外。因此,尽管理论上,只要是已知信息,就可以 将第三人称代词用于议论型现场直指,但实际上,还要受到下面的礼貌原则的制约: 如果A当着C的面跟B说话,第一次议论到C时,不管C的地位高低,都应避免用

14、 “他” 指称C , 而应该用指示代词或称谓名词指称C。 832当代语言学 这是因为一旦用了 “他”,就意味着把C当作局外人排除在交谈情境之外了,这对在现场的被议 论的人来说是不礼貌的。当然如果被议论的人虽然在交往现场,但并不注意这边的谈话,或者 这边有意不让他听见,低声议论时,完全可以把他当作局外人,用第三人称代词指称。 当着C的面对B首次议论到C不用指示代词或称谓名词而用第三人称代词,这种例子在 实际语言交往活动中并不少见,但这种情况下往往带有特定的语用意义,是有意违背礼貌原 则制造某种语用效果。有意违背礼貌原则造成的语用效果主要有三种。 第一种是有意识地显示自己的地位高于C。从礼貌原则来

15、看,现场直指应避免使用第三 人称代词,但对地位高的人来说,却可以有意违背这一原则以显示自己的尊贵。值得注意的 是,这种尊贵其实是显示给被议论到的第三方看的,而不是显示给听话人看的。设想一个由 总经理、 王科长、 秘书小李三人构成的交往现场,试比较: (3) a.总经理:小李,你和王科长/他一起去吗 ? b.总经理:王科长,你和小李/他一起去吗? c.王科长:总经理,您和小李/他一起去吗? d.王科长:小李,你和总经理/ ?他一起去吗? e.小李:王科长,您和总经理/ ?他一起去吗? f.小李:总经理,您和王科长/ ?他一起去吗? 总经理在小李面前提到在场的王科长或在王科长面前提到在场的小李都可

16、以用 “他” 直指;王 科长在总经理面前提到在场的小李可以用 “他” 直指,但在小李面前提到在场的总经理就不便 用第三人称代词直指;小李在王科长面前提到总经理或在总经理面前提到王科长,都不便用 第三人称代词直指。可见能不能使用第三人称代词涉及到的是说话人A跟被议论的人C的 尊卑关系,而无须顾及听话人B的地位高低。当说话人的地位明显高于C时,不用称谓名词 直指C ,把他当作听话人纳入交谈语境,而用 “他” 直指C ,把他留在交谈语境外,就能表达 “有意识显示自己的地位高于C” 的语用意义。当然,这种用法只适用于说话人的地位明显高 于C的情况,否则就违背礼貌原则。 第二种是有意识地忽略C的存在。通常情况下即使说话人的地位跟C差不多,用 “他” 直 指C ,把C留在交谈语境外也是不太礼貌的,这种情况下说话人往往放低声音,尽量不让C 听见。如果毫无顾忌,大声用 “他” 直指C的话,那就意味着说话人有意识地忽略C的存在。 木村英树(1990)曾举下面的例子说明用第三人称代词现场直指同辈或小辈时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