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篇目理解性默写完整版

上传人:sh****d 文档编号:108385429 上传时间:2019-10-23 格式:DOCX 页数:37 大小:94.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篇目理解性默写完整版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初中篇目理解性默写完整版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初中篇目理解性默写完整版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初中篇目理解性默写完整版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初中篇目理解性默写完整版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初中篇目理解性默写完整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篇目理解性默写完整版(3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初中篇目理解性默写1论语十二则1.论语中孔子论述学习与思考的辨证关系的句子是: , 。2.文中提出的儒家待人接物之道的句子是: , 3.论语中强调学习要有谦虚求实的态度的句子是: , 4.论语中告诉我们不但要学习别人的长处,还要借鉴别人短处的句子是: , 5.阐述当别人不了解甚至误解自己时,应当采取的正确的态度是: , 6.孔子提倡“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在本课中,孔子还有过类似的表述,这两句话是: , 7.孔子强调尊重他人意愿的句子是: , 8.现实生活中,人们为了表明“只要虚心求教,到处都有老师”的观点时,常引用论语中孔子的话: , 9.论语中强调无论何时何地都要虚心向别人学习。

2、那么,怎样学习呢?应该: , 10.论语中强调复习的重要性的句子是: , 。11.论语中写求知实事求是的句子是: , 。12.朋友从外地来看望你,你可以引用孔子的哪一句话来表达你的心情: , 13.曾子每天从哪些方面来反省自己: , 14.十则中流传至今的成语有哪些: , , , 15.十则中,阐述了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也是一种乐趣的句子是: , 16.十则中,阐述了“吾日三省吾身”内容的句子是: , , 17.十则中,含有“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之意的句子是: , 18.十则中,阐述待人接物的处世之道的语句是: , 19.十则中,根据“温习学过的知识,可得到新的理解与体会”这一意思,可以概

3、括出一个成语: 20.孔子认为,聪明人应具备“ , ”的学习态度。21.借松柏之后凋比喻社会现象的句子是: , 这句话说明品德高尚的人经得起时间和环境的考验2鱼我所欲也 (选自孟子)1.鱼我所欲也中孟子认为失其本心的行为是: _。2. 鱼我所欲也中与“嗟来之食”的意思相一致的句子是: _,_;_ ,_。3. 鱼我所欲也中是全篇的中心论点的句子:_。4.全文的中心观点,也是表明作者“舍生取义”的决心的句子是:_,_;_,_。_ ,_。5.表明“我”不会做“苟且偷生之事”的句子是:_ ,_。6.作者说人人都有向善之心而贤者能做到坚持不懈的句子是:_ ,_,_。7.孟子鱼我所欲也中用 “_ ,_”两

4、句来表明对待“万钟”的标准与态度。8. 孟子认为能做到舍生取义的人是:_ ,_。9.“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中的“是心”指:_ ,_。10.在孟子看来,什么情况下,即使遇到祸患也会挺身而出的? _ ,_。11.体现“性本善”思想的句子是:_,_ ,_。12.承上启下,从人们熟知的生活现象谈起的句子是:_ ,_ ,_ ,_。 13.“此之谓失其本心”中的“此”指:_ ;_ ;_。14.在作者看来,面对高官厚禄而不辨礼义的根本原因是什么:_。15.不辨礼义的接受万钟是为了:_,_ ,_?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孟子1.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说明人才必须经过艰苦磨炼的作用的句子是:

5、, , , , , , 。2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作者所摆出的事实是: , , , , , 。3.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分析亡国的条件的句子是: , , 。 4.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哪些语句反映了孟子认为人才是在艰苦环境中造就的? , , , , , 。5.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哪些语句反映了孟子重视人才成长的主观因素? , , , , , 。6.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列举作者分析六位古人的事例后作出结论的过渡句: 。7.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论述造就人才的客观条件是. , , , , 。8.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论述造就人才的主观因素 , , 。9.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由个人推论到国家,提出判断的句子 ,

6、, 。10.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指出了艰苦磨炼益处的句子是: , 。11、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与“错误是正确的先导”这种观点接近的语句是: , 。12.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从内外两个方面说明了导致亡国的原因的句子是: , 。1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总结全文,归纳中心论点的句子是: , 。4曹刿论战 左传1曹刿冲破阻挠,坚持进见鲁庄公的原因是什么? , 。2曹刿认为可以一战的条件是什么? , , 。3为什么齐人三鼓曹刿才同意击鼓进军? , , 。4曹刿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后才同意追击的理由何在? , , 。5曹刿进见时,他的同乡反对的理由是: , 。6曹刿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的原因是: , , 。7能体现曹刿军事思想的句子是: , ; , 。8有利于反攻的时机是在 的时候;有利于追击的时机是在 , 的时候。9反映战前政治准备,表现曹刿“取信于民”的战略思想的一句话是: , , 。5邹忌讽齐王纳谏 (选自战国策)1.战国策是战国时代国别史汇编,选自战国策的历史散文邹忌讽齐王纳谏。主人公邹忌是一位_ _,_ _的美男子。2. 邹忌面对妻子、妾、客人的赞美,邹忌没有轻易相信,看到徐公,认为自己不如徐公美,又_ _,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初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