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治疗中护士的职责

上传人:油条 文档编号:10837819 上传时间:2017-10-10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4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药物治疗中护士的职责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药物治疗中护士的职责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药物治疗中护士的职责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药物治疗中护士的职责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药物治疗中护士的职责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药物治疗中护士的职责》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药物治疗中护士的职责(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药物治疗中护士的职责在医疗工作团队中,护士与患者接触最为密切,可最先观察与评估药物作用,必要时可及时干预。护士是患者的守护者,可发现或纠正医生、药师的错误,护士是防止用药差错的最后防线!在护理患者的过程中,为提高药物治疗效果,护士应履行以下职责: 用药前了解患者相关情况了解病情和检查结果,以便判断治疗效果和药品不良反应。评估患者自我照顾的能力。确定患者是否存在危险因素。包括特定的病理生理变化,尤其是肝肾功能损害、药物过敏、服用多种药物、使用容易出现问题的药物(如镇静催眠药、口服降糖药等)的患者;特殊患者(孕妇、老人、幼儿、体重过低者);使用治疗指数小的药物(如锂盐)的患者;既往出现过药品不良反

2、应的患者;有遗传危险因素的患者。给药过程中的注意事项了解药物知识,减少治疗中的差错。如同一药物治疗不同疾病时用量可能不同;同一种药物可能有不同的剂型,给药剂量可能有差异;某些静脉注射药物若渗出血管外可引起局部损伤,若发生意外要及时采取措施。给患者用药时,仔细阅读医嘱,若有不清楚的地方,与医生核对。核对患者姓名,仔细阅读给药说明,核对药物名称、给药时间、剂量、浓度和给药途径,核对剂量计算方法是否正确。防止发生配伍禁忌。为了防止药物配伍禁忌的发生,除对药物性质、已报道的注射药物配伍资料、影响药物稳定性的因素有深入了解外,还应遵守下列原则:根据药物性质选择适宜的载体溶媒;在药物配伍时一次只加一种药物

3、到输液瓶中,充分混匀后,检查有无可见的变化,再加入另一种注射药物,并重复相同的操作和检查;两种药物在同一输液中配伍时,应先加浓度较高者,后加浓度较低者,以降低发生反应的速度;有色的注射用药物应最后加入,以防有细小沉淀时不易被发现;注射用药物配制结束后应尽快使用。评估治疗效果护士对患者病情变化的观察最为直接,接触也最为密切。为了及时观察治疗效果,护士应该了解治疗的合理性,出现药物疗效时患者的表现和时间。促进患者依从性老年患者按照医嘱用药的依从性差。为提高患者依从性,护士可与医生沟通,尽可能简化用药方案,调整用药时间以适应患者生活习惯,采用适宜的制剂,如易于吞咽的液体制剂,使用容易打开的药瓶,用药

4、方法的书写要清楚,字体要大而清晰;制订药物治疗方案时,要考虑患者经济承受能力;通过书面和语言两种方式,简要清楚地向患者(或看护人员)讲明治疗计划和用药方法;初次使用的药物,或用药品种有所改变时,可通过用药日记、特殊的药盒等方式,帮助患者记录用药情况;争取患者的朋友、亲属和社会志愿者去帮助患者;若患者有意不按医嘱用药,需通过加强用药宣教来解决。进行用药宣教,提高药效告诉患者所用药物的名称,大致类别,最好用药物的通用名称。要准确地告诉患者给药剂量与时间。教会患者正确的给药方法,例如告诉患者药物是否可以嚼碎服用,是否需用水送服,是否需要餐时服药。让患者了解疗效出现时的表现和时间,可协助医务人员判断治

5、疗是否有效,并使患者对治疗效果有一个客观的期待心理。教授患者增强药物疗效的非药物治疗方法。非药物治疗方法可增进药物疗效,如患者应避免同服哪些药物、食用哪些食物等。让患者知道何时停药。告诉患者所用药物的不良反应以及减轻不适与损害的方法,这样可避免发生严重不良反应并可减轻相应损害。例如,胰岛素过量可引起血糖过低,患者若能意识到低血糖早期症状,可通过进食含糖食物使血糖控制在安全范围,若患者未能意识到发生低血糖,医务人员也未能及时发现,可能出现严重后果。护士在药物治疗中应履行那些职责在医疗工作团队中,护士与患者接触最为密切,可最先观察与评估药物作用,必要时可及时干预。护士是患者的守护者,可发现或纠正医

6、生、药师的错误,护士是防止用药差错的最后防线!在护理患者的过程中,为提高药物治疗效果,护士应履行以下职责:用药前了解患者相关情况了解病情和检查结果,以便判断治疗效果和药品不良反应。评估患者自我照顾的能力。确定患者是否存在危险因素。包括特定的病理生理变化,尤其是肝肾功能损害、药物过敏、服用多种药物、使用容易出现问题的药物(如镇静催眠药、口服降糖药等)的患者;特殊患者(孕妇、老人、幼儿、体重过低者);使用治疗指数小的药物(如锂盐)的患者;既往出现过药品不良反应的患者;有遗传危险因素的患者。给药过程中的注意事项了解药物知识,减少治疗中的差错。如同一药物治疗不同疾病 时用量可能不同;同一种药物可能有不

7、同的剂型,给药剂量可能有差异;某些静脉注射药物若渗出血管外可引起局部损伤,若发生意外要及时采取措施。给患者用药时,仔细阅读医嘱,若有不清楚的地方,与医生核对。核对患者姓名,仔细阅读给药说明,核对药物名称、给药时间、剂量、浓度和给药途径,核对剂量计算方法是否正确。防止发生配伍禁忌。为了防止药物配伍禁忌的发生,除对药物性质、已报道的注射药物配伍资料、影响药物稳定性的因素有深入了解外,还应遵守下列原则:根据药物性质选择适宜的载体溶媒;在药物配伍时一次只加一种药物到输液瓶中,充分混匀后,检查有无可见的变化,再加入另一种注射药物,并重复相同的操作和检查;两种药物在同一输液中配伍时,应先加浓度较高者,后加

8、浓度较低者,以降低发生反应的速度;有色的注射用药物应最后加入,以防有细小沉淀时不易被发现;注射用药物配制结束后应尽快使用。评估治疗效果护士对患者病情变化的观察最为直接,接触也最为密切。为了及时观察治疗效果,护士应该了解治疗的合理性,出现药物疗效时患者的表现和时间。促进患者依从性老年患者按照医嘱用药的依从性差。为提高患者依从性,护士可与医生沟通,尽可能简化用药方案,调整用药时间以适应患者生活习惯,采用适宜的制剂,如易于吞咽的液体制剂,使用容易打开的药瓶,用药方法的书写要清楚,字体要大而清晰;制订药物治疗方案时,要考虑患者经济承受能力;通过书面和语言两种方式,简要清楚地向患者(或看护人员)讲明治疗

9、计划和用药方法;初次使用的药物,或用药品种有所改变时,可通过用药日记、特殊的药盒等方式,帮助患者记录用药情况;争取患者的朋友、亲属和社会志愿者去帮助患者;若患者有意不按医嘱用药,需通过加强用药宣教来解决。进行用药宣教,提高药效 告诉患者所用药物的名称,大致类别,最好用药物的通用名称。要准确地告诉患者给药剂量与时间。教会患者正确的给药方法,例如告诉患者药物是否可以嚼碎服用,是否需用水送服,是否需要餐时服药。让患者了解疗效出现时的表现和时间,可协助医务人员判断治疗是否有效,并使患者对治疗效果有一个客观的期待心理。教授患者增强药物疗效的非药物治疗方法。非药物治疗方法可增进药物疗效,如患者应避免同服哪

10、些药物、食用哪些食物等。让患者知道何时停药。告诉患者所用药物的不良反应以及减轻不适与损害的方法,这样可避免发生严重不良反应并可减轻相应损害。例如,胰岛素过量可引起血糖过低,患者若能意识到低血糖早期症状,可通过进食含糖食物使血糖控制在安全范围,若患者未能意识到发生低血糖,医务人员也未能及时发现,可能出现严重后果。某些药物的副作用,尽管是良性的,预后也很好,但若不告诉患者,可引起患者的恐慌。例如利福平,可使尿液显桔黄色,应提醒患者。药物治疗护士应履行那些职责在医疗工作团队中,护士和患者接触最为密切,可最先观察和评估药物作用,必要时可和时干预。护士是患者的守护者,可发现或纠正医生、药师的错误,护士是

11、防止用药差错的最后防线!在护理患者的过程中,为提高药物治疗效果,护士应履行以下职责:用药前了解患者相关情况了解病情和检查结果,以便判断治疗效果和药品不良反应。评估患者自我照顾的能力。确定患者是否存在危险因素。包括特定的病理生理变化,尤其是肝肾功能损害、药物过敏、服用多种药物、使用容易出现问题的药物(如镇静催眠药、口服降糖药等)的患者;特殊患者(孕妇、老人、幼儿、体重过低者);使用治疗指数小的药物(如锂盐)的患者;既往出现过药品不良反应的患者;有遗传危险因素的患者。给药过程中的注意事项了解药物知识,减少治疗中的差错。如同一药物治疗不同疾病时用量可能不同;同一种药物可能有不同的剂型,给药剂量可能有

12、差异;某些静脉注射药物若渗出血管外可引起局部损伤,若发生意外要和时采取措施。给患者用药时,仔细阅读医嘱,若有不清楚的地方,和医生核对。核对患者姓名,仔细阅读给药说明,核对药物名称、给药时间、剂量、浓度和给药途径,核对剂量计算方法是否正确。防止发生配伍禁忌。为了防止药物配伍禁忌的发生,除对药物性质、已报道的注射药物配伍资料、影响药物稳定性的因素有深入了解外,还应遵守下列原则:根据药物性质选择适宜的载体溶媒;在药物配伍时一次只加一种药物到输液瓶中,充分混匀后,检查有无可见的变化,再加入另一种注射药物,并重复相同的操作和检查;两种药物在同一输液中配伍时,应先加浓度较高者,后加浓度较低者,以降低发生反

13、应的速度;有色的注射用药物应最后加入,以防有细小沉淀时不易被发现;注射用药物配制结束后应尽快使用。评估治疗效果护士对患者病情变化的观察最为直接,接触也最为密切。为了和时观察治疗效果,护士应该了解治疗的合理性,出现药物疗效时患者的表现和时间。促进患者依从性老年患者按照医嘱用药的依从性差。为提高患者依从性,护士可和医生沟通,尽可能简化用药方案,调整用药时间以适应患者生活习惯,采用适宜的制剂,如易于吞咽的液体制剂,使用容易打开的药瓶,用药方法的书写要清楚,字体要大而清晰;制订药物治疗方案时,要考虑患者经济承受能力;通过书面和语言两种方式,简要清楚地向患者(或看护人员)讲明治疗计划和用药方法;初次使用

14、的药物,或用药品种有所改变时,可通过用药日记、特殊的药盒等方式,帮助患者记录用药情况;争取患者的朋友、亲属和社会志愿者去帮助患者;若患者有意不按医嘱用药,需通过加强用药宣教来解决。进行用药宣教,提高药效告诉患者所用药物的名称,大致类别,最好用药物的通用名称。要准确地告诉患者给药剂量和时间。教会患者正确的给药方法,例如告诉患者药物是否可以嚼碎服用,是否需用水送服,是否需要餐时服药。让患者了解疗效出现时的表现和时间,可协助医务人员判断治疗是否有效,并使患者对治疗效果有一个客观的期待心理。教授患者增强药物疗效的非药物治疗方法。非药物治疗方法可增进药物疗效,如患者应避免同服哪些药物、食用哪些食物等。让

15、患者知道何时停药。告诉患者所用药物的不良反应以和减轻不适和损害的方法,如此可避免发生严重不良反应并可减轻相应损害。例如,胰岛素过量可引起血糖过低,患者若能意识到低血糖早期症状,可通过进食含糖食物使血糖控制在安全范围,若患者未能意识到发生低血糖,医务人员也未能和时发现,可能出现严重后果。某些药物的副作用,尽管是良性的,预后也很好,但若不告诉患者,可引起患者的恐慌。例如利福平,可使尿液显桔黄色,应提醒患者。结合三级预防谈谈对恶性肿瘤的预防(摘抄)(恶性肿瘤是严重危害人类生命和健康最严重的疾病之一,据世界卫生组织(WHO)1997 报告,全世界每年平均新发癌症病人约 1000 万人以上,死于癌症的约

16、 700 多万人,占各种疾病死亡的第 12 位,且呈明显上升趋势。我国同期统计数字显示,每年新发病人约 160 万,死亡约 130 万年。江苏省为恶性肿瘤的高发区,每年癌症死亡人数达十万之多,每年新发病人也超过 12 万人。而无锡市肿瘤发病率超过 3010 万,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居各种疾病之首。因此,恶性肿瘤已成为影响国内外国计民生重大的疾病之一。但恶性肿瘤并非不治之症,最新的研究证实,通过合理的预防干预 13 的癌症是可以预防的:通过早期发现 13 的癌症是可以得到治愈的;剩下的 13 的癌症则可通过积极的综合治疗,达到缓解症状,延长生命的目的。人们把这种以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战略方针概括为“三级预防”。一、一级预防所谓的一级预防是指通过认为的干预改变人们的生存环境以改变人们的不良生活习惯,从而从病因的角度消除各种致、促癌因素,从根本上降低恶性肿瘤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大量的流行病学和病因学研究表明,多种致癌促癌因素主要来自人们的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