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鄱阳湖农村地区发展生态旅游的思考_李志强

上传人:w****i 文档编号:108377891 上传时间:2019-10-23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306.4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环鄱阳湖农村地区发展生态旅游的思考_李志强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环鄱阳湖农村地区发展生态旅游的思考_李志强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环鄱阳湖农村地区发展生态旅游的思考_李志强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环鄱阳湖农村地区发展生态旅游的思考_李志强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环鄱阳湖农村地区发展生态旅游的思考_李志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环鄱阳湖农村地区发展生态旅游的思考_李志强(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环鄱阳湖农村地区发展生态旅游的思考 南昌教育学院李志强 江西工业贸易职业技术学校李玲 生态旅游是以生态旅游资源为依托, 以生态学思想为指导, 以科学文化知识为内涵, 旅游者和旅游经营者 具有明确的生态环境意识, 参与性强、 品位性高, 能为地方环境保护和社会经济发展做贡献的旅游体系。它以 协调旅游开发和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为核心内容, 追求环境效益、 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协同发展。生态旅游不 仅是一种新型旅游方式, 更是一种先进的旅游开发和管理思想。生态旅游发展的基础在广大农村地区, 当前在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背景下, 生态旅游在全国各地农村迅速展开, 并呈现良好发展势头。近年来, 环鄱阳湖广 大

2、农村地区也加入到了发展生态旅游的行列中。 一 环鄱阳湖农村地区发展生态旅游的优势 ( 一) 政策优势 2009 年 12 月 12 日国务院正式批复了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 , 这标志着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上升为 国家战略。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 江西省第一个上升为国家战略的区域性发展规划, 是江西发展史上的重大里 程碑, 对实现江西崛起新跨越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国务院明确要求有关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 加强对鄱阳 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的指导和协调, 制定具体政策措施, 在相关规划编制、 政策实施、 项目安排、 体制机制创新等 方面给予积极指导和支持。为配合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 江西省政府确立了构

3、建鄱阳湖生态旅游示范区的 旅游发展战略。鄱阳湖生态旅游示范区作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按照绿色生态、 低碳经济的全 新理念开展实施, 必将得到国家、 地方政府政策的引导和支持。做为鄱阳湖生态旅游示范区的核心 环鄱阳 湖广大农村地区而言, 必将得到更多的政策支持和保障。 ( 二) 资源优势 鄱阳湖是我国最大的淡水湖, 是五大淡水湖中唯一没有富营养化的湖泊, 同时也是具有世界影响的重要湿 地。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包括包括南昌、 景德镇、 鹰潭 3 市, 以及九江、 新余、 抚州、 宜春、 上饶、 吉安的部分县( 市、 区) , 共 38 个县( 市、 区) 。在生态经济区域内农业资源丰富,

4、具有景观各异的农村自然生态空间,在这些空间 中,蕴藏着丰富的生态旅游资源。这里的自然生态旅游资源类型多样, 主要有: 田园风光, 这是农村地区的主 要景观类型, 如农村地区成片的水稻田、 棉花地及各类花卉( 油菜花、 桃花、 山茶花) 等; 水体景观, 鄱阳湖区水 系发达,雨量充足, 在广大农村地区分布着众多的河流、 湖泊, 旅游者可以在这里开展漂流、 垂钓等各种类型的 亲水活动; 湿地景观, 冬天的环鄱阳湖区域分布着众多的湿地, 旅游者在此可以欣赏到如同草原一样辽阔的湿 地, 可以观赏到天空中展翅翱翔的候鸟。这里的文化生态资源底蕴深厚, 主要包括农民活动作用于周围环境形 成的各种人文景观及其

5、形成的特定文化: 人文景观包括农村文物古迹、 特色建筑等, 如安义古村群、 新建汪山土 库等便是其中的代表; 特定文化主要包括农村的民俗、 农民悠闲自得的情趣等, 如鄱阳湖畔的渔村风情、 鹰潭泸 溪河畔的古越族悬棺葬俗、 一些山区农村的传统庙会等。 二 环鄱阳湖农村地区发展生态旅游的意义 结合环鄱阳湖广大农村地区的现状及生态旅游业的功能, 本文认为环鄱阳湖农村地区发展生态旅游有如 183 下意义: ( 一) 有利于农村自然环境的保护 鄱阳湖区域名山大湖星罗棋布, 山山钟灵毓秀, 湖湖碧波荡漾, 生态环境优美, 空气质量优良。然而, 近年 来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 各种新型污染物的出现, 环鄱

6、阳湖广大农村自然环境不断遭受破坏, 生态环境正 在恶化, 必将严重影响到江西仅有的 “一湖清水”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有: 一是农村居民的素质较低, 乱 扔垃圾、 随处污染; 二是农村地区经济较为落后, 各种建设缺少应有的规划。通过发展农村生态旅游, 一方面可 以教育当地农民, 提高环保意识, 逐步改变一些不文明的生活习惯; 另一方面可以合理对生态旅游村落进行有 效的规划, 使村容更加整洁, 为其它非生态旅游村落做出示范。这两方面结合可以达到有效保护农村自然环境 的效果。 ( 二) 有利于乡村文化资源的传承 在环鄱阳湖的广大农村地区分布着丰富多彩的乡村文化资源, 然而,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

7、的不断加快, 有 相当一部分乡村文化正在被城市文化同化或取代, 面临消失的危险。如鄱阳湖湖区的渔俗很少被人知晓, 采茶 制茶民俗也很少见。农村生态旅游离不开乡村民俗、 民间文化, 乡村民俗、 民间文化同样需要借助乡村旅游而 被外界所认识。乡村文化原本是原生的、 潜在的、 日常的、 分散的, 通过发展生态旅游, 可以将其转变和改造为 集中的、 强烈的、 展示性的现实资源( 当然这种转变必须在允许范围之内, 不能对原有乡村文化造成伤筋动骨的 影响) , 从而促进乡村文化资源的保护与传承。 ( 三) 有利于发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功能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功能主要包括两方面, 一是促进经济的发展, 二是

8、保护鄱阳湖良好的生态环境, 这两 者紧密结合, 不可分割。保护生态环境是前提, 发展经济是基础。生态旅游带动功能大、 辐射能力强、 倍增效能 高 , “一业兴而百业旺” 。发展农村生态旅游可以推动生态城镇、 绿色乡村、 旅游型新农村建设, 能够完善湖区 的基础设施配套, 提高区内物质文明和生态文明建设水平, 使人民生活环境更加和谐, 物质条件得到改善, 幸福 指数不断提高。在生态敏感地区, 生态旅游更是重要的替代产业。通过发展生态旅游, 保护一湖清水, 可以使 鄱阳湖区域永远成为人民宜游宜居宜业, 动植物宜留宜栖宜养的生态家园。总之, 生态旅游是一种新的旅游方 式, 也是一种新的经济发展方式,

9、 既有利于生态环境的保护, 又有利于经济的发展, 也有利于经济发展方式的转 变, 最终有利于更好的发挥生态经济区的功能。 三 环鄱阳湖农村地区发展生态旅游的对策 ( 一) 加大扶持力度 要加快农村生态旅游的发展, 政府应发挥主导作用, 应努力采用各种方式来加以扶持。 1 加大资金的投入, 主要用于农村基础设施的改造, 如交通、 水电、 住宿和娱乐场所和度假村等项目, 开发 具有特色的农副产品及旅游产品, 以供游客观光、 游览、 品尝、 购物、 参与农作、 休闲、 度假等多项活动的需求。 2 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 制定一些确实有利于企业发展的招商引资政策, 拓宽投资渠道, 鼓励集体、 个体、 外

10、商等一起上, 吸引各类资金来对农村生态旅游景区进行开发、 改造。如可积极向省外、 境外推出农村生态旅 游开发建设项目, 通过上网或召开推介会吸引外来投资者, 加强省内外合作, 建立生态旅游网络。 3 充分利用各类媒体加强环鄱阳湖农村生态环境的整体形象的宣传推广, 塑造鲜明的鄱阳湖农村生态旅 游品牌形象, 吸引游客前来参观, 这将为农村生态旅游的发展奠定基础。 ( 二) 加强生态教育 生态旅游是一种高品位的旅游, 要求旅游者、 旅游经营者有生态学知识, 有生态环保意识。当前环鄱阳湖 农村地区旅游经营者素质不高, 缺少环保常识, 旅游者大多也无环保意识, 破坏环境的不文明现象时有发生。 要搞好环鄱

11、阳湖农村生态旅游, 实现鄱阳湖旅游区的可持续发展, 必须加强生态教育。 1 加强对农民的培训, 这是生态教育的关键, 教育农民要有可持续发展的意识, 不能仅追求短期的利益, 而 忘记环境保护。 283 2 从农村的娃娃抓起, 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可根据实际情况在环鄱阳湖的广大农村地区的中、 小学校, 增加 一门有关鄱阳湖生态教育的课程, 从小就培养人们 “爱家乡、 护环境” 的意识。 3 完善生态旅游标识和解说系统, 向旅游者宣传环境保护对农民、 农村、 农业的影响, 对鄱阳湖区域生态环 境的影响, 希望旅游者能够养成自觉保护环境的良好习惯。 4 加强对导游的培训, 培训内容主要有职业道德、 导游

12、讲解方式等, 与此相配套, 旅游部门要加快编制生态 旅游标准化导游词( 其中涉及生态道德教育的内容) , 要求导游必须学好并掌握。 ( 三) 健全制度保障 生态旅游是一种特殊的旅游形式, 要促使其健康发展, 一个完善的制度显得更加重要。当前, 江西有关生 态旅游的规范化制度主要有 2010 年 11 月 1 日开始实施的 江西旅游生态设施规范 和 江西旅游生态行为规 范 两个地方标准, 这也是全国最早有关生态旅游的地方标准。这些地方标准将为江西生态旅游的发展提供保 障, 然而环鄱阳湖区域的广大农村地区有其特殊性, 在这些地方标准的基础上, 还要进一步健全保障制度。 1 可以专门就环鄱阳湖农村区

13、域制订生态旅游专项实施标准, 规范经营者在农村的旅游经营行为, 防止其 在旅游开发、 建设、 经营、 管理等过程中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并为科学规划、 设计、 建设和管理旅游设施提供技术 标准。 2 各大农村旅游景区制订生态旅游标准来规范旅游者的行为, 防止旅游者对农村环境的破环, 引导旅游者 科学合理旅游。 制度标准制订以后, 严格实施是重要环节, 一方面要禁止不符合生态经济和绿色发展要求的旅游企业和项 目进入农村, 另一方面对于游客破坏环境的不文明行为要给予相应的处罚, 来确保鄱阳湖农村生态旅游的高起 点、 高水准。 ( 四) 精心编制规划 旅游开发, 规划先行。生态旅游科技文化含量高, 对

14、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影响较大, 因此科学合理规划显得 尤为重要。 1 旅游规划要做好前期论证, 千万不能凭想象力的发挥来规划, 要听取多方利益相关者的意见。当前, 江 西许多农村生态旅游项目走的是一条 “边开发、 边建设、 边规划” 的道路, 导致这些项目基本上不能达到预期的 经济效益, 甚至亏本或关门。一个农村生态旅游项目的成功与否跟其所具的农业资源的特色、 地理条件的观光 价值水平、 气候旅游资源条件是分不开的, 而良好的社会环境是农村生态旅游开发的必要因素, 在环鄱阳湖农 村生态旅游开发前必须结合鄱阳湖区域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进行有效的可行性分析。 2 旅游规划的布局要统筹规划, 要充分考虑

15、各地区生态环境优势, 进行互补性的开发。要有大旅游的发展 观念, 在同一个区域内要坚决杜绝同质、 低效的开发。当前环鄱阳湖广大农村地区的规划缺少统筹, 在同一个 县域出现许多基本相同的规划, 如南昌县有多个乡镇出现类型一致的农家乐生态项目, 这不仅浪费了资源, 而 且易造成恶性竞争。 3 旅游规划的制订和修编要注意层次顺序, 坚决做到全省统一部署, 各地齐心协力、 分散实施。第一步是 制订宏观总体规划, 如 中国鄱阳湖生态旅游发展总体规划 、 鄱阳湖生态旅游示范区规划纲要 、 鄱阳湖自 然保护区生态旅游总体规划 等; 第二步在宏观总体规划的基础上制订县域总体规划, 如 永修县旅游发展规 划 等

16、, 第三步在前面总规的基础上对各个旅游景区制定控制性详规, 如 永修县凤凰山桃花园景区生态旅游 规划 等。 ( 五) 推出特色旅游项目 当前, 环鄱阳湖农村生态旅游开发的项目很多, 生态旅游发展已初具规模, 现已建成的农村生态旅游项目 主要有生态园、 植物园、 水果园、 农业科技示范园等。这些生态旅游项目在开展农村生态旅游方面做了一些有 益的尝试, 但也存在不少的问题: 如形式单一、 模式雷同, 且季节性明显, 参与性不足等, 具有地方特色的农村旅 游项目很少, 难以满足游客的多种旅游需求, 也不符合生态旅游的特色。因此, 我们要想法设法推出各类特色 旅游项目。 383 1 生态旅游项目可以根据游客的感受分成认知型项目, 体验型项目, 观光型项目, 享乐型项目四大类, 要根 据各地的特色有针对性的开发出一种或两种旅游项目, 如庐山山脚下的一些村庄, 可以开发体验和观光相结合 的 “云雾茶采摘项目” , 鄱阳湖旁边的一些村庄, 可以开发认知和体验相结合的 “鄱湖捕鱼项目” 。 2 对于生态旅游园区的建设要注重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