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人教版历史必修二同步精品学案 第15课 交通和通信工具的进步

上传人:迷**** 文档编号:108377776 上传时间:2019-10-23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7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人教版历史必修二同步精品学案 第15课 交通和通信工具的进步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高中人教版历史必修二同步精品学案 第15课 交通和通信工具的进步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高中人教版历史必修二同步精品学案 第15课 交通和通信工具的进步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高中人教版历史必修二同步精品学案 第15课 交通和通信工具的进步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高中人教版历史必修二同步精品学案 第15课 交通和通信工具的进步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中人教版历史必修二同步精品学案 第15课 交通和通信工具的进步》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人教版历史必修二同步精品学案 第15课 交通和通信工具的进步(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15课 交通和通信工具的进步【学习目标】一、知识目标1.了解中国近代以来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2.认识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对人们社会生活的影响。二、学习重点1交通、通信工具进步对社会生活的影响三、学习难点1交通、通信工具进步的原因2交通、通信工具进步对社会生活的影响【自主学习】一、铁路与公路1铁路。 出现:19世纪70年代,外国商人擅自修筑从吴淞口到上海的淞沪铁路。 诞生:19世纪80年代初,清政府修筑从唐山到胥各庄的铁路。 发展:辛亥革命前夕,中国已建成多条铁路,奠定了中国近代铁路网的基本格局新中国成立后,先后建成宝成、兰新等铁路,加强内地与西北、西南地区的沟通。 到“九五期末”,中国的铁路

2、营运总里程已跃居亚洲第一位、世界第四位。 1997年以来全国铁路实现了几次大提速,大大提高了运行效率。2公路。(1)出现:20世纪初,汽车开始出现在上海等大城市,成为权贵,富绅的代步工具。(2)发展:新中国成立以后,建起汽车制造厂,公路运输也获得较快发展。全国建起公路网,架设了一座座公路大桥。二、水运与航空1水运(1)出现:鸦片战争后,轮船进入中国,西方列强纷纷在中国设立轮船公司。(2)诞生:19世纪70年代初期,洋务派创办轮船招商局,打破了列强在中国的垄断局面。(3)发展:新中国成立后,由国家统一管理的轮船运输业,也获得较快发展。(4)变化:20世纪90年代以后轮船运输业开始萎缩,一些航线被

3、取消,有的则转向高档旅游服务业。2航空(1)诞生:1909年,旅美华侨冯如制成中国第一架飞机,标志着中国航空事业的开始;1920年,中国首条空中航线北京至_天津航线开通,中国民航拉开了序幕。(2)进步:到 1949年,中国民航共有国内外航线52条,航线总长度近八万千米。(3)发展:改革开放以后,航线和航班也不断增加,中国已成为世界民航大国。三、通讯工具的变迁1电报。(1)19世纪70年代,上海建起第一个电报机房。随后,福建巡抚在台湾主持架设中国第一条有线电报。(2)20世纪初,上海崇明装置无线电台,设立无线电报局。(3)后来,无线电台在各地陆续开设。2电话(1)诞生:1875年,上海招商局架设

4、电话线,开通第一部电话。20世纪初,清政府在南京开办第一个电话局,开通第一部室内电话。(2)发展:中国成立后,逐渐形成全国电讯网络,改革开放以后,电讯产业快速发展。到2003年末,中国拥有的固定电话和移动电话数量跃居世界第一位。(3)影响:通讯工具的变迁和电讯事业的发展,使信息的传递变得快捷和简便,深刻的改变着人们的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合作探究】1近代交通业发展的原因、特点及影响?原因:先进的中国人为救国救民,积极兴办近代交通业,促进了中国社会的发展。列强侵华的需要。为扩大在华利益,加强控制、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控制和操纵中国交通建设。工业革命的成果传入中国,为近代交通业的发展提供了物质条件

5、。中国各地经济发展的严重不平衡,决定了各地交通发展的不平衡。特点:近代中国交通业逐渐开始近代化的进程,铁路、水运和航空都获得了一定程度的发展。近代中国交通受到西方列强的控制和操纵。地域之间的发展不平衡。影响:积极影响:促进了经济发展,改变了人们的出行方式,一定程度上转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加强了中国与世界各地的联系,丰富了人们的生活。消影响:有利于外国的政治、经济侵略,便利了对中国的掠夺。2近代以来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对人们社会生活的影响? 近代以来交通工具的进步对人们社会生活的影响:交通工具和交通事业的发展,不仅推动了各地经济文化交流和发展,而且也促进信息的传播,开阔人们的视野,加快了生活的节

6、奏,对人们的社会生活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近代以来通讯工具的进步对人们社会生活的影响:通讯工具的变迁和电讯事业的发展,使信息的传递变得快捷简便,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的思想观念,影响着人们的社会生活。【巩固提高】一、选择题12008年春运期间我国南方遭遇了罕见的大面积凝冻天气,导致 部分地区断电。蒸汽机车“重 出江湖”,代替电气机车保障了春 运工作的进行。右图是我国保存至今最早的“0号”蒸汽机车,于1882年开始运行。这辆机当时应该运行在( C )A淞沪铁路 B京张铁路 C唐胥铁路 D京汉铁路2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轮船运输业在交通运输业中的比重逐渐下降呈现萎缩状态,原因在于( B )A中国的交通方

7、式发生了质的变革 B铁路、公路和民航业的快速发展C造船企业纷纷破产 D航空航天事业的进步3晚清至民国,近代化交通的发展与变化对中国社会造成的主要影响有( D )促进了经济的发展,改变了人们的出行方式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使中国与世界的联系大大增强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传统的交通运输业A B C D4某中学历史老师在课堂上要求学生就19世纪末李鸿章出访俄国这一历史事件进行探讨、。学生发言中出现的下列言论与历史事实较为接近的是( C )A民报抢先透露了李鸿章此次的出行计划B清政府为李鸿章专门包租俄国远东航空公司的一架客机C李鸿章乘火车游历了俄罗斯的主要城市D李鸿章参观了纪念十月革命胜利的“阿芙

8、乐尔”号巡洋舰5、据记载,1888年清朝政府在北京西苑修建了一条铁路,慈禧太后因火车司机坐在自己前面开车,弃用了德国引进的蒸汽机车而改用太监牵拉。这说明 ( A )A顽固势力拒绝引进西方科技 B封建等级制度阻碍社会发展C清廷天朝大国思想根深深蒂固 D封建迷信阻碍近代科技传播6、认真阅读上海外白渡桥通行交通工具变化表(引自上海研究资料) ( B )年份人力车马车轿子马自行车摩托车汽车公共汽车有轨电车18896984544000019261460000034591943764172922注:1889年数字系3天平均所得,1926年数字则是2天平均所得。该表反映了近代上海汽车制造业有所发展 交通工具

9、的种类增加交通工具日益近代化 公共交通有一定的发展A B C D7. 19世纪上半期,当蒸汽机车轰鸣奔驰的时候,衣冠楚楚的绅士、淑女与衣衫褴褛的下层人民同挤一列火车,还得到处给别人让路。保守人士惊呼,铁路会带来某种“平等化的危险”。民主人士拍手称快:“我看到火车真高兴,我想封建制度是永远一去不返了。”材料主要反映了先进科技( B )A. 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B. 冲击了原有的社会关系C. 改变了传统的社会性质 D. 造成了社会秩序的混乱8“上海之有德律风,始于壬午季夏,其法沿途竖立木杆,上系铅线,线条与电报无异,惟其中机括不同。传递方法,只须向线端传语,无异一室晤言。”该材料反映的是( C

10、)A电报传入 B电灯传入 C电话传入 D英语传入9“举头铁索路行空,电气能收夺化工。从此不愁鱼雁少,音书万里一时通。”此诗赞扬的是下列哪一项事业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D )A铁路运输 B航空运输 C轮船运输 D电报通讯1020世纪初,实业家张謇要了解全国各地商业信息,可采用的最快捷的方式是( D )A乘坐飞机赴各地了解 B乘坐火车赴各地了解C通过电话了解 D通过无线电报输送讯息二、非选择题11铁路是工业化的一个缩影,对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起着巨大推动作用。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1880 年刘铭传奏请修建铁路,刘锡鸿等众多官员纷纷反对,理由是修建铁路“不可行者八,无利者八,有害者九”。如每造铁路“

11、山川之神不安,即旱潦之灾易召”;火车飞行,“路稍不平,则或激轮而全车皆碎” ;仿西洋造火车,借英、法等国金钱,无由归还,“诸强邻遂相凌逼,几至亡国。”清政府认为“铁路断不宜开”的观点不无道理,遂搁置修路倡议。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材料二:19 世纪末,列强竞相在中国投资修建铁路,如中东铁路、胶济铁路、广九铁路等。同时,列强激烈争夺庐汉、粤汉、津镇等铁路的修筑权。周积明著最初的纪元材料三:一些闭塞地区的经济因铁路而活跃,一些古老的城镇因铁路而面目一新 铁路在畅通经济、带动繁荣的同时还意味着信息的流通、知识的传播,意味着建立“铁路交通日常急需的各种生产过程”,所有这一切,无疑都有助于打破中国传统社会“

12、自给自足的惰性”,推动现代化进程。 周积明著最初的纪元材料四: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对旧铁路进行改造,重新修建了许多新铁路,形成了全新的铁路网运格局。如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新建的宝成、鹰厦、兰新铁路、成昆铁路、湘黔铁路;改革开放以来修筑的大秦铁路、青藏铁路等。摘自新华网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归纳影响近代中国铁路业缓慢发展的原因。封建顽固势力的反对;资金和技术的缺乏;受封建传统迷信思想的影响;外国列强的阻扰和侵略。(2)结合材料三,谈谈新式交通的出现对中国社会生活的影响。 便利了各地之间的联系,方便了信息的交流和知识的传播;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推动了中国的现代化进程。(3)根据上述材料,比较新旧中国铁路发展史上的变化,从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旧中国由于受到各种因素的阻扰,铁路运输业发展缓慢;新中国铁路发展迅速,形成了全新的铁路网运格局。启示:只有实现民族独立,才能真正实现中国的现代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