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学案:第38讲 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人教必修3)

上传人:迷**** 文档编号:108377521 上传时间:2019-10-23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20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学案:第38讲 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人教必修3)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学案:第38讲 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人教必修3)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学案:第38讲 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人教必修3)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学案:第38讲 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人教必修3)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学案:第38讲 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人教必修3)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学案:第38讲 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人教必修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学案:第38讲 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人教必修3)(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38讲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考 纲1.科学技术发展的主要成就。2.教育事业的发展。3.“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课 标1.列举新中国成立以来科技发展的主要成就,认识科技进步在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作用。2.知道我国“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讨论在贯彻“双百”方针过程中取得的经验和教训。3.了解我国教育发展的史实,理解“国运兴衰,系于教育”的深刻含义。一、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1“两弹一星”(1)目的:打破美、苏等国对核武器和空间技术的垄断。(2)原子弹:1964年,中国第一颗_爆炸成功,加强了中国的国防能力。掌握了核技术后,中国先后建成_和_,重视和平利用核能。(3)导弹:196

2、4年,中国自行设计制造的_试验成功。(4)人造地球卫星:1970年,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_”发射成功,中国开始进入_。2载人航天 从1999年起,“神舟”号飞船在经过4次无人飞行成功试验后,于2003年10月15日载着宇航员_升上了太空,飞行圆满成功。中国成为世界上第_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3袁隆平与杂交水稻(1)成就:1973年,选育出杂交水稻新品种_。2001年,他获得中国国家最高奖项“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2)意义:不仅大大提高了中国的水稻产量,也被认为有助于解决未来世界性饥饿问题。4计算机和生物技术的发展(1)计算机:1983年,成功研制出第一台每秒运算速度上亿次的计算机“_

3、”。(2)生物技术:人工合成_在中国首次实现;人类基因研究取得重大进展。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1“双百”方针的提出(1)背景:新中国成立和三大改造完成,社会制度发生根本变化。(2)提出:_年春,毛泽东正式提出在科学文化工作中,实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3)含义:_问题上“百花齐放”,_问题上“百家争鸣”。(4)成果:老舍的话剧_,_的历史剧蔡文姬,杨沫的长篇小说_等。2曲折的年代(1)原因:政治运动的扩大化,特别是“文化大革命”。(2)表现3文艺的春天(1)背景(2)表现易混易错“百花齐放”是指文学艺术的不同形式和风格,可以自由发展;“百家争鸣”指学术上的不同派别,可以自由争论

4、。三、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1开基创业(1)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决定“以老解放区_为基础,吸收旧教育有用经验,借助苏联经验”来建立人民教育事业;确立教育要为_服务,学校要向_开门,大力提高人民的文化水平。(2)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确立了_的教育方针。(3)成就:经过十几年的努力,我国逐步形成_的国民教育体系,培养了大批素质较高的劳动后备军和德才兼备的建设人才。2动乱中的教育“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各地大中小学_,教育战线一片混乱。1966年夏,_被废止。70年代初,高等院校开始招收“工农兵学员”,导致_下降。3教育的复兴(1)“文革”结束后,邓小平在教育战线全面拨乱反正,恢复中断十年的高考制度。

5、(2)在实行改革开放的同时,实行“_”发展战略。(3)20世纪80年代,邓小平提出“教育要面向_,面向世界,面向_”的指导方针,教育改革的步伐加快。(4)制定了_,实行普通教育与_并举;高等教育也有了很大发展。(5)20世纪90年代,国家着手实施发展高等教育的“_”计划。(6)社会力量办学也应运而生,启动了“希望工程”。(7)加大西部地区教育发展的力度。大力推动少数民族地区教育的发展。史论要旨新中国的人民教育,为中国社会主义事业培养了大量建设人才;“文革”给中国教育事业带来严重破坏;“文革”结束后,中国教育重新获得生机,科教兴国战略极大地推动着中国教育的持续发展。关于“两弹一星”主题1研制 “

6、两弹一星”的重大意义史料如果六十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这些东西反映了一个民族的能力,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标志。邓小平 史料生动地说明了“两弹一星”的成功,打破了美、苏两国对核技术和空间技术的垄断,扩大了中国的国际影响。同时为社会主义建设创造了安定的环境。科技事业的蓬勃发展,促进了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高,是我国繁荣昌盛的重要标志。主题2中国发展核武器的一贯立场史料中国政府郑重宣布,中国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会首先使用核武器。中国掌握了核武器,对于斗争中的各国革命人民,是一个很大的鼓舞,对于保卫世界和平

7、事业,是一个重大贡献。在核武器问题上,中国既不会犯冒险主义错误,又不会犯投降主义错误。中国人民是可以信赖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声明(1964年10月16日) 史料说明中国发展核武器完全是为了自卫,在核科学的发展中,我们始终坚持维护世界和平,为人类造福的一贯立场。关于载人航天技术史料民族百年航天愿,沧桑历尽神舟圆;广寒未见嫦娥面,银河探索现飞船。美国林则徐基金会主席黄克锵 史料反映了载人航天飞船所走过的不平凡历程,体现了中国尖端科技事业所经历的坎坷与辉煌,彰显了一个民族在历史大跨越中的自强、自信与自豪。关于杂交水稻史料当代中国农民说:吃饭靠“两平”:一靠邓小平;二靠袁隆平。西方世界称,杂交水稻是

8、“东方魔稻”。国际上甚至把杂交水稻当作中国继四大发明之后的第五大发明,誉为“第二次绿色革命”。 史料反映了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主要形式的责任制的实行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推动了农业的发展;袁隆平发明的杂交水稻提高了水稻产量,解决了广大农民的吃饭问题。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阶段背景战略重点重要成就新中国成立“文革”国际环境恶劣:美国敌视中国;中苏关系恶化重点发展“两弹一星”,加快发展国防科技的方针“两弹一星”“文革”后,特别是1978年以来为了巩固国防、维护安全国内:工作重心转向经济建设,改革开放不断深入,科技现代化成为首要任务。国际: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以经济和科技为

9、基础的综合国力竞争激烈强调科技与经济的结合,发挥科技对生产力发展的推动作用在原子能、航天工程、计算机等高科技方面,与世界整体差距明显缩小关于“双百”方针主题1“双百”方针的内涵百花齐放:指文学艺术上的不同形式和风格可以自由发展;百家争鸣:指科学研究上的不同学派可以自由争论。它是中国共产党领导文学艺术和科学研究工作的基本方针。主题2“双百”方针的曲折与新生原因表现经验教训曲折“左”倾错误不断发展,尤其是“文革”期间优秀作品受到错误批判,许多学者被划成右派并受到政治批判,一些学术问题被当成政治问题要处理好科学、文艺工作和政治的关系,要处理好科学、文艺工作和人民生活的关系,要处理好继承传统和不断革新

10、的关系新生文革结束,清算“左”倾错误;以邓小平为首的党中央的正确决策文艺创作欣欣向荣,学术讨论空前热烈;进入21世纪,中国文化走向世界新中国的教育主题1不同时期新中国的教育方针和成就阶段方针政策成就新中国建立初期以老解放区教育经验为基础,吸收旧教育的有用经验,借鉴苏联经验把半殖民地半封建教育改造成新中国的人民教育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毛泽东提出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形成比较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培养了大批有用人才“文革”时期以阶级斗争为纲,大中小学一度停课,大学招生通过推荐方式招收“工农兵学员”教育战线一片混乱,人才出现断层改革开放以来20世纪80年代,邓小平提出“三个面向”;20世纪90年代,实施科

11、教兴国战略和“211工程”计划各类教育飞速发展,培养了大批各级各类人才,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注入无穷活力主题2“国运兴衰,系于教育”的深刻含义(1)通过教育培养大量人才,来提高社会经济发展的知识含量。社会发展需要劳动者成为各行各业懂得科学技术和管理现代化的专家、学者、技术人员。而科学技术人员和高层管理人才的培养,必须通过教育来获得。(2)不断提高劳动者素质,发掘劳动者的巨大智力资源。生产力中最具活力的财富,是人的知识和智力,特别是在知识经济时代,人的智力开发及其作用的充分发挥,显得日益突出。人的智力开发速度快慢,最终将直接反映在社会发展的速度与质量上。(3)培养民族的创新意识,增强以科技创新为

12、核心的综合国力。创新是推动社会前进的动力,无论什么时代,社会都需要不断创新。创新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巨大力量源泉,创新使民族的视野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拓展。(4)教育的大力投入,有利于发展中国,摆脱贫穷落后的状态。主题3教育、科技和经济之间的关系(1)教育是科技进步、经济发展的基础。科技和教育是决定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成败的关键。要把我国建设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必须大力发展科技和教育。(2)教育的发展推动着科技的进步,科技的进步也推动着教育水平的进一步提高。(3)国民经济的发展促进科技的进步,而科技的发展又带动国民经济的提高。(4)教育是培养人才、提高民族素质的基础,因此,国家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

13、地位,提出了“科教兴国”战略。例1 (2011山东高考)“国运兴衰,系于教育。”下列有关新中国教育的表述,按出现先后排列正确的是 ()实施“科教兴国”战略面向工农“开门 ”,开办工农学校恢复高考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A BC D答案B审题突破审题关键是“出现先后排列”,解答依据是对重要史实的准确识记。是1995年,是建国初期,是1977年,是1983年。例2 (2010 广东高考)下列说法体现了“双百”方针内涵的是 ()A“要革命派,不要流派” B“争论会引起党内思想不一致” C“让样板戏占领革命舞台” D“不打棍子、不戴帽子、不抓辫子”答案D审题突破审题关键是理解什么是“内涵”,“双百”方针可看作是知识范畴限定。“双百”方针是1956年,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提出,在艺术问题上“百花齐放”和学术问题上“百家争鸣”。目的是在文艺工作和科学工作方面,要把一切积极因素都调动起来,更好地为人民服务。 例3 (2008广东高考)建国后各时期的教育方针具有不同的时代特点。属于“文化大革命”时期的教育方针是 ()A“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B“紧密结合阶级斗争和路线斗争的实际组织教学”C“以培养工业建设人才和师资为重点,发展专门学院”D“肃清封建的、买办的、法西斯主义的思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