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学案:第16讲 古代商业的发展和经济政策(人教必修2)

上传人:迷**** 文档编号:108377350 上传时间:2019-10-23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2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学案:第16讲 古代商业的发展和经济政策(人教必修2)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学案:第16讲 古代商业的发展和经济政策(人教必修2)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学案:第16讲 古代商业的发展和经济政策(人教必修2)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学案:第16讲 古代商业的发展和经济政策(人教必修2)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学案:第16讲 古代商业的发展和经济政策(人教必修2)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学案:第16讲 古代商业的发展和经济政策(人教必修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学案:第16讲 古代商业的发展和经济政策(人教必修2)(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16讲古代商业的发展和经济政策考 纲1.商业的发展。2.古代的土地制度。3.“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 课 标1.概述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概貌,了解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特点。2.知道古代中国农业的土地制度,了解“重农抑商”“海禁”等政策及其影响,分析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原因。一、重农抑商下的古代商业1先秦时期的发展与繁荣(1)商周时期,商人出现,商业兴起。商朝人以善于经商著称,后世将从事商业活动的人称为“商人”。(2)春秋战国时期,商业繁荣:官府控制商业的局面被打破;各地出现许多商品市场和拥有雄厚资产的大商人。2秦汉以来的艰难发展(1)统治者多推行_政策。(2)商人经商受到时间和地点的限

2、制,但商业还是得到了发展。3隋唐时期的商业发展(1)发展的条件:农业、手工业的发展;大运河的开通。(2)发展的表现:除都市商业外、农村集市贸易发展起来,为商业服务的柜坊和飞钱相继问世。易混易错“柜坊”的职能不是兼营旅店货栈和交易场所,而是专营货币的存放和借贷,是我国最早的银行雏形。4宋元时期的商业繁荣(1)宋朝:商业环境相对宽松,商品种类增加,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_”。(2)元朝:交通发达,大都成为国际性的商业大都会。5明清时期商业的压制与城镇商业依然繁荣(1)棉花、茶叶、甘蔗、染料等农副产品大量进入市场成为商品。(2)区域间长途贩运贸易发展较快。(3)出现“商帮”,其中人数最多,实力最强

3、的是_和晋商。思维升华商业是经济发展的产物,其发展表现包括货币、城市、对内贸易、对外贸易等领域的发展,在不同历史阶段,呈现出明显的阶段特征。商品交换经历了从以物易物到货币经济两个阶段,货币经济是商品经济发展的高级阶段。二、市的变迁和城市的发展1市的变迁(1)宋代以前(2)宋代时细节点拨“市”、“坊”的发展与演变三、官府控制下的对外贸易1发展历程(1)西汉时,由于开通了陆地和海上两条丝绸之路,中外贸易逐渐发展起来。(2)唐朝时,广州成为重要的外贸港口,政府在这里设有市舶使。 (3)两宋时,中国同东南亚、南亚、阿拉伯半岛以至非洲的几十个国家进行贸易。(4)元朝时,_是重要的对外贸易港口,被誉为当时

4、世界第一大港。 (5)明清时期,统治者实行海禁和“_”政策,中国对外贸易日渐萎缩,那时候,只开广州一处对外通商,由“十三行”统一经营对外贸易。2朝贡贸易(1)含义:通过朝贡与赏赐完成交易。(2)目的:宣扬国威,加强与海外各国的联系,满足统治者对异域珍宝特产的需求。(3)评价:不在于获取最大的经济利益,往往“厚往薄来”,“倍偿其价”。四、土地制度的演变1原始社会:土地属于氏族公社所有。2奴隶社会的井田制(1)盛行时间:夏、商、西周(2)内容(3)评价:这是奴隶社会的一种土地_制度。(4)瓦解3封建土地私有制(1)形成(2)评价:在中国历史上一直延续了两千多年;地主阶级依靠政治经济特权,大量兼并农

5、民的土地,造成社会的两极分化。(3)历朝政府抑制兼并的措施:北魏至唐朝前期,政府实行_,制定官民占有土地的最高限额,限制土地买卖;明朝政府丈量全国土地,按照人丁和田亩的多寡收取赋税。细节点拨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在封建社会中占支配地位,产生于春秋战国时期,唐朝后期与宋代进一步发展,新中国成立后进行土地改革,1952年底,彻底废除了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后,土地私有制被改造为公有制。五、“重农抑商”1原因(1)社会上出现了日益严重的商业与农业争夺劳动力,影响农业生产甚至危及封建政权统治等问题。(2)为了保护农业生产和小农经济,确保赋役征派和地租征收,巩固封建统治。2概况(1)战国

6、时期,商鞅变法首倡“重农抑商”。(2)西汉时期,汉武帝推行一系列经济政策,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富商大贾的势力。(3)明清时期,继续实行专卖制度,对民营商业不断加征商税,破坏工商业的正当经营,以致影响到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细节点拨重农抑商政策在封建社会前期以积极作用为主,在后期则阻碍了工商业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具体表现在:(1)它把农民牢牢地束缚在土地上,妨碍了自由劳动力的形成。(2)它对民营工商业征收重税,限制其发展,妨碍了工商业资本的积累。(3)它使自然经济长期存在,妨碍了国内市场的扩大。(4)由于农业生产状况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兴衰,“重农抑商”、“以农立国”就成为传统的治国主张,但“重农抑商

7、”政策并不能完全限制商业的发展。六、“海禁”与“闭关锁国”1原因(1)明朝初期,东南沿海倭患日益猖獗,明太祖担心流亡海上的敌对势力勾结倭寇,危及统治。(2)清初,为了对付东南沿海的抗清斗争。(3)清政府认为天朝大国物产丰盈,无所不有,无需与外国进行贸易。2影响(1)妨碍了海外市场的开拓,抑制了资本的原始积累,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滋长。(2)使中国长期与世界隔绝,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古代中国的商业主题1古代中国商业发展中的变化(1)商业场所:先在城市,后向农村发展;先有固定的时间、地点限制,宋元时期这一限制被打破。(2)交易内容:先以贩运、交易地区间的土特产品,经营统治者所需要的奢侈品为主要

8、内容,后以交易普通老百姓所需要的农副产品以及手工业品为主要内容。 (3)交易媒介:商品交换最原始的形态是以物换物;随着商品交换的内容和地域的扩大,出现了以贝壳为代表的一般等价物;随着贸易进一步发展,一般等价物开始固定为金属货币;秦统一后,统一了货币;北宋时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明清时期白银成为主要货币。(4)商人组织:由最初的宗族血缘组织发展为地缘组织(徽商、晋商等商帮)和行会。史料一明醒世词:“世间人睁眼观见,论英雄钱是好汉。有了他诸般趁意,没有他寸步也难。人为铜钱,游遍世间。求人一文,跟后擦前。”史料二明中后期“奴富至数百万,初缙绅皆丑之,而今则乐与之为朋矣”;“缙绅家之女(婚嫁)惟

9、财是计,不问非类”。林居漫录 史料表明明代商品经济发展,货币流通数量巨大,商人地位有所提高,社会拜金风气盛行。史料三蜀中旧使交子(纸币),惟有茶山交易最为浩瀚。(宋)苏辙论蜀茶五害状 史料反映出随着商品贸易的扩大,纸币出现,宋代货币种类不断丰富。史料四(东京)朱雀门外除东西两教坊,余皆居民或茶坊。茶坊每五更点灯,博易,买卖衣物、图画、花环、领抹之类,至晓即散,谓之鬼市子。又北山子茶坊仕女往往夜游吃茶于彼。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 宋代贸易场所打破坊、市的时间和空间限制,表明了商品经济的发展,也表明商品经济对城市功能进步的促进作用。主题2古代中国商业的发展政策、历程和特点(1)政策:重农抑商、闭关锁国

10、。(2)发展历程:商朝人善于经商(“商人”一词由此而来)春秋战国(官府垄断局面被打破,商品市场和大商人出现)秦汉隋唐(重农抑商政策;坊、市严格分开,对外贸易发展)宋元(商业经济繁荣;坊、市界限打破;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明清(城镇商业发展;出现商帮;闭关锁国)。(3)特点:具有明显的阶段性和不平衡性:商人社会地位低,商业发展艰难曲折;受制于农业的发展;政府对商业的控制逐渐减弱;城市的经济职能逐步增强,对外贸易明清时期由盛转衰。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主题1重农抑商、“闭关锁国”(1)重农抑商时间:从商鞅变法开始,贯穿整个封建社会。目的:维护封建统治基础。评价:前期促进了农业经济的发展,巩固了地主阶级

11、政权;后期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2)“闭关锁国”含义:对外交往的限制政策。根源:自然经济的自给自足。目的:维护专制统治。评价:一定时期内、一定程度上抵御了外来侵略,维护了国家主权;限制了中国与世界的交流,造成了中国社会的落后。史料一商君说秦孝公以变法易俗而明公道,赏告奸,困末作而利本事。战国韩非韩非子 商鞅变法,即已实行重农抑商政策。史料二南洋未禁之先,闽广家给户足,游手无赖亦为欲富所驱,尽入番岛,既禁之后,百货不通,民生日蹙。居者苦艺能之无用,行者叹至远之无方但能使沿海居民,富者贫,贫者困,驱工商为游手,驱游手为盗贼耳。论南洋事宜 闭关锁国给沿海人民带来了困苦,阻碍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12、造成社会动荡不安。史料三夷货非衣食所需,可谓中国不缺耶。绝之则内外隔而构之衅无由生矣,夷虽欲窥伺我也,何可得哉! 海防纂要卷七 自给自足的经济形式是推行闭关锁国的根源。主题2重农抑商、“海禁”与闭关锁国政策的相互关系及认识误区(1)图示(2)“海禁”不等于闭关锁国。“海禁”政策不禁止外国人来华贸易,只是要求必须在官方的主持下进行,即所谓“贡赋贸易”。如郑和下西洋。(3)闭关锁国政策既禁止国人出海贸易也限制外国商人来华贸易,如清朝限制中外贸易于“十三行”。主题3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的沿革及其规律(1)沿革原始社会:土地氏族公社所有制。土地归氏族公社所有,氏族成员共同劳动,共同享用劳动成果。奴隶社会:

13、奴隶主贵族土地国有制井田制,实际是国王所有,即所谓“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封建社会的封建土地所有制(地主土地所有制、封建国家土地所有制和自耕农土地所有制三种形式)。(2)规律土地所有制是经济基础的核心内容,它决定着社会生产关系的形式。封建土地所有制体现了封建制度的基本特征,决定着封建制度的发展方向。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发展是土地兼并的根源。土地制度的变革和调整实质上体现了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规律。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的概况1条件:社会生产力和商品经济的发展;手工业的进步。2标志:雇佣与被雇佣关系出现。3特点:出现在少数地区和少数行业;最初表现为分散的手工工场;发展缓慢、水平低,整个生产未能进入工场

14、手工业阶段。4地位:是中国封建社会内部出现的新事物,代表了中国社会的发展趋势。5不利因素: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造成国内市场狭窄;缺乏资本原始积累,难以扩大再生产;重农抑商政策,抑制了工商业的发展;闭关锁国政策,未能形成海外市场。6对资本主义萌芽四“性”的认识(1)进步性: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说明在中国封建社会内部产生了新的生产关系,代表了中国社会发展的总趋势。(2)革命性:资本主义萌芽冲击并侵蚀着传统的经济形态,是中国封建社会衰落的重要表现,对反封建民主思想的产生具有重要意义。(3)弱小性:资本主义萌芽只在部分地区的少数行业中出现,稀疏而微弱。(4)缓慢性:发展非常缓慢,始终在萌芽状态中徘徊,直到鸦片战争前夕,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然经济仍然占据主导地位。例1 (2011浙江高考)清乾隆年间苏州吴县永禁官吏占用钱江(杭州)会馆碑记载,“商贾捐资,建设会馆,所以便往还而通贸易,或货存于斯,或客栖于斯,诚为集商经营交易时不可缺之所”。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该碑文反映出苏杭之间的商贸联系B会馆为商人出资建造的地方商业中心C会馆为旅居异乡的同乡商人所组建D会馆为同一地域商人活动的重要场所答案B审题突破会馆是同一地域的商人住宿、储运、交际的场所,不是地方商业中心,故选B。例2 (2011福建高考)汉书食货志记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