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学案:第14讲 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和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人教必修1)

上传人:迷**** 文档编号:108377320 上传时间:2019-10-23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31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学案:第14讲 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和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人教必修1)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学案:第14讲 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和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人教必修1)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学案:第14讲 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和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人教必修1)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学案:第14讲 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和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人教必修1)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学案:第14讲 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和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人教必修1)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学案:第14讲 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和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人教必修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学案:第14讲 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和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人教必修1)(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14讲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和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考 纲1.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2.两极格局的瓦解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课 标1.简述欧洲共同体的形成、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大国和中国的振兴以及不结盟运动的兴起,了解世界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2.了解苏联解体后两极格局瓦解和多极化趋势加强的史实,认识多极化趋势对世界历史发展的影响。一、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1走向联合的欧洲(1)背景(2)过程(3)影响2日本谋求政治大国地位(1)经济恢复、发展原因表现:20世纪_年代,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经济大国。(2)谋求政治大国3不结盟运动的兴起(1)背景(2)标志:_年,第一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在贝尔

2、格莱德举行。(3)政策:非集团、不结盟。(4)斗争任务(5)影响(6)与中国的关系易混易错关于不结盟运动的理解误区不结盟的含义并不是消极的中立,而是主张用和平共处代替“冷战”,不与美苏超级大国结盟。把反对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的霸权主义作为重要任务,同时将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作为其行动纲领并不是第一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的决定和内容,而是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的。二、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1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1) 戈尔巴乔夫政治改革(2)东欧剧变原因:受苏联改革和国内经济困难的影响。实质:执政党丧失政权,社会制度发生根本性变化。表现(3)苏联解体 过程影响:苏联不复存在,两极格局瓦解。细节点拨苏联解

3、体标志着两极格局的崩溃,但不是世界走向多极化的根源,世界由两极格局向多极化方向发展的根本原因是经济格局多极化。欧洲一体化、日本崛起、中国腾飞、第三世界经济发展迅速,这些都是推动世界走向多极化的重要因素。2和平与动荡并存(1)原因(2)表现美国发动科索沃战争国际恐怖主义泛滥:2001年9月11日,美国“911”事件。世界各国加强反恐斗争。 核心提示“冷战”结束后世界形势的特点“冷战”结束后,世界形势的特点是出现了缓和与紧张、和平与动荡并存的局面。其中,严重干扰和平的因素有:霸权主义横行;地区冲突不断;恐怖主义泛滥等。3多极化趋势加强(1)多极化趋势表现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极力构筑单极世界。

4、欧盟日本:极力争取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席位。俄罗斯联邦中国(2)世界格局的特点:呈现“_”的局面,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发展。思维升华理解多极化趋势是一个复杂而漫长的过程(1)这次世界格局变化不像以往是在世界大战根本改变国际力量对比的形势下迅速建立的,而是在没有发生世界大战的形势下各国力量消长的基础上形成的,各国力量对比的根本变化需要较长的时间。(2)各强国较量磨合、分化组合也需要较长的时间。(3)决定国际格局变化的根本原因是经济的发展,以经济为基础和核心的综合国力对比变化需要较长时间。多极化趋势出现的因素及新崛起的力量中心1出现因素图示2崛起四大力量中心(1)欧洲走向了联合,欧共体成立,开始了欧

5、洲一体化进程。(2)日本崛起,经济的发展使其开始谋求政治大国的地位。(3)不结盟运动兴起,第三世界国家登上国际政治舞台,冲击了美苏两极格局。(4)中国振兴,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及改革开放的进行,使中国成为重要的国际政治力量。3特点 (1)多极化是一种趋势而不是一种定势; (2)多极化正朝着牵制、反对美国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方向发展; (3)多极化是一个长期的错综复杂的过程;(4)多极化在全球各个地区和各个领域中都有发展。欧洲走向联合的原因、条件、影响(1)原因 根本原因:经济发展的需要;现实因素:世界政治经济中心的优势地位丧失;外部因素:美苏的威胁;直接原因:1950年,“舒曼计划”的提出。(

6、2)条件各国的经济发展水平没有太大差异,经济联系也比较密切。都实行资产阶级议会民主制。具有相同或相近的历史传统、文化、宗教和意识形态。都强烈要求恢复它们在国际事务中的重要地位。法德两国逐渐实现和解。(3)影响:促进了欧洲经济的发展和实力的增强;动摇了美国的霸权地位;冲击了两极格局,促进世界向多极化趋势发展。史料一(20世纪)60年代,美国跨国公司大批涌入欧洲,欧洲的公司董事、银行家、欧洲经济共同体的官员们和各国政府都充分了解这种局势。他们认为,建立更大的公司来对付日益激化的国际竞争是关键所在。 跨国公司如果听任美国工商企业在我们西欧国家的关键工业部门称王称霸的话,那么,西欧和英国都不会有光明的

7、前途。决定西欧工业发展和速度的将不是我们,而是他们了。英国首相威尔逊的讲话(1969年11月) 两则史料反映出欧洲一体化的根源是经济全球化的推动、保障自身经济安全、提高经济竞争力的必然产物,并不仅仅是要摆脱美国的控制。史料二19651972年,欧洲共同体国家出口增加了158%,而美国的出口只增加了80%;1972年,美国在资本主义世界出口总额中所占的比重为13.4%,欧共体为33.7%。世界当代史 史料表明欧洲联合促进了自身经济的发展,提高了欧洲的地位,促进了世界经济和政治多极化的发展。东欧剧变、苏联解体1苏联解体的原因(1)高度集中的体制弊端和政策失误长期得不到纠正是其根本原因;(2)戈尔巴

8、乔夫改革背离了科学社会主义的方向,激化了矛盾,引起了社会的动荡是其主要原因;(3)西方国家的“和平演变”策略是其外部原因。2东欧剧变的原因:(1)内部原因:历史原因:东欧各国长期受制于苏联,照搬苏联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产生了许多问题,经济发展缓慢。现实原因:东欧的改革没有突破苏联模式的框架,成效不大,政治经济危机严重,执政党和政府忽视民主与法制,日益脱离群众。(2)外部原因:苏联原因:戈尔巴乔夫的改革思想推动了东欧各国执政党的改组、分裂和蜕变。西方原因:西方国家推行“和平演变”的策略,对东欧国家进行意识形态的渗透,利用资金技术的援助,支持东欧国家内部的反对势力等。3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的启示

9、(1)要把经济建设作为中心任务,大力发展生产力,提高综合国力。(2)要抓好执政党的建设,尤其是思想建设,坚持党的领导。(3)要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加强民主法制建设。(4)要坚决抵制西方的“和平演变”战略。当今的世界格局主题1世界多极化趋势下国际关系的特点(1)两极格局结束是在和平条件下发生的,和以往格局变动相比,没有战胜国与战败国,不可能通过战后谈判确立新的世界格局,只能通过大国间力量的消长与分化组合自然地形成,因此新旧格局的交替是一个渐进的过程。(2)两极格局下的美苏争霸军备竞赛随着苏联解体而不复存在,世界总的趋势是走向缓和。但是美国作为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日益显露出其霸权主义的本性。另一方面

10、两极格局压抑下的地区性军事强国的侵略欲望会增强,民族矛盾、宗教矛盾、领土纠纷会暴露和激化。因此从这一方面来讲世界还充满着动荡和冲突。(3)世界多极化趋势下,多元的力量结构有着相互竞争、相互制约的关系,在政治、经济、军事、外交上的关系更加错综复杂,体现了国际中心舞台多元化的特点。主题2二战后美国与西欧、日本关系的演变(1)美国与西欧关系经历了美国帮助西欧经济复兴、西欧追随美国到20世纪70年代西欧逐渐摆脱美国控制的历程,西欧开始为提高自己的国际政治经济地位而努力,日益走向联合。(2)美日关系经历了美国独占日本、扶持日本,日本从追随美国到开始谋求政治大国地位,在经济与外交上不再唯美国马首是瞻的历程

11、,资本主义世界形成了美、日、西欧三足鼎立的局面。主题3当前世界形势的特点史论“冷战”结束后,世界形势的特点是出现了缓和与紧张、和平与动荡并存的局面。其中,严重干扰和平的因素有:霸权主义横行;地区冲突不断;恐怖主义泛滥等。 史料(节选自世界当代史文集)从当今世界的情况看,起因于经济利益的矛盾是基本的、广泛的;起因于领土争端的冲突是长期的、棘手的;起因于民族、宗教问题的纷争有膨胀的趋势,利用民族主义和宗教 狂热制造事端的危险性不可低估。 史料表明局部战争、各种冲突造成的动荡与不安威胁着世界和平,体现出总体稳定,局部动荡的世界形势特点。例1 (2011山东高考)1964年4月,77个发展中国家在日内

12、瓦发表七十七国联合宣言,提出了建立平等互利的国际经济新秩序的要求,这表明 ()A世界格局呈现多极化趋势B经济区域集团化进一步发展C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瓦解D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答案A审题突破A要求平等、互利、新秩序,发展中国家崛起B七十七国集团不是经济区域集团C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仍存在D和平与发展在两极格局瓦解后才成为主流例2 (2011江苏高考)右图“阳台对话”向世界传递的信息是 ()A古巴导弹危机结束B美苏关系趋于缓和C冷战格局全面终结D多极化世界的来临1973年,勃列日涅夫与尼克松在白宫阳台上亲切交谈答案B审题突破图片注解“1973年亲切交谈”说明美苏关系缓和,A、C两项分别是1962年

13、、1991年,D项表述错误,多极化至今还没有形成,故选B项。题型突破图片类试题审题中的“四审、三判、二补”(1)对图片要“四审”:一审图片所反映的时间和空间,准确界定答题范围;二审图片反映历史事物的实质和特征,明确定位答题方向;三审图片的关键信息,明确其内涵和外延;四审多幅图片间是否有明确的联系与变化,确定各图片与题干的关系类别。(2)对被选项要“三判”:一是判定每一个被选项是否符合图片所反映的史实,排除与之相悖的选项;二是判定各被选项是否符合题干要求,排除与题干要求不符的选项;三是判定各被选项是否与题干有必然的逻辑联系,排除与题干无关的选项。(3)对图片和文字要“二补”:一是要以图补文,因为

14、有些信息在文字中交代得不明确,却在图片中给出了补充,这可能是判读信息的关键所在;二是要以文补图,这是图片题最主要的一种信息提供方式,因为大多数图片不可能全面地展示相关信息,这就需要通过题干文字或图片名称来给予补充说明,这是判读信息最不该忽视的地方。通过图文信息的互补,提炼出完整的考查信息,以准确解答。例3 (2011江苏高考)2011年5月1日深夜,“基地”组织领导人本拉登在巴基斯坦被美军击毙。许多国家发表声明,对此表示支持,并强调世界各国应共同打击恐怖分子。由此可以看出()反恐斗争有赖于国际社会的合作恐怖主义成为全球化的主要障碍恐怖主义滋生的土壤由此被铲除恐怖主义依然是国际化社会的公敌A B C D答案A 命题思想一隐含社会热点题点学术热点的历史价值1 2012年1月世界经济达沃斯论坛将主题确定为“重新思考价值观、重新设计合作体制、重新建设相关国际机构”。三个“重新”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当前世界 ()A经济一体化的形成B经济区域集团化趋势加强C经济政治多极化的进一步发展D动荡局势的加剧命题思想二紧扣主干知识和核心概念题点概念不结盟运动22011年,不结盟运动已诞生50周年,50年前为寻求稳定和平的发展道路而兴起的这一运动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