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历史必背知识点zxls20170606220446

上传人:sh****d 文档编号:108377172 上传时间:2019-10-23 格式:DOC 页数:38 大小:525.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一历史必背知识点zxls20170606220446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初一历史必背知识点zxls20170606220446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初一历史必背知识点zxls20170606220446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初一历史必背知识点zxls20170606220446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初一历史必背知识点zxls20170606220446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初一历史必背知识点zxls20170606220446》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一历史必背知识点zxls20170606220446(3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历史必背知识点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段。春秋和战国,一统秦两汉。三分魏蜀吴,二晋前后延。南北朝并立,隋唐五代传。宋元明清后,王朝至此完。中国历史朝代顺序歌:kD1:中国境内的人类活动1. 云南省元谋县元谋人,距今时间:约170万年前是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居民2. 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会不会制造工具3. 劳动在从猿进化到人的过程中起了决定作用。4. 北京人:发现于北京周口店龙骨山,距今约70万年至约20万年前。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生产生活情况:过着狩猎和采集的生活,会制造和使用工具(使用打制石器,处在旧石器时代)、会使用和控制天然火,过着群居的生活。5. 我国是世界上发现远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6.河姆

2、渡居民:发现于浙江余姚(长江流域),距今约7000年。种植水稻,使用磨制石器,处于新石器时代,制作黑陶。住干栏式房屋。7.半坡原始居民:发现于陕西西安(黄河流域),距今约6000年,种植粟。使用磨制石器,处于新石器时代,制作彩陶。住半地穴式房屋。与河姆渡居民都处于母系氏族公社时期。8.两地居民种植作物和住房不同的原因主要是自然环境(气候,地理)不同:南方降水多,适合种植水稻,气候潮湿,因此住房为通风防潮的干栏式房屋;北方地区气候寒冷干燥,适合种植抗旱性强的粟,因此住房为冬暖夏凉的半地穴式房屋。9. 我国是最早种植水稻和粟的国家.10.华夏族的形成:炎帝和黄帝是黄河流域部落联盟首领。黄帝部落联合

3、炎帝部落在涿鹿大败蚩尤,从此结成联盟,经过长期发展,形成日后的华夏族。华夏族也就是汉族的前身。炎帝和黄帝后来被尊奉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现在海内外中华儿女都以炎黄子孙自居来源于此11.炎帝:号称神农氏,相传教人农耕,尝百草发明医药,是中华原始农业和医药学的创始人。12.黄帝:号称轩辕氏,尊称为人文初祖。建宫室,制衣裳,挖井,发明指南车(他的妻子嫘祖发明了养蚕缫丝技术、他的部下仓颉创造了文字伶伦编造乐谱)。13.禅让制:尧(克己爱民,生活俭朴)舜(宽厚待人,以身作则)禹(治水有功)禅让制:从尧晚年开始;启继承其父亲禹的王位,从此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公天下变成家天下。KD2: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

4、1. 夏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2. 牧野之战: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伐纣灭商.3. 盘庚迁都的原因:由于战乱和环境因素4. 商汤灭夏和武王伐纣为什么会取得胜利?给我们什么教训?原因:(1)客观:桀、纣的暴政引起人民的不满 (2)主观:汤和武王重视生产,关心百姓 重用贤人,联合周边小国 伐无道,除暴君,得民心教训:(1)“古今兴亡多少事,成由勤俭败由奢。”(2)得民心者得天下5.分封的目的:为了加强对全国的统治,巩固奴隶制政权。6.分封的对象:王族、功臣以及前代帝王的后代。7分封制的内容:周天子把土地和人口分封给诸侯,建立诸侯国。诸侯义务:服从周天子的命令;向天子交纳贡品;平时镇守疆土,战时带兵

5、随从天子作战。诸侯权利:可以在自己的封地内在分封。8作用:巩固了周王室的统治,密切了同周边少数民族的关系,推动了边远地区的经济开发和文化发展。但随着诸侯势力增强,周王势力减弱,导致春秋战国诸侯争夺权力的斗争,给人们带来了灾难,最终导致周朝的灭亡。9. 西周等级示意图: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平民奴隶10.世界上现存最重最大的青铜器司母戊(wu)鼎;工艺制作最精美四羊方尊11.青铜制造业的四个特点:生产规模大 品种多,用途广 工艺精美 分布地区广12.青铜器的制造方法: 泥范铸造法 13. 甲骨文首次发现是在清朝, 记录了商周的历史.14. 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 15. 象形是最原始的造字方

6、法 16.我国汉字演变的特点:由复杂到简单,由形象到抽象 17.春秋时期,一般指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476年,因孔子编年体史书春秋而得名。 18.战国时期,一般指从公元前476年至公元前221年,由西汉刘向整理战国策而得名19.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是春秋时期农业生产力水平提高的重要标志。 20.春秋时期社会动荡的表现:A.经济发展,铁力牛耕出现。B.政治上:周王室衰微、分封制瓦解、诸侯争霸。 C.文化上:百家争鸣 21.春秋时期诸侯争霸的原因:A.王室衰微 B.各诸侯国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 ,争夺财产、土地、人民 C. 民族矛盾加剧 22. 春秋时期诸侯争霸的口号:“尊王攘夷” 23. 春秋时

7、期的首位霸主:齐桓公 24.春秋时期诸侯争霸利弊 :给社会带来了种种灾难.但在争霸过程中,一些诸侯国被消灭,国家出现了走向统一的趋势。 25.春秋时期的社会变化说明: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制度),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政治制度) 26.战国七雄:齐 楚 燕 韩 赵 魏 秦 27.战国兼并战争的特点:规模大、参战兵力多,交战区域广,持续时间长。 28.战国兼并战争的著名战役:桂陵之战、马陵之战 28.战国兼并战争的趋势:由分裂走向统一。 29商鞅变法。(商鞅:“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1)变法背景:春秋以来,铁器牛耕的使用和推广,大大提高了生产力,新兴地主阶级逐渐强大,他们要求建立新型统治,

8、因此纷纷要求变法。(根本原因)战国时期,国与国之间纷争不断,想通过变法富国强兵,在争斗中立于不败之地。(直接原因)2)目的:富国强兵。3)主要内容:(公元前356年,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实行变法)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核心内容)。建立封建土地所有制奖励耕织。富国,重农抑商奖励军功。按军功大小封爵授田;贵族子弟没有军功不授爵。强兵(此内容对旧贵族打击最大)废除分封制,建立县制。县令由国君直接任命。(我国“县”这一地方机构最早开始设立于战国时期的秦国。)加强中央集权编定户口,实行什伍连坐制。加强对人民的统治4)历史意义:秦国废除了奴隶制,确立了封建制。秦国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为

9、以后兼并六国,实现统一打下了坚实的基础。5)商鞅舌战群雄体现了一种怎样的精神:商鞅敢于同旧势力斗争,坚决要求变法的决心和信心。6)商鞅变法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 商鞅变法成功了。变法成功与否的衡量标准不在于实施变法的人是生还是死,而是有没有达到变法的目的。商鞅虽死,但他的 变法使秦国经济得到发展,军队的战斗力加强,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国家,所以说成功了。30.都江堰:公元前256年,由秦国蜀郡郡守李冰主持建造。都江堰由渠首和灌溉网两大系统构成。鱼嘴把岷江分为内江和外江,内江灌溉外江排洪。 作用:防洪、灌溉、使四川成为“天府之国”.两千多年以来,都江堰一直发挥着巨大的作用,这在世界水利历史上绝无仅

10、有,充分反映出我国人民的智慧.31.百家争鸣: 1)含义:“百家”指的是“诸子百家”,战国时期,各学派在思想上、政治上的观点不同,学派之间展开激烈的辩论,相互抨击;同时又相互影响,取长补短。这一文化繁荣的局面历史上称为“百家争鸣”。2)背景:A.经济上:生产力发展,铁制农具和牛耕的推广 B. 阶级关系上:出现地主阶级、士阶层的活跃和受重用 C.思想上:从学在官府到学在民间,私学兴起。3)主要学派及代表人物 学派时期代表人物著作思想主张儒家(对后世影响最大)春秋孔子(思想家教育家)政治主张:核心是“仁”。“爱人”;“为政以德”;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教育主张:创办私学;因材施教;谦虚好学;温故知新

11、。文化成就:弟子整理论语;编成春秋孔子的地位:他的学说成为封建文化的正统思想。 战国孟子孟子“春秋无义战”反对战争;“仁政”;保护自然资源(可持续发展)荀子荀子“制天命而用之”即按规律办事道家春秋老子道德经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对立的双方能够相互转化。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战国庄子庄子顺其自然、无为而治墨家战国墨子墨子“兼爱”:(互助互爱) “节俭”“非攻”:反对不义战争、支持正义战争。 “尚贤”法家战国韩非韩非子主张改革;提倡法治;提出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最适合新兴地主阶级的需要)兵家春秋孙武孙子兵法“知彼知己者,百战不殆”4)历史意义:百家争鸣促进了思想和学术的

12、繁荣,成为中国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发展的高峰,为中国古代文化发展奠定了基础。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KD3:秦汉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建立1.秦统一中国1)过程:公元前230前221年,秦国先后兼并了韩、赵、魏、楚、燕、齐六国,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诸侯长期混战的局面,(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秦朝,定都咸阳。2)历史意义:秦的统一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诸侯长期割据战争的局面,符合广大人民的愿望,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有利于人民生活的安定和社会经济的发展。3)固统一措施:政治上:建立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这一制度为历代王朝都

13、沿用)。 最高统治者称皇帝,总揽一切军政大权。 在中央设立丞相(协助皇帝掌管政事)、太尉(掌军事)、御史大夫(管监察)。在地方废除分封制,推行郡县制,官吏由皇帝任免。(对地方行政管理产生深远的 影响)经济上:统一货币,全国统一使用圆形方孔铜钱(秦半两钱)。统一度量衡。统一车轨、驰道修灵渠(沟通了长江和珠江两大水系)文化上:统一文字,把小篆作为全国规范的文字,后又推广更为简单的隶书。思想上:“焚书坑儒”。危害:钳制人们思想,摧残了文化,给中国古代文化造成了巨大损失。军事上:北击匈奴修长城(西起临洮,东到辽东)4)秦朝疆域:东东海,西陇西,北长城一带,南南海5)评价秦始皇(先明确观点,再陈述理由。

14、)功大于过。A. 完成统一,建立我国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秦朝;B. 修建了长城等举世瞩目的工程;统一了货币、度量衡、文字,对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做出了重大的贡献;C. 建立一整套完整的政治体制,为后世沿用;等等)过大于功。A.大兴土木,劳民伤财;B.严刑峻法,如连坐、族诛;C.焚书坑儒,摧残文化,钳制思想;D.施行暴政,徭役、赋税繁重;等2.西汉的建立 1)西汉建立:刘邦(汉高祖)打败项羽,公元前202年 建立汉朝,定都长安,史称西汉。2)巩固统一的政策:休养生息(道家),轻徭薄赋.3)文景之治:西汉文帝和景帝时期继续实行休养生息的政策,政治清明,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安定,故称为文景之治3.楚汉之争:秦朝灭亡后,项羽自封为西楚霸王,封刘邦为汉王。双方为争夺帝位,展开争战,史称“楚汉之争”4.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的措施:政治上,颁布“推恩令”,削弱诸侯国势力,加强了中央集权;强化监察制,在地方设刺史监督官员。经济上,统一铸钱(五铢钱),实行盐铁官营,促进经济发展。思想上,采用董仲舒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兴办太学。以儒家思想作为封建正统思想。民族外交关系上,派张骞出使西域,加强民族联系,拓展疆域,开通丝绸之路。军事上,派卫青、霍去病大力反击匈奴,解决匈奴的威胁。5丝绸之路在中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初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