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循环与水资源

上传人:今*** 文档编号:108377157 上传时间:2019-10-23 格式:PPT 页数:43 大小:2.0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水循环与水资源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水循环与水资源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水循环与水资源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水循环与水资源_第4页
第4页 / 共43页
水循环与水资源_第5页
第5页 / 共4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水循环与水资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水循环与水资源(4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三单元 地球上的水,第一节 自然界的水循环 与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参考金版P53,大多数河流依靠降水来补给,河流的径流量变化与降水量变化相一致,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如我国的东部季风区外流河,思考:河流径流与降雨量之间有何关系?,为什么这里没 有画呢?可能 是什么原因 ?,思考:河流流量与温度之间有何关系?,以冰川融水为主要水源,径流量随气温的季节变化而变化。如我国西北地区内流河,1,2,1、这条河的主要补给水源是( ),理由是: 2、请判断图中、两条曲线,哪一条是在修筑大坝后测到的,为什么?,流量的变化和雨量的多少大体一致。,雨水,,受水库调节,流量均匀。,1河流水、湖泊水、地下水之

2、间具有水源相互补给的关系 当河流水位高于湖面或潜水面时,河流水补给湖泊或地下潜水;当河流水位低于湖面或潜水面时,湖泊水或潜水则补给河流。河流沿岸湖泊对河流径流还起着调蓄作用,在洪水期蓄积部分洪水,可以延缓、削减河流洪峰。人工湖泊水库更是可以起到人工拦蓄洪水,并按人们的需要来调节河川径流变化的作用。如下图所示:,学法指导,注意:有些河流水与地下水之间并不一定存在互补关系,如黄河下游、长江荆江段因其为“地上河”,只存在河流水补给地下水的情况。,2如何分析流量过程曲线图 (1)流量过程曲线反映的主要内容 流量的大小。 从曲线变化幅度了解水量的季节变化。 从曲线高峰期了解汛期出现的时间和长短。 从曲线

3、低谷区了解枯水期出现的时间和长短。,(2)从流量过程曲线分析原因 流量是由河水来源决定的。 洪水期出现在夏秋、枯水期在冬春的河流,一般多为雨水补给,但地中海气候区河流刚好相反。 汛期出现在夏季的河流,除由雨水补给外,也可能是冰川融水补给。 春季和夏季出现两个汛期的河流,除由雨水补给外,还可能有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 河流在冬季断流可能是河水封冻的缘故,内流河往往是由于气温低,冰川不融化,没有冰川融水补给所致。 曲线变化和缓,多系地下水补给,也可能是热带雨林气候区或温带海洋性气候区的河流。,(2012全国新课标)下图示意某流域水系分布(图a)和该流域内一次局地暴雨前后甲、乙两水文站观测到的河流流量

4、变化曲线(图b),读图完成(1)(2)题。,(1)此次局地暴雨可能出现在图a中的 ( ) A地 B地 C地 D地 (2)乙水文站洪峰流量峰值小于甲水文站,主要是因为甲、乙水文站之间 ( ) A河道淤积 B河谷变宽 C湖泊分流 D湖水补给量减小,C,D,读三种陆地水相互转化关系示意图,回答56题。,5甲代表的水体是 ( ) A雨水 B潜水 C冰川融水 D季节性积雪融水 【解析】与长江、洞庭湖均有互补关系的是地下水中的浅层地下水,也就是潜水。,B,6洞庭湖区进行大规模围湖造田,由此导致的箭头a、b流量的变化趋势是 ( ) Aa变大 Bb变稳定 Ca在丰水期变小 Db在枯水期变大 【解析】围湖造田,

5、使湖泊的面积和容积减小,导致湖泊对河流的调节功能减弱。,C,读图 418,若此时为 1 月,甲地的河水和地,下水的互补关系最有可能是(,),图 418,地下水的问题与保护 (1)不合理灌溉土壤盐渍化科学管理。 (2)过量开采地下漏斗区,地面下沉;沿海海水入侵,地下水水质变坏及时人工回灌。 (3)保护自流水补给区的自然环境。,潜水和承压水,1类型:地下水按照埋藏条件划分为潜水和承压水。,根据潜水等水位线图,可以解决下列问题:(1)潜水的流向:垂直于潜水等水位线从高水位向低水位的方向,就是潜水的流向。(2)潜水埋藏深度:将地形等高线和潜水等水位线绘于同一张图上时,则等高线与等水位线相交之点的潜水埋

6、藏深度即为二者高程之差。(3)潜水与地表水的补给关系:根据潜水等水位线和地表水的水位高程便可以确定。,例6下图为某地区1月份等潜水位线图,读图回答(1)(2)题。,(1)图中河流与地下水的补 给关系是 ( ) A河流水补给地下水 B地下水补给河流水 C河流左岸地下水补给河流水,右岸河流水补给地下水 D河流右岸地下水补给河流水,左岸河流水补给地下水 (2)图中地下水流速最大的是 ( ) A处 B处 C处 D处,C,D,海 洋,水汽输送,海陆间大循环,基 岩,海上内循环,陆地内循环,海陆间循环又称为大循环,是指该循环环节最多(包括海洋水蒸发、水汽输送、凝结降水、地表径流、下渗、地下径流等),范围最

7、广(既包括海洋也包括陆地),而不是指参与的水量最大。就水循环参与的水量而言,海上内循环是海陆间循环的9倍。,水循环各环节的影响因素,影响蒸发的因素,影响水汽输送的因素,风带(信风带西风带极地东风带)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形成的风,影响降水的因素,充足的水汽、强烈上升的大气运动、凝结核,影响地表径流的因素,影响下渗的因素,地面性质、坡度、植被、降水强度、降水持续时间,水循环的过程及主要环节,地理意义,目前,人类主要对水循环的哪些环节施加影响? 【答案】 地表径流(建水库,跨流域调水),降水和水汽输送(人工降水) 下渗(破坏植被等),陆地水的蒸发(围湖造田等)地下径流(抽取地下水、雨季回灌)。,D,A

8、,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A地的水循环类型主 要是_循环,B地的 水循环类型有_循 环和_循环。 (2)a、b两条河流中,水量 较稳定的是_ 河,判断依据是_。 (3)甲、乙两城市中,水资源较丰富的是_城市,原因是_。 (4)水循环得以顺利完成的内因是_;外因是_。,【答案】 (1)陆地内 海陆间 陆地内 (2)a a河位于断层处,地下水补给量大而稳定,b河主要靠雨水补给,季节变化大 (3)乙 该城市离海洋近,水循环活跃,降水丰沛 (4)水在常温和常压条件下的三态变化 太阳辐射能和重力势能的作用,【解析】 第(1)题,图中显示A地位于内陆地区,水循环主要发生在陆地内部,应为陆地内循环;

9、B地位于沿海地区,参与的水循环应该有两种,即海陆间循环和陆地内循环。此处切记不要认为陆地内循环只发生在内流区。第(2)题,由图中可知b河流的水来自于大气降水,因此b河主要靠雨水补给,靠雨水补给的河流一般水量的季节变化比较大。第(3)题,乙城离海洋近,降水量大,水循环比较活跃,水的更新速度快,故水资源较丰富。 第(4)题,水在常温和常压条件下的三态变化是水循环的内因;太阳辐射和水的重力为水循环提供了能量和动力,是水循环的外因。,读水循环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甲、乙、丙三大水循环均有的环节是 和 ,我国西部地区的河流参与的水循环类型为 和 。,蒸发,降水,甲(或陆地内循环),乙(或海陆间循

10、环),(2)2011年9月9日,是为西部干旱缺水地区募集用于修建水窖所需善款的“母亲水窖爱心信用卡”在全国推出三周年的日子。修建母亲水窖,主要是对水循环的 和 环节施加影响,此项工程的好处是 。 (3)增加丁环节水量的主要措施有 。 (4)环节A与B水量较大的是 。 (5)根据水循环原理,如果水资源出现枯竭,除自然原因外,人为原因是 。,地表径流,下渗,调节水资源的时间分布,利于人们的生产生活,植树种草,保护地表植被,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水循环的主要环节、地理意义及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 第(1)题,我国西部地区主要为内流区域,但也有外流区域,所以既参与陆地内循环,又参与海陆间循环。 第

11、(2)题,集雨工程通过收集雨水用于生产生活,对地表径流和下渗两个环节有较大的影响。 第(3)题,植树种草,扩大植被覆盖率,能够增加下渗量,起到涵养水源的作用。 第(4)题,海洋蒸发水汽的90%直接在海洋上凝结降水,所以A环节水量较大。 第(5)题,水资源短缺的人为原因主要有用水量大和水体污染两个方面。,水资源的分布状况,(1)从水循环角度看:降水量大,水循环活跃的地区,水资源丰富;降水量小,水循环不活跃的地区,水资源贫乏。,(2)从全球看,按大洲依次是:亚洲、南美洲、北美洲、非洲、欧洲、大洋洲。,按国家,前六位的依次是:巴西、俄罗斯、加拿大、美国、印尼、中国。,学法指导,面对水资源不足问题,如

12、何开源节流,【思维拓展】,1.世界一些地区供水紧张的原因,2.我国华北地区供水紧张的原因及对策,2012年7月4日至10日,第四届“新加坡国际水资源周”在新加坡举行。来自加拿大的巴纳德博士凭借其发明的“生物脱氮除磷”技术,获得了“李光耀水源大奖”。读图完成34题,3水资源短缺是新加坡举行“国际水资源周”的主要推力,导致新加坡水资源短缺的原因包括 ( ) 年降水量较少 无有效地表径流 淡水需求量大 国土面积小 A B C D,B,【解析】新加坡是岛国,虽为热带雨林气候,降水丰富,但面积狭小,淡水多随之流入海洋,储水较少。新加坡又是一个经济发达、旅游业发达的国家,淡水的需求量大,导致新加坡缺水比较严重。,41965年独立的时候,新加坡几乎100%的淡水需从邻国进口,预计到2061年,新加坡完全可以实现水源的自给。下列措施中,不利于新加坡水源可持续利用的是 ( ) A雨水收集和处理系统 B污水处理 C海水淡化 D开采地下水 【解析】新加坡是岛国,过度开采地下水,会导致地面下沉,海水入侵等问题。,D,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