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精品学案:第13课 辛亥革命(人教版必修1)

上传人:迷**** 文档编号:108377089 上传时间:2019-10-23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5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历史精品学案:第13课 辛亥革命(人教版必修1)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高一历史精品学案:第13课 辛亥革命(人教版必修1)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一历史精品学案:第13课 辛亥革命(人教版必修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历史精品学案:第13课 辛亥革命(人教版必修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辛亥革命一、课标解读:简述辛亥革命的主要国过程;认识推翻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中华民国”的历史意义;体会孙中山等革命者前赴后继的献身精神,感受革命先烈追求“民主”、“自由”的高尚情怀。政治:辛丑条约签订后,中国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加深,清政府 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二、知识梳理经济: 发展(清政府 和 的客观促进)阶级: 力量壮大。思想: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组织基础:资产阶级革命党人成立了 等革命团体,成立了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中国同盟会概况:成立时间, ,地点 ,纲领 、 、 、 ,领导人 、 等;机关刊物: ;性质是 。)军事:革命党人发动了一系列 并深入湖北新军做宣传组

2、织工作有利时机: 使武汉兵力空虚。背景1、革命爆发: ;时间: ,结果: 2、高潮:成立 。时间: ;临时大总统: ;定都 ;国旗 。颁布 。时间 ;内容(五权两制),: 目的:限制袁世凯独裁(直),维护共和制度(根)评价:(性质)是 ,具有 。3、结局: ,宣统帝退位,清朝统治结束。失败:1912年3月,袁世凯在 就任 ,篡夺革命果实,标志革命失败。(失败的含义:没有 ,没有 。失败原因:客观上: ;主观上(根本原因):资产阶级的软弱性与妥协性。)辛亥革命(1911年至1912年)革命经过1、性质: 。2、积极:(1)政治上:推翻了 ,结束了 ,建立了 ,使人民获得了 。沉重打击了封建主义和

3、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2)思想上:使 深入人心; (3)经济上:为 (4)社会习俗:革除社会陋习,改变社会风气。3局限性: 。评价三、巩固练习: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民国初年,全国报纸总数高达500余家,不少报纸以“民主”“民权”“民国”“国民”命名;全国报纸发行总数达4200万份,“读报者虽限于少数人,但报纸发表之意见,有公众的或私人议论,几乎下等之苦力,亦受其宣传”。 【材料二】 民国三年,戴季陶遇见一个老农,因戴氏身着日本服装,老农遂问其国籍。戴称“予中华民国人也”。老农“忽作惊状,似绝不解中华民国为何物者”。当戴氏告诉老农“你也是中华民国人”时,老农茫然惶然,连声说:“

4、我非革命党,我非中华民国人。”问题:(1)依据材料一,你将如何评价辛亥革命?(2分) 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大大提高了国民参政、议政意识,等等。(2分)(2)依据材料二,你将如何评价辛亥革命?(2分) 辛亥革命传播民主思想的范围十分有限,没有改变当时中国,尤其是农村的现状。等等。 (2分)(3)综合两则材料,你又将如何评价辛亥革命?为什么?(4分)从横向讲,辛亥革命对城市和乡村的影响是不平衡的(材料一中的报纸主要在城市发行。 材料二中的老农生活在农村);从纵向看,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有个过程,辛亥革命只是个开端。(4分,要求:言之有理,论之有据。)(4)你认为在解释历史时应该注意什么?(2分)证据要全面;孤证不立;不要武断下结论。(2分,答出其中两点得2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