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精品学案:第12课 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人教版必修2)

上传人:迷**** 文档编号:108377075 上传时间:2019-10-23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7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历史精品学案:第12课 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人教版必修2)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高一历史精品学案:第12课 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人教版必修2)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高一历史精品学案:第12课 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人教版必修2)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高一历史精品学案:第12课 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人教版必修2)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一历史精品学案:第12课 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人教版必修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历史精品学案:第12课 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人教版必修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第12课 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一、课标分析:了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有关改革开放决策的内容,认识其对我国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历史意义;讲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内容,认识改革与社会发展的关系。十一届三中全会二、知识梳理:背景:1976年粉碎“四人帮”后,在两年时间内,国民经济仍处于 , 没有得到改善。内容 确立了 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抛弃了 的“左”倾错误方针。把党和国家工作的重点转移到 上来的战略决策,确定今后党和国家的工作要以 为中心意义: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历史上的 ,成为实行 和开辟 的起点。内容:改革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一切环节;目的:解放和发展生

2、产力试点:1978年, 、 (内容:实行 、 的农业生产责任制。作用:克服过去分配中的 弊端,极大调动了农民的 。)推广:在全国普遍实行以 为主要形式的责任制。配套改革:1983年撤销 ,建立 ;撤销 ,建立 ,以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作用: 提高了农民的 , 生产力; 城市的改革。农村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经济体制改革开始: ;中心环节:增强 ,把企业搞活。管理体制:实行 , ,使企业成为 、 的生产者和经营者。所有制:变 公有制经济为以公有制经济为 、多种所有制经济 。分配体制:实行以 为主、 并存的分配制度。城市措施 作用:通过改革,调动了各方面的 ,企业有了 ,增强了 ,经济得到快速发展,

3、效益显著提高。作用:经济体制改革 各方面的积极性,极大地 ,推动了 。背景:20C80S末到90S初,改革开放面临复杂形势。国内:改革 ;国际: , , 遇挫折。社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提出: 年初,邓小平在 视察,发表谈话,除了论述 ,还提出要搞好 。目标明确:1992年10月, 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 是建立 。过程理论完善93年, 通过 ,确立了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 。97年, 提出以 为主体、 。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 。21世纪初, 基本建立。意义:20C80S以来,我国成为世界上经济增长速度 的国家。创造了世界经济增长史上的奇迹。 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解决了 ,总体上已

4、达 ,并朝着 的目标迈进。三、巩固与练习: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几千户,上万户并为一公社,实行统一核算。在这一进程中,国家无偿地占有公社的物资、土地和劳动力。上行下效。结果是国家共了集体的产,公社共了队的产,穷队共了富队的产。公社实行供给制,助长了平均主义。自留地、家庭副业、集市贸易等,都作为资本主义尾巴被割掉了。 中华人民共和国简史 材料二 1958年丰产未丰收,农业总产值只比上年增长2.4。粮食、棉花比上年增产,而生猪头数下降5.8,大牲畜头数下降到1952年水平。1959年就全面下降了,主要农产品全面大幅度减产。全国农业总产值比上年下降13.6,是建国以来的第一次。1960年,农业继续大

5、幅度减产,总产值比大幅度下降的上年又下降12.6。粮食和棉花产量均降到1951年水平。结果造成市场供应十分紧张,人民生活非常困难。改变中国材料三 在边远山区和落后的地区,长期吃粮靠返销,生产靠贷款,生活靠救济的生产队,群众对集体丧失信心,因而要求包产到户的,应当支持群众的要求,可以包产到户,也可以包干到户,并在一个较长的时间内保持稳定。就全国而论,在社会主义工业、社会主义商业和集体农业占绝对优势的情况下,在生产队领导下实行包产到户是依存于社会主义经济,而不是脱离社会主义轨道的,没有复辟资本主义的危险,因而并不可怕。在一般地区,集体经济比较稳定,生产有所发展,现行的生产责任制群众满意或经过改进可

6、以使群众满意的,就不要搞包产到户。已经实行包产到户的,如果群众不要求改变。就应允许继续实行。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农业生产责任制几个问题的通知(1980)材料四 联产承包责任制采用了统一经营和分散经营相结合的原则,使集体优越性和个人积极性同时得到发挥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各项农村政策的推行,打破了我国农业长期停滞不前的局面,促进农业从自给半自给经济向着较大规模的商品生产转化,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转化。中共中央一号文件(1983年)请回答:(1)据材料一、二,概括指出人民公社化运动的主要弊端,并简要分析其危害4分。 (2)据材料三,指出当时推广包产到户形式责任制的过程中仍存在哪些不足?这些不足

7、的存在,主要说明了什么?通知对推广这种形式责任制有何作用? 4分(3)材料四与材料一相比,我国农村生产关系做了怎样的调整?这种调整有何作用?2分(4)综合上述材料,从我国农村生产关系的调整中,你得到什么启示?3分三、巩固与练习: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几千户,上万户并为一公社,实行统一核算。在这一进程中,国家无偿地占有公社的物资、土地和劳动力。上行下效。结果是国家共了集体的产,公社共了队的产,穷队共了富队的产。公社实行供给制,助长了平均主义。自留地、家庭副业、集市贸易等,都作为资本主义尾巴被割掉了。 中华人民共和国简史 材料二 1958年丰产未丰收,农业总产值只比上年增长2.4。粮食、棉花比上年

8、增产,而生猪头数下降5.8,大牲畜头数下降到1952年水平。1959年就全面下降了,主要农产品全面大幅度减产。全国农业总产值比上年下降13.6,是建国以来的第一次。1960年,农业继续大幅度减产,总产值比大幅度下降的上年又下降12.6。粮食和棉花产量均降到1951年水平。结果造成市场供应十分紧张,人民生活非常困难。改变中国材料三 在边远山区和落后的地区,长期吃粮靠返销,生产靠贷款,生活靠救济的生产队,群众对集体丧失信心,因而要求包产到户的,应当支持群众的要求,可以包产到户,也可以包干到户,并在一个较长的时间内保持稳定。就全国而论,在社会主义工业、社会主义商业和集体农业占绝对优势的情况下,在生产

9、队领导下实行包产到户是依存于社会主义经济,而不是脱离社会主义轨道的,没有复辟资本主义的危险,因而并不可怕。在一般地区,集体经济比较稳定,生产有所发展,现行的生产责任制群众满意或经过改进可以使群众满意的,就不要搞包产到户。已经实行包产到户的,如果群众不要求改变。就应允许继续实行。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农业生产责任制几个问题的通知(1980)材料四 联产承包责任制采用了统一经营和分散经营相结合的原则,使集体优越性和个人积极性同时得到发挥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各项农村政策的推行,打破了我国农业长期停滞不前的局面,促进农业从自给半自给经济向着较大规模的商品生产转化,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转化。中共中央

10、一号文件(1983年)请回答:(1)据材料一、二,概括指出人民公社化运动的主要弊端,并简要分析其危害。4分 弊端:公有化规模过大、程度过高。平均主义。危害:挫伤了广大人民的积极性,阻碍农业发展;造成人民生活困难。(2)据材料三,指出当时推广包产到户形式责任制的过程中仍存在哪些不足?这些不足的存在,主要说明了什么?通知对推广这种形式责任制有何作用?4分 不足:限于在贫困地区和边远山区;对包产到户形式的责任制的认识存在分歧。 说明:仍没有完全摆脱“左”倾思想的束缚。 作用:中央肯定了包产到户形式的生产责任制,有利于其推广(3)材料四与材料一相比,我国农村生产关系做了怎样的调整?这种调整有何作用?2分 调整:使农民有了经营权。 作用:有利于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有利于农业向商品化、现代化方向发展;有利于工业生产的发展。 (4)综合上述材料,从我国农村生产关系的调整中,你得到什么启示?3分启示:要适合生产力水平;要适应国情;要有利于调动人民的积极性;要关注民生,从利益出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