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精品学案:第11课 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人教版必修2)

上传人:迷**** 文档编号:108377070 上传时间:2019-10-23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7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历史精品学案:第11课 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人教版必修2)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高一历史精品学案:第11课 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人教版必修2)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一历史精品学案:第11课 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人教版必修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历史精品学案:第11课 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人教版必修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1、背景:由于 和 长期的掠夺搜刮,加上多年战争的破坏, 全面崩溃2、结果:经过 年时间, 超过历史最高水平3、意义:为国家开展 创造了必要的条件一、课程标准:概述20世纪5070年代我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总结其经验教训二、知识梳理国民经济的恢复社会主义建设的起步1、背景: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是一个落后的 2、目的:为迅速发展生产力,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3、基本任务:优先发展 有步骤地对 、 、 进行生产资料公有制改造4、成就:鞍钢、长春汽车厂、沈阳机床和飞机厂,先后建成投产 年,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基本完成5、意义:我国开始改变 面貌,为 奠定初步基础标志着 在我国

2、基本上建立起来。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一五计划”1、背景:1956年 基本完成2、内容:分析社会主要矛盾:人民要求:建立先进的 ; 迅速发展。国家现实:落后的 ;经济文化落后。确立党的主要任务:集中力量把我国尽快从落后的 变成先进的 3、意义:是对我国 道路的一次 探索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 中共八大(1956年)探索与失误1、原因:1958年中共八大二次会议提出“ ”的总路线 2、概况:“大跃进”:片面要求 、 。人民公社化:初期一切财产由公社 , 。3、后果:19591961年,我国出现了建国以来最严重的 “大跃进”与“人民公社化”运动1、目的:纠正 工作中“ ”的错误2、方针:对国民经

3、济实行“ ”的方针3、成效:经济逐步得到恢复和发展,并在一定领域取得重大成就国民经济调整(1962-1965年)1、原因1966年,爆发“文革”并扩展到 2、调整:1971年 着手恢复调整国民经济1973年国民经济出现 的局面1975年 提出 国民经济呈现迅速 状态。但不久,又陷入混乱国民经济的劫难三、巩固练习材料一1949年,我国国民经济情况表项目全国总产量(亿吨)比历史最高产量下降(%)工业生产50农业生产25粮1127钢15883材料二19491957年,我国国民经济状况统计表项目年份194919521957工农业产值(亿元)4668101241粮(亿吨)111 63195钢(万吨)158135535请回答:(1)材料一反映了新中国成立时面临着怎样的经济形势?(1分)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什么?(3分)(2)1952年同1949年相比,我国的经济状况发生了什么变化?(1分)有何重大历史意义?(1分)(3)试分析出现材料二中1957年经济状况的主要原因和影响。(3分)(1)形势:工农业生产全面萎缩,国民经济形势严峻。原因:帝国主义的掠夺,国民政府的搜刮,长期战争的破坏。(2)变化:国民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意义:为国家开展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创造了条件。(3)主要原因:“一五”计划的实施与完成。影响:开始改变我国工业落后的面貌,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