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学案:第15课 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人教版必修2)

上传人:迷**** 文档编号:108376978 上传时间:2019-10-23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8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历史学案:第15课 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人教版必修2)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高一历史学案:第15课 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人教版必修2)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高一历史学案:第15课 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人教版必修2)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高一历史学案:第15课 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人教版必修2)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高一历史学案:第15课 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人教版必修2)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一历史学案:第15课 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人教版必修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历史学案:第15课 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人教版必修2)(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 学案 庖丁巧解牛一、交通工具的发展1.传统的交通运输状况相传黄帝时已知做车;最早的车形象和实物均属商代晚期;西周、春秋战国时期的车从形式上看,车与商车基本相同,但在结构上却有所改进;西汉是双辕车逐渐兴盛的时代。在运输工具方面,人力和水力并用,在技术上有进一步发展。南朝祖冲之所造日行百里的所谓千里船和南朝梁侯景军中的160桨快艇,都是人力推进的快速舰艇。南北朝时期出现了车船。唐代的李皋对车船的改进起了承前启后的作用。我国传统的陆上交通工具是车,而水上的主要交通工具则是船。京杭大运河是我国北方重要的交通路线,而船也成了南北水上交通的重要工具。在南方,由于河道密布,运河多如牛

2、毛,在此,船成为最主要的交通工具。2.近代以来的交通运输状况(1)航运方面鸦片战争后,轮船开始进入中国。一方面,西方列强纷纷在中国设立轮船公司,垄断中国江海的运输业。19世纪70年代以前,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的经济侵略是以商品输出为主,但是早期的资本输出也已经开始,其中经营轮船公司就是表现之一。轮船在当时是国际贸易的主要运输工具。从19世纪60年代起,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开始在中国投资经营轮船公司,如美国旗昌轮船公司、英国太古轮船公司等。它们很快垄断了中国远洋和内河的航运,便利了资本主义国家的商品输出和廉价原料的掠夺,从而促进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造成我国经济的更加落后。另一方面,洋务派在1

3、9世纪7090年代,为解决军事工业资金、燃料、运输等方面的困难,又打出“求富”的旗号,兴办了航运、煤矿、电讯、纺织等民用工业,洋务运动的重点由军事转向经济。1872年,李鸿章在上海开办的轮船招商局,是中国近代第一家轮船公司,首次打破列强的垄断局面。它刺激了地主、商人投资于近代工业,在客观上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其产品除了供给国家和军队使用外,还投放到市场上去,在客观上对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轮船招商局经营三年,在华外国轮船公司就损失了白银1300万两;开平煤矿出产的煤逐渐取代了洋煤在天津市场的地位;张之洞创办湖北织布局后,洋布每年进口减少10万匹。后来,各大口岸相继涌

4、现出了一批轮船公司,推动了中国水上交通业的近代化进程。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将轮船招商局改为官办,成为官僚资本的企业。19271937年是国民党四大家族官僚资本的形成时期。国民党反动政权的建立是四大家族官僚资本形成的前提条件,它的形成,又成为国民党反动政权的经济基础。1936年底,四大家族对全国金融业垄断的完成,是四大家族官僚资本形成的标志。四大家族在金融方面的掠夺,使得民族工业难以积累足够的资本,而商业和航运业的独占又极大地压缩了民族工商业原本就有限的市场。抗日战争时期,官僚资本垄断全国的轮船运输业。抗战时期,国民政府实行统制经济政策,进一步加强了经济垄断的地位,官僚资本急剧膨胀,在工业和交通

5、运输业上加强了垄断。到1941年底,官僚资本已占全国资本总额的一半。新中国成立后,轮船运输业由国家统一管理,使得这一行业有了较快的发展。新中国为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采取了许多有效措施,没收了整个官僚资本,使官僚资本企业比较完整地转为社会主义国营企业,并很快恢复了经济发展。1949年全国解放前夕,官僚资本拥有全国工矿业和交通运输系统固定资产的80%。解放后,人民政府陆续没收了国民政府和官僚资本的工矿企业2800多个,使人民政府掌握了国家的经济命脉。20世纪90年代以后,由于铁路、公路和民航业的快速发展,轮船运输业在交通中的比重逐渐下降,因而呈现萎缩状态,许多航线被迫取消,有的则转向从事高档次的旅

6、游服务业。(2)铁路方面19世纪70年代以后,列强利用铁路修筑权,直接控制中国铁路交通大动脉,便于从军事上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从经济上掠夺中国的财富,还控制了铁路沿线地区,把它们的势力深入到中国内地。但是无论如何,从客观上促进了中国铁路交通的发展。19世纪80年代初,清政府修筑从唐山到胥各庄的铁路,标志着中国铁路的诞生。到辛亥革命前夕,已陆续修建许多条铁路,奠定了中国近代铁路网的基本格局。民国建立以后,又陆续修建了一些铁路,但总的来说进展缓慢。特别是西北、西南与内地没有铁路交通,出行很不方便。新中国成立后,随着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完成,20世纪五六十年代,相继修建了宝成、兰新等铁路,使西北、西南地

7、区的人可乘火车到达内地。19912000年的第八、九个五年计划期间,国家更投入大量资金,加快铁路建设。到“九五”期末,中国的铁路运营总里程已经跃居亚洲第一位、世界第四位。特别是由北京直通香港九龙的京九铁路的建成,更是加强了香港特别行政区与祖国首都的联系。(3)公路方面第二次工业革命后,汽车作为交通工具开始出现。20世纪初,汽车开始出现在上海。后来汽车相继出现在各大城市,成为权贵、富绅和上层社会人士的代步工具。随着汽车的增多,公路建设也进行开来。清末民初,近代的公路修筑技术传入中国,民国时期陆续修建了一些公路。但由于依赖进口,公路交通的发展受到很大限制。新中国成立以后,建立和发展了汽车工业和石油

8、工业,使公路交通获得较快的发展,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了比较密集的公路网。到2000年,全国公路通车总里程约为168万千米,客运量达到135亿人次。(4)航空方面第二次工业革命中飞机的诞生,实现了人类在天空中飞翔的梦想。1909年,旅美华侨冯如制成了中国第一架飞机,标志着中国航空事业的开始。1920年,中国首条航线北京天津航线开通,中国民航业拉开了序幕。到1949年,中国民航共有国内外航线52条,航线总长度近8万千米。新中国成立初期,乘飞机有种种限制,民航业发展有限。改革开放以后,逐步放宽并最终取消了这些限制。乘飞机旅行的人数不断增多,航线和航班也不断增加。现在全国各大城市和一些中等城市、旅游胜地都

9、有航线,并和许多国家的大城市有直通航线。中国已成为世界民航大国。3.交通工具的发展带来的影响(1)积极影响交通工具的变化和交通事业的发展,不仅推动了各地的经济文化交流和发展,而且也促进了信息的传播,开阔了人们的视野,加快了生活的节奏,对人们的社会生活产生了深刻的影响。(2)消极影响交通工具的增多,不可避免地带来了城市交通阻塞,空气污染等负面影响。二、通讯工具的变迁1.通讯工具的产生第二次工业革命前,有线电报就已经问世。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通讯工具的发展又有了长足的进步,电话技术得到改进和推广,迅速发展起来。近代电讯事业的发展,为快速传递信息提供了方便,从此世界各地的经济、政治和文化联系进一步加

10、强。2.中国电讯事业的发展(1)电话事业的发展随着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19世纪70年代,丹麦的电报公司未经清政府的同意,擅自把电报线架设到上海,并建立第一个电报机房。在洋务运动过程中,台湾巡抚在台湾主持架设中国第一条电报线路。甲午中日战争前夕,除了西藏等少数几个地区外,大多数省份和重要商业城市都架设了电报线路,形成了四通八达的电讯网络。20世纪初,上海崇明还装置无线电台,并设立无线电报局。19世纪80年代,外国开始在上海设立电话公司。清政府到20世纪初才在南京开办第一个电话局,开通第一部市内电话。此后,电话的发展速度缓慢。新中国成立后,电讯事业有了飞速发展。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20世纪80年

11、代中期以来,电讯事业更是得到快速发展。2000年末,固定电话和移动电话的数量均跃居世界第二位。电话由奢侈品变成日用品,成为百姓离不开的生活帮手。(2)其他通讯工具(寻呼机、传真机、互联网等)除了以上介绍的电话以外,还有像寻呼机、传真机、互联网等通讯工具,在很短的时间里就可以达到和亲戚、朋友、同事等通话的目的。3.通讯工具的影响通讯工具的变迁和电讯事业的发展,使信息的传递变得快捷和简便,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的思想观念,影响着人们的社会生活。经典回顾例1 下列关于近代中国铁路修建情况的叙述,正确的是()A.中国第一条自行设计的铁路是京张铁路B.到1911年,清政府所修铁路达9600多里C.民国建立以后

12、,中国铁路修筑权仍然掌握在外国人手中D.民国期间,中国铁路发展迅速解析:1909年京张铁路的建成通车,成为中国铁路史上的里程碑,它是由中国工程师詹天佑设计施工的,这在铁路修筑史上属于第一次。答案:A例2 19世纪70年代,我国首次打破列强垄断水上交通业的标志是()A.洋务派创办的轮船招商局在上海的成立B.蒸汽机的发明C.西方列强和买办共同投资兴办轮船运输公司D.各大通商口岸出现一批轮船公司解析:注意题目中的时间,从中了解当时此事的大致背景;注意“首次”,强调事件发生的第一性,可以排除B、D两项;C项与题意不符。答案:A例3 “具大神通,经纬纵横,匪夷所思,惯传消递息,捷于影响。穿河贯汉,事更离

13、奇,欲报平安,暗牵线索。入手行间墨尚滋。从今后,任洪乔善误,那怕愆期。何人费尽心机,纵万里关山信不迟,笑鱼笺雁帛,无斯火速。简书羽檄,枉说星飞。巧夺天工,能通造化,盼到还云一霎时,机枢动,贯蛟宫蜃窟,直达波斯。”这段材料说明通讯工具具有什么特点()A.传达信息迅速B.信息的传播准确C.信息传播的内容丰富D.电讯业发展之迅速解析:首先必须把握住材料的中心意思;其次还必须找到材料中的关键词等;最后综合分析中心意思和关键词的用意。答案:A问题探究问题 自行车在新的条件下是否仍应作为人的主要代步工具而继续存在?探究思路:可以从环境保护、能源紧张和消费水平来探究。探究结论:一部分人认为,改革开放以来,我

14、国城市居民的出行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20世纪80年代中期,自行车是城市居民出行的主要代步工具,是当时人们的主要出行方式。20世纪90年代中期,我国城市居民开始从拥有自行车向私家汽车、摩托车、助动车转移,自行车交通方式的使用与20世纪80年代相比有了较大幅度的下降。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公共交通发展的日益完善,尤其是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私人小汽车越来越多地走进家庭,而且城市不断扩大,出行距离越来越远,自行车作为传统的出行工具已经落伍,加之其对交通的不利影响,自行车已经没有继续存在的必要,理应逐步退出城市街区。而另一部分人持反对意见,认为在我国大城市发展的当前状况下,自行车交通方式有其存在的必然性

15、。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从环境保护的角度来看,自行车作为代步工具继续存在不仅是必要的,而且还应该大力提倡。从国外来看,自20世纪70年代起,许多西方发达国家重新认识到自行车节省能源、灵活便利的突出优点,自行车作为绿色交通工具开始重现魅力。但我国城市却反其道而行之,许多人认为自行车是落后的交通工具,在城市内部应当消灭自行车,有些城市甚至“虐待”自行车,对自行车交通是给出路而不给方便,这是极其错误的。对于自行车对交通的不利影响,只要对自行车交通发展进行合理引导,并为其创造良好的出行环境,这个问题是可以解决和避免的。活学巧用1.下列关于近代以来中国交通工具发展的表述,错误的是()A.20世纪90年代以后,轮船运输业呈现萎缩状态B.唐山到胥各庄铁路的修建,标志着中国铁路的诞生C.新中国成立后,铁路交通获得较快的发展D.改革开放后,中国民航业发展迅速,但现在中国尚不是世界民航大国解析:近代以来中国交通工具发展的表现注意从航运、铁路、公路和航空四个方面具体地分析变化的历程。如本题四个选项即分别从这四个方面命题。现在全国各大城市和一些中等城市、旅游胜地都有航线,并和许多国家的大城市有直接航线,已经成为世界民航大国。答案:D2.阅读下列图片:图一高速列车图二青藏公路图三民航客机请回答:(1)三幅图分别反映了我国交通工具的某一方面,其现状分别是什么?(2)结合图片和所学知识分析,交通工具的变迁对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