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m技术在综合机电项目中应用

上传人:ji****en 文档编号:108376838 上传时间:2019-10-23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23.7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bim技术在综合机电项目中应用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bim技术在综合机电项目中应用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bim技术在综合机电项目中应用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bim技术在综合机电项目中应用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bim技术在综合机电项目中应用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bim技术在综合机电项目中应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bim技术在综合机电项目中应用(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BIM技术在综合机电项目中的应用1.项目背景本工程为北京市XXX项目,位于北京市亦庄经济开发区XX路与XX路交叉口处;含商业、住宅的综合项目,地下X层,地上Y层,其中1、2层以下为商业部分,地下两层与XX项目的地下车库相连接。总建筑面积50386平方米。结构形式为框架剪力墙结构,现浇混凝土楼板。工程机电施工内容包含电气(强电、弱电、电梯);给排水;暖通(防排烟、通风、采暖)等专业系统;分包单位比较多,专业配合默契需求高,穿插作业施工难度大,现场空间有限,为各个专业提供材料堆放困难,需要根据施工进度节点周密的统筹规划。2.BIM技术应用的内容2.1管线综合应用根据各专业内部的排布规则,不同专业相

2、互间的排布规则,以及与结构建筑的间距要求,检修空间等,具体规划管线水平、垂直方向的分布。2.1.1碰撞检查碰撞检查一般由软件检查和“人为”检查两部分组成。“人为”检查可以借助navisworks软件进行漫游检查;或者利用fuzor软件。这两款软件与revit都有完美的结合。实施细则:(1)土建建立完轴网标高,设置好项目基点后,将这些基础信息转交于各分包单位;各专业在土建的项目基点以及轴网标高的基础上,建立自己专业的模型。(2)各专业建立好模型后,打开各自的模型清除项目未使用选项,清除完毕后保存。(为了让在碰撞检测时提高电脑的运行速率)(3)碰撞检测前还需要给各专业系统的管线配色;这个暂时没有规

3、定,由企业内部自己出配色方案;以便于在碰撞检测后查找问题。(4)碰撞检测流程: 新建一个项目样板,设置好过滤器,将整个项目中的各个专业系统分别添加过滤器(其中包含各个专业管线颜色设置)。完毕后,链接结构模型进入项目样板,然后再链接建筑样板进入,链接绑定。按照各专业在整理空间上的垂直分布,首先导入暖通系统,碰撞检查完毕,将暖通与先前的结构建筑模型继续绑定为一个整体。一般工程上先处理最先导入的专业,在满足国家规范要求的空间距离下,尽可能为电气、给排水专业管线腾出空间。首先解决它与结构、建筑模型之间的碰撞问题。(找出有效碰撞点,机器检查只是其中一部分,还需要以人的视角进入三维模型中做进一步检查。)用

4、同样的方法把电气系统和给排水系统导入进行碰撞检查。(5)碰撞检测后的结果暂时不处理,根据碰撞检测报告整理各专业与结构和或者专业间的冲突问题;将问题罗列上报甲方,然后与设计单位协商,也可以自行针对相关问题的提出解决办法,待设计单位同意,甲方和监理审批,四方签字确认后方可施工。碰撞检查报告:2.1.2优化排布(优化排布的基本性原则)大管优先,小管让大管。有压管让无压管。常温管让高温、低温管。可弯管线让不可弯管线、分支管线让主干管线。附件少的管线避让附件多的管线。电气管线避热避水,在热水管线、蒸气管线上方及水管的垂直下方不宜布置电气线路。安装、维修空间500mm。预留管廊内柜机、风机盘管等设备的拆装

5、距离。管廊内吊顶标高以上预留250mm的装修空间。租赁线以外400mm距离内尽可能不要布置管线,用作检修空间。11管廊内靠近中庭一侧预留卷帘门位置。12各防火分区处,卷帘门上方预留管线通过的空间,如空间不足,选择绕行。13管线布置还需根据国家规范要求,各专业之间,专业内部要求间距等等问题。14可进一步确定地下室各位置及地上部分净高要求,明确BIM与设计协调配合方向。2.1.3竣工模型待碰撞检测完毕,经设计单位审批同意相关修改,甲方予以签字确认后;各专业按照修改审批表的方案进行修改模型;修改完毕交与总承包单位,由总承包单位将各专业模型整合为一个整体的机电模型。特别要注意,建模开始必须对所应用的机

6、械设备、管线、桥架等等元件进行系统归类,并进行参数化、信息化;以达到竣工模型的要求。(机电整合模型:)2.2土建预留应用2.2.1建筑预留结构完毕后,二次砌筑工程中,应用竣工模型,对照机电管线路径标高、图纸尺寸定位信息对其相应的孔、洞、预埋件进行预留预埋。凭借BIM技术三维可视化的特点,BIM模型能够直观地表达出需要流动的具体位置,不仅不容易遗漏,还能做到精确定位,有效地解决了与设计人员沟通预留孔洞时的诸多问题;大大提高了预留孔洞的施工效率。2.2.2结构预留预留预埋不到位将直接影响安装质量的好坏,甚至影响结构的质量和安全和使用寿命。借助BIM的施工模拟技术,可以提升预留预埋的准确性。依据竣工

7、模型中机电管线的排布,在结构墙体、楼板、梁、围护等相应的位置处预留空洞或者预埋件。并且分类对其编排,统计;以便于在实际工程中做精准的预留预埋。2.3工程量统计应用通过应用BIM技术可以精准的统计材料用量;在建模时,只要把每一个部件参数化、数字化,需要什么参数就赋予给它,(当运用到非系统族的时候,还需要通过建立共享参数的方式统计)然后从所需要统计的材料明细表中就可以得到工程中所有应用的材料的详细信息(人工费和机械费单独根据定额计算)。当工程发生设计变更时,要及时更新模型,并更新变更部分的工程量。2.3.1预算工程量设计方考虑的是用什么材料;甲方考虑的是用了多少材料;而施工单位则需要考虑材料如何用

8、。材料是成本的基础,如果施工单位在材料成本上不能把控,则工程成本已处于失控状态。通过应用BIM技术在虚拟建造过程中,可以统计工程所有应用到的材料;结合国家预算相关工程定额,最终可以形成预算的绝对依据。例如图3.18-7、8是工程统计材料明细表。2.3.2实际工程量通过虚拟建造生成的工程量是实际工程量的参考依据;我们只需考虑实际应用时的损耗率,以及人工费、机械费,以及设计变更等相关费用;最终就可以得到实际发生的工程量。2.4预制件加工应用2.4.1构件加工对于机电各个专业管线的复杂弯头、大小管连接、不同形状管线的连接件;通过应用BIM技术,可以提前加工预制。这样可以提升机电系统的安全性能,预制件

9、的加工大大提高了效率,缩短了工期,节省了成本。2.4.2管段加工根据模型系统管段路由的排布,在什么地方需要什么尺寸的管段,包括支吊架;我们都可以从竣工模型得知,可以根据BIM施工总计划,规划施工节点,逐一细分,便可知晓什么时间应该提前准备什么。然后与供货商洽谈定尺加工问题;为供货商提供BIM模型明细表,此明细表必须符合加工订货单的注释条目要求,明细表中需要体现BIM技术定位信息相关文字标注。材料进场后,施工人员可以根据进场材料标识,明辨材料的用途以及使用方式,安装位置等等。2.4.3综合支吊架加工根据实际工程的需要,在交叉区域含有多个专业系统管线时,可以采用综合支吊架。综合支吊架需要考虑分段荷

10、载量,支吊架的规格尺寸需要通过一定的计算。确定好综合支吊架的分布间距以及支吊架的规格,然后根据系统管线走向布设。3.组织流程及实施要求3.1工作计划流程3.1.1计划BIM工作计划不单单要从单一专业制定,而且要有一个大的工作框架;各个专业根据在此框架中承担的工作内容,根据整体规划安排,然后再制定自己专业的计划。机电内部计划:(1)根据甲方的整体项目节点时间要求制定机电专业的施工计划节点。(2)图纸深化设计(3)建模;完成设备、材料的统计(4)机电管线综合(5)3D漫游及三维可视化交流(6)设计变更、洽商预先评估(7)根据优化方案协同更新模型(8)专业深化设计复核(9)变更工程量统计(10)施工

11、模拟(11)施工监督和验收3.1.2流程(1)熟悉各专业图纸,各专业先进行内部图纸会审,找出图纸中显而易见的错误或者由于设计者的疏忽,遗漏设计的内容,与设计及时沟通解决初步各专业内部问题。(2)设计院将施工单位提出图纸会审的问题在电子版图上更正后,然后交予施工单位建模(如果设计院自行应用BIM设计则施工单位直接利用模型施工,应用BIM设计本身就可以避免碰撞检测的一些问题,或者可以说这个过程已由设计院完成。)(3)施工单位可以综合各专业图纸,在图纸上详细整理各专业管线的标高,根据施工工艺要求以及建模标准绘制模型。(4)管线综合,应用碰撞检测功能,统计有效碰撞点,提出优化方案。(碰撞检测结果的修正

12、方案要经过监理、业主审批;审批合格才能按照方案进行调整优化)。(5)根据审批的结果进行调整优化(6)调整优化完毕,三方签字确认,总包方备案存档。(7)打印出具施工图。(8)三维技术交底,拆分模型根据施工节点进行下一步施工安排。以下为机电工程BIM施工组织大体流程图:3.2拆分规定3.2.1一般规定(1)按分区(2)按楼号(3)按施工缝(4)按单个楼层或一组楼层(5)按系统、子系统3.2.2特殊规定一般而言,等竣工模型形成后,各专业需要应用竣工模型指导施工。总承包单位应将竣工模型复制一份给各分包单位,以便于各分包单位在施工中运用。各专业不能随意打开别的专业的模型组,最好把别的专业全部锁定;然后在

13、应用时打开自己专业的模型组,根据专业系统逐一拆分模型(拆分亦即临时隐藏)。根据施工节点计划,控制模型的拆分段,应用完毕,应该及时关闭自己专业的模型组。需要根据施工节点来应用模型;把建造阶段、待建造阶段、拆除阶段划分清楚;配合土建施工进度做好机电安装相应的具体工作。3.3模型规则明确本项目用于建立模型的软件产品名称、版本、导入导出格式,执行的标准。若采用不同软件产品进行各专业模型的建立、细化后,按照什么统一标准进行模型整合,确保整合效果。各系统的命名须与图纸一致;影响管线综合的一些设备、末端须按图纸要求建出,必须考虑管道检修空间。最后需要注意为各专业管线、构件、配件等等建立它们的非几何参数信息。

14、例如:管道管材、材质保温信息;设备材料的工程量统计信息;设备或者管线的性能参数等等。3.3.1暖通专业模型规则一般情况下,保证无压管的重力坡度,无压管放在最下方。风管和较大的母线桥架,一般安装在最上方;风管与桥架之间的距离要100mm。对于管道的外壁、法兰边缘及热绝缘层外壁等管路最突出的部位,距墙壁或柱边的净距应100mm。通常风管顶部距离梁底50-100mm的间距。距离下方管道至少50mm间距。如遇到空间不足的管廊,可与设计师沟通, 断面尺寸改扁,便于提高标高。暖通的风管较多时,一般情况下,排烟管应高于其他风管;大风管应高于小风管。两个风管如果只是在局部交叉,可以安装在同一标高,交叉的位置小

15、风管绕大风管。空调水平干管应高于风机盘管。冷凝水应考虑坡度,吊顶的实际安装高度通常由冷凝水的最低点决定。软管接头间距通常按照300cm考虑。变径管通常按照45考虑,没边加10cm 。三通总长度为大风管直径的2倍,风阀按照300cm考虑,风管弧度通常为1倍的D。(无特殊说明情况下)3.3.2给排水专业模型规则管线要尽量少设置弯头。给水管线在上,排水管线在下。保温管道在上,不保温管道在下,小口径管路应尽 量支撑在大口径管路上方或吊挂在大管路下面。冷热水管净距15cm,且水平高度一致,偏差不得超过5mm(其中对卫生间淋浴及浴缸龙头严格执行该标准进行检查,其余部位的可以放宽至1cm)。除设计提升泵外,带坡度的无压水管绝对不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水利工程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