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一轮复习精品学案:第4课 古代的经济政策(人教版必修2)

上传人:迷**** 文档编号:108375932 上传时间:2019-10-23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6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精品学案:第4课 古代的经济政策(人教版必修2)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精品学案:第4课 古代的经济政策(人教版必修2)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精品学案:第4课 古代的经济政策(人教版必修2)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精品学案:第4课 古代的经济政策(人教版必修2)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精品学案:第4课 古代的经济政策(人教版必修2)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精品学案:第4课 古代的经济政策(人教版必修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历史一轮复习精品学案:第4课 古代的经济政策(人教版必修2)(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4课 古代的经济政策一、 土地制度的演变演变原始社会:土地公有制(特点:土地氏族公社所有;集体耕种平均分配)(其原因是由于社会生产力低下)奴隶社会(夏商西周):井田制奴隶社会的土地国有制(特点:一切土地属于国王;国王把土地层层分封庶民和奴隶在井田上集体耕作。劳动产品归奴隶主所有)封建社会(秦汉明清):封建社会的土地地主私有制注意:1、井田制瓦解原因(封建制确立原因:生产力发展,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根本原因;战争频繁,井田上耕作的劳动力不断减少,井田制趋于瓦解;改革承认私有土地的合法性,促进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形成直接原因)2、封建土地所有制确立的过程:春秋时期垦荒私有、化公为私;鲁国初税亩(前59

2、4年)加速私有化,实际上承认了土地私有;战国各国政策、秦商鞅变法正式承认土地私有3、封建社会自身无法解决的问题:土地兼并 根本原因:封建土地私有制;后果:严重影响国家的赋税收入;贫富分化严重,阶级矛盾尖锐,引起社会的动荡不安;自耕农破产成为佃民等政策采取的限制兼并的政策:魏晋南北朝均田制,明清按人口和田亩纳锐,并丈量全国土地,但是都无法抑制土地兼并)二、重农抑商1、概况:战国时期秦国商鞅变法。西汉汉武帝推行货币官铸、盐铁酒专卖、官营贩运、物价管理、向工商业者加重征税。明清时期,统治者依然固守重农抑商政策,继续推行专卖制度,垄断盐、茶等重要商品的经营;对民营商业不断加征商税。2、目的:维护自然经

3、济,确保赋役征派和地租征收,维护政治稳定,巩固封建统治。 3、评价:积极作用:保护了农业生产和小农经济,促进农业经济发展;,加强对农民的控制,维护政治稳定保障国家安全;打击富商,发展官营商业,强化了国家对经济的控制。消极后果:强化自然经济,使自然经济不易瓦解;阻碍工商业发展,阻碍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违背了经济发展的规律,经济结构单一三、“海禁”与闭关锁国1、海禁:由于东南沿海倭患猖厥,指明清两代严禁私人出海贸易,即“片板不得下海”,对外贸易在官方主持下进行如郑和下西洋。2、闭关锁国的含义与影响:含义严格限制同外国的往来,而非完全禁绝。清朝在广州设立十三行统一管理对外贸易。闭关锁国的影响:妨碍海

4、外市场的开拓,抑制资本的原始积累,阻碍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使中国与世隔绝,没能及时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以发展生产力,使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 但在某种程度上保护了国家的安全。实行闭关锁国的原因:客观原因西方殖民者的早期殖民扩张活动;主观原因统治者的短视与无知;直接原因对付东南沿海的抗清斗争;政治根源统治脆弱导致的外强中干;经济根源自然经济的封闭性决定的。高考怎么考?高考题例1(2012福建文综历史15)司马光奏议载,“夫农、工、商贾者,财之所自来也。公家之利,舍其细而取其大,散诸近而取诸远则商贾流通矣,农、工商贾皆乐其业而安其富,则公家何求而不获乎?”在这里,司马光( )A坚持“

5、重农抑商”政策 B指出促进商业流通的重要性 C提出“农本商末”观点 D说明保持社会稳定的必要性【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与思想【解析】本题材料解读能力。“舍其细而取其大,散诸近而取诸远则商贾流通矣,农、工商贾皆乐其业而安其富”说明司马光重视商业流通的作用。材料没有体现谁重谁轻的问题。【答案】B2(2012北京文综历史12)秦汉至明代,商人长期处于社会底层,一个重要原因是统治阶层认为商人( )A不事生产 B不尊儒术 C不敬宗族 D不纳租税【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重农抑商政策【解析】本题考查历史概念的理解与迁移能力。结合重农抑商政策的概念可知中国古代的统治者大都认为商人不从事工农业生产,不创造产

6、品,对社会的发展没有贡献,所以贬低商人地位,商人长期处于社会底层。【答案】A3(2012全国新课标历史24)汉武帝设置十三州刺史以监察地方,并将豪强大族“田宅逾制”作为重要的监察内容,各地财产达300万钱的豪族被迁到长安附近集中居住。这表明( )A政权的政治与经济支柱是豪强大族 B政治权力与经济势力出现严重分离C抑制豪强是缓解土地兼并的重要措施 D经济手段是巩固专制集权的主要方式【考点】古代中国土地制度(限制土地兼并)【解析】本题考查知识的理解和材料解读能力。根据题干材料“将豪强大族田宅逾制作为重要的监察内容”“被迁到长安附近集中居住”的原因是“各地财产达300万钱”、“田宅逾制”,这说明汉武

7、帝抑制豪强的目的是缓解土地兼并;“经济支柱”说法错误,A项排除;B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监察属于政治手段,D项排除。【答案】C4(2012全国大纲文综历史13)唐太宗说:“工商杂色之流止可厚给财物,必不可超授官秩,与朝贤君子比肩而立,同坐而食。”在此唐太宗强调的是( )A防止官商勾结 B维持社会等级 C重义轻利 D重农抑商【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重农抑商政策【解析】材料中唐太宗此话不但把工商业者归入“杂色之流”,而且杜绝了他们入仕为官的途径,体现了统治者对工商业者的歧视,目的是维持社会等级,但没有反映对农业的重视,因此D项不正确。【答案】B 5(2012全国大纲文综历史15)清帝雍正朱批谕旨说

8、:“山右(今山西)大约商贾居首,其次者犹肯力农,再次者谋入营伍,最下者方令读书。联所悉知,习俗殊可笑。”这反映出当地( )A商人的政治地位已经跃居首位 B学而优则仕的传统已被抛弃C重农抑商政策并没有得到实施 D传统观念因追求财富而改变【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重农抑商政策【解析】山西人从事商业、农业、参军和读书人数量依次递减,雍正帝认为这样的社会风气很可笑,反映统治者对商业的歧视,A、C项错误;仍然有人希望学而优则仕,B项错误;因为追求财富,从事商业的人居首位。【答案】D易错易混知识易错点 1、小农经济是我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而不是唯一模式。 2、注意夏商周时期,受封的诸侯只有对土地的

9、世代使用权,而无权转让与买卖,需向国王缴纳贡赋。 3、春秋时期私田不是归国王所有,而是归私田主人控制,因为税制改革承认了土地的私有权。 4、标志着中国传统步犁基本定型的事件不是牛耕的出现,而是曲辕犁的发明,因为曲辕犁可以调节犁耕深浅,适应各种土地的精耕细作。 5、西周时期,青铜铸造业的生产,是由官府垄断,即所谓的工商食官。 6、后世将经商的人称为“商人”。“商人”不是由商人的国名而来,而是源于商工擅长经商。 7、“柜坊”的职能不是兼营旅店货栈和交易场所,而是专营货币的存放和借贷,是我国最早的银行雏形。 8、明朝时期白银的普遍流通并没有促进对外贸易的繁荣,这是因为明政府严格限制对外贸易。 9、资

10、本主义萌芽不单是商品经济发展的反映,还反映了封建制度的衰落。 10、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根本原因不是闭关锁国和重农抑商政策,而是衰落的封建专制制度。“闭关政策”与“重农抑商”政策都是封建制度的衍生物。 11、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是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果,但直到鸦片战争前夕,就全国而言,自然经济仍占据主导地位。 12、自然经济的基本特征“自给自足”中的“足”并非富足,而是指满足自家生活的需要和交纳赋税,很少进行商品交换。 13、闭关锁国不是绝对禁止对外贸易,而是严格限制对外贸易,如广州十三行就是例证。 易混点 原始社会后期,手工业与农业分离;夏商周,商业由官府垄断;春秋战国,官营、民营、家庭手工业三种形态出现并成为中国手工业的三大主要经营形态。下面简单归纳总结一下三者的特点: 经营形态 管理方式 产品用途 流通方式 官营手工业 政府直接经营、集中生产、大作坊 武器军用品和官府贵族生活用品 不在市场流通 民营手工业 民间私人自主经营 民间消费的产品 在市场流通 家庭手工业 农户的副业 自己消费和交纳赋税的产品 剩余部分出售 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