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人教版大一轮学案 必修2第九单元第21讲

上传人:迷**** 文档编号:108375389 上传时间:2019-10-23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43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历史人教版大一轮学案 必修2第九单元第21讲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高考历史人教版大一轮学案 必修2第九单元第21讲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高考历史人教版大一轮学案 必修2第九单元第21讲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高考历史人教版大一轮学案 必修2第九单元第21讲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高考历史人教版大一轮学案 必修2第九单元第21讲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历史人教版大一轮学案 必修2第九单元第21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历史人教版大一轮学案 必修2第九单元第21讲(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21讲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考 纲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课 标概述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我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总结其经验教训。一、社会主义建设的起步1“一五”计划的实行(1)背景(2)内容(3)成就:鞍山钢铁公司三大工厂、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沈阳机床厂和飞机制造厂等先后建成投产。(4)意义: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为社会主义_奠定了初步基础。易混易错“一五”计划时期的工业化建设,只是开始改变我国工业落后的面貌,奠定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并没有实现工业化。2三大改造(1)时间:1953年到1956年。(2)内容:农民、手工业者参加_,资本主义工

2、商业实行全行业公私合营。(3)意义:到_年底,我国基本完成了三大改造,社会主义经济体系在我国基本建立起来。关键点拨农业合作社是新中国对个体小农经济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具体形式。其好处在于适应了当时农村生产力落后状况,并充分照顾了农民的困难和要求。国家顺利解决了农村土地所有制问题。二、探索与失误1社会主义建设中的成功探索中共八大(1)主要内容(2)意义:是对我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一次成功探索。2社会主义建设探索中的失误(1)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内容: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结果:会后,全国掀起“大跃进”的高潮。(2)“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人民公社初

3、期一切财产由公社统一核算,统一分配。危害:违背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和超越了历史发展阶段,导致国民经济出现混乱,出现了建国以来最严重的经济困难。3政策调整(1)方针:中共中央对国民经济实行“_、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2)结果关键点拨19561976年正确的探索、错误的探索及启示三、国民经济的劫难1原因:1966年,中国爆发了“文化大革命”,动乱由思想文化领域、政治领域扩展到_ _领域。2表现(1)许多行之有效的政策、规章制度被废除。(2)1975年,邓小平_政策使得国民经济好转,经济呈现迅速回升状态。3影响(1)导致国民经济受到严重影响。(2)拉大了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丧失了发展的良机。易混

4、易错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指的是调整国民经济的比例关系,并不是纠正“左”倾错误。第一个五年计划主题1实施的条件(1)1952年底,国民经济形势基本好转,工业化建设提上日程。(2)1953年,为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经济基础,中共中央提出社会主义工业化的主张。(3)借鉴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作出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决定,并强调要处理好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间的关系。(4)从国际形势看,朝鲜战争于1953年7月结束,有利于“一五”计划的实施。主题2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原因史料1952年12月,中共中央发出关于编制1953年计划及长期计划纲要的指示,要求编制计划在贯彻执行中央的“边打,边稳,边建的方针基础上,要突

5、出重点,首先,保证重工业和国防工业的基本建设”。1954年3月,人民日报的一篇社论强调:“苏联过去所走过的道路,正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榜样。”6月14日,毛泽东在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上的讲话中尖锐而形象地指出:“我们现在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制造。” 本史料充分表明了“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的主要原因。(1)计划纲要指示中的“边打”反映了当时中国处于帝国主义封锁包围之中,优先发展重工业是加强国防军事力量的需要。(2)人民日报社论的强调,表明当时中国工业化主要借鉴苏联工业化经验。(3)毛

6、泽东的形象化言论表明了中国的工业基础差,底子薄,近代重工业极端的落后严重制约国民经济的正常发展。(另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重工业是国民经济支柱和主导产业,为社会主义建设提供基本设备和设施。)主题3成就、特点及其实质(1)成就到1957年,“一五”计划的经济指标,一般都大幅度超额完成,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2)特点改造与建设并举(或变革生产关系与发展生产力并举)。工业化建设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并举。优先发展重工业,并强调处理好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之间的关系。渐进性和长期性。一体(主体:工业化)两翼(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相辅相成。(3)实质:

7、既是我国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和社会主义工业化的起步,又是国家对生产资料私有制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开始。社会主义三大改造主题1三大改造的必要性及其实质(1)必要性: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是国家独立和富强的必然要求和必要条件。对个体农业、个体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是为了确立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健全社会主义上层建筑,以继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为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创造必要的条件。(2)实质:变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公有制。主题2三大改造的意义史论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在中国基本确立;为中国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发展开辟了道路;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起来,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史料在国民收入中,1957年同

8、1952年相比,国营经济所占比重由19%提高到33%,合作社经济由1.5%提高到56%,公私合营经济由0.7%提高到8%,个体经济则由71.8%降低到3%,资本主义经济由7%降低到1%以下。 本史料主要反映了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使社会主义经济成分在国民经济中占了绝对的优势。主题3图解三大改造“大跃进”运动的失误“大跃进”对自然环境、国民经济和当时人们的思想产生了不利影响 。(1)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各地用土办法炼铁、炼钢,毁掉不少山林,在生态环境方面造成了植被覆盖率降低、水土流失严重、生物环境恶化、自然灾害频繁等一系列严重后果。(2)对国民经济的影响: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

9、共产风”盛行,各地纷纷提出不切实际的目标,违背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造成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给我国社会经济发展造成重大损失。(3)对人们思想的影响:在“大跃进”的社会环境下,造成了人们急于求成、急躁冒进,浮躁、浮夸风、假话盛行。史料一报载:麻城建国一社出现天下第一田 本图片史料反映了浮夸风盛行。史料二诗歌:两只巨手提江河一铲能铲千层岭/一担能挑两座山/一炮能翻万丈崖/一钻能通九道湾。两只巨手提江河/霎时挂在高山尖。 本史料反映了急于求成,夸大了主观意志和主观努力的作用。史料三1958年12月19日宣布,提前12天完成钢产量翻番任务,钢产量为1 108万吨,生铁产量为1 369万吨。实际上合格

10、的钢只有800万吨,所炼300多万吨土钢、416万吨土铁根本不能用。估计炼钢铁在全国约损失200亿元。 本史料反映了全民大炼钢铁运动造成人力、物力、财力的极大浪费,严重削弱了农业,冲击了轻工业和其他事业,造成了国民经济比例失调。人民公社化运动主题1人民公社化运动与“大跃进”运动的区别“大跃进”涉及生产力方面,人民公社化涉及生产关系方面。二者的不同点在于:“大跃进”的发动,反映了我党不顾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片面地扩大生产规模,追求经济建设的高速度;人民公社的建立反映了我党不顾生产力发展的实际水平,片面地变革生产关系的“左”倾错误,违背了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原理。主题2人民公社化运动的消极影响史论

11、人民公社化运动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破坏了农村生产力。史料1958年7月1日,红旗杂志明确提出“把一个合作社变成一个既有农业合作又有工业合作基层组织单位,实际上是农业和工业相结合的人民公社”。 人民公社“一大二公”、政社合一,实行“以供给制为主”的分配制度,推行“组织军事化 ”、“行动战斗化”,采取大兵团作战方法,从事农业生产,并实行“生活集体化”,大办公共食堂。人民公社在轰轰烈烈地办了一两个月后,原来宣传的许多优越性很快走向反面,“干不干,三餐饭”“出工不出力”,许多人坐起了“共产主义大船”。 本史料主要反映了人民公社体制的负面影响,从生产力上看,人民公社制度除在大规模上调动人力、物力进行

12、生产外,从总体来看是违背社会发展规律和脱离社会实际的。人民公社政社合一的体制严重地挫伤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对农村生产力造成了极大破坏。19561976年经济建设的失误及其启示主题1失误与挫折项目背景或原因内容结果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思想准备不足,党对形势判断错误,希望高速度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中共八大二次会议提出“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轻率地发动了“大跃进”运动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使得“左”倾错误严重泛滥“大跃进”运动中共提出“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争于求成,夸大了主观意志和主观努力的作用片面大办工业,大办农业“大跃进”打乱了国民经济秩序,浪费

13、了大量的人力、物力,造成了工农业比例严重失调,破坏了环境人民公社化运动“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和“大跃进”运动的影响提倡“一大二公”(规模大,公有化程度高),刮起了“一平二调三收款”的“共产风”浪费了资源,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农民积极性受伤害,造成社会生产力的极大破坏;出现了建国以来最严重的经济困难文化大革命“左”倾错误严重泛滥许多行之有效的政策、规章制度被废除,工人、干部停产“闹革命”工农业生产总值损失惨重,出现国民经济的大劫难主题2启示(1)社会主义建设要解决好先进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要大力发展生产力。(2)社会主义建设要敢于面对错误,纠正错误,迎难而上,及时纠正“左”的倾向,调

14、整生产关系。(3)经济发展不能急于求成,要从国情出发,实事求是。(4)经济建设必须正确处理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之间的关系,必须尊重客观规律。(5)生产关系的变革要与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不能超越生产力发展水平,要注意调动农民的积极性。(6)社会主义建设要充分发扬民主,要维护安定团结的社会环境,反对个人崇拜,加强党的自身建设。例1 (2011福建高考)1949年3月,毛泽东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指出:“国营经济是社会主义性质的,合作社经济是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加上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加上个体经济,加上国家和私人合作的国家资本主义经济,这些就是人民共和国的几种主要的经济成份”。这些就构成了 ()A旧民主

15、主义的经济形态 B新民主主义的经济形态C社会主义的经济形态 D半社会主义的经济形态答案B审题突破审题的关键是结合题干时间信息区分选项基本概念。近代经济形态主要包括两种,一种是代表旧中国历届政府统治下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经济形态;另一种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新民主主义经济形态。中共七届二中全会针对中国国内的经济成份提出排除外国资本主义;社会主义的经济形态在当时应该是单一的公有制;半社会主义的经济形态是组成之一而不是指整体。新民主主义的经济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转变过程中的过渡形式。例2 (2011海南高考)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上海、天津等工业先进地区人均工业产值的增长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这反映出当时中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