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人教版大一轮学案 必修1第一单元第1讲

上传人:迷**** 文档编号:108375259 上传时间:2019-10-23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32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历史人教版大一轮学案 必修1第一单元第1讲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高考历史人教版大一轮学案 必修1第一单元第1讲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高考历史人教版大一轮学案 必修1第一单元第1讲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高考历史人教版大一轮学案 必修1第一单元第1讲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高考历史人教版大一轮学案 必修1第一单元第1讲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历史人教版大一轮学案 必修1第一单元第1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历史人教版大一轮学案 必修1第一单元第1讲(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1讲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和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考 纲1.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2.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课 标1.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2.知道“始皇帝”的来历和郡县制建立的史实,了解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其影响。一、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1从禅让到王位世袭(1)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王位传承的方式有_和兄终弟及。(2)夏商的政治特点:王权具有_色彩。(3)2等级森严的分封制(1)目的:进行有效统治,拱卫_。(2)内容 (3)作用 (4)瓦解:到西周后期,王权衰弱,_遭到破坏,大国兼并小国,周王室完全失去至尊权威。易混易错关于分封制理解的误区分封制

2、又称封邦建国,然而“封建社会”的概念是自近代引入中国的,西周“封建”即“封邦建国”之意,显然不是后来的社会形态概念。3血缘关系维系的宗法制(1)目的:为了加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_上的矛盾。(2)含义:宗法制是用_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统治的制度。(3)最大特点是_,在政治制度方面的体现就是分封制。(4)内容(5)影响:保证了各级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_内部的稳定和团结。二、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1背景:从诸侯争霸到秦朝统一(1) 诸侯争霸(2)秦朝统一:秦国经过_后日益强大,先后灭掉韩、赵、魏、楚、燕、齐六国,于公元前_年实现了统一。

3、2形成(1) 中央政治制度(2) 地方政治制度(3)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3影响(1) 积极影响(2)消极影响:专制权威导致阶级矛盾激化,引发农民战争,秦朝短命而亡。升华提高从制度创新的备考视角看,以皇权至高无上为核心,各级职能部门分权制约,各级官员由皇帝任命,中央垂直管理地方,影响深远等是秦中央集权制度的主要特征。分封制问题主题1分封制的目的史料封立亲戚为诸侯之君,以为蕃篱,屏蔽周室。顾炎武 本史料中的“封建”指分封制,反映出其实施的目的是拱卫王室,巩固西周统治。主题2分封制的对象与布局史料一荀子儒效篇记载:“(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史料二西周分封制示意图导读(1)注

4、意材料的来源(出处);(2)注意材料中的显性信息;(3)注意图例表示的内容。 本史料反映出分封的对象主要是王族、功臣、先代贵族。从布局上,王族占据战略要地,是分封的主体,直观地反映了“拱卫王室”的分封意图。主题3分封制的作用(1)积极作用:西周初期,周王有较高的权威,周王对诸侯国有较强的号召力和向心力。诸侯国对周王室起到拱卫作用,使周朝不仅巩固了统治,而且扩大了疆域,成为地域空前广大的奴隶制国家。(2)消极作用:诸侯在封地内有权分封卿大夫、设置官员、建立武装、扩大统治区域,具有较大的独立性,为分裂割据提供了条件。宗法制问题主题1大宗与小宗图解: 划分大宗、小宗的依据是血缘关系的亲疏、嫡庶之别,

5、大宗、小宗是相对的,并不是一层不变,每一宗都实行嫡长子继承制。主题2宗法制的影响确立了土地、财产、政治地位的分配与继承制度,保障了贵族特权;有利于凝聚宗族,防止内部纷争,促进了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对后世中国传统社会结构、日常生活观念产生了深远影响,如修族谱、祭拜祖先、寻根问祖等。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1)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实行分封制,说明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2)带有浓厚的原始迷信色彩,王权和神权密切结合,形成了一套从中央到地方的行政管理制度。(3)分封制与宗法制互为表里,血缘纽带与政治关系相结合,实行严格的等级制度,政权带有浓厚的部族色彩。(4)具有相对的延续性和稳定性

6、。史料一在考古中发现了大量的新石器时代的大规模祭祀活动的遗址;夏商周的王被称为“天子”;据殷墟出土的大量的甲骨文卜辞,表明当时的商朝统治者几乎是每日必卜、每事必卜。许多重要的军国大事都要由神意来决定商朝天子既是人,又是联接天人意志的神据史料记载,“巫”是早期国家中最重要的职官之一。 史料反映出借天上的“神权”来强化人间“王权”的意图,体现了王权与神权的结合。史料二(西周)整个国家政权就是由“大宗”、“小宗”的宗法血缘关系组织起来的。家族的血缘关系与国家的组织关系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周天子在宗法关系上是天下的“大宗”,在政治关系上是一国之君总之,宗法系统上的等级与政权组织中的等级是对立统一的,这就

7、形成了亲贵合一、家国一体的政治体制。 史料反映了以宗法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权力结构的特点。史料三早期的国家是从部落制中脱胎出来的王权不可避免地受到各方面的制约。“夏桀为有仍之会,有缗叛之,商纣之黎东之薮,东夷叛之;周幽为大室之盟,戎狄叛之。王国维在谈到早期国家权力时说:“盖诸侯之于天子,犹后世诸侯之于盟主,未有君臣之分也。” 史料反映出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形成权力的高度集中。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主题1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内容图示:皇帝制度的特点皇帝制度图示:秦朝中央和地方的官僚机构 秦始皇通过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度、郡县制度,将地方大权收归中央,中央大权由皇帝一人裁决,实现了高度的专制

8、主义中央集权。主题2专制主义与中央集权是两个不同的概念(1)专制主义:是与民主政体相对应的概念,是一种决策方式。其主要特征是皇帝个人的专断独裁,集国家最高权力于一身。(2)中央集权:是一种相对于地方分权的制度。其特点是地方政府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没有独立性,必须严格服从中央政府的命令,一切受制于中央。主题3秦中央集权制度的特点及影响1特点(1)权力高度集中,皇权至高无上,地方无条件服从中央,中央集体对皇帝无条件负责。(2)中央与地方割据势力之间、中央内部皇权与相权之间的矛盾,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下的两对基本矛盾。2影响(1)积极随着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秦朝国力日益增强,形成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

9、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中国成为当时的世界大国。促进了中国封建经济文化的发展,对祖国疆域的初步奠定、巩固国家统一以及形成以华夏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都起了重要作用。秦朝建立的中央集权专制统治的政治制度,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封建王朝所沿用,且不断得到加强和完善。(2)消极:封建专制统治的强化使人民处境日趋恶劣,阶级矛盾激化,给社会发展造成了极大破坏。综合比较分封制与郡县制的异同1相同点:都是中国古代中央管理地方的政治制度。2不同点比较西周分封制秦朝郡县制实行条件与宗法制相联在国家大一统的条件下实行传承制度世袭官吏由皇帝任免调迁,不得世袭官吏权力拥有封地和相应的爵位官吏只有俸禄

10、,无封地与中央关系诸侯国有很强的地方独立性是地方行政机构,地方绝对服从中央历史作用有利于稳定当时的政治秩序,但也容易发展为割据势力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和国家的统一例1 (2011全国新课标高考)董仲舒认为孔子撰春秋的目的是尊天子、抑诸侯、崇周制而“大一统”,以此为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服务,从而将周代历史与汉代政治联系起来。西周时代对于秦汉统一的重要历史影响在于 ()A构建了中央有效控制地方的制度B确立了君主大权独揽的集权意识C形成了天下一家的文化心理认同D实现了国家对土地与人口的控制答案C审题突破审题的关键点在于对西周两大政治制度的准确把握。分封制确立了周王天下共主的地位,以嫡长子继承为核心的宗

11、法制把“国”与“家”有机结合起来,从而形成天下一家的文化认同心理,结合分封制下周王与诸侯之间的权利与义务关系,可判断答案为C。命题感悟准确把握题干关键词(“周代历史”、“秦汉统一”),熟练识记所学知识(备选项细节),高度灵活理解主干知识是备考必须掌握的能力。例2 (2011海南高考)秦统一后,“废封建,立郡县”,确立专制集权制度,但皇帝之子、弟封王,一直延续到明清。“分王子弟,以为屏藩”,是历代分封子弟的主要理由。血缘分封长期存在说明 ()A分封制有利于政权长期稳定B血缘分封是中央集权的基础C分王子弟是皇权的一种体现D周代制度受到历代政权推崇答案C审题突破题干与选项的内容均源于教材,但立意又高

12、于教材。分封造成后来的争霸,故A项错;郡县制是中央集权的基础,故B项错;中央集权否定了分封制,故D项错。命题感悟对基础知识的全面准确识记仍是备考必不可少的环节。例3 (2011浙江高考)(节选)政治文明的演进经历了漫长而艰难的过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中国政制)达臻“文明”一途,实应归功于西周的创制。西周政治里显然有浓厚的贵族色彩,而“共主”名义下的地方分权体制与秦以后一统的君主“独制”格局泾渭分明。因此古贤多称周秦之间为“天下一大变局”。 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周和秦朝的主要政治制度。分析说明周秦政治制度的主要差别。答案西周:分封制、宗法制;秦朝:专制主义中央

13、集权制。西周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机构,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秦形成了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制度,君主集权的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审题突破首先要指出西周与秦朝的政治制度,注意材料中的“贵族色彩”、“君主独制”等信息。其次要找出周制(分封)与秦制(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主要差别。主要从最高权力集中程度、血缘贵族政治与官僚政治等角度思考。命题感悟由分封制、郡县制、宗法制、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周秦政治制度的差别等高考涉及到的考点看,从基础知识入手,紧扣课标要求的主干知识,将不同时期的制度综合对比是命题立意的常见形式,史论结合,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要求较高,这也给备考2013年高考指明了方向

14、。命题思想一隐含社会热点本讲应关注的热点:宗法制对当今社会生活的影响;秦的统一与祖国统一大业的时空穿越意义;制度创新对社会历史进步的作用等。题点宗法制与现实生活12011年9月20日,北京晨报:中国传统思维中,一向有一个祖先、一个政权、一个核心的习惯。五千年文明需有一个源头,从制度方面寻找是 ()A井田制影响 B宗法制、分封制影响C八股取士影响 D禅让制影响题点秦中央集权措施与当今政治改革22011年7月在建党90周年庆典上,国家领导人反复强调深化改革,勇于创新。体制、制度创新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动力之一。秦始皇在这一方面的贡献不包括 ()A皇帝制度 B三公九卿制度C统一度量衡标准 D首创郡县制度命题思想二紧扣主干知识和核心概念题点概念分封制3下图反映的是周朝的政治制度及其关系,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宗法制和分封制互为表里B宗法制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C通过分封制,建立起森严的等级序列D整套制度维系奴隶主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