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相色谱法(2010)

上传人:今*** 文档编号:108370302 上传时间:2019-10-23 格式:PPT 页数:115 大小:3.9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气相色谱法(2010)_第1页
第1页 / 共115页
气相色谱法(2010)_第2页
第2页 / 共115页
气相色谱法(2010)_第3页
第3页 / 共115页
气相色谱法(2010)_第4页
第4页 / 共115页
气相色谱法(2010)_第5页
第5页 / 共1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气相色谱法(2010)》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气相色谱法(2010)(1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第11章 气相色谱法,第一节 概述,气相色谱法是从1952年才迅速发展起来的一种分离方法。最早是用于分离分析石油产品,目前已广泛用于石油化学、化工、有机合成、医药、生物化学、食品分析和环境监测等领域。在药物分析中,气相色谱法已成为有关物质检查、原料药和制剂的含量测定、中草药成分分析、药物的纯化、制备的一种重要手段。,以气体为流动相的色谱法称为气相色谱法(GC)。,2,、气相色谱法的分类,就其操作形式而言,气相色谱法属于柱色谱法。按固定相的物态,分为 气固色谱法(GSC) 气液色谱法(GLC),按柱的粗细和填充情况,分为 填充柱色谱法 毛细管柱色谱法 填充柱是将固定相填充在金属或玻璃管中(常

2、用内径4mm),毛细管柱(内径0.10.5mm)又可分为开管毛细管柱、填充毛细管柱等。,3,按分离机制,可分为 吸附色谱法 分配色谱法 气液色谱法属于分配色谱法。在气固色谱法中,固定相常用吸附剂,因此多属于吸附色谱法。,二、气相色谱法的一般流程,1. 高压载气瓶;2. 压力调节器(a. 瓶压,b. 输出压);3. 净化器;4. 气流调节阀 5. 气化室;6. 检测器;7. 柱温箱与色谱柱;8. 色谱工作站,4,5,气相色谱仪一般由五部分组成:,三、气相色谱法的特点,分离效能高、选择性好、灵敏度高、分析速度快、应用广泛,直接分析的有机物约占全部有机物的20左右,载气系统,进样系统,分离系统,检测

3、和 记录系统,温控系统,6,第二节 色谱法基本理论,色谱理论可分为热力学和动力学理论两方面。热力学理论是从相平衡观点研究分离过程,以塔板理论为代表。动力学理论是从动力学观点来研究各种动力学因素对柱效的影响,以速率理论为代表。,一、塔板理论,1952年,Martin等人提出的塔板理论是把色谱柱看作一个分馏塔。在每个塔板的间隔内,样品混合物在气液两相中达到分配平衡。经过多次的分配平衡后,组分因分配系数不同而可获得分离。,7,8,(一) 塔板理论假定 (1)在柱内一小段高度H内,组分可以很快在两相中达到分配平衡,H称为理论塔板高度 (2)载气通过色谱柱不是连续前进,而是间歇式的,每次进气为一个塔板体

4、积。 (3)样品和新鲜载气都加在第0号塔板上,且样品的纵向扩散可以忽略。 (4)分配系数在各塔板上是常数。 塔板理论的假设实际上是把组分在两相间的连续转移过程,分解为间歇的在单个塔板中的分配平衡过程。,9,(二)质量分配和转移,根据塔板理论的假设,可以用二项式定理来计算各塔板中组分的浓度。设一个组分A,质量分数为1,分配系数为2。进入0号塔板并达到分配平衡后,固定相和载气中含溶质分别为p(0.667)和q(0.333)。,进气一次后,原第0号塔板中载气及其中溶质进入第1号塔板,停止进气。组分在第0号及第1号塔板内重新达到分配平衡。进气N次后,在各塔板内溶质含量的分布符合二项式的展开式,即:,(

5、pq) n l,10,用二项式定理计算进气三次后各塔板内的溶质含量: (pq)3 p3 3p2 q3pq2 q3 将p0.667;q0.333代入: (0.6670.333)3 0.2970.4440.2220.0371 塔板号: 0 1 2 3,如果样品为两组分A和B的混合物,且Ka2,Kb0.5。用二项式定理计算各塔板中组分A与B的含量,再用分配系数计算它们各自在固定相与载气中的含量,计算结果列于下图,11,12,13,在进气四次后,分配系数大的组分A的浓度最高峰在第1号塔板(0.1320.263)。而分配系数小的组分B的浓度最高峰则在第3号塔板(0.2630.132)。这说明分配系数小的

6、组分迁移速度快。一根色谱柱的塔板数成千上万,因此, 只要组分的分配系数有差别,就有可能获得良好的分离效果。,(三)流出曲线方程,14,用二项式定理计算溶质在各塔板的分布,绘制的流出曲线为不对称的二项式分布曲线,这是因为塔板数n太小的缘故。而一根色谱柱塔板数在103以上,流出曲线趋于正态分布曲线,因此可用正态分布方程式来讨论流出曲线上组分浓度(C)与时间( t)的关系,m为单一组分流出色谱柱的总量, 可用峰面积A代替,C为t时刻组分流出色谱柱的浓度,其最大值可用峰高h代替。,上式称为塔板理论方程 ,也称为色谱流出曲线方程,15,用该方程所作的曲线,是一条左右对称的钟形曲线,即正态分布曲线。该曲线

7、的标准差是,代入上述方程,得,CO 即为组分的总量m。,当ttR 时,式中e的指数为零,此时浓度最大,用Cmax 表示。,16,将= 0.4246W1/2 代入上式, 得:,A1.065W1/2 h,将 代入流出曲线方程,得,上式为流出曲线方程式的常用形式。,17,由此式可知:不论ttR 或ttR 时,浓度C恒小于Cmax , C随时间t向峰两侧对称下降,下降速率取决于,越小,峰越锐。,(三)理论塔板高度和理论塔板数,理论塔板高度H使组分在柱内两相间达到 一次分配平衡所需要的柱长 理论塔板数n组分流过色谱柱时,在两相间 进行平衡分配的总次数,根据,,则,将,和,,代入得,18,上式称为柱效方程

8、,色谱峰越窄,塔板数n越多,板高H就越小,柱效能越高, 因而n或H可作为描述柱效能的指标.通常气相色谱填充柱的n在10 3以上,H在1mm左右;毛细管柱n为105106,H在0.5mm左右。,19,若用tR代替tR计算塔板数,称为有效塔板数,求得的塔板高度称为有效塔板高度。nef和Hef扣除了死时间,能更真实地反映柱效。,有效塔板数,有效板高,20,例: 在柱长为2m的5%的阿皮松柱、柱温为1000C,记录纸速度为2.0cm/min的色谱条件下,测定苯的保留时间为1.5min,半峰宽为0.20cm,求理论塔板数和板高。若用甲烷测得死时间为0.20min, 求有效塔板数和板高。,21,虽然塔板理

9、论在解释流出曲线的形状、浓度极大点的位置及评价柱效等方面是成功的,但由于它的某些假设与实际色谱过程不符,塔板理论无法解释柱效与载气流速的关系,不能说明影响柱效(峰宽)有哪些主要因素等。,二、速率理论,填充柱速率理论方程(Van Deemter方程),1956 年,荷兰化学工程师 van Deemter 提出了色谱过程动力学速率理论, 吸收了塔板理论中的板高 H 概念,考虑了组分在两相间的扩散和传质过程,从而给出了 van Deemter 方程:,22,u 为流动相线速度; A 涡流扩散系数; B 分子扩散系数; C 传质阻力系数,这里H表示单位柱长引起的分子的离散程度(谱峰展宽),1. 涡流扩

10、散项A,23,由于填充物颗粒大小的不同及填充物的不均匀性,使组分在色谱柱中路径长短不一,因而相同组分到达柱出口的时间并不一致,引起了色谱峰的展宽。,dp:固定相的平均颗粒直径 :固定相的填充不均匀因子,使用细小而均匀的颗粒,并且填充均匀,可以 减少涡流扩散,提高柱效,,2分子扩散项(纵向扩散项)B / u,24,分子扩散系数为,也称弯曲因子,它反映了固定相的几何形状对分子扩散的阻碍情况。 空心毛细管柱r1、填充柱中扩散程度降低r1、硅藻土担体r0.50.7 Dg为组分在流动相(载气)中扩散系数,与载气 相对分子质量的平方根成反比,25,采用相对分子质量较大的流动相,降低柱温, 增加流动相流速,

11、可使纵向扩散减小。,3. 传质阻力项Cu,传质阻力包括流动相(气相)传质阻力和 流动相(液相)传质阻力。溶质分子要从流动相转移到固定相中,就要从流动相主体扩散到气-液界面,阻碍这一扩散过程的阻力称流动相传质阻力。,溶质分子到达两相界面后,将继续扩散到固定相内部达到分配平衡,然后又返回到两相界面。溶质在这一移动过程中的阻力称固定相传质阻力。,26,载气,固定液,两相界面,由于传质阻力的存在,使谱峰展宽,流动相(气相)传质阻力为,固定相(液相)传质阻力为,Cg气相传质阻力系数,Cl液相传质阻力系数,27,在气液色谱法中,气相传质阻力可以忽略(Dg大), 故传质阻力项,由上式看出,固定液的液膜厚度(

12、df)薄,组分在液相的扩散系数(Dl)大,则液相传质阻力就小。降低固定液的含量,可以降低液膜厚度,但k值也随之变小。因此,一般采用比表面积较大的载体来降低液膜厚度。虽然提高柱温可增大Dl,但会使k减小.,减小流动相流速u,可使传质阻力项减小。,28,Van Deemter方程,29,例1:已知一色谱柱在某温度下的速率方程的A=0.08cm; B=0.65cm2/s; C=0.003s, 求最佳线速度u和最小塔板高H.,解: H=A+B/u+Cu 欲求 u最佳和H最小,要对速率方程微分,即 dH/dud(A+B/u+Cu)/du-B/u2+C0 最佳线速: u最佳(B/C)1/2 (0.65/0

13、.003)1/214.7cm/s 最小板高: H最小A+B/u+Cu 0.08+0.65/14.7+0.00314.70.17cm,30,第三节 固定相,在气相色谱分析中,某一多组分混合物中各组分能否完全分离,主要取决于固定相。因此选择适当的固定相就成为色谱分析中的关键问题。气相色谱固定相分为液体固定相、固体固定相。,一、液体固定相,Van Deemter方程式主要说明使色谱峰扩张而降低柱效的因素,包括填充均匀程度、载体粒度、载气种类、载气流速、柱温、固定液层厚度等对柱效的影响,对于实际工作中分离条件的选择具有指导意义。,31,一般是将固定液(高沸点液体)涂渍在载体上,构成液体固定相,利用组分

14、的分配系数差别而实现分离。,(一)固定液,固定液一般是一些高沸点的液体,在操作温度下为液态,在室温时为固态或液态。 1. 对固定液的要求:,在操作温度下应呈液态,且蒸气压应很低。,对样品中各组分应具有足够的溶解能力。,对各组分的分配系数应有较大差别。,稳定性要好,粘度要小,凝固点要低,对载体具有良好的浸润性,32,2. 固定液的分类,(1)固定液的相对极性,用P来表示相对极性。规定非极性固定液角鲨烷的极性为0,强极性固定液,-氧二丙睛的极性为100然后,选择一对物质(如丁二烯正丁烷)来进行试验。分别测定它们在氧二丙腈、角鲨烷的色谱柱上的相对保留值,将其取对数,两个对数值分别为q1和q2,然后在

15、待测固定液柱上测得qX,,33,待测固定液的相对极性pX,由此测得的各种固定液的相对极性均在0100之间。一般将其分为五级,每20单位为一级。相对极性在0+l之间的叫非极性固定液,+2, +3为中等极性,+4+5为强极性。,34,35,(2)分类,非极性固定液。,适用于非极性和弱极性化合物的分析。,中等极性固定液,适用于弱极性和中等极性化合物的分析。,强极性固定液,适用于极性化合物的分析。,氢键型固定液,适用于分析含F,N,O等的化合物,36,37,3固定液的选择,按相似性原则选择,被分离组分的极性或官能团与固定液相似,(1)按极性相似选择,非极性化合物应首先选择非极性固定液 这时组分与固定液

16、分子间的作用力是色散力,组分基本上以沸点顺序出柱,低沸点(分子量小)的组分先出柱。,中等极性化合物可首选中等极性固定液。 分子间作用力主要为色散力,基本上仍按沸点顺序出柱。但对沸点相同极性有差别的组分,定向力起附加作用,极性成分后出柱。,38,强极性化合物,首选极性固定液。 分子间主要作用力为定向力。组分按极性顺序出柱,极性强的组分后出柱。,能形成氢键的试样,选用极性或氢键型固定液。 不易形成氢键的组分先出峰,易形成氢键的组分后出峰。,对于复杂混合物,要抓主要矛盾。若组分的沸点差别是主要矛盾,可选非极性固定液;若极性差别为主要矛盾,则选极性固定液。,39,(2)按化学官能团相似选择,例如,被分离化合物为酯可选酯和聚酯固定液。化合物为醇可选醇类或聚乙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