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余光教授和他的阅读学代表作_徐雁

上传人:w****i 文档编号:108364740 上传时间:2019-10-23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308.9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王余光教授和他的阅读学代表作_徐雁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王余光教授和他的阅读学代表作_徐雁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王余光教授和他的阅读学代表作_徐雁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王余光教授和他的阅读学代表作_徐雁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王余光教授和他的阅读学代表作_徐雁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王余光教授和他的阅读学代表作_徐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王余光教授和他的阅读学代表作_徐雁(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阅读学界 ? 王余光教授和他的阅读学代表作 徐 ? 雁 (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 江苏南京 210093) ? 力学如力耕, 勤惰尔自知。但使书种多, 会有 岁稔时。 !(宋刘过 书院诗#)如今担任着北京大学 信息管理系主任、 中国图书馆学会副理事长兼科普 与阅读委员会主任的王余光教授的阅读学研究, 是 由其在中国历史文献学领域的 力耕!起步, 并终获 其成的。 按: 王余光学长 1959年 6月生于安徽无为。 1983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图书馆学系 (现为信息管理 系 ), 文学学士。 1983年至 1999年期间在武汉大学 图书情报学院任教, 其间师从华中师范大学历史文 献学研究所张舜徽先生

2、研学, 于 1993年获得历史学 博士学位。同年任武汉大学图书情报学院教授, 两 年后兼任副院长, 1996年担任博士生导师。三年后 调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任教至今。现为该系主任, 博士生导师, 兼任教育部高等学校图书馆学学科教 学指导委员会主任、 中国图书馆学会副理事长兼科 普与阅读指导委员会主任, 全国古籍保护工作专家 委员会委员。 早在 1988年, 王余光学长就结撰了一部 中国 历史文献学 #, 由武汉大学出版社在 1988年出版。 在四编十九章的篇幅里, 他系统地介绍了中国历代 编年体史书、 典制体史书、 纪传体史书和甲骨、 金文、 简牍、 帛书、 方志、 档案、 敦煌遗书、 少数民族

3、史料等 历史文献, 并在对中国历史文献进行宏观思辨的基 础上, 铺论了著者自己关于中国历史文献及其整理 历史的认识。 中国历史文献学 #由六部分组成。第 1编 丰 富的历史文献#、 第 2编 历史文献的实证 #、 第 3编 历史文献的解释#、 第 4编历史文献的整序 #四个 正编外, 尚有近 2万字的 绪论 #和著录了 780种检 索工具书的中国历史文献分类检索工具书 #。 正编以讲义语体写成, 明白晓畅, 层次井然。他 在绪论#中指出, 历史文献整理有 三个不可分割 的环节!: 历史文献的实证、 历史文献的解释和历史 文献的整序。他认为, 这三者所构建的 历史文献 整理 !所要达到的一个总体

4、目的, 即是 确定历史文 献原文的真实可靠性, 方便人们理解和利用这些原 文!、 使读者能有效而又准确地获得可靠的、 易于 理解的历史文献!, 唯其如此, 才 完成了历史文献 整理的全过程 !。 他说, 历史文献的实证 !是通过辨伪、 版本、 校 勘、 辑佚等手段, 力求恢复历史文献的原始面貌和内 容的真实性, 使之成为人们研究和利用的真实可靠 的材料。在这个基础上, 整理者通过标点、 注释、 翻 译等手段, 从事对 历史文献的解释 !, 使人们能更 准确地去理解原文、 把握作者的原义。而 历史文 献的整序 !是将文献的无序状态转变成有序状态的 重要工作。这一工作的结果不仅对人们全面了解历 史

5、文献有好处, 而且更重要的是它可帮助人们更快 地检索到需要的历史文献资料。整序工作, 通常所 使用的手段是编制书目和索引。 作者认为, 只有通过准确而又有效的历史文献, 人们才能藉以了解历史, 认识社会, 卒入中国传统文 化所遵行不移的 寓开来于继往!、 守旧而后开新 ! (黄俊杰儒学传统与文化创新 #, 台北东大图书公 司 1983年初版 ), 这种融旧铸新的传统人文境界, ?102? 徐? 雁: 王余光教授和他的阅读学代表作? 进而为国人所认同, 也是中国阅读学的重要基础。 上世纪 90年代前期, 王余光教授与笔者联合主 编的第一部以 读书!为主题的百科辞典 中国读书 大辞典 #(南京大学

6、出版社 1993年版 )问世, 标志着 我国的阅读研究进入了社会学与文化学领域, 从而把 中国的文献研究、 图书史研究、 阅读的研究推向一个 新的阶段。两位主编因此为曾祥芹、 韩雪屏等教授关 注, 于 1997年夏揽入中国阅读学研究会为骨干。 1? 从影响中国历史的 30本书#到塑造中华文明 的 200本书# ? 作为 人类进步阶梯 !的先哲们的思想文化结 晶 图书, 在人类生存发展的漫漫历史长河里, 曾 经起过怎样的驱动作用? 20世纪以来, 颇有一些学 者对此进行过独到的探究。遴选对历史最有影响的 代表性书目 ( 在目录学意义上, 或称之为 影响书 目 !)便是其一。 1945年, 英国作

7、家 Harace Shipp在世界书史范 围内精选了最重要的 10部书, 即 圣经 #、共和 国 #、 上帝之城#、 可兰经 #、 神曲#、 莎士比亚戏 剧集#、 天路历程 #、 请愿 #、 物种起源 #和 资本 论 #, 这就是世人所乐道的 震撼世界的书 !。 无独有偶。美国图书馆学家 Dr ?Robert B ?Downs 也在上起文艺复兴、 下迄 20世纪中叶的时间区间 里, 以对历史、 经济、 文化、 文明和科学思想发生有全 面深刻影响为标准, 选取了 16部书, 即世称的 改 变历史的书 !。这两份书目, 以其别具一格的历史 进步观和科学立场, 对世界学术史发生了重要的影 响。 书籍

8、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高尔基语 )在有着 悠久文明史的中国, 先贤大儒们更是创造了汗牛充 栋的文化典籍, 既裨益当世, 又鞠育来者, 构筑着中 华民族由先民进步到现代人的文明阶梯。也毋需否 认, 在这浩如烟海的图书中, 真正对中国文明发生过 全面深刻影响的典籍却是有数的, 今人要纵览全部 文化遗产也是不可能的。为此, 武汉大学出版社在 1989年出版了影响中国历史的 30本书# (武汉大 学出版社 1989年初版 )。 该书主编王余光先生和他的合作者们认为, 应 当 从中国历代文献中提炼出一批最能代表中国文 化特色并对中国历史进程产生过重大影响的图 书!, 系统地给予学术性的讲析和评论, 俾

9、使世人藉 以领略中国历史文化及其主体精神 ( 后记#)。这 无疑是一种有益的尝试。 众所周知, 美国的 Downs博士除了甄选 改变 历史的 16本书 !以外, 还曾经发表过一份包含有 25 本 在美国历史上直接间接曾发生重大影响的书 籍!的目录, 在美国社会引起过热烈的反响。这 25 种书, 就是世称的 改变美国的书 !。在中国, 百余 年来也先后有曾国藩、 章太炎、 梁启超、 胡适、 钱穆、 傅熊湘、 汤济沧、 蔡尚思、 严耕望等知名学者, 先后针 对不同的对象, 在不同的范围内, 作出过遴选代表性 的、 最有影响的国学书目的尝试 (如章氏、 胡氏所选 各为 39种, 梁氏所选为 26种,

10、 钱氏为 7种 )。 王余光学长主编的 影响中国历史的 30 本 书#, 既以 影响中国历史 !的图书为旨, 又时近 20 世纪 90年代, 那么他们的选评结果自应有与前人不 同的地方。首先引起我们注意的, 是该书编者试图 以中国学者的 33种典籍来勾勒中国几千年间文化 的开源、 发展和变迁史的轮廓。无论总集、 别集, 也 不受时代和主题的限制, 远如 尚书 #、 周易#, 近如 李达、 毛泽东的作品均有入选。因此, 入选到这个书 目中的典籍文献, 也堪称是 震撼中国的书 !或者说 是 改变中国的书 !。其次, 编者这个书目是以 根 源篇 !( 11种, 另附 3种 )、 创变篇 !( 9种

11、)和 维新 篇!( 10种 )来部次的。这个体系, 实际上反映出编 者对中国文化历程的一种解析, 试观其入选书目: 根源篇 尚书#、 周易 #、 诗经 #、 孙子兵 法#、老子 # ( 附见 庄子 #)、春秋 # (附见 左 传#)、 论语#(附见 孟子 #)、 孝经 #、 韩非子 #、 礼记 #、 黄帝内经# 创变篇 史记 #、 论衡 #、太平经 #、坛 经#、 唐诗三百首#、 资治通鉴 #、 四书集注 #、 明 夷待访录 #、 红楼梦 # 维新篇 海国图志#、 新学伪经考#、 盛世 危言 #、 天演论 #、 建国方略#、 尝试集#、 阿 Q正 传#、 独秀文存 #、 社会学大纲 #、 新民

12、主主义论# 至于该书正文部分对入选典籍的介绍, 则是以 学术评论的方式来进行的。由于撰稿人大都是国内 高等学府的青年学者, 颇善处理承启之间、 今古之间 乃至述评之间的关系, 所以该书论说活泼新颖, 颇为 晓畅可读, 不失为一部难得的中国文化至要典籍的 导读著作。 ?103? 总第 109期山 东 图 书 馆 季 刊2008年 9月 彭歌曾经在 改变历史的书 #一书的卷首说: 书籍绝不是无声无感的东西, 而常常是具有 %动 力 既是中华文明特色的重要标志, 也是中 华文明进程的生动写照。正是这些不朽的典籍, 塑 造出了灿烂的中华文明; 又正是这些伟大的书, 影响 着我们民族的历史, 并且还将影

13、响着这个民族的 未来。 开列代表性书目并作出相应的导读, 历来是一 项有益读者而又易于诱发学界争议的工作。然而正 如台湾知名作家、 出版家子敏所曾撰文指出的那样: 选书活动 !是值得提倡的。 书单子 !很能刺激读 书欲, 很能培养爱书心。常读 书单子 !的, 早晚会 成为一个爱书人, 会喜欢跟知识和文学接近, 成为 人中的大木 !, 成为 人中之兰草 !因为那是 另外一种书评 !。 2? 读好书文库 !与 名著的选择# 面对云南人民出版社 1999年夏出版的首辑 读好书文库 #(王余光、 程志方主编 ), 一个困扰已 久的老问题不禁再次凸现在我的脑海里, 因为冰心 老人曾经说过 读书好, 好读

14、书, 读好书 !(为一家儿 童刊物的题词 ), 那么: 一个人读书比不读书究竟 好 !多少? 尤其是, 一个人读好书比读不好的书又 好!多少? 我想, 这第一个问题是有关人生价值观的问题, 这第二个问题才关系到书籍的价值评判问题。因为 只有解决了书籍的价值标准问题, 才有可能真正去 指导读者读书, 进而读好书。 在知识经济时代, 一个人要接受尽可能多的文 化教育, 这几乎已经不成为问题。但是, 有关书籍的 价值标准, 中外知识人士的认识却并不一致。苏联 著名作家高尔基曾经说过: 热爱书吧 这是知 识的泉源! !而我国北宋时期的文学家苏东坡则认 为: 书富如海, 百货皆有。 !既然 百货皆有 !

15、, 那么, 读书之初, 必先要下一番选书的功夫。 作为 知识的泉源!, 如今又恰逢市场经济的大 潮汹涌而来, 作为一个整体的 书海!的水质到底怎 样, 它有没有被污染? 假如说没有被污染, 那么其纯 净度又究竟如何? 由于眼下确实还没有一个可以量 化的、 被公认的书籍价值评判尺度, 因此, 看上去浩 浩荡荡、 澄澄净净的书海, 往往细加鉴别就不难发 现, 其实是鱼龙混杂、 泥沙俱下的。 有鉴于此, 读者在书海中取一瓢饮时, 往往不能 不先让它沉淀一下。英国著名文学家、 批评家毛姆 道: 绝不让自己被说服去读那些刚出版两三年的 畅销书。我常觉得这件事实很叫人吃惊: 许多非常 ?104? 徐? 雁

16、: 王余光教授和他的阅读学代表作? 受欢迎的书, 我没有读它们, 对我却一点也没有损 失 !, 因为 一本书很可能由于涉及到当时正巧使公 众感兴趣的某个问题而畅销; 它很可能错误百出, 但 还是使普通读者趋之若鹜。 !因为只有稍加澄清以 后, 才可加以感官的鉴别, 否则是难免要被泥浆污嘴 甚至被沙石碜牙的。 为此, 俄国著名文学批评家、 哲学家别林斯基就 说过: 阅读一本不适合自己阅读的书, 比不阅读还 要坏。我们必须学会这样一种本领, 选择最有价值、 最适合自己的需要的读物。 !我国著名文学家孙犁 则说, 他掌握的读书原则是: 不读浅薄无聊之书, 不看下流黄色小说 !, 决不 在这方面浪费时光, 一 经发现, 便不屑再顾!。他们所共同采取的都是 拒 坏书于眼前 !的办法。 然而, 拒坏书于眼前 !, 毕竟不是最好的办法。 最好的办法, 自然是加强对书籍的评论和对读者的 指导, 让人们知道好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